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旋摆运动的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3203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旋摆运动的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微动开关的工作原理为: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现有的微动开关由于自身结构的缺陷,导致其可能提前或者延后进行接通或断开的动作或者开关功能失效,这样就导致它应用于无弹簧三通切换阀时切换阀动作的提前或者延后或失效,使得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旋摆运动的微动开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旋摆运动的微动开关,它包括开关本体、开设于所述开关本体上的多个定位孔、一端嵌设于所述开关本体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关本体外的多个接线端子以及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开关本体侧面上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端嵌设于所述开关本体内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关本体外的传动杆以及一体设置于所述传动杆另一端的传动帽,所述传动帽包括圆形端面、对应设置于所述圆形端面上的弧形凸面以及形成在所述弧形凸面上的凸起,所述圆形端面与所述传动杆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优化地,所述凸起轴心线与所述弧形凸面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30°。

优化地,所述圆形端面和所述弧形凸面之间围成密封空腔或为实心体。

优化地,所述圆形端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动杆端面的直径。

优化地,所述弧形凸面和所述圆形端面的最大间距小于所述圆形端面的半径且大于其半径的一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旋摆运动的微动开关,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传动机构,使得传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圆形端面和弧形凸面围成的传动帽,并且弧形凸面设有凸起,这样传动帽在与转子的拨块作用时能够确保其弧形面的最外点附近才进行动作,避免了微动开关动作的提前或者延后,更加适合于旋摆运动,从而确保其与转子的精准对位,进一步保证开关的有效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旋摆运动的微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适用于旋摆运动的微动开关,主要包括开关本体1、接线端子2、定位孔3和传动机构4。

其中,定位孔3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它们开设于开关本体1上,并靠近开关本体1的一长侧面,开关本体1的内部结构和电路布局采用现有的即可。接线端子2也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它们的一端嵌设于开关本体1内,另一端延伸至开关本体1外;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2安装在靠近定位孔3的长侧面上。传动机构4可伸缩地安装在开关本体1侧面上(安装在开关本体1另一长侧面上),包括一端嵌设于开关本体1内另一端延伸至开关本体1外的传动杆42以及一体设置于传动杆42另一端的传动帽41,传动帽41包括凸起411、圆形端面412和弧形凸面413;圆形端面412与传动杆42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弧形凸面413对应设置在圆形端面412上而与其相密封,使得圆形端面412和弧形凸面413之间围成密封空腔或者围成的是实心体;凸起411形成在弧形凸面413上,它的外表面也是弧形的,并且凸起411的轴心线与弧形凸面413的轴心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优选为5~30°。

在本实施例中,圆形端面412的直径大于传动杆42端面的直径。弧形凸面413和圆形端面412的最大间距小于圆形端面412的半径且大于其半径的一半;作通过弧形凸面413上的任意一点且垂直于圆形端面412的直线,该直线与弧形凸面413的交点以及与圆形端面412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弧形凸面413和圆形端面412的间距。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