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92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因各国的插头插座规格不同,均不能通用,若需要将插头插入到规格不匹配的插座中,则需通过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是一种转接工具,使用时,电源转换器插入到目标插座,然后将目标插头插入到电源转换器上与之匹配的插座孔便可以实现转换。电源转换器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外出生活的便捷性,特别是跨国出行时,不用担心携带的电子设备的插头与当地的电源插座不匹配而导致的麻烦。

而在现有的电源转换器中,为了提高转换器的泛用性,有些电源转换器中设置了多种规格的插脚,在使用时,只要将需要的插脚推出插入到目标插座便可。而传统的电源转换器中,对于这些插脚并没有安全保护结构,例如,当使用者推出其中一个规格的插脚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同时把临近的插脚也推出,导致电源转换器插不进目标插座,甚至会让使用者存在触电的风险,用电安全性较低。

同时,为了满足作为多国插头的转换器,需要设置多组插头组件,同时通过按键来控制插头组件的伸出与缩回,按键的上下移动动作,需要在外壳上开设滑孔以供按键的上下滑动,然而,在按键上移或下移时,势必会有部分滑孔未被遮挡住,从而可从滑孔看到转换器的内部结构,不但使内部结构暴露,甚至会因小孩玩弄电源转换器而出现触电现象,而且会出现水分与灰尘等杂物进入的现象,起不到防尘防水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可实现同一时间只使用一种规格插脚的目的,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不但可防止外壳内部结构的外露,防止因小孩玩弄电源转换器而出现触电现象,而且可防止出现水分、灰尘等杂物进入外壳内的现象,可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一主体上盖与一主体下盖,该主体上盖与主体下盖相配合形成内部具有一容置腔的外壳,该主体上盖上端面开设有若干插座孔,形成插座面板,该主体下盖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插口组,该三个插口组分别为一第一插口组、一第二插口组与一第三插口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腔内底部转动设置有一活动挡片,该活动挡片包括转动设置于容置腔内底部上的一转动套筒、及设置于转动套筒侧边的至少三个活动臂,该三个活动臂分别为延伸至第一插口组中任一插口侧边的一第一活动挡臂、设置于转动套筒侧边且延伸至第二插口组中任一插口侧边的一第二活动挡臂、及设置于转动套筒侧边且延伸至第三插口组中任一插口侧边的一第三活动挡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活动挡臂端部具有一第一导向斜面,在所述第二活动挡臂端部具有一第二导向斜面,在所述第三活动挡臂端部侧边具有一第三导向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至少三个插头组件,该三个插头组件分别为一第一插头组件、一第二插头组件、及位于第一插头组件与第二插头组件之间的一第三插头组件,其中,该第一插头组件包括一第一挡块、及设置于第一挡块端面上且穿出外壳外侧边的一第一按键,该第二插头组件包括一第二挡块、及设置于第二挡块端面上且穿出外壳外侧边的一第二按键,该第三插头组件包括穿出外壳外侧边的一第三按键;在该外壳一侧面上开设有供第一按键穿过并上下活动的一第一滑孔、供第二按键穿过并上下活动的一第二滑孔、及供第三按键穿过并上下活动的一第三滑孔;在该外壳内壁上且位于第一滑孔内侧边上下活动插设有供第一按键穿过的一第一滑块,在该外壳内壁上且位于第二滑孔内侧边上下活动插设有供第二按键穿过的一第二滑块,在该容置腔内底部设置有上端贯穿第三插头组件的一第三挡块,且该第三挡块位于第三滑孔内侧边;在第一按键沿着第一滑孔上下滑动时,第一滑孔由第一挡块与第一滑块相配合遮挡住;在第二按键沿着第二滑孔上下滑动时,第二滑孔由第二挡块与第二滑块相配合遮挡住;在第三按键沿着第三滑孔上下滑动时,第三滑孔由第三挡块遮挡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头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插头下基板、设置于第一插头下基板上端面上的一第一插头上基板、及设置于第一插头下基板下端且上下活动于第一插口组中的三根第一插脚,其中,所述第一挡块设置于第一插头下基板与第一插头上基板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供第一按键穿过的一第一带动滑孔;所述第一插头下基板两侧边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一第一卡钩,且该第一卡钩上端扣合于第一插头上基板上;在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供第一挡块与第一滑块插入的一第一滑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插头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插头下基板、设置于第二插头下基板上端面上的一第二插头上基板、及设置于第二插头下基板下端且上下活动于第二插口组中的三根第二插脚,其中,所述第二挡块设置于第二插头下基板与第二插头上基板端部,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供第二按键穿过的一第二带动滑孔;所述第二插头下基板两侧边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一第二卡钩,且该第二卡钩上端扣合于第二插头上基板上;在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供第二挡块与第二滑块插入的一第二滑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插头组件还包括一第三插头下基板、设置于第三插头下基板上端面上的一第三插头上基板、及设置于第三插头下基板下端且上下活动于第三插口组中的三根第三插脚,其中,在所述容置腔内底部设置有供第三挡块插入的一插槽,在所述第三插头组件上开设有供第三挡块穿过的一穿孔;所述第三插头下基板两侧边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一第三卡钩,且该第三卡钩上端扣合于第三插头上基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活动挡片上方设置有一插头支架,在该插头支架上向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插头组件、第二插头组件与第三插头组件的若干定位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下盖底部开设有呈直线分布的一第一插口、一第二插口与一第三插口,在该第一插口左侧前方开设有一第四插口,在该第一插口右侧前方开设有一第五插口,在该第三插口左侧后方开设有一第六插口,在该第三插口右侧后方开设有一第七插口,在该第六插口后方开设有一第八插口,在该第七插口后方开设有一第九插口,其中,该第三插口、第八插口与第九插口相结合构成所述第一插口组,该第二插口、第四插口与第五插口相结合构成所述第二插口组,该第一插口、第六插口与第七插口相结合构成所述第三插口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活动挡臂端部延伸至第八插口侧边,该第二活动挡臂端部延伸至第四插口侧边,该第三活动挡臂端部延伸至第六插口侧边;该第一活动挡臂中部弯折形成连接于转动套筒侧边的一连接臂、及连接于连接臂端部的一活动臂,该连接臂位于第六插口侧边,该活动臂端部位于第八插口侧边,在该连接臂靠近第六插口的侧边具有一第四导向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插头组件、第二插头组件与第三插头组件上方设置有一插座支架,在该插座支架上插设有一插座弹片组,该插座弹片组包括一左插座弹片、一中插座弹片与一右插座弹片,且该左插座弹片、中插座弹片与右插座弹片三者中两两相互间隔开,同时,该左插座弹片、中插座弹片与右插座弹片分别与若干插座孔匹配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底部设置有一导电片组,该导电片组包括一第一导电片、一第二导电片与一第三导电片,该第一导电片与左插座弹片电连接,该第二导电片与中插座弹片电连接,该第三导电片与右插座弹片电连接;同时,在所述插座支架上端且位于组合式插座面板下端设置有一保护门组件,该保护门组件包括第一保护门与第二保护门;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一电路板、及分别电连接至插座弹片组与导电片组的一自恢复保险丝,该自恢复保险丝设置于外壳内壁上的一侧插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活动挡片的设置,由其侧边上的第一活动挡臂、第二活动挡臂与第三活动挡臂分别活动于第一插口组中任一插口、第二插口组中任一插口与第三插口组中任一插口的侧边,当向下推动第一插头组件、第二插头组件、第三插头组件中的其中一组件的插脚时,插脚推动其中一活动挡臂,使活动挡片整体转动,则另外两个活动挡臂将侧边上的插口全部或部分堵住,则位于被挡住插口上方的插脚无法下移穿出,因此,在使用时,仅有一种规格插脚能凸伸出主体下盖下表面,可实现同一时间只使用一种规格插脚的目的,提高使用安全性;

(2)通过在第一插头组件的第一滑孔内侧边增设相配合的第一挡块与第一滑块,在第二插头组件的第二滑孔内侧边增设相配合的第二挡块与第二滑块,在第三插头组件的第三滑孔内侧边增设第三挡块,在第一按键、第二按键与第三按键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孔、第二滑孔与第三滑孔始终被遮挡住,而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因此,不但可防止外壳内部结构的外露,防止因小孩玩弄电源转换器而出现触电现象,而且可防止出现水分、灰尘等杂物进入外壳内的现象,可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上述是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主体下盖的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主体下盖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主体下盖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主体下盖的又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活动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保护门组件设置于插座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插座弹片组设置于插座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及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一主体上盖11与一主体下盖12,该主体上盖11与主体下盖12相配合形成内部具有一容置腔的外壳1,该主体上盖11上端面开设有若干插座孔111,形成插座面板,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至少三个插头组件,该三个插头组件分别为一第一插头组件2、一第二插头组件3、及位于第一插头组件2与第二插头组件3之间的一第三插头组件4,该主体下盖12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插口组,该三个插口组分别为供第一插头组件2下端上下活动穿出的一第一插口组121、供第二插头组件3下端上下活动穿出的一第二插口组122、及供第三插头组件4下端上下活动穿出的一第三插口组123。该第一插头组件2包括一第一挡块21、及设置于第一挡块21端面上且穿出外壳1外侧边的一第一按键22,该第二插头组件3包括一第二挡块31、及设置于第二挡块31端面上且穿出外壳1外侧边的一第二按键32,该第三插头组件4包括穿出外壳1外侧边的一第三按键41;在该外壳1一侧面上开设有供第一按键22穿过并上下活动的一第一滑孔13、供第二按键32穿过并上下活动的一第二滑孔14、及供第三按键41穿过并上下活动的一第三滑孔15;在该外壳1内壁上且位于第一滑孔13内侧边上下活动插设有供第一按键22穿过的一第一滑块5,在该外壳1内壁上且位于第二滑孔14内侧边上下活动插设有供第二按键32穿过的一第二滑块6,在该容置腔内底部设置有上端贯穿第三插头组件4的一第三挡块7,且该第三挡块7位于第三滑孔15内侧边,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挡块7为塑胶片。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按键22沿着第一滑孔13上下滑动时,第一滑孔13由第一挡块21与第一滑块5相配合遮挡住;在第二按键32沿着第二滑孔14上下滑动时,第二滑孔14由第二挡块32与第二滑块6相配合遮挡住;在第三按键41沿着第三滑孔15上下滑动时,第三滑孔15由第三挡块31遮挡住。

具体的,在向下推动第一按键22使其沿着第一滑孔13向下滑时,第一挡块21随着下移,则第一挡块21将第一滑孔13的大部分开口遮挡住,而外露出第一滑孔13的上部分,而由于第一滑块5在第一按键22的带动下移,则第一滑块5的上部将第一滑孔13的外露部分遮挡住,则整个第一滑孔13被遮挡住,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当向上推动第一按键22使其沿着第一滑孔13向上滑时,第一挡块21随着上移,则第一挡块21将第一滑孔13的大部分开口遮挡住,而外露出第一滑孔13的下部分,而由于第一滑块5在第一按键22的带动上移,则第一滑块5的下部将第一滑孔13的外露部分遮挡住,则整个第一滑孔13被遮挡住,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同理,第二按键32在向上与向下滑动时,整个第二滑孔14也被遮挡住,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在推动第三按键41使其沿着第三滑孔15上下滑动时,由于第三挡块31的设置,第三滑孔15始终被第三挡块31遮挡住,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

由以上可知,通过在第一插头组件2的第一滑孔13内侧边增设相配合的第一挡块21与第一滑块5,在第一按键22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孔13始终被遮挡住,而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通过在第二插头组件3的第二滑孔14内侧边增设相配合的第二挡块32与第二滑块6,在第二按键32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滑孔14始终被遮挡住,而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通过在第三插头组件4的第三滑孔15内侧边增设第三挡块31,在第三按键41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第三滑孔15始终被遮挡住,而无内部结构外露现象。

因此,不但可防止外壳1内部结构的外露,防止因小孩玩弄电源转换器而出现触电现象,而且可防止出现水分、灰尘等杂物进入外壳1内的现象,最终可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插头组件2还包括一第一插头下基板23、设置于第一插头下基板23上端面上的一第一插头上基板24、及设置于第一插头下基板23下端且上下活动于第一插口组121中的三根第一插脚25,其中,所述第一挡块21设置于第一插头下基板23与第一插头上基板24的端部,在所述第一滑块5上开设有供第一按键22穿过的一第一带动滑孔51;所述第一插头下基板23两侧边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一第一卡钩231,且该第一卡钩231上端扣合于第一插头上基板24上;在所述外壳1内壁上设置有供第一挡块21与第一滑块5插入的一第一滑槽16。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插头组件3还包括一第二插头下基板33、设置于第二插头下基板33上端面上的一第二插头上基板34、及设置于第二插头下基板33下端且上下活动于第二插口组122中的三根第二插脚35,其中,所述第二挡块32设置于第二插头下基板33与第二插头上基板34端部,在所述第二滑块6上开设有供第二按键22穿过的一第二带动滑孔61;所述第二插头下基板33两侧边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一第二卡钩331,且该第二卡钩331上端扣合于第二插头上基板34上;在所述外壳1内壁上设置有供第二挡块32与第二滑块6插入的一第二滑槽17。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插头组件4还包括一第三插头下基板42、设置于第三插头下基板42上端面上的一第三插头上基板43、及设置于第三插头下基板42下端且上下活动于第三插口组123中的三根第三插脚44,其中,在所述容置腔内底部设置有供第三挡块7插入的一插槽18,在所述第三插头组件4上开设有供第三挡块7穿过的一穿孔45;所述第三插头下基板42两侧边分别向上延伸设置有一第三卡钩421,且该第三卡钩421上端扣合于第三插头上基板43上。

如图7所示,在所述容置腔内底部设置有一插头支架8,在该插头支架8上向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插头组件2、第二插头组件3与第三插头组件4的若干定位柱81。

如图8与图11所示,在所述容置腔内底部且位于插头支架8下端转动设置有一活动挡片9,该活动挡片9包括转动设置于容置腔内底部上的一转动套筒91、及设置于转动套筒91侧边的至少三个活动臂,该三个活动臂分别为延伸至第一插口组121中任一插口侧边的一第一活动挡臂92、设置于转动套筒91侧边且延伸至第二插口组122中任一插口侧边的一第二活动挡臂93、及设置于转动套筒91侧边且延伸至第三插口组123中任一插口侧边的一第三活动挡臂94,其中,在该第一活动挡臂92端部具有一第一导向斜面921,在该第二活动挡臂93端部具有一第二导向斜面931,在该第三活动挡臂94端部侧边具有一第三导向斜面941。通过活动挡片9的设置,由其侧边上的第一活动挡臂92、第二活动挡臂93与第三活动挡臂94分别活动于第一插口组121中任一插口、第二插口组122中任一插口与第三插口组123中任一插口的侧边,当向下推动第一插头组件2、第二插头组件3、第三插头组件4中的其中一组件的插脚时,插脚推动其中一活动挡臂,使活动挡片9整体转动,则另外两个活动挡臂将侧边上的插口全部或部分堵住,则位于被挡住插口上方的插脚无法下移穿出,因此,在使用时,仅有一种规格插脚能凸伸出主体下盖下表面,可实现同一时间只使用一种规格插脚的目的,提高使用安全性。而由第一活动挡臂92、第二活动挡臂93与第三活动挡臂94上的导向斜面,在插脚下移推动活动挡臂时,导向斜面起到导向作用,导引活动挡臂转动,使活动挡片9整体转动,以堵住其他插口。

如图9所示,所述主体下盖12底部开设有呈直线分布的一第一插口1231、一第二插口1221与一第三插口1211,在该第一插口1231左侧前方开设有一第四插口1222,在该第一插口1231右侧前方开设有一第五插口1223,在该第三插口1211左侧后方开设有一第六插口1232,在该第三插口1211右侧后方开设有一第七插口1233,在该第六插口1232后方开设有一第八插口1212,在该第七插口1233后方开设有一第九插口1213,其中,该第三插口1211、第八插口1212与第九插口1213相结合构成所述第一插口组121,该第二插口1221、第四插口1222与第五插口1223相结合构成所述第二插口组122,该第一插口1231、第六插口1232与第七插口1233相结合构成所述第三插口组123。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活动挡臂92端部延伸至第八插口1212侧边,该第二活动挡臂93端部延伸至第四插口1222侧边,该第三活动挡臂94端部延伸至第六插口1232侧边;该第一活动挡臂92中部弯折形成连接于转动套筒91侧边的一连接臂922、及连接于连接臂922端部的一活动臂923,该连接臂922位于第六插口1232侧边,该活动臂923端部位于第八插口1212侧边,在该连接臂922靠近第六插口1232的侧边具有一第四导向斜面9221。

如图12与图13所示,在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第一插头组件2、第二插头组件3与第三插头组件4上方设置有一插座支架10,在该插座支架10上插设有一插座弹片组20,该插座弹片组20包括一左插座弹片201、一中插座弹片202与一右插座弹片203,且该左插座弹片201、中插座弹片202与右插座弹片203三者中两两相互间隔开,同时,该左插座弹片201、中插座弹片202与右插座弹片203分别与若干插座孔111匹配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底部设置有一导电片组30,该导电片组30包括一第一导电301、一第二导电片302与一第三导电片303,该第一导电片301与左插座弹片201电连接,该第二导电片302与中插座弹片202电连接,该第三导电片303与右插座弹片203电连接;同时,在所述插座支架10上端且位于组合式插座面板下端设置有一保护门组件40,该保护门组件40包括第一保护门401与第二保护门402。

如图2所示,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一电路板50、及分别电连接至插座弹片组20与导电片组30的一自恢复保险丝60,该自恢复保险丝60设置于外壳1内壁上的一侧插槽19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当向下推动第一按键22,带动三根第一插脚25向下移动穿出第一插口组121时,第一挡块21与第一滑块5将第一滑孔13遮挡住,同时,三根第一插脚25中的其中一插脚插入第八插口1212,则对第一活动挡臂92的第一导向斜面921施加作用力,使第一活动挡臂92带动活动挡片9整体顺时针转动,则第二活动挡臂93将第四插口1222堵住,以防止第二插头组件3下移,同时,第三活动挡臂94将第六插口1232堵住,以防止第三插头组件4下移,实现同一时间只使用一种规格插脚的目的,提高使用安全性。

当向下推动第二按键32,带动三根第二插脚35向下移动穿出第二插口组122时,第二挡块32与第二滑块6将第二滑孔14遮挡住,同时,三根第二插脚35中的其中一插脚插入第四插口1222,则对第二活动挡臂93的第二导向斜面931施加作用力,使第二活动挡臂93带动活动挡片9整体逆时针转动,则第一活动挡臂92将第八插口1212堵住,以防止第一插头组件2下移,同时,第一活动挡臂92与第三活动挡臂94将第六插口1232堵住,以防止第三插头组件4下移,实现同一时间只使用一种规格插脚的目的,提高使用安全性。

当向下推动第三按键41,带动三根第三插脚44向下移动穿出第三插口123时,第三挡块31将第三滑孔15遮挡住,同时,三根第三插脚44中的其中一插脚插入第六插口1232,则该插脚位于第一活动挡臂92与第三活动挡臂94之间,使第一活动挡臂92与第三活动挡臂94无法摆动,此时,第一活动挡臂92将第八插口1212堵住,第二活动挡臂93将第四插口1222堵住,防止第一插头组件2与第二插头组件3下移,实现同一时间只使用一种规格插脚的目的,提高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