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537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尤指卡连接器的推移装置设有扣持弹片,即可利用扣持弹片来扣持于记忆卡侧边的凹槽中,使记忆卡定位确实、不易松脱,而记忆卡退出过程中,可凭借屏蔽壳体的接触臂来向上撑抵扣持弹片,使扣持弹片脱离凹槽,达到顺畅插卡、退卡的效果。



背景技术:

按,现今的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产品,一方面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数据储存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体积上却都朝向轻、薄、短、小发展,而记忆卡连接器一般是直接装设在电路板上,以供插置各式记忆卡,使卡内数据能经由该记忆卡连接器而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因此,记忆卡及其连接器也相对地愈作愈小,其端子间之间隙也很靠近,所以对记忆卡插入时的可靠定位、锁紧、使的与记忆卡接点之间保持正确、良好接触,并保持稳定连接而不自行松脱,就显得很重要,而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产品,并未加以重视并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是以,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卡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座体、推移装置及屏蔽壳体,其中:

该座体具有插接部,并在插接部上设有供复数端子定位的复数穿槽,而插接部二侧同向朝后延伸有支臂,再在二支臂之间形成有后方具有开口且供预设记忆卡插入的插接空间,而插接空间一侧并位于其中一支臂上设有滑移部;

该推移装置定位于座体的滑移部中,并具有供于滑移部内滑动位移的顶推座,且顶推座内侧处形成有供预设记忆卡顶推的推移面,而顶推座内定位有扣持弹片,该扣持弹片一端延伸有供定位于顶推座上的固定部,而扣持弹片相反于固定部的一端朝后延伸有供扣持于预设记忆卡侧边的凹槽内的扣持弹臂;

该屏蔽壳体罩覆结合于座体外部,该屏蔽壳体表面设有穿孔,并在穿孔内侧后方壁面朝前设有向下斜伸且将扣持弹片的扣持弹臂向上撑抵的接触臂。

其中:该座体的顶推座相邻于推移面一侧面剖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顶面中央处朝下凸设有定位块,而该扣持弹片的固定部侧壁面朝外延伸有供伸入于容置槽内的复数夹持臂,且复数夹持臂之间形成有供夹持于定位块表面上的夹持空间。

其中:该扣持弹片的扣持弹臂末端处弯折有供扣持于预设记忆卡侧边的凹槽内的扣点,且扣点后方表面形成有倾斜状的抵持面,而该屏蔽壳体的接触臂前方表面形成有供导引抵持面而使扣持弹臂产生向上位移的导斜面,再在屏蔽壳体表面上并位于接触臂前方一距离处向下凹设有呈拱状的抵压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乃在于:当记忆卡于插接空间内经过二次按压后,即可完成一次循环作动的插卡、退卡动作,且于插卡的过程中,便可利用扣持弹片来扣持于记忆卡侧边的凹槽中呈一定位,以具有锁卡的效果,如此避免记忆卡轻易脱离,进而使电子信号稳定传输,而于退卡的过程中,其扣持弹臂则会受到接触臂的导引,使扣持弹臂向上位移并脱离记忆卡侧边的凹槽的限制,且使扣持弹臂撑抵于接触臂表面上,而不会阻碍到座体的插接空间使用,进而供再次的插卡作业可顺畅地进行,如此达到顺畅插卡、退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记忆卡插入前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记忆卡插入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记忆卡插入中的侧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记忆卡插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记忆卡插入后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0-插接空间;101-开口;11-插接部;111-穿槽;112-端子;12-支臂;13-滑移部;130-凹槽;131-凸柱;132-凹孔;2-推移装置;21-顶推座;211-推移面;212-容置槽;2121-定位块;213-轴柱;214-导槽;22-扣持弹片;221-固定部;2210-夹持空间;2211-夹持臂;222-扣持弹臂;2221-扣点;2222-抵持面;23-弹性体;24-导杆;3-屏蔽壳体;31-穿孔;32-接触臂;321-导斜面;33-抵压片;34-定位弹片;4-记忆卡;4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座体1、推移装置2及屏蔽壳体3,其中:

该座体1具有一插接部11,而插接部11上设有可供复数端子112定位的复数穿槽111,并在插接部11二侧同向朝后延伸有支臂12,且二支臂12之间形成有后方具有开口101的插接空间10,而插接空间10一侧并位于其中一支臂12上设有呈凹陷状的滑移部13,且滑移部13具有一凹槽130,再在凹槽130前方壁面设有凸柱131,而凹槽130后方壁面设有凹孔132。

该推移装置2定位于座体1的滑移部13中,并具有顶推座21,且顶推座21内侧处形成有推移面211,再在顶推座21相邻于推移面211一侧面剖设有容置槽212,且容置槽212顶面中央处朝下凸设有定位块2121,而容置槽212内定位有扣持弹片22,其扣持弹片22一端延伸有供定位于顶推座21上的固定部221,并在固定部221侧壁面朝外延伸有供伸入于容置槽212内的复数夹持臂2211,且复数夹持臂2211之间形成有供夹持于定位块2121表面上的夹持空间2210,而扣持弹片22相对于固定部221另一端则朝后延伸有扣持弹臂222,再在扣持弹臂222末端处弯折有一扣点2221,而扣点2221后方表面形成有倾斜状的抵持面2222;另外,该顶推座21底部轴向凸设有轴柱213,并在轴柱213上套设有弹性体23一端,而弹性体23另一端则套设于滑移部13的凸柱131上,再在顶推座21表面上凹设有导槽214,且顶推座21上设有可于导槽214内作循环滑移定位动作的导杆24,而导杆24另一端定位于凹孔132中。

该屏蔽壳体3罩覆结合于座体1外部,其屏蔽壳体3表面设有一穿孔31,并在穿孔31内侧后方壁面朝前设有向下斜伸且可将扣持弹片22的扣持弹臂222向上撑抵的接触臂32,且接触臂32前方表面形成有供导引抵持面2222而使扣持弹臂222产生向上位移的导斜面321,再在屏蔽壳体3表面上并位于接触臂32前方一距离处向下凹设有呈拱状的抵压片33,另于屏蔽壳体3表面上向下斜伸有可供抵持于推移装置2的导杆24上的定位弹片34。

再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可先将记忆卡4由座体1后方的开口101插入至插接空间10内以进行插卡的动作,其记忆卡4前缘即会推顶于推移装置2顶推座21所具的推移面211,以使顶推座21位于滑移部13的凹槽130内作滑动位移,并挤压于弹性体23呈一弹性压缩变形,同时,其推移装置2的扣持弹片22便会随着顶推座21而产生位移,进而使扣持弹片22的扣持弹臂222解除屏蔽壳体3的接触臂32的撑抵,而向下弹性复位,且待记忆卡4插入至定位后,该扣持弹臂222则会利用末端的扣点2221来扣持于记忆卡4侧边的凹槽41中,并配合屏蔽壳体3的抵压片33来抵压于扣持弹臂222的抵持面2222顶面处,使扣点2221于凹槽41内呈一确实定位,以避免记忆卡4轻易向外脱离,进而使电子信号稳定传输,而该记忆卡4于座体1的插接空间10定位后,其推移装置2的导杆24则会于顶推座21的导槽214内部滑移定位,并同时受到屏蔽壳体3的定位弹片34的弹性抵压,以使导杆24于导槽214中位移不致弹出,如此顺畅完成记忆卡4的插卡动作。

而若本实用新型欲退出记忆卡4时,可再次将记忆卡4往座体1的插接空间10内推动,以将推移装置2的顶推座21在座体1的滑移部13中滑动,并利用推移装置2的弹性体23的弹性恢复力,来使推移装置2的导杆24于顶推座21的导槽214内部产生往复滑移,同时,该顶推座21便会利用推移面211来顶推于记忆卡4前端处,进而使记忆卡4朝插接空间10外部退出,而顶推座21于滑移部13内滑动的过程中,其扣持弹臂222的抵持面2222即会受到接触臂32的导斜面321的导引,使其沿着导斜面321向上撑抵位移,进而使扣持弹臂222的扣点2221脱离记忆卡4侧边的凹槽41的限制,以供记忆卡4顺畅完成退卡的动作,且待记忆卡4退出至插接空间10外部后,该扣持弹臂222的抵持面2222则会撑抵于接触臂32的导斜面321表面上呈一抵持定位,而不会阻碍到座体1的插接空间10使用,以供再次的插卡作业可顺畅地进行。

上述的记忆卡4可为CFexpress卡、记忆体堆迭卡(Memory Stick Card,MS卡)、安全数字卡(Secure Digital Card,SD卡)、多媒体卡(Multi-Media Card,MMC卡)、智慧媒体卡(Smart Media Card,SM卡)、极限数字影像记忆卡(eXtreme Digital Picture Card,XD卡),以及由上述记忆卡为基础进行改良设计所产生一系列记忆卡,如迷你数位安全数位卡(Mini SD)、微型安全数位卡(Micro SD)卡等规格。

本实用新型供记忆卡4经过二次按压后,即可完成一次循环作动的插卡、退卡动作,其记忆卡4于插卡的过程中,便可利用推移装置2的扣持弹片22来扣持于记忆卡4侧边的凹槽41中呈一定位,以具有锁卡的效果,如此避免记忆卡4轻易脱离,进而使电子信号稳定传输,而记忆卡4于退卡的过程中,其扣持弹片22的扣持弹臂222会受到屏蔽壳体3的接触臂32的导引,以使扣持弹臂222向上位移并脱离记忆卡4侧边的凹槽41的限制,且使扣持弹臂222撑抵收复于接触臂32表面上,而不会阻碍到座体1的插接空间10使用,如此供再次的插卡作业可顺畅地进行,进而达到顺畅插卡、退卡的效用。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