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183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电磁继电器脱扣机构,受电磁继电器结构的限制,一般要求电磁继电器脱口机构的脱扣力<0.9N,而且对脱扣力精度要求很高。

随着注塑设备精度的提高,脱扣力范围可控制在0.3N左右,但脱扣力易受用户使用环境粉尘的影响,表现为脱扣力变大,出现产品内跳现象,导致产品功能性失效,粉尘进入断路器内部的主要入口为操作手柄与断路器盖体的缓冲间隙(该缓冲间隙作用为断路器手柄合闸缓冲空间),如果通过外壳修模来减小缓冲间隙,很容易出现与操作手柄的干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尘且性能稳定的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基座100以及设置在断路器基座100上方的断路器盖体1,断路器盖体1包括手柄安装口2,操作手柄3转动设置在手柄安装口2中,操作手柄3与手柄安装口2的一侧边之间设置用于操作手柄3合闸缓冲的缓冲间隙23,断路器盖体1一侧设置用于遮挡缓冲间隙23的柔性防尘件4,柔性防尘件4与操作手柄3的表面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柔性防尘件4是条形防尘纸。

优选的,所述条形防尘纸一侧设有胶层,条形防尘纸的与缓冲间隙23相对的部分为无胶区。

优选的,所述柔性防尘件4设置在断路器盖体1内侧,所述柔性防尘件4的上沿突出在手柄安装口2的上方,且突出部分的宽度与缓冲间隙23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手柄安装口2为方形口,方形口包括顺时针设置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分别与操作手柄3轴接,第四侧边与操作手柄3之间设置缓冲间隙23,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的侧面均与操作手柄3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基座100内部设有零序电流采样系统、与零序电流采样系统相连的接触系统以及与零序电流采样系统配合使用的电磁继电器脱扣机构。

优选的,所述零序电流采样系统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5以及插装在零序电流互感器5中部的导电系统,零序电流互感器5中部设置互感器通孔50,导电系统包括插装在互感器通孔50中的各相导电体。

优选的,所述各相导电体包括分别设置在零序电流互感器5两侧的进线导电体6和出线导电体7,进线导电体6和出线导电体7的两端分别用于接线和连接,每相导电体的进线导电体6的一端用于进线,另一端成型有用于与其对应相的出线导电体7连接的第一连接凸起,每相导电体的出线导电体7的一端用于出线,另一端成型有用于与其对应相的进线导电体6连接的第二连接凸起,每相导电体的进线导电体6和出线导电体7通过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伸入互感器通孔50内并连接在一起;所述互感器通孔50中部设置隔离架51,将各相导电体隔开。

优选的,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动触头、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以及设置在静触头上的灭弧室8;

所述灭弧室8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在两个侧壁82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81,多个灭弧栅片81之间设有间隙,灭弧室8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壁82之间的位于多个灭弧栅片81下方的叠片导弧板机构83,叠片导弧板机构83包括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栅片,两个栅片分别为位于上方靠近多个灭弧栅片81的上栅片831和位于下方的下栅片832,上栅片831上设有导弧板833。

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断路器盖体,断路器盖体上设置手柄安装口,操作手柄转动设置在手柄安装口中,操作手柄与手柄安装口的一侧边之间设置缓冲间隙,断路器盖体一侧设置用于遮蔽缓冲间隙的柔性防尘件,柔性防尘件与操作手柄滑动配合,柔性防尘件可有效避免粉尘通过缓冲间隙进入断路器内部,保证断路器的电磁继电器脱口机构的脱扣力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断路器的有效动作,提高断路器性能。此外,所述柔性防尘件为条形防尘纸,条形防尘纸一侧设有胶层,为柔性防尘件的固定提供便利;所述灭弧室包括叠片导弧板机构,可实现快速和持续引弧,有利于提高灭弧室的灭弧性能和灭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盖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盖体与柔性防尘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盖体与柔性防尘件的另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柔性防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零序电流取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基座100以及设置在断路器基座100上方的断路器盖体1,断路器盖体1包括手柄安装口2,操作手柄3转动设置在手柄安装口2中,操作手柄3与手柄安装口2的一侧边之间设置用于操作手柄3合闸缓冲的缓冲间隙23,断路器盖体1一侧设置用于遮挡缓冲间隙23的柔性防尘件4,柔性防尘件4与操作手柄3的表面滑动配合。

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对其电磁继电器脱扣机构的脱扣力精度要求很高,粉尘经操作手柄和断路器盖体的手柄安装口之间的缓冲间隙进入断路器使脱扣力变大,导致发生断路器内跳现象,使断路器失效。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在缓冲间隙处设置用于遮挡缓冲间隙且与操作手柄滑动配合的柔性防尘件,可有效避免粉尘从缓冲间隙进入断路器,保证了脱扣力的稳定和精准,提高断路器性能的稳定性,而且柔性防尘件不会与操作手柄的发生干涉,即不会影响断路器的性能。

如图1所示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设置在下方的断路器基座100以及设置在断路器基座100上方与其配合的断路器盖体1,断路器盖体1中部前侧设置操作手柄3。

如图1-5所示,所述断路器盖体1包括设置在其中部一侧手柄安装口2,手柄安装口2为方形口,其包括顺时针设置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其中,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分别与操作手柄3轴接,操作手柄3可在手柄安装口2中实现一定角度范围的转动,第四侧边与操作手柄3之间设置缓冲间隙23,用于操作手柄3合闸的缓冲,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均与操作手柄3紧密配合。

如图4所示方向,所述手柄安装口2的第四侧边上方设置柔性防尘件4,柔性防尘件4从断路器盖体1内侧遮挡手柄安装口2的第四侧边;如图5所示方向,所述柔性防尘件4的上沿突出在手柄安装口2的第四侧边上方,突出部分的宽度与缓冲间隙23的宽度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柔性防尘件4的突出部分的边沿与操作手柄3的表面相连,使手柄安装口2的四个侧边均与操作手柄3紧密配合,避免粉尘经由缓冲间隙23进入断路器内部,导致断路器失效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如图4和6所示,所述柔性防尘件4为条形防尘纸。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条形防尘纸一侧设有胶层,条形防尘纸上侧设置无胶区,无胶区的宽度为W,与缓冲间隙23的宽度相同。装配时,所述无胶区与缓冲间隙对应,以避免条形防尘纸与操作手柄3发生黏连,影响断路器的动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断路器基座100内部的零序电流采样系统、与零序电流采样系统相连的接触系统以及与零序电流采样系统配合使用的电磁继电器脱扣机构。

如图7所示,所述零序电流采样系统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5以及插装在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部的导电系统,零序电流互感器5中部设置互感器通孔50,导电系统包括插装在互感器通孔50中部的各相导电体。

所述各相导电体包括分别设置在零序电流互感器5两侧的进线导电体6和出线导电体7,进线导电体6和出线导电体7的两端分别用于接线和连接,每相导电体的进线导电体6的一端用于进线,另一端成型有用于与其对应相的出线导电体7连接的第一连接凸起,每相导电体的出线导电体7的一端用于出线,另一端成型有用于与其对应相的进线导电体6连接的第二连接凸起,每相导电体的进线导电体6和出线导电体7通过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伸入互感器通孔50内并连接在一起,互感器通孔50内部设置隔离架,将各相导电体彼此隔离。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进线导电体6包括A相进线导电体60、B相进线导电体61、C相进线导电体62和N相进线导电体63,出线导电体7包括A相出线导电体70、B相出线导电体71、C相出线导电体72和N相出线导电体73。所述隔离架51为十字形隔离架,将各相导电体彼此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系统包括各相导电体,各相导电体分为两部分进行拼装,使导电系统的装配更加简便。所述十字形隔离架将各相导电体彼此隔开,避免各相导电体之间接触发生短路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电磁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动触头、与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以及设置在静触头上方的灭弧室8。

如图8所示,所述灭弧室8包括间隔层叠设置在两个侧壁之间的多个灭弧栅片81,多个灭弧栅片81之间设有间隙,灭弧室8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壁82之间的位于多个灭弧栅片81下方的叠片导弧板机构83,叠片导弧板机构83包括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栅片,两个栅片为位于上方靠近多个灭弧栅片81的上栅片831和位于下方的下栅片832,上栅片831上设有导弧板833。

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包括叠片导弧板机构,叠片导弧板机构包括导弧板,可实现快速持续引弧,有利于提高灭弧室的灭弧能力和灭弧效果,叠片导弧板机构包括叠加在一起的两个栅片,有利于快速传导导弧板上的热量,避免导弧板因过热发生损坏,延长叠片导弧板机构的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