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1527发布日期:2018-06-06 01:0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装置涉及半导体分立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二极管。



背景技术:

半导体照明是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和寿命长等显著优点。世界照明工业的转型和新兴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崛起,巳成为不争的事实。半导体照明以其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应用的广泛性,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目前用途最为广泛的半导体照明器件是二极管。

公开号为CN201126821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极管,如图1所示,该二极管是在一导线支架1的端部成形的晶杯2中设置一蓝光芯片3以及一波长为610至640nm的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4,且该两芯片3、4分别由焊线5、6接至另一导线支架7,使两芯片3、4分别与导线支架7产生电性连接。所述蓝光芯片3与红光芯片4之间形成串联或并联。接着,将由黄色发光材料等构成的黄色荧光粉填注于该晶杯2中,形成覆盖于该两芯片3、4上的黄色荧光层8。接着,以透光的封装胶体9进行封装而成为一灯泡型发光二极管。黄色荧光层8中的黄色荧光粉受到蓝光芯片所发出之蓝光照射之后,可发出黄色之荧光,黄色光再与没有被吸收的蓝光一起混光成为暖白光,暖白光与红光芯片所发出之红光混色后即成为高显色性的暖白光。

对于上述的二极管,由于黄色荧光层8直接注入到晶杯2中并覆盖蓝光芯片3与红光芯片4,当蓝光芯片3与红光芯片4工作时发出的光线未被中间的介质所吸收,蓝光芯片3与红光芯片4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黄色荧光层8上,引起黄色荧光层8过热而使二极管产生色衰,造成二极管的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的二极管,本实用新型可避免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到荧光层而造成二极管的色衰。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改进的二极管,包括第一导线支架、第二导线支架、荧光层、芯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透光层,第一导线支架的一端形成有晶杯,第一导线支架设置晶杯的一端、第二导线支架的一端封装在透光层内,所述芯片与第一导线支架电性连接,所述荧光层设置在晶杯的内圆周壁面上,在荧光层与晶杯之间形成一密封闭的容纳腔,容纳腔为真空的容纳腔,所述芯片位于该容纳腔中,芯片与荧光层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晶杯表面的一部分设有绝缘层,该绝缘层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中,绝缘层的另一部分延伸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绝缘层上设有金属电极,芯片通过第一导线与金属电极电性连接,金属电极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导线支架电性连接。

还包括热沉,晶杯的底部设有贯穿到所述容纳腔中的通孔,热沉的一端伸入到所述通孔中对通孔形成密封,所述芯片安装在热沉的轴向端面上,二极管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线支架电性连接。

所述荧光层为黄色荧光层,所述芯片包括蓝光芯片和红光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荧光层与晶杯之间形成一密封闭的容纳腔,容纳腔为真空的容纳腔,通过真空的阻碍作用,避免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到荧光层,避免了荧光层过热而引起的色衰,从而可确保二极管的发光均匀度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改进的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种改进的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二极管,包括第一导线支架1、第二导线支架2、荧光层3、芯片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6、透光层7,第一导线支架1的一端形成有晶杯8,晶杯8与第一导丝支架1一体成型,晶杯8呈锥形,第一导线支架1设置晶杯8的一端、第二导线支架2的一端封装在透光层7内,透光层7可采用玻璃、光学透镜或透光胶体,其中透光胶体可以是硅胶、环氧树脂、聚肽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芯片4包括蓝光芯片和红光芯片,所述芯片4与第一导线支架1电性连接,所述荧光层3设置在晶杯的内圆周壁面上,在荧光层3与晶杯8之间形成一密封闭的容纳腔9,容纳腔9为真空的容纳腔,所述芯片4位于该容纳腔中,芯片4与荧光层之间具有间距,这样,芯片4与荧光层没有直接接触,芯片4工作时发出的热量由真空所阻碍而不能直接传递到荧光层3上,因此,传递到荧光层3上的热量小于芯片4工作时发出的初始热量,从而荧光层3不会处于过热的状态,进而确保了荧光层3不会产生色衰,因此确保了二极管的发光均匀度以及使用寿命。荧光层3为黄色荧光层,黄色的荧光层3中的黄色荧光粉受到蓝光芯片所发出之蓝光照射之后,可发出黄色的荧光,黄色光再与没有被吸收的蓝光一起混光成为暖白光,暖白光与红光芯片所发出之红光混色后即成为高显色性的暖白光。

所述晶杯8表面的一部分设有绝缘层10,该绝缘层1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9中,绝缘层10的另一部分延伸到容纳腔9的外部,所述绝缘层上设有金属电极11,芯片4通过第一导线5与金属电极11电性连接,金属电极11通过第二导线6与第二导线支架2电性连接。由于在荧光层3与晶杯8之间形成一密封闭的容纳腔9,容纳腔9为真空的容纳腔,因此,为了确保真空的容纳腔9的密闭性,不能通过第二导线6的两端对芯片4和第二导线支架2进行连接,从而在晶杯8的表面设置了绝缘层10,并在绝缘层上设置了金属电极,通过绝缘层10使金属电极11与第一导线支架1进行隔离,通过金属电极11的过渡作用,一方面起到了电性连接芯片4以及第二导线支架2,另一方面在设置荧光层3时,容易形成密闭的容纳腔。

如图3所示,还包括热沉12,晶杯8的底部设有贯穿到所述容纳腔中的通孔,热沉12的一端伸入到所述通孔中对通孔形成密封,所述芯片4安装在热沉的轴向端面上,二极管4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线支架电性连接。热沉12吸收一部分芯片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减少热辐射到荧光层3上的热量,这样可进一步地防止荧光层3的色衰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