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8642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IC卡因其安全性、便携性及标准化设计而被广为应用,包括身份认证、银行、公共交通等领域。但是IC卡容易聚集静电,在插入IC卡前不对IC卡进行释放静电处理,容易造成IC卡功能失效、参数变异、难以检测和筛选等问题。市面上已有添加防静电装置的连接器,但大多是防静电装置与连接器的IC卡槽紧邻设置,在IC卡插入IC卡槽过程中,IC卡接触防静电装置以释放静电,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损坏IC卡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连接器,通过非接触方式释放IC卡上的静电,既能避免静电造成的IC卡功能失效、参数变异、难以检测和筛选等问题,也可以避免接触防静电装置释放静电造成的IC卡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静电连接器,用于安装在PCB板上,所述PCB板上设有接地焊脚,包括:绝缘底座、盖体、安装于所述绝缘底座上的多个信号针脚及安装于所述绝缘底座上的防静电装置;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绝缘底座的底部,并与所述绝缘底座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绝缘底座的一侧;所述防静电装置与所述插槽在所述插槽的横截面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信号针脚包括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的接触端子,所述固定端上设有与所述PCB板连接的第一接线焊脚;至少一个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防静电装置连接,或者盖体与所述防静电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防静电装置连接,且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接线焊脚,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防静电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焊脚与所述PCB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装置包括静电片,所述绝缘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静电片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静电片卡合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静电片侧部连接的至少一个挂扣,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部,所述挂扣安装于所述凹槽内且扣合于所述限位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片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装置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静电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和所述挂扣设于所述静电片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绝缘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卡合于所述第二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扣接端脚,所述扣接端脚扣合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由金属板材制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非接触的方式释放静电,避免静电造成的IC卡功能失效、参数变异、难以检测和筛选等问题。

(2)避免接触防静电装置释放静电造成的IC卡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防静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部扣合前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防静电连接器的绝缘底座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防静电连接器的防静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防静电连接器的盖体的示意图。

图中:1、绝缘底座;11、凹槽;111、限位部;12、第二凸起;2、盖体;21、第一连接部;211、扣接端脚;22、第二接线焊脚;23、限位孔;3、信号针脚;31、固定端;32、接触端子;33、第一接线焊脚;4、防静电装置;41、静电片;42、挂扣;43、第二连接部;431、第一凸起;44、弯折部;5、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连接器,用于安装在PCB板上,其中,PCB板上设有接地焊脚用以释放静电,防静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底座1、盖体2、安装于绝缘底座1上的多个信号针脚3及安装于绝缘底座1上的防静电装置4;盖体2盖合于绝缘底座1的底部,并与绝缘底座1之间形成插槽5,插槽5用于插入待感应的IC卡;插槽5的槽口位于绝缘底座1的一侧;防静电装置4与插槽5在插槽5的横截面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信号针脚3包括固定端31以及与固定端31连接的接触端子32,固定端31上设有与PCB板连接的第一接线焊脚33,接触端子32与IC卡的芯片触点相适配,至少一个接触端子32与防静电装置4连接。由于防静电装置4与插槽5的槽口间隔一定距离,IC卡插入插槽5时不会接触防静电装置4,从而避免IC卡与防静电装置4接触损坏IC卡;IC卡插入插槽5时,靠近防静电装置4通过感应释放静电到防静电装置4;防静电装置4与信号针脚3的接触端子32接触,接触端子32通过固定端31的第一接线焊脚33与PCB板接触,PCB板上设有接地焊脚;从而使防静电装置4通过信号针脚3、PCB板释放静电。

进一步地,盖体2由金属板材制成,盖体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及第二接线焊脚22,第一连接部21与防静电装置4连接,第二接线焊脚22与PCB板连接。防静电装置4除了通过信号针脚3传输静电外,还可以通过与盖体2上的第一连接部21接触,通过盖体2上的第二接线焊脚22及PCB板释放静电。盖体2上设有限位孔23,接触端子32嵌置在限位孔23内,使接触端子32的接触更加稳定可靠。需要说明的是,防静电装置4可以只与接触端子32接触;也可以只与盖体2接触;也可以既与接触端子32接触,又与盖体2接触。

如图3和图4所示,防静电装置4包括静电片41,绝缘底座1上设有与静电片41相适配的凹槽11,静电片41卡合于凹槽11内,可以防止静电片41松脱,避免防静电装置4与IC卡接触。

防静电装置4还包括与静电片41侧部连接的至少一个挂扣42,凹槽11内设有限位部111,挂扣42安装于凹槽11内且扣合于限位部111上,起到进一步稳固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挂扣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挂扣42可以设于静电片41的一侧,也可以设于静电片41的两侧。

请继续参照图1-图5,静电片4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43连接,防静电装置4上的静电通过第二连接部43传输到第一连接部21上,通过盖体2上的第二接线焊脚22及PCB板释放静电。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43上设有第一凸起431,第一凸起43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43的两侧,绝缘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凸起431相适配的第二凸起12,第二凸起1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凸起431卡合于第二凸起12上,使防静电装置4牢固固定于绝缘底座1上。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21上设有扣接端脚211,扣接端脚211扣合于第二连接部43上。扣接端脚21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一个扣接端脚211扣合于第二连接部43上,另外三个扣接端脚211扣合于绝缘底座1上,一方面防止防静电装置4与盖体2断开连接,另一方面将盖体2牢固固定于绝缘底座1上。

进一步地,防静电装置4还包括弯折部44,弯折部44一端与静电片4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43连接;进一步地,弯折部44和挂扣42设于静电片41的同一侧。防静电装置4的此种结构设计,一方面为了适应绝缘底座1的形状,另一方面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连接器,采用非接触的方式释放静电,避免静电造成的IC卡功能失效、参数变异、难以检测和筛选等问题,避免接触防静电装置释放静电造成的IC卡损坏。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