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5053发布日期:2018-06-08 19:3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电流导通、插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电流短时间内需要多次通断插拔的对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如进行老化检测,在进行老化检测试验时,由于试验时间有限,因此一般模拟高强度的环境,以节省模拟时间,在模拟高强度的环境时,需要大功率装置进行大功率的发热或发光等,大功率装置工作时,需要采用对接机构来完成大电流的导通,目前的对接机构一般采用插头结构,而插头结构在多次插拔后,其接触性变差,使得接触电阻增加,有大电流通过时,插头的插片发出大量的热,外部的塑胶部分很可能会被融化,给使用带来安全隐患;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安全的对接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对接机构。

一种对接机构,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基板,固定基板下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设有基底块,基底块的下端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活动部包括活动基板,活动基板的上端面设有与电磁铁相对设置的固定铁块,固定基板在两个电磁铁之间设有多个固定铜板,固定铜板和固定基板均设有连通的通孔,活动基板设有与固定铜板相配合的活动铜板组件,所述活动铜板组件包括与活动基板固定连接的若干个中空的导杆以及与导杆活动连接的活动黒电木,所述活动黒电木的上端连接有与对应固定铜板配合的下铜板,导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活动基板与活动黒电木之间,所述固定铜板的中部设有多个填充孔,填充孔内设有磁铁,所述下铜板的上端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与磁铁对应的下铁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设有感应器,活动部设有与感应器对应设置的感应片。

进一步地,相邻的固定铜板之间形成空隙,其中若干个空隙设有上黒电木,上黒电木的下端连接有上铜板,所述上黒电木、固定基板分别设有连通的穿孔,所述活动基板设有与下铜板对应设置的活动铜板组件,所述活动铜板组件包括固定于活动基板的中空的导杆以及与该导杆活动连接的活动铜板,且该导杆外套设有弹簧,活动铜板的上端面嵌设有下铁块,上铜板的下端面嵌设有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端连接有几字形固定板,所述感应器固定于几字形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的下端两侧分别外围延伸有连接部,所述固定基板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垫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和电磁铁的配合实现对对接机构的连接状态控制,操作简单、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工作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活动基板;2——固定基板;3——调节槽;4——基底块;5——几字形固定板;6——感应器;7——电磁铁;8——垫块;9——固定铜板;10——磁铁;11——上黒电木;12——上铜板;13——磁铁;14——感应片;15——固定铁块;16——弹簧;17——活动铜板;18——下铁块;19——活动黒电木;20——下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

实施例:一种对接机构,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基板2,固定基板2下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槽3,调节槽3内设有基底块4,基底块4的下端连接有电磁铁7,所述活动部包括活动基板1,活动基板1的上端面设有与电磁铁7相对设置的固定铁块15,固定基板2在两个电磁铁7之间设有多个固定铜板9,固定铜板9和固定基板2均设有连通的通孔,活动基板1设有与固定铜板9相配合的活动铜板17组件,所述活动铜板17组件包括与活动基板1固定连接的若干个中空的导杆以及与导杆活动连接的活动黒电木19,所述活动黒电木19的上端连接有与对应固定铜板9配合的下铜板,导杆上套设有弹簧16,弹簧16位于活动基板1与活动黒电木19之间,所述固定铜板9的中部设有多个填充孔,填充孔内设有磁铁10,所述下铜板20的上端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与磁铁10对应的下铁块18。

本技术方案工作时,固定部固定于墙面或设备内部等位置上,为电气设备的接口端,活动部上的下铜板20通过中空的导杆连接导线,固定部上的固定铜板9通过与固定基板2连通的通孔连接导线,即外部导线可穿过中空的导杆与下铜板20实现电连接,与电器连接的导线可通过固定基板2、固定铜板9上通孔与固定铜板9实现电连接;当需要对接时,固定部的电磁铁7始终保持带电状态,并对活动部的固定铁块15保持吸力;活动部在一定的外力推动下靠近固定部,磁铁10对下铁块18的吸附,从而保证固定铜板9与下铜板20保持紧密贴合,并处于良好的接触状;当活动基板1继续向固定部移动时,活动黒电木19沿着导杆滑动,此时弹簧16被压缩并发生形变,且形变逐渐增大;同时固定铁块15进入电磁铁7的吸附范围,电磁铁7对固定铁块15吸附且吸力逐渐增大,吸力增加的速度大于弹簧16弹力增加的速度,当吸力足以克服弹簧16弹力时,电磁铁7和固定铁块15迅速吸合,此时所有弹簧16均保持压缩状态具有一定的弹力,且固定铜板9与下铜板20保持良好接触。

当对接机构完成通电任务后,电磁铁7会短时间的断电,电磁铁7对固定铁块15失去吸力,在弹簧16弹力的作用下,活动黒电木19在导杆上移动,并推动下铜板20以及固定铜板9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电磁铁7与固定铁块15分离,当分离一定距离后,电磁铁7通电,但此时吸力不能克服弹簧16的弹力,电磁铁7与铁块仍保持分离状态。当需要再次接触通电时,将活动部向固定部推近,电磁铁7对固定铁块15再次产生吸合作用。

其次,通过调节槽3来设置基底块4,使得电磁铁7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由于在导通过程中,固定部的电磁铁7与活动部的固定铁块15连接,固定铜板9与下铜板20之间一直在弹簧16的推力下保持紧密接触,接触良好,从而避免接触电阻增大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本技术方案还解决了同时控制多个大电流设备的问题。

导杆与活动黒电木19活动连接时,可在活动黒电木19上设置与导杆相配合的导孔,优选地,在下铜板20上也设置对应的导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设有感应器6,活动部设有与感应器6对应设置的感应片14。

感应器6可以为接近开关、霍尔元件等;当活动部的固定铁块15与固定部的电磁铁7吸合时,感应片14进入感应器6的感应区,感应器6对外输出信号;否则,感应器6不对外输出信号;从而可以判断固定铁块15与电磁铁7是否吸合,电磁铁7是否故障。

进一步地,相邻的固定铜板9之间形成空隙,其中若干个空隙设有上黒电木11,上黒电木11的下端连接有上铜板12,所述上黒电木11、固定基板2分别设有连通的穿孔,所述活动基板1设有与下铜板对应设置的活动铜板17组件,所述活动铜板17组件包括固定于活动基板1的中空的导杆以及与该导杆活动连接的活动铜板17,且该导杆外套设有弹簧16,活动铜板17的上端面嵌设有下铁块18,上铜板12的下端面嵌设有磁铁13。

固定铜板9和对应的下铜板20控制一个用电装置的通断,当需要控制的用电装置较多时,而仅仅通过设置固定铜板9和下铜板20时,会造成固定基板2的设计不合理,由于相邻的固定铜板9厚度相差不大,在通电时,会相互影响。而设计上黒电木11后,固定铜板9与上铜板12是错位设置,因此减弱两者的相互影响,可以设置的较为密一点,即固定铜板9与上黒电木11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两个固定铜板9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空间。活动铜板17与导杆活动连接时,在活动铜板17上设置与导杆配合的导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基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端连接有几字形固定板5,所述感应器6固定于几字形固定板5。

通过几字形固定板5来固定感应器6,使得感应器6固定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7的下端两侧分别外围延伸有连接部,所述固定基板2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垫块8。

设置垫块8后,可以减少基底块4的体积,同时电磁铁7由多个部件固定,可以提高其固定的稳固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