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899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插座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总所周知,现有技术的插座一般是由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接线柱和导电弹片组成。如果要把插头插入插座,人们必须用手近距离抓住插头,用力将其插入插座。每年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触电事故日益增多,究其原因为:一、插头较难插入插座,且插头直接接触带电的插座,易使操作者误触插头的金属角;二、插座表面的开孔较大,小孩易将手指误触内部导电弹片;三、插座内部进水,导致漏电等。

为防止插座内部进水漏电,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防水盒,但防水盒在插头插入后基本起不到防水效果,且影响插头的插拔。在潮湿环境中使用防水盒,易引起插座内部水汽散发不出来,当插头插拔时容易产生拉弧,容易使操作者触电或引燃插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针对防水问题,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大量具有防水功能的插座资料,其中主要方向为:一、在插孔上方设置可旋转的遮挡盖板;二、将插孔本体设计为可旋转形式,其内部电极导电弹片位置不变或抬高。如中国专利《一种旋转式防水安全电源扩展板》(申请号:CN201120520155.X,申请日:2011.11.29)公开了一种旋转式防水安全电源扩展板,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插座单元,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接合处设有密封垫圈,所述上壳体面板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插座单元的洞孔,洞孔侧壁设有环形台界,所述插座单元盖板嵌入与其相适配的环形台界上,所述上壳体面板设有一与洞孔口相邻的滑槽,滑槽上置有插座单元盖板一侧凸出的止挡板,所述插座单元设置弹性硅胶体切口的插口,在插座单元插口的下方,设有连接电极固夹件的转动件,转动件经转轴与下壳体上的连接座配合。该实用新型插座单元的插口为弹性硅胶体上一字形切口,弹性硅胶体为圆柱状。插头未插入插口时,由于弹性硅胶体为柱状,切口深,切口缝紧紧地贴合在一起,插入插头后,切口受到挤压并紧紧地贴合住插头的电极片,隔绝了外界水分向电源扩展板内部的渗入,起到了防水作用。另外在插座单元插口的下方,设有连接电极固夹件的转动件,转动件经转轴与下壳体上的连接座配合,连接座上设有电极导电片,电极导电片与外接导线呈电连接。所述电极固夹件连接的电极触柱穿过转动件,当插头插入插口后,插头的电极片被电极固夹件紧夹,这时的电极固夹件的电极触柱与电极导电片没有直接接触,电极固夹件不带电,不会造成触电事故,当转动插座单元,将插座单元盖板一侧凸出的止挡板从上壳体面板滑槽的一端转到另一端时,也就是插头连接的转动件旋转时,使转动件下端的电极触柱与连接座上电极导电片触合,才使电流导通,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该专利利用中间开口的硅胶体作为插口防水堵头存在漏水风险,且底部电极固夹件及电极导电片的电极未做任何短路保护措施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该插座不仅具有更合理的防水设计,还能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误触电以及遭受拉弧等安全隐患的威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包括上盖、插座盒、底盒以及可旋转的插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上卡接有上盖,所述插座单元套接于插座盒内,所述插座盒与底盒固定连接;

所述插座单元为上大下小的台阶状圆柱体,所述插座单元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挡水槽,所述挡水槽内壁上设有贯穿的可插装旋转销轴的销轴孔,所述挡水槽内底面设有不少于2个电极啮合弹片,所述插座单元的下端面设有与电极啮合弹片电连接的电极触柱,所述上盖设有与电极啮合弹片位置相应的插口;

所述插座盒上端面向内设有不少于1个可套接插座单元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可卡接旋转销轴的滑槽,所述凹槽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凹槽底部的中心处设有贯穿插座盒下端面且直径大于插座单元下端面直径的通孔;

所述底盒上端面设有与插座单元数量相同的回弹装置,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壳体、弹簧及转轴,所述弹簧封装于壳体内且一端与壳体连接,其另一端与转轴下端连接,所述转轴上端穿出壳体并与插座单元的下端面转接,所述底盒的上端面还设有不少于2个可与电极触柱配合的电极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槽内还设有可将不同电极分隔的隔断墙体。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墙体内设有连接地线的电极啮合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盒上端还设有电源开关及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盒侧壁底端设有引线口,所述引线口上卡接有喇叭形密封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盒侧壁的下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一端设有可夹紧旋转销轴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槽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底盒的下端面设有可固定插座的挂孔。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防水、防触电: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通过在挡水槽内设置隔断墙,使得不同电极啮合弹片之间被分隔,即便有水从上盖插口进入挡水槽也不会引起不同电极之间短路。插座盒的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槽及密封胶圈,插座单元装入后可有效防止液体进入底盒,且插座盒与底盒连接处设有密封胶圈、插座盒侧壁引线口处设有喇叭形密封胶套,使得插座盒与底座之间形成密闭空腔,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由于本新型使用时需将插头通过上盖插口插入插座单元的电极啮合弹片内,旋转插头并带动插座单元转动到位后,插座单元底部的电极触柱与底座上的电极弹片才接触通电,故该过程不会出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误触电、接触拉弧等隐患。因底盒处设有回弹装置,故不使用时,回弹装置牵引插座单元旋转至安全区域,插座单元底部的电极触柱与底座上的电极弹片相对分离,插座单元内电极啮合弹片不带电,可有效防止儿童手指从上盖插口处进入而误触电。

2、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采用分体式设计不仅可以降低生产难度及成本,还可以提高产品合格率及本新型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在满足防水防触电的前提下还可以把产品做的更小巧更美观,不仅可以做成预埋或外置插座,还可以做成便携的电源插板,大大提高了本新型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的展开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截面图;

图4是图3中插座盒的截面图;

图5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1-上盖、11-插口、2-插座单元、21-挡水槽、22-旋转销轴、23-电极啮合弹片、24-电极触柱、25-隔断墙体、3-插座盒、31-凹槽、32-滑槽、33-密封圈槽、34-通孔、35-电源开关、36-指示灯、37-引线口、38-喇叭形密封胶套、39-卡槽、4-底盒、41-回弹装置、411-壳体、412-弹簧、413-转轴、42-电极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说明书中的附图为简化形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替换或装饰,皆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2、3、4所示,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包括上盖1、插座盒3、底盒4以及可旋转的插座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2上卡接有上盖1,所述插座单元2套接于插座盒3内,所述插座盒3与底盒4固定连接;所述插座单元2为上大下小的台阶状圆柱体,所述插座单元2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挡水槽21,所述挡水槽21内壁上设有贯穿的可插装旋转销轴22的销轴孔,所述挡水槽21内底面设有4个电极啮合弹片23,所述挡水槽21内还设有可将不同电极分隔的隔断墙体25,所述隔断墙体25内设有连接地线的电极啮合弹片23,所述插座单元2的下端面设有3个分别与电极啮合弹片23电连接的电极触柱24,所述3个电极触柱分别为零线、火线、地线的电极触柱,所述上盖1设有与电极啮合弹片23位置相应的插口11;所述插座盒3上端面向内设有3个可套接插座单元2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内壁设有可卡接旋转销轴22的滑槽32,所述凹槽31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密封圈槽33,所述凹槽31底部的中心处设有贯穿插座盒3下端面且直径大于插座单元2下端面直径的通孔34;所述底盒4的上端面设有与插座单元数量相同的回弹装置41,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壳体411、弹簧412及转轴413,所述弹簧412封装于壳体411内且一端与壳体411连接,其另一端与转轴413下端连接,所述转轴413上端穿出壳体411并与插座单元2的下端面转接,所述底盒4的上端面还设有9个可与电极触柱24配合的电极弹片42。

如图5所示,所述插座盒3上端还设有电源开关35及指示灯36。

如图1、3所示,所述插座盒3侧壁底端设有引线口37,所述引线口37上卡接有喇叭形密封胶套38。

如图1、4所示,所述插座盒3侧壁的下端面设有卡槽39,所述卡槽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如图3、4所示,所述滑槽32的一端设有可夹紧旋转销轴22的卡口。

如图1、3、4所示,所述密封圈槽33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作为便携的电源插板,为提供方便的挂夹功能,所述底盒4的下端面设有可固定插座的挂孔。

实施例2

如图1、3、4、6所示,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包括上盖1、插座盒3、底盒4以及可旋转的插座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2上卡接有上盖1,所述插座单元2套接于插座盒3内,所述插座盒3与底盒4固定连接;所述插座单元2为上大下小的台阶状圆柱体,所述插座单元2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挡水槽21,所述挡水槽21内壁上设有贯穿的可插装旋转销轴22的销轴孔,所述挡水槽21内底面设有2个电极啮合弹片23,所述挡水槽21内还设有可将不同电极分隔的隔断墙体25,所述隔断墙体25内设有连接地线的电极啮合弹片23,所述插座单元2的下端面设有3个分别与电极啮合弹片23电连接的电极触柱24,所述3个电极触柱分别为零线、火线、地线的电极触柱,所述上盖1设有与电极啮合弹片23位置相应的插口11;所述插座盒3上端面向内设有1个可套接插座单元2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内壁设有可卡接旋转销轴22的滑槽32,所述凹槽31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密封圈槽33,所述凹槽31底部的中心处设有贯穿插座盒3下端面且直径大于插座单元2下端面直径的通孔34;所述底盒4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回弹装置41,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壳体411、弹簧412及转轴413,所述弹簧412封装于壳体411内且一端与壳体411连接,其另一端与转轴413下端连接,所述转轴413上端穿出壳体411并与插座单元2的下端面转接,所述底盒4的上端面还设有3个可与电极触柱24配合的电极弹片42。

如图1、3所示,所述挡水槽21内还设有可将不同电极分隔的隔断墙体25。

如图1所示,所述隔断墙体25内设有连接地线的电极啮合弹片23。

如图1、3、6所示,所述插座盒3侧壁底端设有引线口37,所述引线口37上卡接有喇叭形密封胶套38。

如图1、4所示,所述插座盒3侧壁的下端面设有卡槽39,所述卡槽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如图3、4所示,所述滑槽32的一端设有可夹紧旋转销轴22的卡口。

如图1、3、4所示,所述密封圈槽33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实施例3

如图1、3、4、7所示,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包括上盖1、插座盒3、底盒4以及可旋转的插座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单元2上卡接有上盖1,所述插座单元2套接于插座盒3内,所述插座盒3与底盒4固定连接;所述插座单元2为上大下小的台阶状圆柱体,所述插座单元2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陷的挡水槽21,所述挡水槽21内壁上设有贯穿的可插装旋转销轴22的销轴孔,所述挡水槽21内底面设有2个电极啮合弹片23,所述挡水槽21内还设有可将不同电极分隔的隔断墙体25,所述插座单元2的下端面设有2个分别与电极啮合弹片23电连接的电极触柱24,所述2个电极触柱分别为零线、火线的电极触柱,所述上盖1设有与电极啮合弹片23位置相应的插口11;所述插座盒3上端面向内设有1个可套接插座单元2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内壁设有可卡接旋转销轴22的滑槽32,所述凹槽31底部的边缘处设有密封圈槽33,所述凹槽31底部的中心处设有贯穿插座盒3下端面且直径大于插座单元2下端面直径的通孔34;所述底盒4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回弹装置41,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壳体411、弹簧412及转轴413,所述弹簧412封装于壳体411内且一端与壳体411连接,其另一端与转轴413下端连接,所述转轴413上端穿出壳体411并与插座单元2的下端面转接,所述底盒4的上端面还设有2个可与电极触柱24配合的电极弹片42。

如图1、3所示,所述挡水槽21内还设有可将不同电极分隔的隔断墙体25。

如图1所示,所述隔断墙体25内设有连接地线的电极啮合弹片23。

如图1、3、7所示,所述插座盒3侧壁底端设有引线口37,所述引线口37上卡接有喇叭形密封胶套38。

如图1、4所示,所述插座盒3侧壁的下端面设有卡槽39,所述卡槽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如图3、4所示,所述滑槽32的一端设有可夹紧旋转销轴22的卡口。

如图1、3、4所示,所述密封圈槽33内固定有密封胶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