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充电宝功能的插头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5122发布日期:2018-08-21 18:03阅读:16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充电宝功能的插头转换器。



背景技术:

由于各国的插头标准不一,人们出国时时常会用到插头转换器。但目前的插头转换器功能单一,没有考虑到使用者对于其它常用功能的需求,使得使用者的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宝功能的插头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充电宝功能的插头转换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储电池、充电插口、转换插孔以及若干个用于外接电源的转换插件;所述转换插件与储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电池的输出端与充电插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换插件包括连接部和接电端子,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接电端子由所述连接部向外延伸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换插件的第一容槽。

作为优选,至少一个转换插件设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接地端子设有用于给接电端子让位的让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容槽。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设有照明灯。

作为优选,所述转换插件的数量至少有3个;其中两个转换插件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设有置线槽以及与所述置线槽连通的第三容槽,所本体设有用于遮盖第三容槽的内盖。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有用于遮盖所述转换插孔的外盖,所述外盖设有若干个固定槽。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设有系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为插头转换器添加充电宝功能,使得插头转换器的实用性大大提高,达到提高使用者用户体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为:1—本体,11—第一容槽,12—第二容槽,13—置线槽,14—第三容槽,15—内盖,2—储电池,3—充电插口,4—转换插孔,5—转换插件,51—连接部,52—接电端子,6—接地端子,61—让位槽,7—照明灯,8—外盖,81—固定槽,9—系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充电宝功能的插头转换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设有储电池2、充电插口3、转换插孔4以及若干个用于外接电源的转换插件5;所述转换插件5与储电池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储电池2的输出端与充电插口3连接。

转换插件5具体可为美式插头、英式插头以及法式插头,从而实现多种外国插头向中国标准插头的转换。向转换插件5提供市电后,插头转换器自动为蓄电池充电,使得使用者能够边使用插头转换器边对储电池2进行充电,大大缩减了使用者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使用者忘记为充电宝充电的情况的发生。后续使用者利用充电插孔即可实现为电子设备充电。

如图1所示,所述转换插件5包括连接部51和接电端子52,所述连接部51与所述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接电端子52由所述连接部51向外延伸而成。当不需使用插头转换器时,转动转换插件5使其贴紧本体1,使得插头转换器更便于携带。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换插件5的第一容槽11。将转换插件5收纳进第一容槽11,有效防止携带过程中异物碰撞导致转换插件5损坏。

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转换插件5设有接地端子6,所述接地端子6与所述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接地端子6设有用于给接电端子52让位的让位槽61。当不需使用插头转换器时,转动接地端子6使其贴紧本体1,使得插头转换器更便于携带;同时为接地端子6设置让位槽61使得接地端子6能与接电端子52重叠放置,从而达到令插头转换器结构更紧凑的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接地端子6的第二容槽12。将接地端子6收纳进第二容槽12,有效防止携带过程中异物碰撞导致接地端子6损坏。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设有照明灯7。蓄电池向照明灯7供电,使得插头转换器能够作为便携式电筒使用。

如图1所示,所述转换插件5的数量至少有3个;其中两个转换插件5交错设置。有效使得插头转换器的整体结构更紧凑,达到便于携带的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1设有置线槽13以及与所述置线槽13连通的第三容槽14,所本体1设有用于遮盖第三容槽14的内盖15。置线槽15用于置放手机充电线等电线,第三容槽16用于容纳手机充电线等电线的插头。

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1转动连接有用于遮盖所述转换插孔4的外盖8,所述外盖8设有若干个固定槽81。本插头转换器能够作为手机支架来使用,固定槽81用于固定手机以防手机滑动。

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1设有系线孔9。以便使用者系上提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