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电容器放电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0095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分散式电容器放电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式电容器放电棒,属于电力工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检修或是试验时,都需要先对其进行放电。传统的钉耙式放电棒,只靠头部一段长为40公分的耙尺对电容器两极进行接触放电,并且耙尺转动的角度也很有限,而电容器室内分散的各电容器横向、纵向排列样式多种多样,给放电带来了很大难度。特别是电容器的保险丝如果烧断了而现场没有及时发现,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接触不良放电不彻底,会给检修人员人身很大的安全风险,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加活动范围,满足不同排列方式电容器的放电需求,方便运行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分散式电容器放电棒。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缘管体、套管、把手、转向接头、软轴、上放电壳体、转向接头安装座套、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以及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在所述转向接头下端外侧设置电阻接地线柱; 所述转向接头设置在转向接头安装座套内,其两端部穿过转向接头安装座套两端,所述转向接头一端与放电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接头另一端与绝缘管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套装在绝缘管体内腔,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套管底端,所述把手顶部与绝缘管体底部对应;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的对应侧分别设置齿牙,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的外端部分别安装U形触头;所述放电壳体两端开口,其内安装轴齿轮,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设置在轴齿轮两侧且其对应的齿牙与轴齿轮啮合;所述软轴安装在转向接头内腔,软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管顶端,软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轴齿轮的下端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接头中部为空腔,其包括对应端为球体的上转向接头、下转向接头以及安装在上转向接头和下转向接头球体之间的上压缩弹簧,所述上转向接头上端与轴齿轮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转向接头下端通过转向接头连接套与绝缘管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阻接地线柱固定安装在转向接头连接套外侧。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上转向接头和下转向接头球体之间前端部安装上弹簧盖和下弹簧盖,所述上压缩弹簧位于上弹簧盖和下弹簧盖之间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接头安装座套为两端设置有端口的圆柱体,其包括转向接头安装座套A以及与转向接头安装座套A螺纹连接的转向接头安装座套B,所述上转向接头和下转向接头的球体分别对应设置在转向接头安装座套A和转向接头安装座套B内。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上放电壳体底板中部设置通孔,沿上放电壳体长度方向在所述通孔两侧设置左隔板和右隔板,所述轴齿轮底部通过通孔与转向接头端固定,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别设置在左隔板和右隔板两侧,在所述上放电壳体上端固定设置端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管体上端腔内安装软轴连接套,所述套管上端插装在软轴连接套下端的腔内,所述软轴下端通过软轴连接套安装在套管上端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套管下部外侧壁固定套装下衬套和位于下衬套上方的上衬套,在所述下衬套和上衬套之间设置下压缩弹簧,所述把手位于下衬套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放电壳体为长方形,其底部两侧边为倒角;所述端盖顶部两侧边为圆角。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套管安装在绝缘管体内采用双管设计,通过把手的旋转,套管带动软轴和轴齿轮旋转,使得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的相应U形触头调整到适合的长度,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或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U形触头夹住电容器的一端起固定作用,通过转向接头的转动调节到合适的角度,使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或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U形触头可靠接触电容器的另一端,从而实现有效放电。U形触头可以更大面积的接触电容器两极,并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容器,放电更加高效省力;转向接头设置的上转向接头和下转向接头,使得上放电壳体转动角度从传统的60度变为30度,极大增大了活动范围,满足不同排列方式电容器的放电需求,方便运行人员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上放电壳体为长方形,其底部两侧边为倒角,端盖顶部两侧边为圆角,在电场环境可减少电晕的产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及转向接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接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放电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软轴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或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安装位置结构示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套管下端部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绝缘管体、2套管、21下衬套、22上衬套、23下压缩弹簧、3把手、4转向接头、41上转向接头、42下转向接头、43上压缩弹簧、44上弹簧盖、45下弹簧盖、46转向接头连接套、5软轴、6上放电壳体、61隔板、62通孔、63端盖、7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9齿牙、10 U形触头、11轴齿轮、12转向接头安装座套、13电阻接地线柱、14软轴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缘管体1、套管2、把手3、转向接头4、软轴5、上放电壳体6、转向接头安装座套12、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以及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

如附图1、3、4、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放电壳体6两端开口,其内安装轴齿轮11,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的对应侧分别设置齿牙9,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设置在轴齿轮11两侧且其对应的齿牙9与轴齿轮11啮合;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的外端部分别安装U形触头10;在所述上放电壳体6底板中部设置通孔62,沿上放电壳体6长度方向在所述通孔62两侧设置左隔板61和右隔板64,所述轴齿轮11底部通过通孔62与转向接头4上端固定,所述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分别在设置在左隔板61和右隔板64两侧,使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在左右运动时不互相干扰,在所述上放电壳体6上端固定设置端盖63;所述上放电壳体6为长方形,其底部两侧边为倒角;所述端盖63顶部两侧边为圆角,在电场环境可减少电晕的产生。

如附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接头4设置在转向接头安装座套12内,其两端部穿过转向接头安装座套12两端,所述转向接头4中部为空腔,其包括对应端为球体的上转向接头41、下转向接头42以及安装在上转向接头41和下转向接头42球体之间的上压缩弹簧43,上压缩弹簧43用于固定上转向接头41和下转向接头42,使转向接头4的角度任意调节;在所述上转向接头41和下转向接头42球体之间前端部安装可将上压缩弹簧43固定的上弹簧盖44和下弹簧盖45,所述上压缩弹簧43位于上弹簧盖44和下弹簧盖45之间内;所述上转向接头41上端与轴齿轮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转向接头42下端通过转向接头连接套46与绝缘管体1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接头连接套46外侧固定设置电阻接地线柱13,工作时所述电阻接地线柱13连接导线接地放电;所述转向接头安装座套12为两端设置有端口的圆柱体,其包括转向接头安装座套A121以及与转向接头安装座套A121螺纹连接的转向接头安装座套B122,所述上转向接头41和下转向接头42的球体分别对应设置在转向接头安装座套A121和转向接头安装座套B122内。上转向接头41和下转向接头42使得上放电壳体6转动角度从传统的60度变为30度,极大增大了活动范围,满足不同排列方式电容器的放电需求,方便运行人员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附图2、4、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软轴5安装在转向接头4内腔,软轴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管2顶端,软轴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轴齿轮11的下端内。所述绝缘管体1上端腔内安装软轴连接套14,所述套管2上端插装在软轴连接套14下端的腔内,所述软轴5下端通过软轴连接套14安装在套管2上端内腔中,所述软轴5为钢丝软轴。

如附图1、2、8、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管2套装在绝缘管体1内腔,所述把手3固定安装在套管2底端;在所述套管2下部外侧壁固定套装下衬套21和位于下衬套21上方的上衬套22,在所述下衬套21和上衬套22之间设置下压缩弹簧23,所述把手3位于下衬套2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套管2安装在绝缘管体1内即采用双管设计,通过把手3的旋转,套管2带动钢丝软轴和轴齿轮11旋转,使得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和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的相应U形触头10调整到适合的长度,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或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的U形触头10夹住电容器的一端起固定作用,通过转向接头的转动调节到合适的角度,使右伸缩活动接触耙尺8或左伸缩活动接触耙尺7的U形触头10可靠接触电容器的另一端,从而实现有效放电。U形触头10可以更大面积的接触电容器两极,并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容器,放电更加高效省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