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9648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耦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系统内滤波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要求的提高,基站端大功率微波滤波器呈现出指标高,体积小,低成本的特征。在实现这些高性能滤波器的时候,受限于腔体尺寸,滤波器需要使用新的材料或技术实现。在传输频率处于高频时,为了满足损耗和抑制等性能要求,会选择介质波导滤波器。介质波导滤波器传输模式与金属波导滤波器传输模式相同,均为te01模。但介质波导滤波器体积更小,损耗优于金属波导滤波器。

受限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材料特性,一般在设计滤波器时需要加入传输零点。而te01模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在实现负耦合零点时,相较于金属波导滤波器更加困难。传统设计通过谐振腔传输模式改变,或者耦合极性改变来引入负耦合零点,同时也使得滤波器的整体结构更加复杂或者增加了滤波器的体积,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负零点传输耦合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介质波导滤波器通过谐振腔传输模式改变,或者耦合极性改变来引入负耦合零点存在的技术不足,而提出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

为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方案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包括有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和固定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上的射频信号传输连接器;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三个谐振器呈v型结构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耦合,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同轴型圆柱耦合结构耦合。

方案2: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包括有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和固定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上的射频信号传输连接器;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四个谐振器呈田字型结构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耦合,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同轴型圆柱耦合结构耦合。

方案3: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包括有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和固定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上的射频信号传输连接器;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四个谐振器呈田字型结构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耦合,第二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同轴型圆柱耦合结构耦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起到信号耦合,提高滤波器性能,设计,生产,调试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负传输零点耦合结构,通过调节同轴型圆柱内的小圆柱粗细,深浅等,调节介质波导滤波器间的负传输零点耦合强弱,可以方便实现介质波导滤波器之间的负传输零点耦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c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d-d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e-e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f-f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4中所示,本发明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包括有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1和固定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1上的射频信号传输连接器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1包括第一谐振器3、第二谐振器4和第三谐振器5,三个谐振器3、4和5呈v型结构分布;其中,所述的第一谐振器3与第二谐振器4之间,以及第二谐振器4与第三谐振器5之间分别通过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7和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8耦合,实现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1的主耦合;第一谐振器3与第三谐振器5之间通过同轴型圆柱耦合结构6耦合,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1会在通带低端产生一个传输零点。

实施例2

参照图5至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有第四谐振器,四个谐振器呈田字型结构分布;所述的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三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耦合,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通过同轴型圆柱耦合结构6耦合,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1会在通带高低端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

实施例3

参照图9至图12中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同轴型圆柱耦合结构6分别的位置不同,同时在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之间增加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9,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1会在通带低端产生两个传输零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负零点耦合结构,涉及移动通信领域,解决现有介质波导滤波器通过谐振腔传输模式改变,或者耦合极性改变来引入负耦合零点存在的技术不足,包括有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和固定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上的射频信号传输连接器;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主体包括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三谐振器,三个谐振器呈V型结构分布;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以及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介质波导滤波器窗口耦合,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之间通过同轴型圆柱耦合结构耦合。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有效起到信号耦合,提高滤波器性能,设计,生产,调试方便。通过调节同轴型圆柱内的小圆柱粗细,深浅等,调节介质波导滤波器间的负传输零点耦合强弱,可以方便实现介质波导滤波器之间的负传输零点耦合。

技术研发人员:卓群飞;梁启新;付迎华;马龙;陈琳玲;齐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9
技术公布日:2018.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