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7668发布日期:2018-07-13 19:4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变电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浸变压器在散热方式上均采用的是在变压器外壳侧面设置多个分别连通变压器上下两端的油管,然后在油管上设置螺旋散热器,两端的油管均连接油枕,通过散热油热胀冷缩的效应,使散热油在变压器和油枕内部形成循环,使散热油通过螺旋散热器达到散热效果,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散热器内的温度,但是当变压器长时间工作时,散热油自然冷却降温的速度比升温的速度慢,导致散热油的温度慢慢升高,无法及时散热,一些油浸式变压器在散热器外设有一个或多个散热风扇,这种方式虽然比自然冷却效果好,但是降温的效率依然不是很好,一旦变压器快速升温,这种方式却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降温,难免会对变压器的工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有电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腔的侧壁设置有油循环腔和散热腔,所述油循环腔的顶部设置有输油腔,所述油循环腔的内部设有油循环管,所述油循环管一端套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远离油循环管的一端连接有油枕,所述油枕远离输油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所述油循环管远离输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散热腔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电动机,所述散热腔设置有通风口,所述电动机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通风口的内部设置有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腔位于油循环腔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通向电芯腔,所述出油管连通于电芯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轴接于转动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轴接于转动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循环管并列设置数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油循环腔的内部设有油循环管,油循环管一端套接有输油管,输油管远离油循环管的一端连接有油枕,油枕远离输油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油循环管远离输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油循环管并列设置数个,通过散热的热胀冷缩的作用,实现了变压器的自循环散热。

2、通过散热腔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电动机,散热腔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的内部设置有风扇,电动机的运行,带动风扇运行,从而使油循环管的热量带出变压器,从而加快了散热速度,提改了变压器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率,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的油循环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的散热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芯腔、2油循环腔、3散热腔、4输油腔、5油循环管、6输油管、7油枕、8进油管、9出油管、10风扇、11电动机、12通风口、13驱动轴、14转动轴、15转动轴、16通风口、1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1-4,一种自然油循环油浸低噪声变压器降温装置,包括有电芯腔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腔1的侧壁设置有油循环腔2和散热腔3,所述油循环腔2的顶部设置有输油腔4,所述油循环腔2的内部设有油循环管5,所述油循环管5的一端套接有输油管6,所述输油管6远离油循环管5的一端连接有油枕7,所述油枕7远离输油管6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8,所述油循环管5远离输油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9,所述散热腔3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电动机11,所述散热腔3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2和第二通风口16,所述电动机11连接有驱动轴13,所述第一通风口12和第二通风口1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扇17和第二风扇10。

所述散热腔3位于油循环腔的侧壁。

所述进油管8通向电芯腔,所述出油管9连通于电芯腔1。

所述风扇17和风扇10分别轴接于转动轴14和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3轴接有第一转动轴14和第二转动轴15。

所述油循环管5并列设置数个,通过散热的热胀冷缩的作用,实现了变压器的自循环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实际使用过长中通过油循环管5的一端套接有输油管6,输油管6远离油循环管5的一端连接有油枕7,所述油枕7远离输油管6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8,油循环管5远离输油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油管9,油循环管5并列设置数个,通过散热的热胀冷缩的作用,实现了变压器的自循环散热;通过散热腔的内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电动机11,散热腔3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2和第二通风口16,第一通风口12和第二通风口1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扇17和第二风扇10,电动机11的运行,带动第一风扇17和第二风扇10运行,从而使油循环管的热量带出变压器,从而加快了散热速度,提高了变压器的散热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