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光自动排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326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光自动排脚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光自动排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光自动排脚设备。



背景技术:

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晶体二极管是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在其界面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构成自建电场,当外加电压等于零时,由于p-n结两边载流子的浓度差引起扩散电流和由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这也是常态下的二极管特性,几乎在所有的电子电路中,都要用到半导体二极管,它在许多的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也非常广泛,二极管固定时需用到引脚。

目前市场上的通光自动排脚设备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现有技术在制造二极管引脚时,部分夹具中未能成功流入引脚针,需要人工检测,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光自动排脚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在制造二极管引脚时,部分夹具中未能成功流入引脚针,需要人工检测,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光自动排脚设备,包括排引脚机本体、支撑腿、传送带、固定板、红外线照射灯、PLC控制器、气泵、引脚罐入架、引脚夹具、托板、红外线接收器、伺服电机、夹具固定架、引脚固定孔、红外线发光源、红外线发射头、引脚针、引脚槽、引脚顶杆、引脚灌入杆和升降伸缩杆,所述排引脚机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且排引脚机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排引脚机本体前表面设置有PLC控制器,且排引脚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且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引脚夹具,所述引脚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另一侧设置有红外线照射灯,所述引脚夹具的前侧上方设置有引脚罐入架,且引脚夹具的内部设置有引脚固定孔,所述引脚夹具的一端设置有夹具固定架,所述托板的上端设置有气泵,所述红外线照射灯的一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光源,另一端靠近引脚夹具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头,所述气泵与引脚罐入架之间设置有升降伸缩杆,所述引脚槽安装在引脚罐入架的下端,且引脚槽的内部设置有引脚针,所述引脚槽的一端设置有引脚顶杆,所述引脚顶杆的一端设置有引脚灌入杆。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照射灯、气泵、伺服电机和引脚灌入杆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泵与引脚罐入架通过升降伸缩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与伺服电机通过转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脚固定孔的数量为十五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红外线照射灯和红外线接收器,在制造二极管引脚时,检测部分夹具中未能成功流入的引脚针,本设计是利用夹具通光性,检测夹具中是否流入引脚针,若没有流入引脚,可通过机器自动罐入引脚针,减少了人工检测的成本,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而且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脚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红外线照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引脚灌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排引脚机本体;2、支撑腿;3、传送带;4、固定板;5、红外线照射灯;6、PLC控制器;7、气泵;8、引脚灌入架;9、引脚夹具;10、托板;11、红外线接收器;12、伺服电机;13、夹具固定架;14、引脚固定孔;15、红外线发光源;16、红外线发射头;17、引脚针;18、引脚槽;19、引脚顶杆;20、引脚灌入杆;21、升降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光自动排脚设备,包括排引脚机本体1、支撑腿2、传送带3、固定板4、红外线照射灯5、PLC控制器6、气泵7、引脚罐入架8、引脚夹具9、托板10、红外线接收器11、伺服电机12、夹具固定架13、引脚固定孔14、红外线发光源15、红外线发射头16、引脚针17、引脚槽18、引脚顶杆19、引脚灌入杆20和升降伸缩杆21,排引脚机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2,且排引脚机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托板10,排引脚机本体1前表面设置有PLC控制器6,且排引脚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传送带3,传送带3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4,且传送带3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12,固定板4的上端设置有引脚夹具9,引脚夹具9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11,另一侧设置有红外线照射灯5,引脚夹具9的前侧上方设置有引脚罐入架8,且引脚夹具9的内部设置有引脚固定孔14,引脚夹具9的一端设置有夹具固定架13,托板10的上端设置有气泵7,红外线照射灯5的一端设置有红外线发光源15,另一端靠近引脚夹具9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头16,气泵7与引脚罐入架8之间设置有升降伸缩杆21,引脚槽18安装在引脚罐入架8的下端,且引脚槽18的内部设置有引脚针17,引脚槽18的一端设置有引脚顶杆19,引脚顶杆19的一端设置有引脚灌入杆20。

为了实现机器自动化运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红外线照射灯5、气泵7、伺服电机12和引脚灌入杆20的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红外线接收器11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为了实现通过气泵7带动引脚灌入架8上下引动,实现自动灌入引脚针1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泵7与引脚罐入架8通过升降伸缩杆21固定连接。

为了实现排引脚机更具自动化,通过传送带3带动引脚夹具9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传送带3与伺服电机12通过转轮转动连接。

为了提高机器的检测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引脚固定孔14的数量为十五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包括排引脚机本体1、支撑腿2、传送带3、固定板4、红外线照射灯5、PLC控制器6、气泵7、引脚罐入架8、引脚夹具9、托板10、红外线接收器11、伺服电机12、夹具固定架13、引脚固定孔14、红外线发光源15、红外线发射头16、引脚针17、引脚槽18、引脚顶杆19、引脚灌入杆20和升降伸缩杆21,排引脚机本体1前表面设置有PLC控制器6,且排引脚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传送带3,传送带3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4,且传送带3的一端设置有伺服电机12,固定板4的上端设置有引脚夹具9,引脚夹具9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11,另一侧设置有红外线照射灯5,气泵7与引脚罐入架8之间设置有升降伸缩杆21,引脚槽18安装在引脚罐入架8的下端,且引脚槽18的内部设置有引脚针17,引脚槽18的一端设置有引脚顶杆19,引脚顶杆19的一端设置有引脚灌入杆20,引脚引脚夹具9放置在传送带3上端,通过伺服电机12转动传送带3传动,从而带动引脚夹具9移动到红外线发光源15一侧,通过红外线发光源15发出红外线,光线通过引脚固定孔14照射到红外线接收器11上,若光线通过,则表示引脚固定孔14内部没有灌入引脚针,然后通过红外线接收器11将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然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气泵7,通过气泵7使升降伸缩杆21下降至引脚固定孔14一端,然后通过引脚灌入杆20,使引脚顶杆19将引脚槽18内部的引脚针17顶到引脚固定孔14内部,即可完成检测,设置了红外线照射灯5和红外线接收器11,在制造二极管引脚时,检测部分引脚夹具9中是否成功流入引脚针17,本设计是利用引脚夹具17通光性,检测引脚夹具9中是否流入引脚针17,若没有流入引脚针17,可通过机器自动罐入引脚针17,减少了人工检测的成本,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而且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