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的实用型立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5102发布日期:2018-08-21 18:0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插座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旋转的实用型立式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立式插座,其侧面布置有插座孔,也有些立式插座在顶部和侧面都布置有插座孔,这样,可以满足多组插座孔的连接需求,节约了插座占用空间。然而,立式插座在实际使用时,有时需要调整插座孔的对应角度,由于目前的立式插座为上下固定式结构,调整时很难兼顾到顶部插座孔、侧面插座孔两方面的角度需求,导致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旋转的实用型立式插座,其通过将插座横向段与插座竖向段设计为相互旋转式,实现了依需分别选择顶部插座、侧向插座对应角度,应用灵活性更强,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了立式插座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旋转的实用型立式插座,包括有插座横向段及插座竖向段,所述插座横向段连接于插座竖向段上端;所述插座横向段与插座竖向段彼此绕插座竖向段延伸方向可相互旋转式装设;

所述插座横向段具有横向插座外壳和装设于横向插座外壳内的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所述横向插座外壳的顶面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第一插座孔;所述插座竖向段具有竖向插座外壳和装设于竖向插座外壳内的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所述竖向插座外壳的侧面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第二插座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插座外壳的底部连接有旋转筒体部,所述旋转筒体部的外侧连接有止脱块;所述竖向插座外壳的顶部设置旋转槽,所述旋转槽的内侧进一步凹设有止脱槽;所述横向插座外壳的旋转筒体部适配于竖向插座外壳的旋转槽内,所述止脱块适配于止脱槽内;所述旋转筒体部与旋转槽彼此可相互旋转式装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筒体部包括两个以上沿圆周间距布置的弧形臂,所有弧形臂位于第一圆周上,所述止脱块自相应弧形臂的底端一体往外延伸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插座外壳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彼此上下组装;所述旋转筒体部连接于下壳的底部;

所述竖向插座外壳包括有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彼此左右组装;所述前壳、后壳的顶端内侧分别具有相应的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所述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位于第二圆周上;所述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两者的内弧面构成前述旋转槽;所述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两者的内弧面分别进一步凹设有相应的左弧形槽、右弧形槽,所述左弧形槽、右弧形槽位于第三圆周上,所述左弧形槽、右弧形槽构成前述止脱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和/或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包括有内架,内架上设置有第一零线插孔、第一火线插孔、第二零线插孔、第二火线插孔、第一地线插孔;所述第一零线插孔、第一地线插孔、第一火线插孔三者依次左右间距布置于内架的前端,所述第二零线插孔、第二火线插孔左右间距布置于内架的后端,所述第一零线插孔、第一火线插孔构成两孔插座单元,所述第二零线插孔、第二火线插孔、第一地线插孔构成三孔插座单元;

所述内架上对应两孔插座单元、三孔插座单元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式防护门、第二滑动式防护门及两个复位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滑动式防护门具有用于分别遮盖前述第一零线插孔、第一火线插孔的两个第一盖板部,所述第一盖板部的顶侧具有自后往前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插入联动斜面,所述第一盖板部的后侧分别连接于相应复位弹性元件的前端;所述第二滑动式防护门具有用于分别遮盖前述第二零线插孔、第二火线插孔的两个第二盖板部和用于遮盖前述第一地线插孔的第三盖板部,所述第三盖板部的顶侧具有自前往后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插入联动斜面,两个第二盖板部的前侧分别连接于相应复位弹性元件的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第一盖板部之间形成有定位凹槽,前述第三盖板部的前端搭设于定位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动式防护门、第二滑动式防护门的底部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适配于滑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的后端凸设有用于限制第二滑动式防护门滑动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后端连接于内架的侧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座横向段的顶面还设置有USB充电接口和用于控制整个立式插座的开关按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和/或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包括有第三零线插孔、第三火线插孔、第二地线插孔;

第三零线插孔所对应零线金属片包括有两个第一固定板部和一体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部之间的零线夹持臂组,所述零线夹持臂组包括有左侧零线夹持臂和右侧零线夹持臂,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朝向左侧弯折凸设,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部,所述右侧零线夹持臂朝向右侧弯折凸设,所述右侧零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部,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的端部与右侧零线夹持臂的相应端部并排布置;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和右侧零线夹持臂之间构成前述第三零线插孔;

第三火线插孔所对应火线金属片包括有两个第二固定板部和一体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之间的火线夹持臂组,所述火线夹持臂组包括有左侧火线夹持臂和右侧火线夹持臂,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朝向左侧弯折凸设,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所述右侧火线夹持臂朝向右侧弯折凸设,所述右侧火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的端部与右侧火线夹持臂的相应端部并排布置;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和右侧火线夹持臂之间构成前述第三火线插孔;

第二地线插孔所对应地线金属片包括有两个第三固定板部和一体连接于两个第三固定板部之间的地线夹持臂组,所述地线夹持臂组包括有左侧地线夹持臂和右侧地线夹持臂,所述左侧地线夹持臂朝向左侧弯折凸设,所述左侧地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的左侧,所述右侧地线夹持臂朝向右侧弯折凸设,所述右侧地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固定板部的右,所述左侧地线夹持臂中段部位一体往内斜向下延伸形成有左侧地线弹片,所述右侧地线夹持臂中段部位一体往内斜向下延伸形成有右侧地线弹片,所述左侧地线弹片、右侧地线弹片之间构成前述第二地线插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将插座横向段与插座竖向段设计为相互旋转式,实现了依需分别选择顶部插座、侧向插座对应角度,应用灵活性更强,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了立式插座的实用性;

二、结合横向插座外壳的上、下壳设计及竖向插座外壳的左、后壳设计,巧妙设计旋转结构,以达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佳、组装方便稳定、旋转控制易操作性及可靠性强等设计目的;

三、通过于两孔插座单元、三孔插座单元上分别相应设置的第一滑动式防护门、第二滑动式防护门,结合两个复位弹性元件的滑动式复位结构,实现了两孔和三孔的双防护;其三孔防护必须先插入第一地线插孔,才可驱动第二滑动式防护门打开;其二孔防护必须同时插入火线、零线插孔,才可驱动第一滑动式防护门打开,从而避免了单孔插入导致触电的危险,具有更佳的单极保护效果;同时,其结构紧凑,整体占用空间小;

四、零线金属片、火线金属片、地线金属片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插接稳固,连接可靠性佳,耐用性好,同时,其具有较好的易加工性,于壳体内的组装定位简单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插座横向段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插座竖向段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和(或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的局部组装结构示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分解状态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中零线金属片的结构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中地线金属片的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0、插座横向段

101、上壳 102、下壳

103、USB充电接口 104、开关按钮

105、第一插座孔 106、弧形臂

107、止脱块 200、插座竖向段

201、前壳 202、后壳

203、旋转槽 204、止脱槽

205、内架 206、第一零线插孔

207、第一火线插孔 208、第二零线插孔

209、第二火线插孔 210、第一地线插孔

211、第一滑动式防护门 212、第二滑动式防护门

213、复位弹性元件 214、第一盖板部

215、第一插入联动斜面 216、第二盖板部

217、第三盖板部 218、第二插入联动斜面

219、定位凹槽 220、滑轨

221、滑槽 222、止挡部

223、第二插座孔

300、插座横向段 400、插座竖向段

401、零线金属片 402、火线金属片

403、地线金属片 404、第一固定板部

405、左侧零线夹持臂 406、右侧零线夹持臂

407、第三零线插孔 408、第三固定板部

409、左侧地线夹持臂 410、右侧地线夹持臂

411、左侧地线弹片 412、右侧地线弹片

413、第二地线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可旋转的实用型立式插座,包括有插座横向段100及插座竖向段200,所述插座横向段100连接于插座竖向段200上端;所述插座横向段100与插座竖向段200彼此绕插座竖向段200延伸方向可相互旋转式装设;如此,实现了依需分别选择顶部插座、侧向插座对应角度,应用灵活性更强,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方便进行线材收纳及方便用户使用,提高了立式插座的实用性。

所述插座横向段100具有横向插座外壳和装设于横向插座外壳内的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所述横向插座外壳的顶面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第一插座孔105;前述一组第一插座孔包括有五个第一插座孔;所述插座竖向段200具有竖向插座外壳和装设于竖向插座外壳内的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所述竖向插座外壳的侧面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第二插座孔223,前述一组第二插座孔包括有五个第二插座孔。所述横向插座外壳的底部连接有旋转筒体部,所述旋转筒体部的外侧连接有止脱块107;所述竖向插座外壳的顶部设置旋转槽203,所述旋转槽203的内侧进一步凹设有止脱槽204;所述横向插座外壳的旋转筒体部适配于竖向插座外壳的旋转槽203内,所述止脱块204适配于止脱槽204内;所述旋转筒体部与旋转槽203彼此可相互旋转式装设。此处,所述旋转筒体部包括两个以上(本实施例设计有四个)沿圆周间距布置的弧形臂106,所有弧形臂位于第一圆周上,所述止脱块107自相应弧形臂106的底端一体往外延伸而成。

如图3所示,所述横向插座外壳包括有上壳101和下壳102,所述上壳101和下壳102彼此上下组装;所述旋转筒体部连接于下壳102的底部;所述插座横向段100的顶面还设置有USB充电接口103和用于控制整个立式插座的开关按钮104。

如图4所示,所述竖向插座外壳包括有前壳201和后壳202,所述前壳201和后壳202彼此左右组装;所述前壳201、后壳202的顶端内侧分别具有相应的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所述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位于第二圆周上;所述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两者的内弧面构成前述旋转槽203;所述左弧形凸条、右弧形凸条两者的内弧面分别进一步凹设有相应的左弧形槽、右弧形槽,所述左弧形槽、右弧形槽位于第三圆周上,所述左弧形槽、右弧形槽构成前述止脱槽204。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和/或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包括有内架205,内架205上设置有第一零线插孔206、第一火线插孔207、第二零线插孔208、第二火线插孔209、第一地线插孔210;所述第一零线插孔206、第一地线插孔210、第一火线插孔207三者依次左右间距布置于内架205的前端,所述第二零线插孔208、第二火线插孔209左右间距布置于内架205的后端,所述第一零线插孔206、第一火线插孔207构成两孔插座单元,所述第二零线插孔208、第二火线插孔209、第一地线插孔210构成三孔插座单元;

所述内架205上对应两孔插座单元、三孔插座单元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式防护门211、第二滑动式防护门212及两个复位弹性元件213;所述第一滑动式防护门211具有用于分别遮盖前述第一零线插孔206、第一火线插孔207的两个第一盖板部214,所述第一盖板部214的顶侧具有自后往前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插入联动斜面215,所述第一盖板部214的后侧分别连接于相应复位弹性元件213的前端;所述第二滑动式防护门212具有用于分别遮盖前述第二零线插孔208、第二火线插孔209的两个第二盖板部216和用于遮盖前述第一地线插孔210的第三盖板部217,所述第三盖板部217的顶侧具有自前往后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插入联动斜面218,两个第二盖板部217的前侧分别连接于相应复位弹性元件213的后端。两个第一盖板部214之间形成有定位凹槽219,前述第三盖板部217的前端搭设于定位凹槽219内。所述内架205上设置有滑轨220,所述第一滑动式防护门211、第二滑动式防护门212的底部均设置有滑槽221,所述滑槽221适配于滑轨220上。所述滑轨220的后端凸设有用于限制第二滑动式防护门212滑动的止挡部222,所述止挡部222的后端连接于内架205的侧壁上。

主要参见图7至图10所示,实施例二中,以美规插座为例作说明,其基本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一相同,其插座横向段300相对插座竖向段400可旋转式装设,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未设计前述防护门结构,当然,其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的结构设计也更为简单。所述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和/或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包括有第三零线插孔407、第三火线插孔、第二地线插孔413;此处,横向插座电连接模块、竖向插座电连接模块的结构相同。下述零线金属片401、火线金属片402、地线金属片403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插接稳固,连接可靠性佳,耐用性好,同时,其具有较好的易加工性,于壳体内的组装定位简单方便;具体而言:

如图9所示,第三零线插孔407所对应零线金属片401包括有两个第一固定板部404和一体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部404之间的零线夹持臂组,所述零线夹持臂组包括有左侧零线夹持臂405和右侧零线夹持臂406,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405朝向左侧弯折凸设,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40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部404,所述右侧零线夹持臂406朝向右侧弯折凸设,且,在左侧零线夹持臂405和右侧零线夹持臂406的内侧进一步凸设有接触凸部,以提高接触可靠性;所述右侧零线夹持臂40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板部404,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405的端部与右侧零线夹持臂406的相应端部并排布置;所述左侧零线夹持臂405和右侧零线夹持臂406之间构成前述第三零线插孔407;在制作时,第一固定板部404、左侧零线夹持臂405和右侧零线夹持臂406是由同一板材冲压弯折而成,将板材上对应两个第一固定板部404之间部位冲裁成三条,将两边的两条均往左弯折凸设,将中间的一条往右弯折凸设。本实施例二中,多个第三零线插孔的零线金属片共用一条板材,多个第三火线插孔的火线金属片共用一条板材,多个第二地线插孔的地线金属片共用一条板材,这样,只需将三条板材加工后的整条式零件直接装设于壳体内即可,装设及定位十分方便。此处,在后壳202的内部一体成型连接有用于充当内架205的结构,组装时,将三条板材成品装于后壳202上,然后,再装上前壳201即可完成插座竖向段200的组装。

第三火线插孔所对应火线金属片402包括有两个第二固定板部和一体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之间的火线夹持臂组,所述火线夹持臂组包括有左侧火线夹持臂和右侧火线夹持臂,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朝向左侧弯折凸设,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所述右侧火线夹持臂朝向右侧弯折凸设,所述右侧火线夹持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的端部与右侧火线夹持臂的相应端部并排布置;所述左侧火线夹持臂和右侧火线夹持臂之间构成前述第三火线插孔;此处,火线金属片和前述图9所示的零线金属片相同;

如图10所示,第二地线插孔413所对应地线金属片403包括有两个第三固定板部408和一体连接于两个第三固定板部408之间的地线夹持臂组,所述地线夹持臂组包括有左侧地线夹持臂409和右侧地线夹持臂410,所述左侧地线夹持臂409朝向左侧弯折凸设,所述左侧地线夹持臂409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固定板部408的左侧,所述右侧地线夹持臂410朝向右侧弯折凸设,所述右侧地线夹持臂4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三固定板部408的右,所述左侧地线夹持臂409中段部位一体往内斜向下延伸形成有左侧地线弹片411,所述右侧地线夹持臂410中段部位一体往内斜向下延伸形成有右侧地线弹片412,所述左侧地线弹片411、右侧地线弹片412之间构成前述第二地线插孔41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插座横向段与插座竖向段设计为相互旋转式,实现了依需分别选择顶部插座、侧向插座对应角度,应用灵活性更强,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了立式插座的实用性;其次是,结合横向插座外壳的上、下壳设计及竖向插座外壳的左、后壳设计,巧妙设计旋转结构,以达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佳、组装方便稳定、旋转控制易操作性及可靠性强等设计目的;以及,通过于两孔插座单元、三孔插座单元上分别相应设置的第一滑动式防护门、第二滑动式防护门,结合两个复位弹性元件的滑动式复位结构,实现了两孔和三孔的双防护;其三孔防护必须先插入第一地线插孔,才可驱动第二滑动式防护门打开;其二孔防护必须同时插入火线、零线插孔,才可驱动第一滑动式防护门打开,从而避免了单孔插入导致触电的危险,具有更佳的单极保护效果;同时,其结构紧凑,整体占用空间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