卡托、插接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723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卡托、插接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托、插接装置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可将数据卡放置在卡托上,再将卡托推入电子装置中以实现电子装置与数据卡电连接,用户需要将卡托取出时,通常利用卡针穿过卡托上的通孔并进一步将卡托推出,然而,在缺乏卡针的情况下,卡托难以被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托、插接装置和电子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卡托用于电子装置,所述卡托能够容纳数据卡且能够插入所述电子装置的壳体内,所述卡托包括:

卡盘,所述卡盘用于容纳所述数据卡;

卡盖,所述卡盖与所述卡盘连接且所述卡盖可相对于所述卡盘转动,所述卡盖包括盖体及自所述盖体向所述卡盘延伸的抵触部,所述盖体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和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卡盘与所述卡盖;

当所述卡托处于完全插入所述壳体的状态时,施加一推力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卡盖可绕所述抵触部与所述壳体的接触点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端更伸入所述壳体,且所述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并带动所述卡盘向所述壳体外运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盘包括本体及弹性臂,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数据卡的卡槽,所述弹性臂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的外侧并朝向接近所述卡盖的方向延伸,当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端更伸入所述壳体时,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并向所述卡盖施加一回复力,所述卡盖能够在所述回复力的作用下绕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壳体齐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盘还包括自所述本体的侧壁的外侧朝向接近所述卡盖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凸起,所述弹性臂连接在所述连接凸起上,所述卡盖包括自所述盖体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连接凸起和所述连接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向所述盖体凹陷的收容空间,所述连接凸起和所述弹性臂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抵触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其中,

所述抵触部与所述连接部间隔;或

所述抵触部为所述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凸起包括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抵触部之间的避让斜面,所述弹性臂连接在所述避让斜面上,沿从所述连接件至所述抵触部的方向上,所述避让斜面逐渐远离所述盖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抵触部在所述盖体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盖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抵触部在所述盖体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数据卡的卡槽,所述本体的侧壁的外侧形成有限位凹槽。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插接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卡座,所述卡座形成有收容腔;和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卡托,所述卡盘可伸入所述收容腔内以与所述卡座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盘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数据卡的卡槽,所述本体的侧壁的外侧形成有限位凹槽,所述卡座的内壁形成有向所述收容腔凸出的限位凸起,当所述卡托处于完全插入所述壳体的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卡入所述限位凹槽内。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和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插接装置,所述卡盘可穿过所述通孔以与所述卡座配合。

上述的卡托、插接装置和电子装置中,在需要将卡托从壳体中取出时,可以向壳体内推动第一端,便可使得卡盖转动且使得第二端伸出壳体,卡盘在卡盖的带动下向壳体外运动,通过进一步地拉动卡盖可将整个卡托取出,因此,在缺乏卡针的情况下,也能将卡托取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卡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中v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插接装置100。壳体200开设有通孔202。插接装置100包括卡座20和卡托10。卡座20设置在壳体200内,卡座20形成有收容腔22。

请结合图4,卡托10能够容纳数据卡且能够插入电子装置1000的壳体200内,卡托10包括卡盘12、卡盖14和连接件16。卡盘12用于容纳数据卡,卡盘12可穿过通孔202以与卡座20配合,具体地,卡盘12伸入收容腔22内以与卡座20配合。卡盖14与卡盘12连接且卡盖14可相对于卡盘12转动,卡盖14包括盖体142和抵触部144。盖体142包括相背的第一端1422和第二端1424,抵触部144自盖体142向卡盘12延伸。连接件16转动连接卡盘12与卡盖14。

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如图5),施加一推力在第一端1422,卡盖14可绕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的接触点转动,以使第一端1422更伸入壳体200,且第二端1424伸出壳体200并带动卡盘12向壳体200外运动(如图6)。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中,在需要将卡托10从壳体200中取出时,可以向壳体200内推动第一端1422,便可使得卡盖14转动且使得第二端1424伸出壳体200,卡盘12在卡盖14的带动下向壳体200外运动,通过进一步地拉动卡盖14即可将整个卡托10取出。因此,在缺乏卡针的情况下,也能将卡托10取出。

具体地,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各种能够从数据卡中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者能够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卡中的设备,例如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数据卡可以是sim卡、tf卡、sd卡等数据卡。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插接装置100。壳体200可以是电子装置1000的框架和外壳,壳体200可用于承载和保护电子装置1000的内部元件,以电子装置1000是手机为例,壳体200可以是电子装置1000的中框,壳体200内收容有电路板、数据卡读写模块等功能模块。

请参阅图3,插接装置100包括卡座20和卡托10。卡座20可以收容在壳体200内,卡座20与壳体200可以是拆装地固定连接,当然,卡座20也可以与壳体200一体成型。卡座20形成有收容腔22,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座20包括顶壁24和多个侧壁26,多个侧壁26自顶壁24的边缘向同一方向延伸,顶壁24和多个侧壁26之间形成收容腔22。多个侧壁26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26,当卡盘12伸入收容腔22或者卡盘12从收容腔22内被拨出时,两个相对的侧壁26对卡盘12有限位作用,即,两个相对的侧壁26限制了卡盘12的运动方向,使得卡盘12只能在两个相对的侧壁26之间滑动。进一步地,顶壁24上形成有多个穿孔242,电子装置1000包括多个接触端子(图未示),接触端子可以穿过穿孔242并伸入到收容腔22内,当卡盘12容纳着数据卡并伸入到收容腔22内时,接触端子与数据卡上的触点相接触,电子装置1000通过接触端子与触点与数据卡进行数据交换。

请参阅图4和图5,卡托10包括卡盘12、卡盖14和连接件16。

具体地,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卡托10可以是在电子装置1000的外观上不可见的,以提高电子装置1000的美观度,并减少外界环境对数据卡的影响,提高电子装置1000与数据卡交互的可靠性。卡盘12可以用于容纳一张数据卡,也可以用于容纳多张数据卡,例如两张,多张数据卡可以是层叠放置在卡盘12上,也可以是并排放置在卡盘12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卡盘12整体呈矩形,以便于卡盘12伸入或伸出收容腔22内。

卡盖14包括盖体142和抵触部144。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卡盖1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电子装置1000的外观上可见,具体地,用户可以从外观上看到盖体142,以指示卡托10的具体位置。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盖体142可以与壳体200的外轮廓平齐,如此便于用户在盖体142上进行操作,又不会影响壳体200外轮廓的平滑度。卡盖14包括第一端1422和第二端1424,第一端1422与抵触部144间隔,第一端1422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指示标记,例如箭头、手形图案等,以指示第一端1422的位置,也就是指示用户需要将卡托10取出时施加推力的位置。抵触部144自盖体142向卡盘12延伸,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优选地,抵触部144刚好与壳体200抵触。

连接件16转动连接卡盘12与卡盖14。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件16为销轴,卡盘12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122,卡盖14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146,连接件16穿过第一连接孔122和第二连接孔146后连接卡盘12与卡盖14,卡盘12和卡盖14可绕连接件16相对转动。

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如图5),施加一推力在第一端1422,具体地,施加一朝向壳体200内的推力,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相抵,且卡盖14绕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的抵触点转动,使得第一端1422更伸入壳体200,且第二端1424伸出壳体200(如图6)。当第二端1424伸出壳体200时,卡盖14作用一拉力在连接件16上,连接件16进一步将拉力传递到卡盘12上,使得卡盘12被卡盖14的第二端1424带动并被向外拉出。在卡盘12被拉出的过程中,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的抵触点可以发生移动。当第一端1422不能再被向壳体200内推动时,此时由于第二端1424已经伸出壳体200,用户可以先将第一端1422从壳体200内取出,再通过拉动整个卡盖14而将卡托10从壳体200内取出(如图7),优选地,可以拉动卡盖14上与连接件16对应的位置以将卡托10取出。

进一步地,当需要将卡托10插入壳体200内时,可先将卡盘12穿过壳体200的通孔202并部分伸入收容腔22内,然后推动卡盖14并将卡盖14嵌入到壳体200内,优选地,可以推动卡盖14上与连接件16的对应的位置以便于安装卡托10。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中,在需要将卡托10从壳体200中取出时,可以向壳体200内推动第一端1422,便可使得卡盖14转动且使得第二端1424伸出壳体200,卡盘12在卡盖14的带动下向壳体200外运动,通过进一步地拉动卡盖14可将整个卡托10取出。因此,在缺乏卡针的情况下,也能将卡托10取出。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盘12包括本体124,本体124开设有用于容纳数据卡的卡槽1242,本体的侧壁1244的外侧形成有限位凹槽126。

本体124上开设的卡槽1242可用于容纳数据卡,依据不同的数据卡的种类,卡槽1242的形状、大小和深度可以依此调整,依据卡盘12可容纳的数据卡的数量,卡槽124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每个卡槽1242内可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数据卡。本体的侧壁1244环绕卡槽1242,本体的侧壁1244限制数据卡沿垂直于卡槽1242的深度的方向上移动。限位凹槽126可以分布在两个相对的本体的侧壁1244的外侧。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座20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凸起28。限位凸起28向收容腔22凸出,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限位凸起28卡入限位凹槽126内。

请结合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8形成在卡座2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6上,当限位凸起28卡入限位凹槽126内时,限位凸起28夹持卡盘12,在没有其余拉力或推力作用下,卡盘12的位置由于限位凸起28的夹持作用而相对固定。在一个例子中,一个本体的侧壁1244上形成有一个限位凹槽126,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该限位凹槽126与限位凸起28配合,防止卡托10在震动的作用下从壳体200滑出。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个本体的侧壁1244上形成有两个限位凹槽126,当卡托10处于完全插入壳体200的状态时,限位凸起28与其中一个限位凹槽126配合以防止卡托10在震动的作用下从壳体200滑出(如图5);当用户推动第一端1422,卡盘12被部分拉出时,限位凸起28脱离原本配合的限位凹槽126,并在第一端1422无法再继续推动时,限位凸起28与另一个限位凹槽126配合,进一步地,限位凸起28为弹片,当限位凸起28刚好与该另一个限位凹槽126配合时,限位凸起28向限位凹槽126的底部接触并施加弹力,用户通过第一端1422可以感受到卡盘12受到了限位凸起28的弹力作用,用户可以接收到第一端1422被按压到位的触感反馈,也就意味着第一端1422不能再继续向壳体200内推进。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盘12包括本体124及弹性臂128。本体124开设有用于容纳数据卡的卡槽1242,弹性臂128设置在本体的侧壁1244的外侧并朝向接近卡盖14的方向延伸。当第一端1422相对于第二端1424更伸入壳体200时,弹性臂128发生弹性形变并向卡盖14施加一回复力(如图6)。卡盖14能够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绕连接件16转动,以使第一端1422与第二端1424相对于壳体200齐平(如图7)。

在卡托10完全插入壳体200内时,弹性臂128处于自然状态,且弹性臂128可以与卡盖14相接触(如图5),当在第一端1422施加推力后,卡盖14压迫弹性臂128使得弹性臂128发生形变。可以理解,弹性臂128发生形变后,弹性臂128有回复到自然状态的趋势,也就是说,弹性臂128发生形变后,弹性臂128会向卡盖14施加一回复力。当作用在第一端1422的推力撤销后,卡盖14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绕连接件16转动,具体地,此时第一端1422向壳体200外转动,第二端1424向壳体200内转动,直到弹性臂128重新恢复到自然状态时,第一端1422与第二端1424相对于壳体200齐平(如图7)。如此,当作用在第一端1422的推力撤销后,弹性臂128可自动将被推入壳体200内的第一端1422弹出,并最终使得整个盖体142位于壳体200外,而不需要用户再次将第一端1422抽出,方便用户操作。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卡盘12还包括连接凸起129,连接凸起129自本体的侧壁1244的外侧朝向接近卡盖14的方向延伸。弹性臂128连接在连接凸起129上,卡盖14包括自盖体142延伸的连接部148,连接件16穿设连接凸起129和连接部148。

第一连接孔122开设在连接凸起129上,第二连接孔146开设在连接部148上,连接件16穿设第一连接孔122和第二连接孔146以连接卡盘12和卡盖14。连接凸起129的横向尺寸可以设置得小于本体124的横向尺寸,使得将卡托10从壳体200中取出时,连接凸起129容易穿过壳体200的通孔202以伸出壳体200。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48形成有收容空间1482,收容空间1482向盖体142凹陷形成,连接凸起129和弹性臂128至少部分收容在收容空间1482内。

具体地,连接件16穿过收容空间1482,连接凸起129和弹性臂128至少部分收容在收容空间1482内,如此,可减小卡托10的尺寸。

请参阅图4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凸起129包括避让斜面1292。避让斜面1292位于连接件16与抵触部144之间,弹性臂128连接在避让斜面1292上。沿从连接件16至抵触部144的方向上,避让斜面1292逐渐远离盖体142。

可以理解,当弹性臂128发生弹性形变时,弹性臂128向连接凸起129靠近,而由于避让斜面1292沿从连接件16至抵触部144的方向上,逐渐远离盖体142,使得弹性臂128在发生形变后不会与连接凸起129发生运动干涉,也就使得弹性臂128能有足够的形变量,并形成较大的回复力。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抵触部144位于连接部148的靠近第一端1422的一端,抵触部144为连接部148的靠近第一端1422的端部。

也就是说,抵触部144可作为连接部148的一部分,具体位于抵触部144靠近第一端1422的端部,当用户推动第一端1422时,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相抵触,盖体142绕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的抵触点转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抵触部144位于连接部148的靠近第一端1422的一端,抵触部144与连接部148间隔。也就是说,抵触部144与连接部148分离,抵触部144位于第一端1422与连接部148之间,当用户推动第一端1422时,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相抵触,盖体142绕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的抵触点转动。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1422与抵触部144在盖体142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连接件16在盖体142上的正投影与抵触部144在盖体142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第一距离d1小于第二距离d2。

当推动第一端1422时,盖体142绕抵触部144与壳体200的抵触点转动,盖体142通过连接件16带动卡盘12向壳体200外运动,可以理解,在实际使用中,第一端1422可以被推入壳体200内的距离往往较小,而用户往往希望通过推动第一端1422能够尽可能地将卡盘12拉出壳体200较多的距离,以便于进一步用手将卡托10取出。由于第一距离d1小于第二距离d2,依据杠杆原理,第一端1422被向壳体200内推动的距离与卡盘12被向壳体200外拉出的距离之比为d1:d2,也就是说,卡盘12被向壳体200外拉出的距离大于第一端1422被向壳体200推动的距离,如此,卡托10容易被进一步取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