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3050发布日期:2018-07-07 10:16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铜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俗称线鼻子,常用于电缆末端连接和续接,能让电缆和电器连接更牢固、 更安全,是建筑、电力设备、电器连接等常用的材料。常件的接线端子包括连接端子和接线管,将线缆插接在接线管内,然后将专用的夹具夹持在接线管外并施加外力,接线管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将线缆夹紧,从而达到线缆与接线端子固定连接的目的。但是在装配的过程中,未经过夹具夹持的连接端子,接线管内没有预先固定线缆的结构,容易造成线缆的位移,造成线缆与连接端子装配的精准性差,牢固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与线缆装配时的牢固性能,精准度,装配质量更高的一种铜连接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和连接端,所述接线端与连接端呈一体设置,所述连接端上设有圆形孔,所述接线端包括两个压片,两个压片相对呈半圆形弯折形成插接线缆的接线孔, 所述接线孔的内壁上弹性夹片,所述夹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夹片的厚度为压片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夹片的一端固定于接线孔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接线孔的内壁呈间隙状态,形成卡设线缆的卡槽,所述夹片上设有至少三个卡齿,所述卡齿均朝向卡槽内弯折,所述接线孔的内壁上设有呈网状交叉设置的摩擦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片与接线孔内壁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固定块,夹片通过固定块与接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片上设有贯穿压片的条形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线缆装配于接线孔内时,可以先有夹片进行预先定位作用,在利用夹具夹持的过程中,使得线缆在接线孔内的固定效果更好,精准度高,提升线缆与连接端子的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接线端结构示意图。

1、接线端; 10、压片;11、接线孔;12、摩擦槽;13缺口;2、连接端;20、圆形孔;3、夹片; 30、卡槽;31、卡齿; 32、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铜接线端1子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铜接线端1子,包括接线端1和连接端2,所述接线端1与连接端2呈一体设置,所述连接端2上设有圆形孔20,所述接线端1包括两个压片10,两个压片10相对呈半圆形弯折形成插接线缆的接线孔11, 所述接线孔11的内壁上弹性夹片3,所述夹片3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夹片3的厚度为压片10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夹片3的一端固定于接线孔11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接线孔11的内壁呈间隙状态,形成卡设线缆的卡槽30,所述夹片3上设有至少三个卡齿31,所述卡齿31均朝向卡槽30内弯折,所述接线孔11的内壁上设有呈网状交叉设置的摩擦槽12。所述夹片3与接线孔11内壁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固定块32,夹片3通过固定块32与接线孔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片10上设有贯穿压片10的条形缺口13。

在装配的过程中,将线缆插接于接线孔11内,现将线缆卡设与夹片3与接线孔11的内壁形成的卡槽30内,夹片3具有弹性,可以将夹片3进行挤压弯折,使得夹片3变形后,能起到定位线缆的作用,在夹片3上设有卡齿31,卡齿31提升了变形后的夹片3对线缆的夹持力。线缆得到夹片3暂时的定位后,再利用专门的夹持工具,对压片10进行夹持,使得整个接线端1变形,起到牢牢固定线缆的作用。在装配的过程中,线缆不会脱离接线孔11,也不易发生位移,可以提升装配的质量。

摩擦槽12的设置,可以提升线缆与接线孔1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同样起到提升装配牢固性的作用。

夹片3具有弹性,通过夹片3的弯折,可以根据线缆的大小来自动调节卡槽30的大小,能适用不同尺寸的线缆,实用性更高。

将夹片3通过固定块32固定于接线孔11的内壁上,可以使得夹片3能挤压变形的范围更大,给线缆初步定位时的效果更好。

为了保证夹持工作的牢固性,通常会将压片10做的比较厚,在夹持压片10时,需要用大力,才能将其变形。在压片10上设有条形缺口13,可以起到快速将压片10夹持变形的作用,这样压片10不就用受大力夹持,以免对线缆造成损害,起到了保护线缆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