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38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中的电磁系统为其实现了短路保护功能,即当电路短路时,电磁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场突然增大,线圈内的动铁芯通过电磁力克服铁芯弹簧,带动顶杆运动,推动脱扣机构使电路分断。然而现有的电磁感应线圈在完成绕制后,线圈两端均焊接在磁轭上,而磁轭上方的线圈折弯处易破损,导致线圈与磁轭短路,影响甚至使断路器丧失短路保护功能。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措施通常是在点焊前,在感应线圈折弯处人工套上绝缘套管,但由于绝缘套管易在自动加工机械的振动盘中脱落,此措施不能实现自动化焊接工艺,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的小型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安装有电磁机构2、灭弧室3、相对设置的动触头4与静触头5以及操作机构7,所述的操作机构7带动动触头4与静触头5相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所述的灭弧室3设置在静触头5下方用于灭弧,所述的电磁机构2设置在静触头5的上方并与操作机构7相对设置用于瞬时脱扣,电磁机构2包括磁轭27、固定安装在磁轭27上的线圈骨架22以及绕制在线圈骨架22上的线圈26,所述线圈26的一端在线圈骨架22与磁轭27的底板271之间弯折后形成弯折端261,所述底板271上设有与弯折端261相对设置的缺口274。

可选的,所述的缺口274设置在底板271一侧的端部,所述的弯折端261在缺口274的上方弯折后延伸至磁轭27外并与断路器接线端子8的接线板81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板271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磁壁276和第二磁壁272,所述的第一磁壁276和第二磁壁272分别与缺口274和磁轭27的引出板275相邻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缺口274为将底板271的一个顶角切割后形成的开口从而形成了相对设置的第一缺边2741和第二缺边2742,所述第一磁壁276与第一缺边2741相邻设置,并且在第一磁壁276上设有朝向第一缺边2741设置的第一弧形槽273,所述引出板275为将第二磁壁272切割后向外弯曲形成,所述第二磁壁272的顶部位于引出板275的上方并且在第二磁壁272上设有朝向引出板275设置的第二弧形槽277,所述的第二弧形槽277与第一弧形槽273相对设置并分别与线圈骨架22的两端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的引出板275弯曲向磁轭27外延伸,所述线圈26的弯曲端262和静触头5分别与引出板275两端的侧壁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第一缺边2741和第二缺边2742为垂直相交设置的矩形边,并且第一缺边2741的长度为6mm、第二缺边2742的长度为6.2mm。

可选的,所述线圈26的另一端为弯曲端262,所述的弯曲端262通过磁轭27与安装在相对于缺口274一侧的静触头5相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双金属元件6,所述的双金属元件6设置在动触头4的一侧与操作机构7的锁扣相对设置用于延时脱扣,所述的电磁机构2还包括动铁芯21、弹簧23、静铁芯24和顶杆25,所述的动铁芯21滑动安装在线圈骨架22内的一端,所述的静铁芯24固定安装在线圈骨架22内的另一端并通过弹簧23与动铁芯21相对设置,所述顶杆25的一端依次穿过线圈骨架22、静铁芯24和弹簧23与动铁芯21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磁轭27与操作机构7的锁扣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接线端子8包括接线板81、接线座82、限位件84以及用于紧固的螺钉83,所述接线板81的一端安装在接线座82内用于接线,另一端与电磁机构2相连接用于通电,所述的限位件84安装在接线板81上与导线9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接线板8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端面811和第二端面812、连接第一端面811和第二端面812的连接臂813以及设置在第一端面811上的第一螺孔814,所述的第一端面811的一端与线圈26的弯折端261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臂8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臂813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面8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面812的另一端穿过环形结构的接线座82形成的通孔用于接线,所述的螺钉83依次穿过第一螺孔814和设置在接线座82顶部的第二螺孔821与第二端面812的一侧相对设置用于使第二端面812与导线9紧密接触导电,所述的限位件84为设置在第二端面812另一侧上的凸起,以将导线9限位卡紧在第二端面812与接线座82的底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通过在磁轭的底板上开设缺口,使线圈在弯折后形成的弯折端与该缺口相对设置,从而避免了线圈因长时间或过度弯折导致线圈绝缘层破裂进而与磁轭发生接触短路的风险,使断路器的短路保护功能得到了保障,并且无需采用人工设置绝缘套管的工序,在节省了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机构和接线端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磁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安装有电磁机构2、灭弧室3、相对设置的动触头4与静触头5、双金属元件6以及操作机构7,所述的操作机构7带动动触头4与静触头5相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所述的灭弧室3设置在静触头5下方用于灭弧,所述的电磁机构2设置在静触头5的上方并与操作机构7相对设置用于瞬时脱扣,所述的双金属元件6设置在动触头4的一侧与操作机构7相对设置用于延时脱扣,并且电磁机构2包括磁轭27、固定安装在磁轭27上的线圈骨架22以及绕制在线圈骨架22上的线圈26,所述线圈26的一端在线圈骨架22与磁轭27的底板271之间弯折后形成弯折端261,所述底板271上设有与弯折端261相对设置的缺口274从而使弯折端261具有充分的变形余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磁轭27的底板271上开设缺口274,使线圈26在弯折后形成的弯折端261与该缺口274相对设置,从而避免了线圈26因长时间或过度弯折导致线圈绝缘层破裂进而与磁轭27发生接触短路的风险,使断路器的短路保护功能得到了保障,并且无需采用人工设置绝缘套管的工序,在节省了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动化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的缺口274设置在底板271一侧的端部,所述的弯折端261在缺口274的上方弯折后延伸至磁轭27外并与断路器接线端子8的接线板81相连接用于导电,所述线圈26的另一端为弯曲端262,所述的弯曲端262通过磁轭27与安装在相对于缺口274另一侧的静触头5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静触头5焊接在磁轭27上,弯折端261与接线板81焊接。

所述的电磁机构2还包括动铁芯21、弹簧23、静铁芯24和顶杆25,所述的动铁芯21滑动安装在线圈骨架22内的一端,所述的静铁芯24固定安装在线圈骨架22内的另一端并通过弹簧23与动铁芯21相对设置,所述顶杆25的一端依次穿过线圈骨架22、静铁芯24和弹簧23与动铁芯21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磁轭27与操作机构7的锁扣相对设置,当电路短路时,大电流经过线圈26,动铁芯21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客服弹簧23与静铁芯24吸合,同时驱动顶杆25撞击操作机构7的锁扣使操作机构7解锁脱扣,所述的操作机构7带动动触头4与静触头5相分离使电路断开。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磁轭27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为,所述的磁轭27包括底板271、相对设置在底板271两侧的第一磁壁276和第二磁壁272以及分别与第一磁壁276和第二磁壁272相邻设置的缺口274和引出板275。具体的,所述的缺口274为将底板271的一个顶角切割后形成的开口从而形成了相对设置的第一缺边2741和第二缺边2742,所述第一磁壁276与第一缺边2741相邻设置,并且在第一磁壁276上设有朝向第一缺边2741设置的第一弧形槽273,所述引出板275为将第二磁壁272切割后向外弯曲形成,所述第二磁壁272的顶部位于引出板275的上方并且在第二磁壁272上设有朝向引出板275设置的第二弧形槽277,所述的第二弧形槽277与第一弧形槽273相对设置并分别与线圈骨架22的两端相配合用于将项圈骨架22固定安装在磁轭27上,所述的引出板275弯曲向磁轭27外延伸,所述的弯曲端262和静触头5分别与引出板275两端的侧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缺边2741和第二缺边2742为垂直相交设置的矩形边,并且第一缺边2741的长度为6mm、第二缺边2742的长度为6.2mm,所述第一弧形槽273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槽277的弧度。当然,显而易见的,缺口274的位置不限于在底板271的一侧的端部,只要是能够设置在弯折端261下方的位置均可。

如图5所示,所述的接线端子8包括接线板81、接线座82、限位件84以及用于紧固的螺钉83,所述接线板81的一端安装在接线座82内用于接线,另一端与电磁机构2相连接用于通电,所述的限位件84安装在接线板81上与导线9相对设置用于卡紧导线9。

具体的,所述的接线座82是通过一条金属带切割和折叠形成的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的接线板8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端面811和第二端面812、连接第一端面811和第二端面812的连接臂813以及设置在第一端面811上的第一螺孔814,所述的第一端面811的一端与线圈26的弯折端261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臂8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臂813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面8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面812的另一端穿过环形结构的接线座82形成的通孔用于接线,所述的螺钉83依次穿过第一螺孔814和设置在接线座82顶部的第二螺孔821与第二端面812的一侧相对设置用于使第二端面812与导线9紧密接触导电,所述的限位件84为设置在第二端面812另一侧上的凸起,以将导线9限位卡紧在第二端面812与接线座82的底部之间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线9滑动,从而增强了小型断路器的接线强度。优选的,限位件84是对称设置在第二端面812表面上的两个虎牙型凸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