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令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08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令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机械的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令开关。



背景技术:

起重机械的控制常需要设置在驾驶室内的主令开关来发布大量指令,包括天车的行走和吊钩的升降等。

现有起重机械的主令开关通常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紧凑型控制台的安装,现有的主令开关还存在档位切换不顺滑的问题,不能将档位切换信号准确及时地反馈给操纵者,操作过程复杂,操作者的劳动量大。此外,使用寿命较低也是现有主令开关普遍存在的现象,频繁的更换和维修工作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进度。

因此,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灵活和使用寿命长的主令开关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主令开关,所述主令开关包括驱动机构、复位机构、传动机构和触点组,其中,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的四周,用于使驱动机构复位,所述传动机构和触点组依次设置在复位机构的外侧,使得结构紧凑;所述驱动机构下方设置有滚轮,用于与复位机构接触;且在传动机构中设置有档位反馈装置,可以灵活准确的切换档位,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令开关,其中,该主令开关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驱动机构1、复位机构 2、传动机构3和触点组4,其中,所述驱动机构1通过产生位移提供驱动力,并将驱动力通过传动机构3传递至触点组4,使触点组4控制外部设备运行;所述复位机构2设置在驱动机构1的四周,使产生位移后的驱动机构1回复至原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令开关,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紧凑型控制台的安装;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令开关,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复位和锁定功能,通用性强,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令开关,驱动机构与复位结构的接触为滚动摩擦接触,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令开关,档位切换顺滑,且能够清晰准确的向操作者传递档位信号,提高了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令开关,所述触点组可以实现无工具拆卸,便于维修和更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令开关,所述触点组利用外力强制切断电流回路,有效防止了触点的粘连,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令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令开关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令开关中复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令开关中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令开关中触点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点组中悬挂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点组中触点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点组中第一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点组中触点总成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1-驱动机构;

11-第一关节;

111-第一滚轮;

112-第一齿轮;

12-第二关节;

121-第二滚轮;

122-第二齿轮;

13-摆杆;

14-固定件;

15-支架;

16-限位盖;

2-复位机构;

21-第一固定轴;

22-第二固定轴;

23-基板;

24-轴承座;

25-第一拨片;

26-第二拨片;

27-第一卡件;

28-第二卡件;

29-第一连接件;

3-传动机构;

31-第一传动组件;

311-第三固定轴;

312-第四固定轴;

313-第一摆动件;

314-第二摆动件;

315-第二连接件;

316-第三滚轮;

317-传动杆;

318-第三齿轮;

319-第一转动件;

32-第二传动组件;

321-安装板;

322-第五固定轴;

323-第六固定轴;

324-第三摆动件;

325-第四摆动件;

326-摩擦轮;

327-摩擦块;

328-第三连接件;

4-触点组;

40-第二转动件;

41-悬挂机构;

411-第一悬挂件;

412-第二悬挂件;

413-第四连接件;

414-第一轴销;

415-第二轴销;

416-第一壳体;

417-第二壳体;

401-第一斜边;

402-第二斜边;

42-触点总成;

421-第一开关;

4211-第一固定片;

4212-第二固定片;

4213-摆动片;

4214-第五连接件;

4215-第三轴销;

4216-第一触点;

4217-受力点;

4218-第二触点;

4219-第一螺栓;

4220-第二螺栓;

422-第二开关;

423-第三壳体;

424-第四壳体;

425-挂载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其中,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令开关,如图1所示,该主令开关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驱动机构1、复位机构2、传动机构3 和触点组4,其中,所述驱动机构1通过产生位移提供驱动力,并将驱动力通过传动机构3传递至触点组4,使触点组4控制外部设备运行;所述复位机构2设置在驱动机构1的四周,使产生位移后的驱动机构1回复至原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第一关节11、第二关节12和摆杆13,所述摆杆13 与第一关节11和第二关节12为同心设置,用于控制第一关节11 和第二关节12的转动;

所述第一关节11和第二关节12呈十字交叉式设置,用于限定摆杆13的运动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关节11和第二关节12设置为十字交叉形式,由同一个摆杆13控制二者的运动轨迹,在保证调节档位功能的前提下,减小了占用空间。

其中,在驱动机构1未与其他组件安装为一体时,第一关节 11和第二关节12由于没有外力约束,均可以随摆杆13任意摆动。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节11和第二关节 12均设置有中空轨道槽,所述摆杆13可以在轨道槽内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关节11轨道槽和第二关节12轨道槽的外沿均为弧形。

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主令开关主要应用在起重机械上,常常处于剧烈震动的环境中,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轨道槽外沿设置为弧形,所产生的应力较小,能够减小震动带来的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关节11和第二关节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111和第二滚轮121,所述第一滚轮111和第二滚轮121与复位机构2配合连接;

在所述第一关节11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齿轮112,在所述第二关节1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齿轮122,所述驱动机构1通过第一齿轮112和第二齿轮122驱动传动机构3。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112与第一滚轮111为一体运动,所述第二齿轮122和第二滚轮121为一体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关节11和第二关节12分别通过固定件14固定在支架15内部。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14为轴销,其与设置在第一关节11两端和第二关节12两端的销孔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关节11 和第二关节12的上方还设置有限定二者摆动角度的限位盖16。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盖16套在摆动杆13 的外部,固定在所述支架15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复位机构2包括基板23、轴承座24和可使驱动机构1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通过设置在轴承座24两侧的第一固定轴21和第二固定轴22设置在基板23上,

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所述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固定轴21和第二固定轴22上。

其中,所述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具有一定强度,能够实现对驱动机构1的复位。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拨片25靠近轴承座 24一侧的内壁为圆弧状,所述第二拨片26靠近轴承座24一侧的内壁为圆弧状;

所述圆弧状弧度与轴承座24的弧度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在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底端的第一卡件27和第二卡件28,

在所述第一卡件27和第二卡件28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29,所述连接件29向第一卡件27和第二卡件28提供向外的力,使得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与轴承座24接触。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件27和第二卡件 28为穿套在一起的伸缩结构,优选为卡爪;所述第一连接件29 具有弹性,优选为弹簧。

其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卡件27和第二卡件28在第一连接件29的弹性作用下,分别向相连的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的底端提供向外侧的轴向推力,所述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分别以第一固定轴21和第二固定轴22为支点转动,直至两个拨片内壁与轴承座24的外侧圆弧接触,达到静止状态。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关节11两端的第一滚轮111和第二关节12两端的第二滚轮121均位于相对应的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轮111和第二滚轮121位于轴承座24的上方,与对应的第一拨片25和第二拨片26为无间隙接触。

其中,所述滚轮与拨片之间的接触为滚动摩擦接触,在主令开关切换档位的过程中,减小了摩擦力,有效延长了主令开关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向摆杆13施加外力,使其向设定方向运动,相应的第一滚轮111或第二滚轮121推开相应的第一拨片25或第二拨片26,并通过第一卡件27或第二卡件28将第一连接件29压紧;当施加到摆杆13的外力消失时,在第一连接件29的弹力作用下,整个机构复位。

其中,在复位机构2中拨片的约束作用下,所述滚轮与拨片接触,使得滚轮受力平衡,从而使第一关节11和第二关节12被固定在中心位置,即处于复位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设置在复位机构2外侧的第一传动组件31,用于传递驱动机构1的指令和反馈档位到位信号,在第一传动组件31 外侧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32,用于传递驱动机构1的指令和固定驱动机构1的位置。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3与驱动机构1配合安装,在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驱动机构1下方设置齿轮的位置对应安装传动机构3,在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机构3分别安装在与第一齿轮112和第二齿轮121相对的一侧,如图1所示方向。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31包括传动杆317,反馈组件及设置在传动杆317一端的第三齿轮318,

所述传动杆317穿设在基板23中心位置,用于传动指令,所述传动杆317的一端穿过轴承座24进入复位机构2,并在端部设置有第三齿轮318,用于与驱动机构1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馈组件包括设置在基板23外侧壁板上的第一转动件319、设置在第一转动件 319两侧的第一摆动件313和第二摆动件314,以及设置在第一摆动件313和第二摆动件314之间的第二连接件315,

所述第一转动件319为与传动杆317同心设置的棘轮,其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摆动件313和第二摆动件314碰撞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件315具有拉伸性,优选为拉簧。

其中,基板23设置复位组件的一侧为内侧壁板,另一侧为外侧壁板。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摆动件313和第二摆动件314分别连接在第三固定轴311和第四固定轴312上,所述第一摆动件313和第二摆动件314与相应固定轴的连接为可转动的连接,使得摆动件能够以固定轴为支点转动。

其中,所述第三固定轴311和第四固定轴312对称设置在基板23外侧壁板的上端,所述对称轴为基板23竖直方向的对称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动件313和第二摆动件314的结构相同,

在所述第一摆动件313靠近第一转动件319的一侧和第二摆动件314靠近第一转动件319的一侧均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三滚轮316,

所述第一转动件319与第三滚轮316相接触。

其中,随着主令开关切换档位,所述第三滚轮316每隔一定的角度就与棘轮上对应的凹陷部位发生撞击,产生的震动作为到位信号通过摆杆13传递给操作者,起到反馈档位信息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动组件 32包括安装板321及在安装板321上端对称设置的第五固定轴 322和第六固定轴323,所述对称轴为安装板321竖直方向的对称轴。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安装板32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传动杆317的一端穿过中心孔与安装板321 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安装板321 上还设置有摩擦组件,所述摩擦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五固定轴322和第六固定轴323上的第三摆动件324和第四摆动件325,所述第三摆动件324和第四摆动件325与相应固定轴的连接为可转动的连接,使得摆动件能够以固定轴为支点转动;

在所述第三摆动件324和第四摆动件325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接件328,所述第三连接件328具有拉伸性,优选为拉簧。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组件还包括摩擦轮 326和摩擦块327,所述摩擦轮326穿套在传动杆317的外壁上,与传动杆317为同心设置,优选由金属制成;

所述摩擦块327嵌套在第三摆动件324和第四摆动件325一侧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分别开设在第三摆动件324和第四摆动件 325靠近摩擦轮326一侧的中部;

其中,所述摩擦块327一般由尼龙制成,用于与摩擦轮326 接触产生摩擦力,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磨损后,摩擦块327与摩擦轮326的摩擦力会变小,需要进行更换,而由于其嵌套设置在摆动件的凹槽内,使得更换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机构2中的复位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32中的摩擦组件不同时安装。

其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拨片25、第二拨片26、第一卡件27、第二卡件28和第一连接件29;所述摩擦组件包括第三摆动件324、第四摆动件325、第三连接件328、摩擦轮326和摩擦块327。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主令开关需要自行复位时,安装复位组件;当所述主令开关不需要自行复位时,安装摩擦组件。

其中,所述摩擦组件共同组成了抱闸结构,在没有安装复位组件时,该抱闸结构能够确保整个机构在被释放的任意位置保持不动达到任意停止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点组4通过传动杆317连接在传动机构3的外侧。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点组4与传动机构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转动件40,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件40为凸轮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设置在第一关节11一端的第一齿轮112和设置在第二关节12一端的第二齿轮122分别与相应的第三齿轮318啮合,所述摆杆13 的摆动通过齿轮配合传递给所述传动杆317,所述传动杆317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319、摩擦轮326和第二转动件4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触点组4包括悬挂机构41和触点总成42,所述悬挂机构41固定在传动机构3上,所述触点总成42悬挂在悬挂机构41的下端。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悬挂机构41 包括第一悬挂件411,第二悬挂件412和连接两个悬挂件的第四连接件413,所述第一悬挂件411和第二悬挂件412的下端均为斜面结构。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悬挂件411和第二悬挂件412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所述第四连接件413具有弹性,优选为弹片。

其中,第四连接件413具有弹性,是为了向两个悬挂件提供向两侧的推力,以实现悬挂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悬挂件411下端第一斜边401的长度小于第二斜边402的长度,所述第二悬挂件412下端第一斜边401的长度小于第二斜边402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悬挂件411和第二悬挂件412下端形成“挂钩”状,对下方组件提供向上的力,使得下方组件能够牢固悬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悬挂件 411和第二悬挂件412的上端分别开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轴销414和第二轴销415;

所述悬挂机构4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悬挂件411和第二悬挂件412两侧的第一壳体416和第二壳体41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触点总成42包括依次安装的第三壳体423,第一开关421,第二开关422和第四壳体424。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三壳体423和第四壳体424的顶面两端均设置有挂载点425,所述挂载点425与第一悬挂件411和第二悬挂件412连接。

其中,第三壳体423和第四壳体424顶面两端的挂载点425,在触点总成42组装成一个整体时合并在一起,形成空腔,共同挂载到悬挂件的下端。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挂载点425与水平面具有预定角度,以便于与第一悬挂件411和第二悬挂件412配合挂载。

其中,所述挂载点425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等于第一悬挂件411的下端和第二悬挂件412的下端在自由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使得触点总成42牢固挂载在悬挂机构41的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开关421包括第一固定片4211和第二固定片4212,在所述第一固定片4211上连接有摆动片4213。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摆动片4213通过第三轴销4215与第一固定片4211连接,所述摆动片4213以第三轴销 4215为支点摆动。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固定片4211和摆动片4213之间还连接有第五连接件4214。

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接件4214具有弹性,优选为弹片。

其中,所述第五连接件4214除具有弹性外,还具有导线的作用,可以用于连通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摆动片4213 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触点4216,在所述摆动片4213顶端设置有受力点4217。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力作用于受力点4217,使得第一接触点4216与设置在第二固定片4212上的第二触点4218 接触或分离。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点4216和第二触点4218均由银或铜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固定片 4211上还设置有第一螺栓4219,在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还设置有第二螺栓4220。

其中,螺栓用于将第一开关固定在触点总成42的空腔内,使得摆动片4217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开关422 与第一开关421的结构相同,呈对称式安装,优选地,呈中心对称式安装。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位于所述第一开关421与第二开关422上的两个受力点4217呈错位式排列。

在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421与第二开关422上的两个受力点4217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触点总成42 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悬挂件411和第二悬挂件412在第四连接件413的弹力作用下,分别以第一轴销414和第二轴销415 为支点向两侧张开,所述触点总成42通过所述挂载点425固定在所述悬挂机构41的下部;

在所述触点总成42需要拆卸时,对触点总成42施加向下的拉力,使得外部拉力抵消所述第四连接件413提供的拉力,所述触点总成42即可被拆卸;

在安装新的触点总成时,将触点总成42向上推入悬挂机构 41即可实现挂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开关421 或第二开关422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摆动片4213在第五连接件 4214的弹力推动下,以所述第三轴销4215为支点转动,使得所述摆动片4213底端的第一触点4216与位于第二固定片4212上的第二触点4218紧密接触,连通电流,所述摆动片4213停止旋转。

其中,第一触点4216与第二触点4218接触,使得电流接通,形成通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开关421和第二开关422 为常闭开关,所述自由状态下闭合状态的触点为常闭触点。

在所述第一开关421或第二开关422工作时,所述摆动片 4213上的受力点4217在凸轮组作用下运动,使得第一触点4216 与第二触点4218分离,切断电流回路;当凸轮复位时,所述摆动片213在第五连接件4214的弹力推动下转动,使得第一触点 4216与第二触点4218重新接触。

其中,所述凸轮作用于受力点4217,通过外力使得第一触点4216与第二触点4218强制断开,切断电流回路。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成为肯定断开式开关,有效避免了工作过程中触点的粘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