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充电锂电池的撬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631发布日期:2018-06-12 22:3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移动充电锂电池的撬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移动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充电锂电池的撬板。



背景技术:

随着USB接口数据线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尤其是手机数据线的广泛使用,USB接口移动充电锂电池也随之得到广泛应用。

图1所示是一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USB插头(6),该USB插头包括插接部(61)、柄部(62)和出线部(63),插接部从柄部一端的中心处突出;使用时,捏住柄部插拔。

现有移动充电设备的USB接口在使用中存在一些不足:USB插头外露于移动充电设备本体,由于很多人喜欢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移动充电设备也往往贴身置放,所以线缆的USB插头很容易被碰触到。由于USB插头不像传统市电所用两插、三插插头那样结实,插接强度也较差,所以很容易从插座上脱落下来,或者被压折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USB插头从USB插口中撬出的用于移动充电锂电池的撬板。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移动充电锂电池的撬板,撬板设有按压部、铰轴部和撬杆部;按压部和撬杆部分别位于铰轴部的两侧,撬杆部包括两个撬杆。

上述方案中,所述撬板的整体形状是L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撬板转动时,两个撬杆能够撬动插进USB插口的USB插头,使得USB插头易于插拔。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USB插头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采用图2所示撬板制成的移动充电锂电池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移动充电锂电池移除部分壳体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移动充电锂电池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移动充电锂电池进一步分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移动充电锂电池使用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是:壳体1,显示屏11,轴孔部12,容置槽2,第一底壁21,嵌槽211,第二底壁22,枢接部23,USB插口3,撬板4,按压部41,铰轴部42,撬杆部43,撬杆431,充电插口51,按钮开关52,USB插头6,插接部61,柄部62,出线部63,防护罩7,缺口71,轴接部7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撬板)

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移动充电锂电池的撬板,见图2所示,该撬板4设有按压部41、铰轴部42和撬杆部43;按压部和撬杆部分别位于铰轴部的两侧,撬杆部43包括两个撬杆431,该两个撬杆分别位于USB插口两侧且邻接USB插口设置。

所述撬板的整体形状是L形。

本实施例的撬板可以把USB插头从USB插口中撬出。

(应用例1、移动充电锂电池)

本应用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成的一种具有防护罩的易插拔型USB接口移动充电锂电池,见图3至图7所示,包括壳体1和内置于壳体中的锂电池(图上未画出)。

壳体1上设有显示屏11和容置槽2。

容置槽中设有USB插口3、充电插口51、按钮开关52和将USB插口罩设在内的防护罩7;外接电源通过充电插口51向内置锂电池充电,按钮开关控制USB插口及显示屏的通断电。

防护罩7转动设置在容置槽中,防护罩7上设有为USB插头的出线部63预留的缺口71。本应用例中,防护罩远离缺口的一端设有轴接部72,容置槽中设有和该轴接部72适配的轴孔部12。

容置槽2中还设有用于将USB插头撬出USB插口的撬板4。

容置槽2具有组合成L字形的第一底壁21和第二底壁22,USB插口3设置在第一底壁上。

撬板4设有按压部41、铰轴部42和撬杆部43;容置槽中还设有和销轴适配的枢接部23,撬板通过铰轴部转动设置在容置槽中。所述撬杆部43包括位于USB插口两侧的两个撬杆431,该两个撬杆分别位于USB插口两侧且邻接USB插口设置。

第一底壁21上设有和撬杆部43适配的嵌槽211,撬杆部可转动至嵌置在该嵌槽中。

撬板的按压部正对第二底壁设置。通过预设容置槽的深度,使得撬板整体均位于容置槽的内部,使得外物很难碰触到撬板。

所述撬板的整体形状是L形。

需要插入USB插头时,转动防护罩露出USB插口3,将USB插头的插接部61插入USB插口,再次转动防护罩,使得防护罩将USB插头的柄部罩设在内,USB插头的出线部则位于所述缺口71中。

这种结构通过将USB插头的柄部罩起来,仅将柔性的USB插头的出线部外露,从而有效防止外物碰触到USB插头的柄部。

见图7所示,当USB插头6插接在所述USB插口中时,USB插头的柄部抵接在撬板的撬杆部上,也即USB插头设有插接部的端面抵接在撬杆部的两个撬杆上,此时若按下撬板的按压部,则撬杆部会通过将USB插头从USB插口中撬出,撬出的程度可以通过预设撬杆部和按压部的角度进行调整,其效果可以是将USB插头撬得稍微松动以利于拔出,或者是完全撬出。

本说明书未公开的技术均是公知技术,故不再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