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38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断路器的双金属片有直热式和旁热式,在实际生产中绝大多数小规格断路器(6A及以下)的双金属片采用旁热式,但在小型化的趋势下,双金属片的电阻难以产生足够的热量形成弯曲,需要在双金属片上增设加热元件,导致生产时难以判断双金属片的位置,装配和调试都比较困难,而且在双金属元件推动杠杆来实现产品脱扣时,也会致使双金属片的推力不能稳定的传输到操作机构中,影响了产品延时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其包括壳体10、操作机构11、触头机构12、以及用于过载保护的双金系统200,双金属片210包括设有阻燃层2121的受热部212以及两端未设置阻燃层2121的固定部211和自由部213,在阻燃层2121的外侧设有热元件2122,受热部212的一端通过固定部211安装在壳体10中,受热部212的另一端通过自由部213与操作机构11配合。

可选的,所述热元件2122呈螺旋状绕制在阻燃层2121外侧,热元件2122的一端穿过阻燃层2121与双金属片210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动触头连接。

可选的,所述自由部213的长度为5-10mm。

可选的,所述阻燃层2121为绝缘纤维管,热元件2122为电阻丝。

可选的,所述阻燃层2121成螺旋式缠绕在双金属片210的受热部212上,阻燃层2121的多个螺旋之间留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操作机构11上设有与自由部213配合的脱扣爪112,脱扣爪112包括设置在自由部213运动轨迹上的脱扣杆112a和与锁扣111连接的连接杆112b,脱扣杆112a垂直于连接杆112b设置在自由部213过载时的运动轨迹上;所述脱扣杆112a和连接杆112b之间设有延长杆112c,延长杆112c向自由部213的一侧延伸。

可选的,所述双金属片210的固定部211的一侧通过弹片42与接线端子13的接线板131连接并接入电气电路,弹片42的首端与接线板131连接,弹片42的末端与双金属片41连接,在弹片42中部设有弯曲结构421;所述弹片42的末端的一侧设有调整螺钉44,转动调整螺钉44能够推动双金属片210调整倾斜的角度。

可选的,所述双金属片210的一侧通过弹片42固定,另一侧通过断路器的灭弧机构14的引弧片61固定,引弧片61包括“V”字形结构的引弧部611,断路器壳体10上设有与引弧部611配合的固定块612,引弧部611的一个侧边设置在灭弧机构14的灭弧室62与触头机构2之间,引弧部611的另一侧与双金属片210固定。

可选的,所述壳体10中设有避让弹片42的弯曲结构421的第一避让槽81,第一避让槽81设置在断路器的接线端子13的下方,弹片42与接线板131连接的一端与第一避让槽81端口的侧边相抵;所述壳体10中还设有避让固定部211的第二避让槽82,第二避让槽82的一侧设有用于避让弹片的弯曲结构421的第一避让槽81,固定部211的一侧与弹片42固定,另一侧与灭弧机构14的引弧片61固定,第二避让槽82中设有限位块83,限位块83上设有用于固定引弧片61的限位槽。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还包括接线端子13、灭弧机构14和电磁系统15,双金系统200与灭弧机构14相邻设置,在双金系统200的另一侧设有接线端子13,在灭弧机构14的上方设有触头机构12和电磁系统15,触头机构12上方设有相配合的操作机构11,灭弧机构14中设有引弧片61,引弧片61与双金属片210的一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通过在双金属片的受热部上设置阻燃层和热元件,可以在电流较小的情况下产生足够使双金属片进行弯曲的热量,而且将自由部设置在受热部上包裹的阻燃层的上部,自由部不设置阻燃层,使双金属片的位置更容易被观测到,便于装配和调试,而且自由部弯曲时在没有阻燃层阻力的情况下,能够更稳定地传输推力,驱动操作机构脱扣时也更精确。此外,脱扣杆垂直于连接杆设置在自由部过载时的运动轨迹上,过载时自由部上的光滑曲面推动脱扣杆的圆周壁使操作机构脱扣,通过面结构与线结构配合来推动脱扣杆,使双金属片与操作机构之间的配合更精确、稳定,特别是对于延时脱扣特性的断路器产品,脱扣的时间也更容易把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由部与脱扣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由部与脱扣杆的另一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包括壳体10、操作机构11、触头机构12、接线端子13、灭弧机构14,以及用于过载保护的双金系统200、用于过电流保护的电磁系统15,双金系统200和电磁系统15可以驱动操作机构11脱扣使触头机构12分闸断开电气电路。

双金系统200设有双金属片210,双金属片210包括设有阻燃层2121的受热部212以及两端未设置阻燃层2121的固定部211和自由部213,在阻燃层2121的外侧设有热元件2122,受热部212的一端通过固定部211安装在壳体10中,受热部212的另一端通过自由部213与操作机构11配合,过载时热元件2122 对双金属片210加热,使双金属片210弯曲并带动自由部213触发操作机构11脱扣断开电气电路。

通过在双金属片210的受热部212上设置阻燃层2121和热元件2122,可以在电流较小的情况下产生足够使双金属片210进行弯曲的热量,而且在将自由部213设置在受热部212上包裹的阻燃层2121的上部,自由部213不设置阻燃层2121,使双金属片210的位置更容易被观测到,便于装配和调试,而且自由部213弯曲时在没有阻燃层2121阻力的情况下,能够更稳定地传输推力,驱动操作机构脱扣时也更精确。优选的,不设置阻燃层2121的自由部213的长度为5-10mm。

如图3-4所示,所述操作机构11的锁扣111上设有与自由部213配合的脱扣爪112,脱扣爪112包括设置在自由部213运动轨迹上的脱扣杆112a和与锁扣111连接的连接杆112b,脱扣杆112a垂直于连接杆112b设置在自由部213过载时的运动轨迹上,即脱扣杆112a沿自由部213宽的方向垂直于其运动轨迹设置,过载时自由部213上的光滑曲面推动脱扣杆112a的圆周壁使操作机构11脱扣,通过面结构与线结构配合来推动脱扣杆112a,使双金属片210与操作机构11之间的配合更精确、稳定,特别是对于延时脱扣特性的断路器产品,脱扣的时间也更容易把握。

优选的,所述脱扣杆112a和连接杆112b之间设有延长杆112c,延长杆112c向自由部213的一侧延伸,延长杆112c能够优化双金属片210与操作机构11的布局关系,使断路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的空间也更少,便于断路器的小型化。

如图2所示,所述阻燃层2121包裹在受热部212上,热元件2122呈螺旋状绕制在阻燃层2121外侧,热元件2122的一端穿过阻燃层2121与双金属片210焊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动触头连接,本实施例中,阻燃层2121优选为绝缘纤维管,热元件2122优选为电阻丝。阻燃层2121的另外一种优选实施例,阻燃层2121为绝缘纤维管条,阻燃层2121成螺旋式缠绕在双金属片210的受热部212上,阻燃层2121的多个螺旋之间留有间隙。

如图1所示,所述双金属片210的固定部211的一侧通过弹片42与接线端子13的接线板131连接并接入电气电路,弹片42的首端与接线板131连接,弹片42的末端与双金属片41连接,在弹片42中部设有弯曲结构421,弯曲结构421能够保证弹片42对双金属片41提供可靠的固定作用。

所述弹片42的末端的一侧设有调整螺钉44,转动调整螺钉44能够推动双金属片210调整倾斜的角度。

所述双金属片210的另一侧通过断路器的灭弧机构14的引弧片61固定,引弧片61包括“V”字形结构的引弧部611,断路器壳体10上设有与引弧部611配合的固定块612,引弧部611的一个侧边设置在灭弧机构14的灭弧室62与触头机构12之间,引弧部611的另一侧与双金属片210固定。

所述壳体10中设有避让弹片42的弯曲结构421的第一避让槽81,第一避让槽81设置在断路器的接线端子13的下方,弹片42与接线板131连接的一端与第一避让槽81端口的侧边相抵;所述壳体10中设有避让固定部211的第二避让槽82,第二避让槽82的一侧设有用于避让弹片的弯曲结构421的第一避让槽81,固定部211的一侧与弹片42固定,另一侧与灭弧机构14的引弧片61固定,第二避让槽82中设有限位块83,限位块83上设有用于固定引弧片61的限位槽。

本实施例的双金系统200与灭弧机构14相邻设置,在双金系统200的另一侧设有接线端子13,在灭弧机构14的上方设有触头机构12和电磁系统15,触头机构12上方设有相配合的操作机构11,灭弧机构14中设有引弧片61,引弧片61与双金属片210的一侧固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