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192发布日期:2018-06-30 06:2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DIY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DIY数据线。



背景技术:

数据线(data cable),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用户从市面上买回来的数据线均是工厂已经组装好可以直接使用的数据线,这种数据线用户不能自由组装,不能锻炼用户的动手能力,进而不能给用户带来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DIY数据线,其可供用户自行装配,能锻炼用户的动手能力,为用户带来乐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DIY数据线,包括有USB插头、连接插头以及线缆;该线缆连接于USB插头和连接插头之间;

该USB插头包括有一第一前绝缘件、一第一后绝缘件、多个导电端子以及第一屏蔽外壳;该第一前绝缘件具有一接合面,第一前绝缘件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多个第一插槽,多个第一插槽连通至接合面;该第一后绝缘件的前端与第一前绝缘件的后端对插安装,第一后绝缘件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引线槽,第一后绝缘件的后端周缘向外凸设有第一限位环,第一后绝缘件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一过线孔,第一过线孔连通前述第一引线槽,该第一引线槽的前侧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线槽,该线缆的第一端伸入第一过线孔,线缆的第一端各芯线向上穿出第一引线槽并分别卡于对应的第一卡线槽中;该多个导电端子分别插装在对应的第一插槽中,每一导电端子的前端均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露出于接合面,每一导电端子的后端分别抵压于线缆之第一端对应芯线的导体上接触导通;第一屏蔽外壳套设于第一前绝缘件和第一后绝缘件外,该第一屏蔽外壳的前端开口折弯形成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与第一屏蔽外壳的前端面平齐,第一前绝缘件的前端面抵于限位板的内侧面上,前述第一限位环抵于第一屏蔽外壳的后端面上,且第一屏蔽外壳与第一后绝缘件固定安装在一起;

该连接插头包括有一插头模块、一第二后绝缘件、多个连接端子以及一第二屏蔽外壳;该插头模块包括有主体件、第二前绝缘件和屏蔽定位支架;该主体件的表面具有多个连接盘,该第二前绝缘件镶嵌成型固定在主体件上,第二前绝缘件的前端周缘向外凸设有第二限位环;该屏蔽定位支架的前端镶嵌成型固定在第二前绝缘件中,屏蔽定位支架位于主体件的底面下方,屏蔽定位支架的后端具有第一扣部;该第二后绝缘件的前端凹设有一容置槽和多个第二插槽,前述主体件的后端插装在容置槽中,第二后绝缘件的底面凹设有第一扣槽,第一扣部与第一扣槽配合卡扣固定,第二后绝缘件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引线槽,第二后绝缘件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过线孔,第二过线孔连通前述第二引线槽,该第二引线槽的前侧缘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线槽,该多个第二卡线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插槽连通,该线缆的第二端伸入第二过线孔,线缆的第二端各芯线向上穿出第二引线槽并分别卡于对应的第二卡线槽中,第二后绝缘件的后端周缘向外凸设有第三限位环;该多个连接端子的后端分别插装在对应的第二插槽中,每一连接端子的后端分别抵压于线缆之第二端对应芯线的导体上接触导通,每一连接端子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盘抵触连接;第二屏蔽外壳套设于第二前绝缘件和第二后绝缘件外,前述第二限位环和第三限位环分别抵于第二屏蔽外壳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且第二屏蔽外壳与第二后绝缘件固定安装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用于对线缆进行剥皮的组装工具,组装工具包括有主体板,该主体板上设置有用于对线缆外皮进行剥线的第一剥线孔、用于对线缆之信号线进行剥线的第二剥线孔和用于对线缆之电源线进行剥线的第三剥线孔,第三剥线孔、第二剥线孔和第一剥线孔的两侧均设置有间隙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的一侧缘一体延伸出有螺丝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板上一体折弯延伸出有挡板,该挡板位于第三剥线孔、第二剥线孔和第一剥线孔的前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引线槽的前侧内壁面为导引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引线槽的前侧内壁面为导引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后绝缘的后端周侧面上设置有螺孔,该第一屏蔽外壳的后端设置有通孔,螺丝穿过通孔而与螺孔螺合连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后绝缘的后端周侧面上设置有螺孔,该第二屏蔽外壳的后端设置有通孔,螺丝穿过通孔而与螺孔螺合连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插槽的后端底面凹设有第二扣槽,该连接端子的后端具有第二扣部,该第二扣部与第二扣槽配合卡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连接端子的前端均连接同一预折料带,每一连接端子的前端均冲切折弯形成有弹性触点,该弹性触点抵于连接盘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利用USB插头由第一前绝缘件、第一后绝缘件、多个导电端子和第一屏蔽外壳组成,并配合连接插头由插头模块、第二后绝缘件、多个连接端和第二屏蔽外壳组成,结构简单,用户可自行将各个配件组装起来,集娱乐和锻炼动手能力于一起,同时也利于开发智力,非常适用于小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组装工具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USB插头 11、第一前绝缘件

111、接合面 112、第一插槽

12、第一后绝缘件 121、第一引线槽

122、第一限位环 123、第一过线孔

124、第一卡线槽 125、螺孔

13、导电端子 131、接触部

14、第一屏蔽外壳 141、限位板

142、通孔 20、连接插头

21、插头模块 211、主体件

212、第二前绝缘件 213、屏蔽定位支架

22、第二后绝缘件 221、容置槽

222、第二插槽 223、第一扣槽

224、第二引线槽 225、第二过线孔

226、第二卡线槽 227、第三限位环

228、第二扣槽 229、螺孔

23、连接端子 231、第二扣部

232、弹性触点 24、第二屏蔽外壳

241、通孔 201、连接盘

202、第二限位环 203、第一扣部

30、线缆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40、组装工具

41、主体板 42、螺丝刀

43、挡板 401、第一剥线孔

402、第二剥线孔 403、第三剥线孔

404、间隙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USB插头10、连接插头20以及线缆30,该线缆30连接于USB插头10和连接插头20之间。

该USB插头10包括有一第一前绝缘件11、一第一后绝缘件12、多个导电端子13以及第一屏蔽外壳14。

该第一前绝缘件11具有一接合面111,第一前绝缘件11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多个第一插槽112,多个第一插槽112连通至接合面111。

该第一后绝缘件12的前端与第一前绝缘件11的后端对插安装,第一后绝缘件1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引线槽121,第一后绝缘件12的后端周缘向外凸设有第一限位环122,第一后绝缘件12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一过线孔123,第一过线孔123连通前述第一引线槽121,该第一引线槽121的前侧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线槽124,该线缆30的第一端31伸入第一过线孔123,线缆30的第一端31各芯线(图中未示)向上穿出第一引线槽121并分别卡于对应的第一卡线槽124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槽121的前侧内壁面为导引弧面,以方便将芯线向上导引出来。并且第一后绝缘件12的后端可镶嵌固定有弹簧(图中未示),弹簧套设于线缆30外,以使得线缆30更加耐折,并且可利用弹簧压住线缆30,利用螺丝压住弹簧,避免穿入的螺丝损坏线缆30。

该多个导电端子13分别插装在对应的第一插槽112中,每一导电端子13的前端均具有接触部131,该接触部131露出于接合面111,每一导电端子13的后端为具有弹性的抵压部,其分别弹性抵压于线缆30之第一端31对应芯线的导体上接触导通。

该第一屏蔽外壳14套设于第一前绝缘件11和第一后绝缘件12外,该第一屏蔽外壳14的前端开口折弯形成有限位板141,该限位板141与第一屏蔽外壳14的前端面平齐,第一前绝缘件11的前端面抵于限位板141的内侧面上,以阻挡第一前绝缘件11向前脱离出来,并且可实现防爆功能,使得产品更加可靠耐用,前述第一限位环122抵于第一屏蔽外壳14的后端面上,且第一屏蔽外壳14与第一后绝缘件12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外壳14为加长型不锈钢外壳,其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其外表面可设置各种图案文字,美观性好。以及,所述第一后绝缘12的后端周侧面上设置有螺孔125,该第一屏蔽外壳14的后端设置有通孔142,螺丝(图中未示)穿过通孔142而与螺孔125螺合连接固定,螺丝头外露更显机械质感。

该连接插头20包括有一插头模块21、一第二后绝缘件22、多个连接端子23以及一第二屏蔽外壳2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插头20为Lighting插头,具体而言:

该插头模块21包括有主体件211、第二前绝缘件212和屏蔽定位支架213;该主体件211的表面具有多个连接盘201,该第二前绝缘件212镶嵌成型固定在主体件211上,第二前绝缘件212的前端周缘向外凸设有第二限位环202;该屏蔽定位支架213的前端镶嵌成型固定在第二前绝缘件212中,屏蔽定位支架213位于主体件211的底面下方,屏蔽定位支架213的后端具有第一扣部203;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件211为板状结构,该屏蔽定位支架213为金属五金件,其可用于保护主体件211上的芯片,还可起到支撑作用。

该第二后绝缘件22的前端凹设有一容置槽221和多个第二插槽222,前述主体件211的后端插装在容置槽221中,第二后绝缘件22的底面凹设有第一扣槽223,第一扣部203与第一扣槽223配合卡扣固定,第二后绝缘件22的后端设置有第二引线槽224,第二后绝缘件22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过线孔225,第二过线孔225连通前述第二引线槽224,该第二引线槽224的前侧缘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线槽226,该多个第二卡线槽226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插槽222连通,该线缆30的第二端32伸入第二过线孔225,线缆30的第二端32各芯线向上穿出第二引线槽224并分别卡于对应的第二卡线槽226中,第二后绝缘件22的后端周缘向外凸设有第三限位环2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槽224的前侧内壁面为导引弧面,以方便将芯线向上导引出来。并且第二后绝缘件22的后端可镶嵌固定有弹簧(图中未示),弹簧套设于线缆30外,以使得线缆30更加耐折,并且可利用弹簧压住线缆30,利用螺丝压住弹簧,避免穿入的螺丝损坏线缆30。

该多个连接端子23的后端分别插装在对应的第二插槽222中,每一连接端子23的后端均为弹性抵压部,其分别弹性抵压于线缆30之第二端32对应芯线的导体上接触导通,每一连接端子23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盘201抵触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槽222的后端底面凹设有第二扣槽228,该连接端子23的后端具有第二扣部231,该第二扣部231与第二扣槽228配合卡扣;并且,所述多个连接端子23的前端均连接同一预折料带(图中未示),每一连接端子23的前端均冲切折弯形成有弹性触点232,该弹性触点232抵于连接盘201的表面上。

该第二屏蔽外壳24套设于第二前绝缘件212和第二后绝缘件22外,前述第二限位环202和第三限位环227分别抵于第二屏蔽外壳24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且第二屏蔽外壳24与第二后绝缘件22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后绝缘22的后端周侧面上设置有螺孔229,该第二屏蔽外壳24的后端设置有通孔241,螺丝(图中未示)穿过通孔241而与螺孔229螺合连接固定,螺丝头外露更显机械质感。以及,该第二屏蔽外壳24为不锈钢材质,其外表面可设置各种图案文字,美观性好。

另外,进一步包括有用于对线缆30进行剥皮的组装工具40,如图6所示,该组装工具40包括有主体板41,该主体板41上设置有用于对线缆30外皮进行剥线的第一剥线孔401、用于对线缆30之信号线进行剥线的第二剥线孔402和用于对线缆30之电源线进行剥线的第三剥线孔403,第三剥线孔403、第二剥线孔402和第一剥线孔401的两侧均设置有间隙槽404。以及,所述主体板41的一侧缘一体延伸出有螺丝刀42,以方便锁螺丝。并且,所述主体板41上一体折弯延伸出有挡板43,该挡板43位于第三剥线孔403、第二剥线孔402和第一剥线孔401的前侧,以便精准控制剥线长度。

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对线缆30的两端进行剥皮处理,具体是,先将线缆30的端部穿过第一剥线孔401,然后手抓主体板的上下侧缘,使得第一剥线孔401孔径变小,从而在线缆30的外皮周缘切出一个环形的口子,然后,将线缆30向外拔出,即可完成外皮的剥除,此时信号线和电源线外露,采用上述同样的方式,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分别置于第二剥线孔402和第三剥线孔403中进行剥线处理,使得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导电外露。

接着,将线缆30的第一端31伸入第一过线孔123,使线缆30的第一端31各芯线向上穿出第一引线槽121并通过颜色区分将各芯线分别卡于对应的第一卡线槽124中;然后,将多个导电端子13分别插装在对应的第一插槽112中,每一导电端子13的前端均具有接触部131,该接触部131露出于接合面111;接着,将第一后绝缘件12的前端与第一前绝缘件11的后端对插安装,使得每一导电端子13的后端分别抵压于线缆30之第一端31对应芯线的导体上接触导通;然后,将第一前绝缘件11和第一后绝缘件12从第一屏蔽外壳14的后端开口插入,插入到位后,并采用螺丝将第一屏蔽外壳14与第一后绝缘件12固定连接即可。如此完成了对USB插头10组装并与线缆30导通连接固定。

然后,将线缆30的第二端32伸入第二过线孔225,线缆30的第二端32各芯线向上穿出第二引线槽224并通过颜色区分将各芯线分别卡于对应的第二卡线槽226中;接着,将前端连接预折料带之多个连接端子23的后端分别插装在对应的第二插槽222中,每一连接端子23的后端分别抵压于线缆30之第二端32对应芯线的导体上接触导通,插入到位后,第二扣部231与第二扣槽228配合卡扣,此时,将预折料带掰断即可;然后,将插头模块21的后端从第二屏蔽外壳24的前端开口插入,将安装有多个连接端子23的第二后绝缘件22的前端从第二屏蔽外壳24的后端开口插入,插入到位后,屏蔽定位支架213上的第一扣部203与第一扣槽223配合卡扣固定,使得插头模块21与第二后绝缘件22安装连接固定,同时每一连接端子23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盘201抵触而导通连接,此时,第二限位环202和第三限位环227分别抵于第二屏蔽外壳24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最后,并采用螺丝将第二屏蔽外壳24与第二后绝缘件22固定连接即可。如此完成了对连接插头20组装并与线缆30导通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USB插头由第一前绝缘件、第一后绝缘件、多个导电端子和第一屏蔽外壳组成,并配合连接插头由插头模块、第二后绝缘件、多个连接端和第二屏蔽外壳组成,结构简单,用户可自行将各个配件组装起来,集娱乐和锻炼动手能力于一起,同时也利于开发智力,非常适用于小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