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MI插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7455阅读:3128来源:国知局
HDMI插座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面板领域,尤其是指一种HDMI插座面板。



背景技术:

HDMI是用来传输信号的多媒体接口,HDMI插座主要安装在电视机等视频设备的背部墙体上。当插座闲置时,接口直接暴露在外,容易进尘影响信号的传输效果,且接口较小,清理十分不方便。当插座处于接线状态时,不经意的触碰会使接口松动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防尘滑板的HDMI插座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HDMI插座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和用于与数据线插头相连的HDMI接口,所述面板本体上开有插口,所述HDMI接口置于插口内,所述插口上方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内装有用于遮住HDMI接口的防尘滑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卡槽的上端面相抵触,另一端与防尘滑板相抵触,所述防尘滑板用于与数据线插头接触的端面上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由若干个凸点排列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座闲置时,防尘滑板处于关闭状态,遮住了HDMI接口,有效阻挡灰尘进入接口,且接口不暴露在外,面板整体更加美观一致;当插座要使用时,把防尘滑板往上推进卡槽,弹簧收缩,数据线插头与接口相连,防尘滑板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会卡在数据线插头上,起到紧固的作用,同时接触面上的防滑纹增大了防尘滑板与插头的摩擦系数,能起到防止插头松动影响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板本体包括前面板和安装板,所述前面板与安装板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HDMI接口与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缓冲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口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换带有不同插孔数量的安装板,且拆卸方便简单,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安装板背面的插口两侧设有连接孔,所述HDMI接口上设有两凸块,所述两凸块与两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两凸块上均开设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与连接孔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孔旁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内设有防裂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和防裂螺母的设置能有效加强连接处螺孔的强度,避免其因为受力过大而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HDMI插座面板的正面示意图1;

图2为HDMI插座面板的背面示意图2。

图中:1、前面板;2、安装板;3、防尘滑板;4、插口;5、卡槽;6、HDMI接口;7、连接孔;8、缓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HDMI插座面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HDMI插座面板,包括前面板1和设于前面板1背面的安装板2,所述前面板1与安装板2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连接,安装板2是可手动拆卸更换的,且安装板2上的插口4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换带有不同插孔数量的安装板2,且拆卸方便简单,易于操作,安装板2上还开设有缓冲孔8,使安装板2上的螺孔不易变形,经久耐用,从而满足安装板2可多次拆卸更换的技术要求,延长插座面板的使用寿命。

HDMI接口6置于插口4内,在所述安装板2背面的插口4两侧设有连接孔7,所述HDMI接口6上设有两凸块,所述两凸块与两连接孔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两凸块上均开设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与连接孔7螺纹连接,因为螺孔过小的话,容易开裂变形;而螺孔过大的话,又不能很好的起到紧固的作用,所以在连接孔7内设有防裂螺母,在连接孔7旁辅助设置加强筋,防裂螺母和加强筋的设置能有效加强连接孔7的强度,避免其因为受力过大而产生变形开裂,从而延长插座面板的使用寿命。

所述插口4上方内部设有一卡槽5,所述卡槽5内装有用于遮住HDMI接口6的防尘滑板3,卡槽5内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卡槽5底端相抵触,另一端与防尘滑板3相抵触,所述防尘滑板3与数据线插头的接触面上设有防滑纹。当插座闲置时,防尘滑板3处于关闭状态,遮住HDMI接口6,有效阻挡灰尘进入接口,且接口不暴露在外,面板整体更加美观一致;当插座要使用时,把防尘滑板3往上推进卡槽5,弹簧收缩,数据线插头与HDMI接口6相连,防尘滑板3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会卡在数据线插头上,起到紧固的作用,同时在防尘滑板3与数据线插头的接触面上设置的防滑纹能增大防尘滑板3与插头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止插头松动影响使用的效果。对于多接口的插座面板,设置多个防尘滑板3会占据太多空间,影响插座面板的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置一个防尘盖板,防尘盖板的四侧设置在前面板上,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将多个接口同时保护起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