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13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组进行串联和并联时,或通过导线连接不同电池单体的正负极,或采用特制的PCB板连接不同电池单体的正负极,同时PCB板还起到隔离的作用,防止电池单体的短路;但是采用导线或PCB连接时,具有以下问题:

(1)需要人工将极耳焊接在一起,还需要将引出的导线焊接在焊点上,工序多,焊接效率低;

(2)由于在一小块PCB板上需要焊接很多焊点及导线;容易造成,虚焊,焊接可靠性不高。

(3)采用传统的焊接方式,焊点很难做到规则,整个电池组的电源输出侧外形不美观,影响产品的外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该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提高焊接效率。

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连接座;电池组由至少2个电池叠置而成;

连接座包括座体;在座体的顶部设有至少3个焊接凹陷部;凹陷部的位置与电池组的极耳位置对应;凹陷部用于容纳焊锡以及电池组的极耳。

焊接凹陷部,或称为容纳槽;在此处,通过焊锡将电池组的极耳两两焊接在一起或将极耳与电池组的总电极引出端焊接在一起。

焊接凹陷的数量n与电池个数N的关系为:n=N+1;具体的,2个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N-1个电池单体电极焊接凹陷部;(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用于引出电池组的总电极(即总的正极和负极)。

焊接凹陷部中有2个焊接凹陷部为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其余的焊接凹陷部为电池单体电极焊接凹陷部。

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的底部还具有1个电源引出端插孔,电源引出端插孔上插装有主导电端子。(电源引出端插孔用于插入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可以是圆柱形或方板形,电源引出端插孔为圆孔或方孔)或电源引出线的端部。)

主导电端子从凹陷部的底部的上下两侧向外伸出。

主导电端子连接有主电源线。

主电源线与供电主插接端连接,供电主插接端为插头或插座,用于为外部电路供电,比如用于启动电源的放电端子。

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的底部还插接有1个插针。

插针通过导线接有供电辅插接端,一般用作主板供电端子。供电辅助插接端可以是插座,或插头,为插座时,可以直接固定在连接座的外壁,比如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

座体上侧(即与凹陷部在同一侧)设有一个用于容纳电池组或电池组端部的电池组插口。

电池组插口的外端部设有盖体,盖体上设有与盖体垂直的隔板,隔板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与盖体相连的。

更进一步,隔板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优选为在xyz三个方向上均设置通孔,且通孔连通在一起,其每一个方向均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通孔,如图15和16。另一种方式,在隔板中部具有一个通孔,如图17所示。

更进一步,隔板中设有金属网,以增加导热。

另外,电池组插口的另一种形态是,能完全容纳电池组,且开口端具有盖体。

所述的电池组为锂电池组或超级电容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由于便于容纳焊锡和极耳的凹陷部,因而焊接更为简便,且由于预留了导线引出端子插入的插孔,便于电源的引出;另外,连接座的上方设有电池组插口,便于将电池组与连接座稳固地连成一体,从而增强电池组和连接座整体的可靠性。这种连接座设置了凹陷部等部件,预先将在凹陷部中注入液态的焊锡,再将电池组的极耳插入到凹陷部中,焊锡冷却后,即完成所有极耳以及电源线的焊接,从而能显著提高焊接效率。

综上所述,这种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可靠性高,焊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池组顶部极耳分布示意图;

图2为电池组侧视图;

图3为连接座顶部的凹陷部与插孔示意图(俯视图);

图4为不带电池组插口的连接座示意图(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电池组与图3所示连接座结合示意图;

图6为带电池组插口的连接座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面图;

图8为电池组与带电池组插口的连接座结合示意图(连接座不带插针);

图9为带插针的连接座结合示意图;

图10为电池组与图9所示连接座结合示意图(连接座带插针);

图11为带锥形插孔的连接座示意图;

图12为带锥形插孔的连接座示意图;

图13为电池组与带电池组插口的连接座结合示意图(连接座带插针);

图14位电池组封装在连接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隔板正面以及散热孔分布示意图;

图16为隔板剖面图;

图17为只具有一个通孔的隔板正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21-电池,22-极耳,23-座体,24-主导电端子,25-电池单体电极焊接凹陷部;26-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27-主电源线,28-供电主插接端,29-辅电源线;30-供电辅插接端;31-焊锡;32-电池组插口;33-47-电池组插口侧壁;34-锥形插孔,35-楔形插孔;36-底盖,37-隔板。38-焊接装置,39-第一机械手,40-第二机械手,41-第三机械手,42-加热装置,43-传送带,44-Z向散热孔,45-Y向散热孔,46-X向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针对图12所示的电池组(这种电池组具有3个电池单体,另外,针对具有更多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结构也是类似的,特此说明),设计有4种连接座,分别对应实施例14;

实施例1:如图3-5,一种基于倘口式连接座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和连接座;电池组由3个电池21叠置而成;

连接座包括座体;在座体23的顶部设有4个凹陷部;

焊接凹陷部,或称为容纳槽;在此处,通过焊锡将电池组的极耳两两焊接在一起或将极耳与电池组的总电极引出端焊接在一起。

焊接凹陷的数量n与电池个数N的关系为:n=N+1;具体的,2个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N-1个电池单体电极焊接凹陷部;(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用于引出电池组的总电极(即总的正极和负极)。

焊接凹陷部中有2个焊接凹陷部为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26,其余的焊接凹陷部为电池单体电极焊接凹陷部25。

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的底部还具有1个电源引出端插孔,电源引出端插孔上插装有主导电端子。(电源引出端插孔用于插入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可以是圆柱形或方板形,电源引出端插孔为圆孔或方孔)或电源引出线的端部。)

主导电端子从凹陷部的底部的上下两侧向外伸出。

主导电端子连接有主电源线27。

主电源线与供电主插接端28连接,供电主插接端为插头或插座,用于为外部电路供电,比如用于启动电源的放电端子。

供电主插接端通过辅电源线与供电辅插接端连接。

导电端子可以是圆柱形或方板形,电源引出端插孔为圆孔或方孔;

实施例2:如图6-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座体上侧(即与凹陷部在同一侧)设有一个用于容纳电池组或电池组端部的电池组插口32。

实施例3:如图9-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总电源引出端焊接凹陷部的底部还插接有1个插针33。插针通过导线接有供电辅插接端30,一般用作主板供电端子,供电辅助插接端可以是插座,或插头,为插座时,可以直接固定在连接座的外壁,比如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

实施例4:如图14-17,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延长电池组插口侧壁,使得电池整体位于插口中,电池组插口的外端部设有盖体36,盖体上设有与盖体垂直的隔板37,隔板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与盖体相连的。

更进一步,隔板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优选为在xyz三个方向上均设置通孔,且通孔连通在一起,其每一个方向均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通孔,如图15和16。另一种方式,在隔板中部具有一个通孔,如图17所示。

插针有可以从凹陷部侧壁伸入凹陷部中,插针可以是折形插针(即L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