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143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单元。



背景技术:

在电气领域,接线端子是常用的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也在逐渐增大。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最常用的就是PCB板端子,PCB板端子上设有多个接线单元。

现有的接线单元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接线单元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1和压紧螺栓一1.2,所述的基座1.1上设有中心线相互垂直且彼此连通的螺栓孔和导线孔。使用时,导线1.3从导线孔插入,并通过压紧螺栓一1.2的端部将导线1.3压紧。由于压紧螺栓一1.2端部的面积较小,所以压紧螺栓一1.2与导线1.3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导向侧滑等状况,从而导致连接断开或接触不良,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第二种接线单元如图2所示,包括固定压紧板2.4和压紧螺栓二2.2,所述的固定压紧板2.4上设有螺栓孔,压紧螺栓二2.2穿过螺栓孔;压紧螺栓二2.2上设有与固定压紧板平行的肋板2.3,并在肋板2.3和固定压紧板2.4之间形成导线的连接空间。连接时,首先将导线2.1的端部弯成钩状,然后将导线2.1端部伸入导线的连接空间,并将钩状结构勾住压紧螺栓二2.4,最后旋紧压紧螺栓二2.4,完成接线操作。与上一种接线单元相比,导线的连接可靠性更高;但是在接线时,需要事先对导线进行弯钩处理,并且当接线单元的安装空间较小时,导线的插入及导线与螺栓的配合会比较困难,接线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接线单元,很好的兼顾了连接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线单元,采用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压紧导线,导线的连接可靠,不会发生连接断开或接触不良等问题,而且操作简单,很好的兼顾了连接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线单元,包括第一压线框、第二压线框和连接螺栓,所述的第一压线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上压线板,及至少一块与上连接板和上压线板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所述的第二压线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下连接板和下压线板,及至少一块与下连接板和下压线板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所述的上压线板设置在下压线板的上方,并在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之间形成导线空间;所述的连接螺栓穿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并驱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相互平行运动。

所述的第一压线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上压线板,及至少一块与上连接板和上压线板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上连接板、上压线板和第一侧板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运动。所述的第二压线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下连接板和下压线板,及至少一块与下连接板和下压线板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下连接板、下压线板和第二侧板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运动。所述的上压线板设置在下压线板的上方,并在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之间形成导线空间;使用时,导线伸入导线空间,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相互运动压紧导线,与现有的接线单元相比,上压线板与下压线板形成一个平行稳定的导线空间,即使导线在安装或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也不会发生连接断开或接触不良等状况,导线连接的可靠性好;另外在接线时,导线在去除绝缘层后直接伸入导线空间即可,不需额外进行端部弯钩等操作,操作简单方便。所述的连接螺栓穿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并驱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相互平行运动;第一压线框和第二压线框中一个保持固定,旋转连接螺栓,驱动两个压线框之间相对运动,完成压线操作,简单实用。上述方案很好的兼顾了导线连接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螺栓上设有限位板,并在限位板和连接螺栓的螺帽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的上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的下连接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连接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和螺纹孔,且所述的上连接板位于限位空间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板设有从侧边延伸至通孔的导向槽,所述的导向槽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连接板。安装时,导向槽插入限位空间,连接螺栓与上连接板之间只能旋转,在沿螺栓螺栓的轴线方向相对静止。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板平行于导向槽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凸边。上连接板通过连接凸边进行固定,在使用时,第一压线框静止不动,在连接螺栓的驱动下,第二压线框相对于第一压线框运动,完成导线的压紧和松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压线框还包括第三侧板,所述的下连接板、第二侧板、下压线板和第三侧板围成矩形。矩形框架的稳定性好,与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共同承受导线的压力,压线框不易变形,导线的连接更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压线框还包括与下连接板平行接触的顶板,所述的顶板与第三侧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槽,所述顶板远离第三侧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加强凸块;所述下连接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加强凸块对应的第二加强槽,所述下连接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加强槽对应的第二加强凸块。在压紧时,导线的压紧力通过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传递至下连接板和顶板,下连接板和顶板紧密贴合并同时与连接螺栓连接,增加了下压线框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下压线框变形的风险,第一加强凸块与第二加强槽的配合及第二加强凸块和第一加强槽的配合,能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下连接板和顶板之间的发生侧移,提高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之间的平行度,并降低连接螺栓所受到的剪切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接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接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接线单元中第一压线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接线单元中第二压线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一种接线单元,包括第一压线框2、第二压线框3和连接螺栓1,所述的第一压线框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连接板21和上压线板25,及至少一块与上连接板21和上压线板25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24;上连接板21、上压线板25和第一侧板24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运动。所述的第二压线框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下连接板33和下压线板38,及至少一块与下连接板33和下压线板38分别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37;下连接板33、下压线板38和第二侧板37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运动。所述的上压线板25设置在下压线板38的上方,并在上压线板25和下压线板38之间形成导线空间4;使用时,导线5伸入导线空间4,上压线板25和下压线板38相互运动压紧导线5,与现有的接线单元相比,上压线板25与下压线板38形成一个平行稳定的导线空间4,即使导线5在安装或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也不会发生连接断开或接触不良等状况,导线5连接的可靠性好;另外在接线时,导线5在去除绝缘层后直接伸入导线空间4即可,不需额外进行端部弯钩等操作,操作简单方便。所述的连接螺栓1穿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并驱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相互平行运动。第一压线框2和第二压线框3中一个保持固定,旋转连接螺栓1,驱动两个压线框之间相对运动,完成压线操作,简单实用。上述方案很好的兼顾了导线5连接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栓1上设有限位板11,并在限位板11和螺帽之间形成限位空间;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连接板21上设有通孔22,所述的下连接板33上设有螺纹孔341;所述的连接螺栓1依次穿过通孔22和螺纹孔341,且所述的上连接板21位于限位空间内。所述上连接板21设有从侧边延伸至通孔22的导向槽26,所述的导向槽26沿厚度方向贯穿上连接板21。安装时,导向槽26插入限位空间,连接螺栓1与上连接板21之间只能旋转,在沿螺栓螺栓的轴线方向相对静止。所述上连接板21平行于导向槽26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凸边23。上连接板21通过连接凸边23进行固定,在使用时,第一压线框2静止不动,在连接螺栓1的驱动下,第二压线框3相对于第一压线框2运动,完成导线5的压紧和松开。

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压线框3还包括第三侧板39,所述的下连接板33、第二侧板37、下压线板38和第三侧板39围成矩形。矩形框架的稳定性好,与第二侧板37和第三侧板39共同承受导线5的压力,压线框不易变形,导线5的连接更可靠。所述的第二压线框3还包括与下连接板33平行接触的顶板34,所述的顶板34与第三侧板39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槽32,所述顶板34远离第三侧板39的一端设有第一加强凸块35;所述下连接板33与第二侧板37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加强凸块35对应的第二加强槽36,所述下连接板33远离第二侧板37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加强槽32对应的第二加强凸块31。在压紧时,导线5的压紧力通过第二侧板37和第三侧板39传递至下连接板33和顶板34,下连接板33和顶板34紧密贴合并同时与连接螺栓1连接,增加了下压线框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下压线框变形的风险,第一加强凸块35与第二加强槽36的配合及第二加强凸块31和第一加强槽32的配合,能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下连接板33和顶板34之间的发生侧移,提高上压线板25和下压线板38之间的平行度,并降低连接螺栓1所受到的剪切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接线单元,采用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压紧导线,导线的连接可靠,不会发生连接断开或接触不良等问题,而且操作简单,很好的兼顾了连接的可靠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