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极管框架切断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326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极管框架切断模具。



背景技术: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 也用作无触点开关。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1947年12月23日,美国新泽西州墨累山的贝尔实验室里,3位科学家——巴丁博士、布莱顿博士和肖克莱博士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做着实验。他们在导体电路中正在进行用半导体晶体把声音信号放大的实验。3位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他们发明的器件中通过的一部分微量电流,竟然可以控制另一部分流过的大得多的电流,因而产生了放大效应。这个器件,就是在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晶体管。因它是在圣诞节前夕发明的,而且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被称为“献给世界的圣诞节礼物”。这3位科学家因此共同荣获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晶体管促进并带来了“固态革命”,进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电子工业。作为主要部件,它及时、普遍地首先在通讯工具方面得到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晶体管彻底改变了电子线路的结构,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这样制造像高速电子计算机之类的高精密装置就变成了现实。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工序才能完成三极管的制备,为推动三极管工业化、高效率、高质量、大规模生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三极管框架切断模具,以促进三极管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极管框架切断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导轨驱动装置使三极管框架切断后规格一致,操作精确,效率高,质量好,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三极管框架切断模具,包括导轨、导轨驱动装置、储料盒、工作台、下固定板、下模具、上模具、上固定板、传动机构、顶板、模具驱动装置、液压柱、以及多个支撑件;所述工作台、下固定板、下模具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上模具、上固定板、传动机构、顶板、模具驱动装置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下模具与下模具同轴设置,所述传动机构与模具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有切刀,下模具的顶部设有与切刀相匹配的切刀槽,所述导轨穿过下模具,且与下模具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液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下固定板、上固定板,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台、顶板;所述导轨驱动装置设置在导轨的底部,所述储料盒设置在轨道的出料端;所述导轨驱动装置包括气缸、牵引针、驱动电机、行程杆,所述行程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导轨的底部连接,驱动电机设置在行程杆上,气缸设置在驱动电机上,牵引针设置在气缸上,所述气缸控制牵引针推出、退回,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气缸在行程杆上往复运动;三极管框架上均匀设有牵引针相匹配的牵引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环形框,导轨内壁上还设有导向槽,三极管框架通过导向槽在框架上移动。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PLC控制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分别与模具驱动装置、气缸、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PLC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驱动装置为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导轨驱动装置使三极管框架切断后规格一致,操作精确,效率高,质量好,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下固定板,3-下模具,4-上模具,5-上固定板,6-传动机构,7-顶板,8-模具驱动装置,9-支撑件,10-液压柱,11-导轨,12-切刀,13-切刀槽,14驱动电机,15-气缸,16-牵引针,17-行程杆,18-连接件,19-储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三极管框架切断模具,包括导轨11、导轨驱动装置、储料盒18、工作台1、下固定板2、下模具3、上模具4、上固定板5、传动机构6、顶板7、模具驱动装置8、液压柱10、以及多个支撑件9;所述工作台1、下固定板2、下模具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上模具4、上固定板5、传动机构6、顶板7、模具驱动装置8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下模具3与上模具4同轴设置,所述传动机构6与模具驱动装置8连接,所述上模具4的底部设有切刀12,下模具3的顶部设有与切刀12相匹配的切刀槽13,所述导轨11穿过下模具3,且与下模具3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液压柱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下固定板2、上固定板5,所述支撑件9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台1、顶板7;所述导轨驱动装置设置在导轨11的底部,所述储料盒14设置在轨道11的出料端;所述导轨驱动装置包括气缸15、牵引针16、驱动电机14、行程杆17,所述行程杆17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18,连接件18的另一端与导轨11的底部连接,驱动电机14设置在行程杆17上,气缸15设置在驱动电机14上,牵引针16设置在气缸15上,所述气缸15控制牵引针16推出、退回,所述驱动电机14控制气缸15在行程杆17上往复运动;三极管框架上均匀设有牵引针16相匹配的牵引孔。

具体地,所述导轨11为环形框,导轨内壁上还设有导向槽,三极管框架通过导向槽在框架上移动。

具体地,其还包括PLC控制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分别与模具驱动装置8、气缸15、驱动电机14。

具体地,其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PLC控制模块连接。

具体地,所述模具驱动装置8为油缸。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分为两段,第一段导轨的尾部与下模具3进口连接,第二段的头部与下模具3的出口连接,第二段导轨的尾部与储料盒19连接。

使用时,三极管框架经导轨,在导轨驱动装置下,气缸驱动牵引针穿入牵引孔,驱动电机驱动气缸,同时带动三极管框架向前移动一段行程杆的距离,气缸控制牵引针退出牵引孔,驱动电机退回初始位置,模具驱动装置驱动上模具下压,切刀与切刀槽配合切断三极管框架,然后牵引至储料盒;重复上述过程,循环完成对三极管框架的切断,且切断后的三极管框架尺寸一致,便于加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导轨驱动装置使三极管框架切断后规格一致,操作精确,效率高,质量好,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