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收集极X射线圆柱型防护电离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027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收集极X射线圆柱型防护电离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收集极X射线圆柱型防护电离室。



背景技术:

电离室是一种测量X射线强度的设备,它以空气作为介质,电离辐射在介质中产生电离离子对,在电场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分别向负极和正极漂移,形成电离电流,由于电离电流与辐射的强度成正比,测量该电流即可得到电离辐射的强度。电离室的外壳和电离室内的收集极为两个电极,在外壳和收集极之间形成电场,目前,电离室的收集极大都为棒状结构,收集面积有限,因此电荷的渡越距离较长,电荷的渡越时间较长,电离室的灵敏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收集极X射线圆柱型防护电离室,它结构设计合理,在电离室内采用双收集极,大大增加了增大了收集极与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缩短了电荷的渡越距离,电荷渡越时间缩短,使得电离电流增大,从而提高了电离室的灵敏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收集极X射线圆柱型防护电离室,包括电离室壳体,在电离室壳体上设有入射窗,在与入射窗位置相对的电离室壳体内部设有中心收集极,在中心收集极在外侧设有第二收集极,中心收集极和第二收集极均通过绝缘子设置在电离室壳体上,电离室信号引出线穿过绝缘子与中心收集极和第二收集极相连,电离室信号引出线的另一端与二次仪表相连。

所述第二收集极为环状结构。

所述第二收集极为有机玻璃环,在有机玻璃环的外侧涂覆石墨导电涂层。

所述绝缘子为聚四氟乙烯片。

所述中心收集极的截面半径为90mm,所述第二收集极的环状截面半径为18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电离室内采用双收集极,大大增加了增大了收集极与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缩短了电荷的渡越距离,电荷渡越时间缩短,使得电离电流增大,从而提高了电离室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收集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离室壳体,2、入射窗,3、中心收集极,4、第二收集极,5、绝缘子,6、电离室信号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中所示,一种双收集极X射线圆柱型防护电离室,包括电离室壳体1,在电离室壳体1上设有入射窗2,在与入射窗2位置相对的电离室壳体1内部设有中心收集极3,在中心收集极3在外侧设有第二收集极4,中心收集极3和第二收集极4均通过绝缘子5设置在电离室壳体1上,电离室信号引出线6穿过绝缘子5与中心收集极3和第二收集极4相连,电离室信号引出线6的另一端与二次仪表相连。

所述第二收集极4为环状结构。

所述第二收集极4为有机玻璃环,在有机玻璃环的外侧涂覆石墨导电涂层。

所述绝缘子5为聚四氟乙烯片。

所述中心收集极3的截面半径为90mm,所述第二收集极4的环状截面半径为180mm。

在进行X射线强度测量时,X射线通过入射窗2射入电离室内,射线在空气中形成电离电荷,电离电荷在电离室壳体1与中心收集极3以及第二收集极4之间形成的电场中运动,由于第二收集极3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收集极与空气介质的接触面积,电离电荷被收集的路径平均减少了一半,从而离子的渡越时间也减少了一半,增大了电离电流,通过二次仪表进行测量,灵敏度得以提升。在250V极化电压下,1mGy/min剂量率符合损失改善20%以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收集极X射线圆柱型防护电离室,在电离室内采用双收集极,大大增加了增大了收集极与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缩短了电荷的渡越距离,电荷渡越时间缩短,使得电离电流增大,从而提高了电离室的灵敏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