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开关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7779发布日期:2018-06-01 20:3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开关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开关面板。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的控制开关,其位置在房屋装修之时就已确定,控制开关的走线埋入墙中,并且位置是固定的,位置再难移动,因为当房屋装修好以后,再移动控制开关则需重新凿墙刻槽,非常麻烦。

然而,由于装修时对房屋的设计规划与房屋后续家居电器的布置存在不一致,使得房屋当中存在许多预留控制开关位置不合理的情况,给日常使用过程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开关面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控制开关预留位置不合理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的开关面板,包括扣盘和控制板,扣盘与控制板通过空心的连接管连接,控制板上设置有旋钮;所述的扣盘的圆周上设置有挡圈,挡圈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卡在控制开关上的卡圈;所述的卡圈内部设置有滑杆,滑杆上装配有滑块,滑块的上端和下端各自连接一根联动线,这两根联动线通过连接管的内部均连接至所述的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杆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圈为圆形结构,所述的卡圈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圈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装配有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圈上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圈周围的扣盘上分布有导向滑轮,所述的联动线经过导向滑轮的导向后穿过连接管与所述的旋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根联动线分别连接在旋钮圆周上间隔180°圆心角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钮的周长大于滑杆长度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联动机构,可以在与控制开关保持一定距离的位置,以旋转的方式实现对控制开关的打开、关闭,方便了用户使用;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相当于对原有的控制开关进行了移位,但又无需重新刻槽走线,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扣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扣盘内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扣盘,2—控制板,3—连接管,4—旋钮,5—联动线,6—控制开关,7—挡圈,8—卡圈,9—螺钉,10—滑杆,11—滑块,12—通孔,13—导向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开关面板,包括扣盘1和控制板2,扣盘1与控制板2通过空心的连接管3连接,控制板2上设置有旋钮4;所述的扣盘1的圆周上设置有挡圈7,挡圈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卡在控制开关6外部的卡圈8;所述的卡圈8内部设置有滑杆10,滑杆10上装配有滑块11,滑块11的上端和下端各自连接一根联动线5,这两根联动线5通过连接管3的内部均连接至所述的旋钮4。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面板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扣盘1和控制板2,其中控制板2所在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其位置应选择用户较为方便的位置,而扣盘1则设置在预留位置不合适的控制开关6上。控制板2和扣盘1通过空心的连接管3连接,该连接管3可以为直管、弧形管等。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联动机构来对控制开关6进行打开、关闭的控制。

具体地,扣盘1为圆形盘,其圆周上设置有一圈挡圈7;扣盘1内部设置有矩形的卡圈8。之所以将卡圈8设置成矩形结构,是因为当前绝大多数的控制开关6的外形均为矩形结,而卡圈8的形状要与控制外观外形相适应,以使得卡圈8能将控制开关6扣住。这里卡圈8的内壁与控制开关6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卡圈8卡在控制开关6外部后,相当于将扣盘1部分与控制开关6固定了起来。

为了保证固定的稳固性,所述的卡圈8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装配有螺钉9,在卡圈8扣在控制开关6上之后,利用螺丝刀旋动螺钉9,将螺钉9的前端拧入到控制开关6的侧壁中即可。控制开关6一般为塑料材质,螺钉9的端部尖锐易于拧入。如图2所示,由于扣盘1圆周上有挡圈7,使得螺丝刀无法方便地拧螺钉9,因此在挡圈7上开设了通孔12,通孔12所开设位置与螺钉9所在位置相对应,使得螺丝刀穿过通孔12可方便地拧到螺钉9。

传统的控制开关6如图1和图3所示,即为翘板式开关,控制开关6上有一个翘板,向下按压时,该控制开关6对应的电灯打开,向上按压时,电灯关闭。本方案中,在卡圈8内部设置了滑块11来推动翘板,以实现控制开关6上翘板的上压和下压,从而对电灯的开关进行控制。

如图2和图3所示,卡圈8内部位于控制开关6的一侧有一根滑杆10,优选地,滑杆10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滑杆10上装配有一个可在滑杆10上滑动的滑块11,滑块11为椭圆形滑块11或者边缘倒圆角的矩形滑块11。如图3所示,滑块11在向下运动时,将与翘板的下部接触,滑块11继续向下时,会将翘板下部推向控制开关6的一侧,这样相当于将翘板下压,打开了电灯;而滑块11向上运动时,则能推动翘板复位,以关闭电灯。

本方案中,为了通过旋钮4实现对滑块11的联动控制,在滑块11上下端各自连接了一根联动线5,上部的联动线5用于拉动滑块11向上,下部的用于拉动滑块11向下。如图2所示,卡圈8周围的扣盘1上分布有导向滑轮13,所述的联动线5经过导向滑轮13的导向后穿过连接管3与所述的旋钮4连接,通过使旋钮4向不同方向旋转,可分别拽动两根联动线5,以实现对控制开关6的打开、关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可选地,所述的两根联动线5连接在旋钮4圆周上的不同位置,例如两根联动线5分别连接在旋钮4圆周上间隔180°圆心角的位置上,即两个连接点位于旋钮4直径线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的旋钮4的周长大于滑杆10长度的两倍,即两根联动线5在旋钮4上的连接位置之间的弧长大于滑块11在滑杆10上的行程,这样在向不同方向旋转旋钮4时,旋钮4在旋转180°的范围内即可拉动联动线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