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快速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8461发布日期:2018-06-12 21:5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快速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快速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池是制约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组的性能很大一部分受制于工作环镜的影响,无法使电池发挥最大的功效,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动力电池组充电时间增加以及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下降导致起步困难,因此提高电动汽车的冷启动效能和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快速预热装置,解决了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电慢,以及电池性能下降导致电动汽车起步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快速预热装置,包括温度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模块和加热构件,控制模块连接温度采集模块和执行模块,加热构件连接执行模块和控制模块。

具体地,所述加热构件包括导热铜板,导热铜板上设置有导热铜管,导热铜管内布置有电热丝。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铜管内充有防冻冷却液。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铜管在所述导热铜板上呈S型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铜管在所述导热铜板上呈S型布置形成多个曲线段,相邻曲线段之间的间距为导热铜管直径的1.5倍~2倍。

具体地,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用多个温度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采用BMU05-I-G-12/24V-400。

具体地,所述执行模块采用继电器,继电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加热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快速预热装置还包括主开关,主开关连接执行模块和加热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采集模块安装在电池箱的内部,用于采集多层动力电池组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到控制模块中,控制模块根据温度的大小控制执行模块的运行,从而实现加热构件的加热与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快速预热装置,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加热,实现电动汽车快速起步,提高了电池使用效率,同时节约了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热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含义:1—温度采集模块,2—控制模块,3—执行模块,4—加热构件,401—导热铜板,402—导热铜管,403—电热丝,5—主开关,6—动力电池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动力电池组的快速预热装置,包括温度采集模块1、控制模块2、执行模块3和加热构件4,控制模块2连接温度采集模块1和执行模块3,加热构件4连接执行模块3和控制模块2。

参见图3,电池箱内设置有多层动力电池组,温度采集模块1安装在电池箱的内部,用于采集多层动力电池组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到控制模块2中;控制模块2、执行模块3和加热构件4形成一个回路,控制模块2根据温度的大小控制执行模块3的运行,从而实现加热构件4的加热与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快速预热装置,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实现电动汽车起步。

具体地,温度采集模块1采用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电池箱内,准确测得多层动力电池组的温度。

具体地,控制模块2采用BMU05-I-G-12/24V-400;所述执行模块3采用继电器,继电器采用常开继电器,继电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和加热构件4。控制模块2接收温度采集模块1传输来的温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温度值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若温度值小于设定阈值,则控制继电器闭合,加热构件4开始加热;若温度值大于设定阈值,则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加热构件4不工作。

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可操作性,所述执行模块3还包括主开关5,主开关5设置在控制模块2、执行模块3和加热构件4形成的回路中,用于控制回路的断开和闭合;可选地,主开关5连接执行模块3和加热构件4;当环境温度适宜时,驾驶员可自主选择断开主开关5,关闭预热装置。

具体地,参见图2,加热构件4包括导热铜板401,导热铜板401上设置有导热铜管402,导热铜管402内布置有电热丝403。导热铜板401设置在相邻两层动力电池组6之间,当继电器闭合后,电热丝403通电发热,实现对动力电池组6加热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铜管402内充有防冻冷却液。防冻冷却液作为导热介质,有较低的凝点,防止低温凝固,在低温环境下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将热量从电热丝403快速而均匀地传给导热铜管402。

为了充分利用导热铜板401,且保证加热构件4加热的均匀性,所述导热铜管402在所述导热铜板401上呈S型布置。

所述导热铜管402在所述导热铜板401上呈S型布置形成多个曲线段,相邻曲线段之间的间距为导热铜管402直径的1.5到2倍。该距离布置的密度能使导热均匀而快速,且不会导致热量的浪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