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径向磁场取向磁环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13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径向磁场取向磁环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场取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内径向磁场取向磁环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内径多极取向磁环(行业称定子),是由若干块磁铁圆周镶嵌在铁壳内,每相邻两块磁铁之间留有空隙,磁结构需要拼装,此种方法生产成本高,而且由于相邻磁铁之间装配间隙不均匀,会造成同心度不一,使电机运转时产生噪音和抖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磁环内径表面磁场强度,提高磁体磁通密度,且能使电机平稳运行的用于内径向磁场取向磁环成型模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内径向磁场取向磁环成型模具,包括上冲、下冲凹模、导磁芯棒,所述凹模包括凹模本体,所述凹模本体内设有模腔,所述上冲位于所述凹模本体的一端,且所述上冲与所述凹模本体相适配,所述凹模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中模板,所述导磁芯棒贯穿所述模腔,且所述导磁芯棒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中模板上,所述中模板用于封闭所述模腔,所述下冲的一端与所述中模板连接,所述下冲的另一端嵌入所述模腔中,所述模腔内表面设有不导磁合金,所述导磁芯棒上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分隔槽,每两个相邻的分隔槽构成一组槽,同一组槽的两分隔槽底端连通,导线反复从其中一个分隔槽穿入另一个分隔槽形成一组线圈组,所述线圈组的数量为偶数组且圆周均匀分布在所述导磁芯棒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芯棒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导磁芯棒的内层为纯铁,所述分隔槽圆周分布在所述导磁芯棒中层上,所述线圈组缠绕在所述导磁芯棒中层四周,所述导磁芯棒外层为不导磁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凹模本体与中模板之间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一端与所述凹模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导柱另一端与所述中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柱由不导磁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漆包铜线。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槽设有四个,包括第一分隔槽、第二分隔槽、第三分隔槽及第四分隔槽,所述第一分隔槽和所述第二分隔槽之间穿有所述导线并构成第一线圈组,所述第二分隔槽和所述第三分隔槽之间穿有所述导线并构成第二线圈组,所述第三分隔槽和所述第四分隔槽之间穿有所述导线并构成第三线圈组,所述第四分隔槽和所述第一分隔槽之间穿有所述导线并构成第四线圈组。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芯棒的下端嵌入所述下冲中。

进一步地:所述凹模本体、所述上冲和下冲均由不导磁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制造的产品是一个圆周的永磁体定子,在圆周上分布了所需的极数,替代了由几块磁铁组成的结构,节省了拼装成本。

2.导磁芯棒的内层为纯铁,能使产生的磁场按指定方向导向永磁体定子,提高永磁体定子的磁性。

3.凹模本体、上冲和下冲由不导磁材料制成,且模腔内表面设有不导磁合金,不会影响永磁体定子的磁性取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凹模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磁芯棒剖视图;

图4为永磁体定子磁极示意图。

图中:1凹模本体、2模腔、21不导磁合金、3导磁芯棒、31第一分隔槽、32第二分隔槽、33第三分隔槽、34第四分隔槽、35导线、4中模板、5导柱、A第一线圈组、B第二线圈组、C第三线圈组、D第四线圈组、6上冲、7下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内径向磁场取向磁环成型模具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上冲6、下冲7、凹模、导磁芯棒3,凹模包括凹模本体1,凹模本体1内设有模腔2,上冲6位于凹模本体1的一端,且上冲6与凹模本体1向适配,凹模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中模板4,导磁芯棒3贯穿模腔2,且导磁芯棒3的一端设置于中模板4上,中模板4用于封闭模腔2,下冲7的一端与中模板4连接,下冲7的另一端嵌入模腔2中,模腔2内表面设有不导磁合金21,凹模本体1和中模板4均由不导磁材料制作,导磁芯棒3上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分隔槽,每两个相邻的分隔槽构成一组槽,同一组槽的两分隔槽底端连通,导线35反复从其中一个分隔槽穿入另一个分隔槽形成一组线圈组,(如图3所示,导线从a穿过b,再穿回a,如此循环)线圈组的数量为偶数组且圆周均匀分布在导磁芯棒3上。

导磁芯棒3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导磁芯棒3的内层为纯铁,分隔槽圆周分布在导磁芯棒3中层上,线圈组缠绕在导磁芯棒3中层四周,导磁芯棒3外层为不导磁合金。 导磁芯棒3的内层为纯铁,使产生的磁场按指定方向导向永磁体定子,提高永磁体定子的磁性。

凹模本体1与中模板4之间设有导柱5,导柱5一端与凹模本体1活动连接,导柱5另一端与中模板4固定连接。导柱5的一端与凹模本体1活动连接,使得中模板4与凹模在非工作状态下可分离,便于进行线圈组的更换或维修,此外生产不同极数的定子时只需更换含有相应组数线圈的模具即可。

导柱5由不导磁材料制作。

导线35为漆包铜线。

分隔槽设有四个,包括第一分隔槽31、第二分隔槽32、第三分隔槽33及第四分隔槽34,第一分隔槽31和第二分隔槽32之间穿有导线35并构成第一线圈组A,第二分隔槽32和第三分隔槽33之间穿有导线35并构成第二线圈组B,第三分隔槽33和第四分隔槽34之间穿有导线35并构成第三线圈组C,第四分隔槽34和第一分隔槽31之间穿有导线35并构成第四线圈组D。

导磁芯棒3的下端嵌入下冲7中。

凹模本体1、上冲6和下冲7均由不导磁材料制成。

由于所述凹模本体1和模腔2内表面的不导磁合金21、下冲7和上冲6只提供成型作用,如果采用导磁材料,会影响永磁体定子的磁性取向,必须单独靠第一线圈组A、第二线圈组B、第三线圈组C和第四线圈组D产生磁场,由凹模本体1提供传导介质产生指定的取向磁性方向给永磁体定子,使永磁体定子具有高磁性,同时凹模本体1具有耐磨性能,提高模具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实现的:将磁粉放入由模腔2和导磁芯棒3构成的圆环型腔内,上冲6往下运动压紧磁粉使磁粉成型,通电让磁粉变成永磁体定子,在通电过程中,由于线圈组位于导磁芯棒3上,且单独靠第一线圈组A、第二线圈组B、第三线圈组c、第四线圈组D产生磁场,通过导磁芯棒3,同时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凹模本体1提供传导介质产生指定的取向磁性方向,经脉冲电流输入产品磁场回路,导磁芯棒3上形成的磁极和磁力线如图3所示,形成内径向磁场,且形成的永磁体定子的磁极如图4所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