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8284发布日期:2018-06-12 21:4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铅酸蓄电池加酸工序中,所用固定工装都是横向排列(流水线上电池与之相应呈横向排列流动),每次加酸机工装下降加酸时,只能加一只电池,然后再按顺序加另一只电池,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不高。

铅酸电池的制造过程中,电池加酸是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道工序,电池加酸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后续电池充电的质量,这种耐酸不锈钢棒做成导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使加酸机每次加酸的酸量都保证在一定的恒指,保证了车间的生产连续性,大幅度提高了车间的产能,为后续的电池充电做好了极大保障。

现有技术在生产铅酸蓄电池时,对蓄电池加酸是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控制好加酸量对铅蓄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作用,加酸量偏少会造成铅蓄电池内阻大、容量低、使用寿命短和热失控等问题。加酸量偏高会造成电池循环使用寿命低、腐蚀其他配套设备等重大隐患。因此,对蓄电池的酸量进行调节十分必要。

目前,对铅蓄电池进行加酸的加酸机在调节电池加酸量时,需要技术人员对电池中的每个单格逐一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无法保证每个单格的酸量处于同一个水平线,造成同一个铅蓄电池不同单格的酸量存在差异。现有技术的加酸装置难以保持电池每个单格的酸量一致,影响了铅蓄电池的性能,给铅蓄电池的使用带来很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酸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酸装置,包括,加液组件加酸装置,其包括加液管加酸装置和加液嘴加酸装置,所述加液嘴加酸装置为正六边形,长度为6厘米,所述加液管加酸装置插入到所述加液嘴加酸装置,且所述加液管加酸装置与所述加液嘴加酸装置的连接处,距离所述加液嘴加酸装置的喷口3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支撑组件加酸装置,所述支撑组件加酸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加酸装置、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第一侧板加酸装置和第二侧板加酸装置;其中,第一固定板加酸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平行放置在不同平面内,所述加液嘴加酸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上,且所述加液嘴加酸装置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加酸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加酸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加酸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加酸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加酸装置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加酸装置的夹角为125°,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的夹角为55°,所述第二侧板加酸装置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加酸装置的夹角为125°,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的夹角为55°。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加酸装置包括固定孔加酸装置,所述固定孔加酸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加酸装置和第二侧板加酸装置上,所述加液管加酸装置穿过所述述第一侧板加酸装置和第二侧板加酸装置与所述加液嘴加酸装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上设有第一凹槽加酸装置,所述第一凹槽加酸装置为L型,且自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端面沿着所述第一侧板加酸装置到所述第二侧板加酸装置的方向水平延伸7厘米,再顺着其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加酸装置的另一端的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加酸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加酸装置,所述支撑架加酸装置上设有通孔加酸装置,所述通孔加酸装置的直径为3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移动组件加酸装置,所述移动组件加酸装置与所述支撑组件加酸装置相连接,包括导向件加酸装置、连接件加酸装置和驱动件加酸装置,其中,所述导向件加酸装置分为第一导杆加酸装置和第二导杆加酸装置,所述第一导杆加酸装置和第二导杆加酸装置的底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加酸装置相连接,且所述连接件加酸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加酸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杆加酸装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杆加酸装置和第二导杆加酸装置分别穿过所述通孔加酸装置,且所述第一导杆加酸装置和第二导杆加酸装置的直径均为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加酸装置还包括导套加酸装置,所述导套加酸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撑架加酸装置上的通孔加酸装置中,外径为32mm,内孔为20mm,所述第一导杆加酸装置和第二导杆加酸装置穿过所述导套加酸装置,沿着所述导套加酸装置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酸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加酸装置采用电机驱动、电磁驱动或者电气驱动任一方式驱动,所述驱动件加酸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加酸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加酸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了车间生产速度,和车间的产能;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调动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加酸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提高了后续电池充电的质量;降低了加酸的不良率,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了设备的维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酸装置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所述加液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酸装置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及局部展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酸装置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酸装置,本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其主体包括加液组件100和支撑组件200。

参照图1,加液组件100包括加液管101和加液嘴102,加液嘴102为正六边形,长度为6厘米,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且加液管101与加液嘴102的连接处,距离加液嘴102的喷口3厘米处。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液嘴102采用正六边形,可以更好的与加液管101更好的配合,因为当液体通过加液管101传输到加液嘴102处,五边形的边棱比较多,可以加速所加的液体流进去,而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距离喷口3厘米的位置处,进一步的保证了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支撑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01、第二固定板202、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其中,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平行放置在不同的平面内,加液嘴102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02上,加液嘴102凸出于第二固定板202的表面,第一侧板203连接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的一端,第二侧板204连接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不互相平行,但两者形成的夹角在第一固定板201上方,较佳的,第一侧板203与第一固定板201的夹角为125°,第一侧板203与第二固定板202的夹角为55°,第二侧板204与第一固定板201的夹角为125°,第二侧板204与第二固定板202的夹角为55°。

通过第一固定板201、第二固定板202、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组成的支撑组件200呈中空的“0”形状,加液管101通过支撑组件200的中空部分放入支撑组件200中,并将每个括加液管101一一对准与之对应的加液嘴10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酸装置,参照图2,本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支撑组件200还包括固定孔205,固定孔205设置在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上,且加液管101穿过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与加液嘴102相连接。

具体地,该装置的主体包括加液组件100和支撑组件200。加液组件100包括加液管101和加液嘴102,加液嘴102为正六边形,长度为6厘米,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且加液管101与加液嘴102的连接处,距离加液嘴102的喷口3厘米处。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液嘴102采用正六边形,可以更好的与加液管101更好的配合,因为当液体通过加液管101传输到加液嘴102处,五边形的边棱比较多,可以加速所加的液体流进去,而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距离喷口3厘米的位置处,进一步的保证了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支撑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01、第二固定板202、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其中,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平行放置在不同的平面内,加液嘴102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02上,加液嘴102凸出于第二固定板202的表面,第一侧板203连接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的一端,第二侧板204连接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不互相平行,但两者形成的夹角在第一固定板201上方,较佳的,第一侧板203与第一固定板201的夹角为125°,第一侧板203与第二固定板202的夹角为55°,第二侧板204与第一固定板201的夹角为125°,第二侧板204与第二固定板202的夹角为55°。支撑组件200还包括固定孔205,固定孔205设置在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上,且加液管101穿过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与加液嘴102相连接。

通过第一固定板201、第二固定板202、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组成的支撑组件200呈中空的“8”形状,加液管101通过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上的固定孔205插入到支撑组件200的中空部分,并将每个括加液管101一一对准与之对应的加液嘴102,然后加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酸装置,参照图2,本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第二固定板202上设有第一凹槽202a,优选的,第一凹槽202a为“L”型,且自第二固定板202端面沿着第一侧板203到第二侧板204的方向水平延伸7厘米后,再顺着其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二固定板202的另一端的端面,且其侧面开设有孔q,加液管101从孔q伸入放置到第二固定板202的第一凹槽202a中。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凹槽202a的意义是为了整理穿过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上的固定孔205加液管101,将其放置到第一凹槽202a。第一凹槽202a优选为“L”型,是为了在放置加液管101时,防止加液管101从第二固定板202的第一凹槽202a掉落,从而导致加液管101脱离加液嘴102。

更进一步的,可以将第一凹槽202a改为由多个分支的“L”型,在每个分支的槽中放置一根加液管101,使得加液管101的排布更加清晰,也更容易梳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酸装置,本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个实施例的是:支撑组件200还包括支撑架206,支撑架206上设有通孔206a,通孔206a的直径为30mm。且在本实施例中,装置的主体还包括移动组件300,移动组件300与支撑组件200相连接,其包括导向件301、连接件302和驱动件303。

具体的,该装置的主体包括加液组件100、支撑组件200和移动组件300。加液组件100包括加液管101和加液嘴102,加液嘴102为正六边形,长度为6厘米,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且加液管101与加液嘴102的连接处,距离加液嘴102的喷口3厘米处。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液嘴102采用正六边形,可以更好的与加液管101更好的配合,因为当液体通过加液管101传输到加液嘴102处,五边形的边棱比较多,可以加速所加的液体流进去,而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距离喷口3厘米的位置处,进一步的保证了加液管101插入到加液嘴10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支撑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01、第二固定板202、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其中,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平行放置在不同的平面内,加液嘴102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02上,加液嘴102凸出于第二固定板202的表面,第一侧板203连接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的一端,第二侧板204连接第一固定板201和第二固定板202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不互相平行,但两者形成的夹角在第一固定板201上方,较佳的,第一侧板203与第一固定板201的夹角为125°,第一侧板203与第二固定板202的夹角为55°,第二侧板204与第一固定板201的夹角为125°,第二侧板204与第二固定板202的夹角为55°。支撑组件200还包括固定孔205,固定孔205设置在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上,且加液管101穿过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与加液嘴102相连接。第二固定板202上设有第一凹槽202a,优选的,第一凹槽202a为“L”型,且自第二固定板202端面沿着第一侧板203到第二侧板204的方向水平延伸7厘米后,再顺着其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二固定板202的另一端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凹槽202a的意义是为了整理穿过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上的固定孔205加液管101,将其放置到第一凹槽202a。第一凹槽202a优选为“L”型,是为了在放置加液管101时,防止加液管101从第二固定板202的第一凹槽202a掉落,从而导致加液管101脱离加液嘴102。

移动组件300与支撑组件200相连接,其包括导向件301、连接件302和驱动件303。其中,导向件301分为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的底端均与第一固定板201相连接,连接件302一端与第一导杆301a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杆301b相连接。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分别穿过通孔206a,且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的直径为20mm。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303采用电机驱动、电磁驱动或者电气驱动任一方式驱动,驱动件303的一端与支撑架206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30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电机驱动,如附图2中所示。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03驱动连接件302竖直方向(Y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支撑组件200在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的支撑和做运动导轨下,上下运动,通过第一固定板201、第二固定板202、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组成的支撑组件200呈中空的“8”形状,加液管101通过第一侧板203和第二侧板204上的固定孔205插入到支撑组件200的中空部分,并将每个括加液管101一一对准与之对应的加液嘴102,对加液嘴102下方的电池加酸。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移动组件300还包括导套304,导套304固定在支撑架206上的通孔206a中,其外径为32mm,内孔为20mm,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穿过导套304,沿着导套304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加入导套304的意义是:防止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在移动时,与通孔206a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两边收到的摩擦程度不一样,长时间后会使得连接件302两端受力不均。

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直接采用的耐酸不锈钢棒,在工作的时候,第一导杆301a和第二导杆301b的强度增加,在加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重复以上的动作。这种耐酸不锈钢棒的使用使使导杆的强度大大的提高,加酸的加酸机架在上下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也不会发生加液嘴102对不到电池的加液嘴102上面,使酸流的到处都是,而且故障率大大减少,车间的产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