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发生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5461发布日期:2018-06-08 19:3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压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的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负离子保健产品,负离子的输出量作用距离近,一般都在0.5米内有一定的负离子,超过0.5米负离子浓度接近于0,且离子风弱,作用小,不能满足保健、养生、助睡眠的效果。现有负离子发生器的电路简单,或者是可控硅电路,或者是触发管电路,电路简介,频率为50Hz的低频电路,功率低,输出负离子浓度低,且离子风弱。由于现有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浓度低,离子风弱,在0.5米外几乎测不到负离子。如果将现有负离子发生器应于养生机或黄金睡眠机上,起不到养生与促进睡眠的作用。为了让室内拥有充足的负离子,达到保健、养生、促进睡眠的理想负离子浓度环境,需开发出新型的负离子发生电路,以实现了负离子发射浓度高,离子风强,作用距离远(即作用空间大)的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负离子发生电路,能够持续、高效的释放高浓度且发射距离远的负离子,保证空间负氧离子的浓度,提升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负离子发生电路,包括滤波整流部分、自激振荡部分、升压部分及倍压整流部分,自激振荡部分包括电阻R1、R2,电容C2、C3、C4,功率三极管Q1、Q2和推挽电感T1,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自激振荡部分的高压端。电阻R1与电阻R2的一端串联,电容C2与电容C3的一端串联,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功率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自激振荡部分的低压端。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触发二极管DB3与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推挽电感T1包括一个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电容C4的另一端通过升压部分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与初级线圈的一端相连。其中一个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其另一端分别与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初级线圈的另一端相连。另一个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其另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滤波整流部与自激振荡部分的高压端和低压端分别相连,自激振荡部分通过升压部分产生高压,与倍压整流部分相连。

优选地,滤波整流部分包括整流桥、滤波电感L1、电解电容C1,整流桥由整流管D1、D2、D3、D4组成。整流管D1的负极、D2的正极与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的一端,D3的正极、D4的负极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D2的负极、D3的负极连接于自激振荡部分的高压端,D1的正极与D4的正极连接于自激振荡部分的低压端。

优选地,滤波电感L1的一端,通过玻璃保险丝F1与整流管D1的负极、D2的正极相连。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于D2的负极、D3的负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于D1的正极、D4的正极。

优选地,自激振荡部分包括电阻R3、R4、R5、R6,电阻R3、R4、R5、R6均为限流电阻。电阻R3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其另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4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其另一端与自激振荡部分的低压端相连。电阻R5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1对应的次级线圈相连。电阻R6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对应的次级线圈相连。

优选地,自激振荡部分还包括二极管D5、D6,二极管D5的负极与自激振荡部分的高压端相连,二极管D5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功率二极管Q2的集电极、功率三极管Q1对应的次级线圈相连,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自激振荡部分的低压端相连。

优选地,升压部分为电感T2,电感T2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感L2相连。次级绕组的两端与倍压整流部分相连,次级绕组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7与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

优选地,倍压整流部分为六倍压整流电路,其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可连接发射针。

优选地,功率三极管Q1和功率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优选地,电容C2和电容C3均为金属膜电容。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大功率双管推挽式震荡电路,两个大功率三极管轮换工作,可以最大化产品的输出功率,且经过高频磁环的反馈配合,使产品的工作频率控制在30KHz左右,再经过高频功率线圈的升压,保证了能量的最大化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负离子发生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一种负离子发生电路,包括滤波整流部分1、自激振荡部分2、升压部分3及倍压整流部分4,滤波整流部分1包括整流桥D1-D4、滤波电感L1、电解电容C1,整流桥D1-D4由整流管D1、D2、D3、D4连接组成。整流管D1的负极、D2的正极与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的一端,整流管D3的正极、整流管D4的负极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整流管D2的负极、整流管D3的负极连接于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整流管D1的正极与整流管D4的正极连接于自激振荡部分2的低压端。滤波电感L1的一端,通过玻璃保险丝F1与整流管D1的负极、整流管D2的正极相连。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于整流管D2的负极、整流管D3的负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于整流管D1的正极、整流管D4的正极。

自激振荡部分2包括电阻R1、R2,电容C2、C3、C4,功率三极管Q1、Q2和推挽电感T1,功率三极管Q1和功率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电阻R1与电阻R2的一端串联,电容C2与电容C3的一端串联,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功率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自激振荡部分2的低压端。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触发二极管DB3与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推挽电感T1包括一个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两个次级线圈分别为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推挽电感T1具有六个脚,分别为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为5脚、6脚,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为1脚、2脚,第二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为3脚、4脚。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通过升压部分3的初级绕组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推挽电感T1的初级线圈的6脚相连,推挽电感T1的5脚与推挽电感T1的2脚相连。第一次级线圈与功率三极管Q1对应相连,第二次级线圈与功率三极管Q2对应相连,具体他地,推挽电感T1的1脚与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推挽电感T1的2脚与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功率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推挽电感T1的3脚与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推挽电感T1的4脚与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自激振荡部分2的低压端相连。

自激振荡部分2包括电阻R3、R4、R5、R6,电阻R3、R4、R5、R6均为限流电阻。电阻R3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4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与自激振荡部分2的低压端相连。电阻R5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1对应的次级线圈相连,电阻R6的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功率三极管Q2对应的次级线圈相连。自激振荡部分2还包括二极管D5、D6,二极管D5的负极与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相连,二极管D5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功率二极管Q2的集电极、功率三极管Q1对应的次级线圈相连,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自激振荡部分2的低压端相连。

升压部分3为电感T2,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升压部分3具有四个脚,分别为1脚、2脚、3脚、4脚,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为升压部分3的1脚、2脚,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为升压部分3的3脚、4脚。所述升压部分3的2脚与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升压部分3的2脚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推挽电感T1的6脚相连。升压部分3的3脚和4脚与倍压整流部分相连,升压部分3的3脚还通过电阻R7与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倍压整流部分4为六倍压整流电路,包括高压硅堆HD1、HD2、HD3、HD4、HD5、HD6和高压电容HC1、HC2、HC3、HC4、HC5、HC6。电感T2的3脚与高压电容HC1的一端连接,电感T2的4脚与高压硅堆HD1的正极、高压电容HC4的一端连接,HC1的另一端与高压硅堆HD1的负极、高压硅堆HD2的负极、高压电容CH2的一端连接,高压电容HC4的另一端与高压硅堆HD2的正极、高压硅堆HD3的负极、高压电容CH5的一端连接,高压电容CH2的另一端与高压硅堆HD3的正极、高压硅堆HD4的负极、高压电容CH3的一端连接,高压电容HC5的另一端与高压硅堆HD4的正极、高压硅堆HD5的负极、高压电容CH6的一端连接,高压电容CH3的另一端与高压硅堆HD5的正极、高压硅堆HD6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H6的另一端与高压硅堆HD6的正极、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可与发射针连接。

滤波整流部分1与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和低压端相连,具体地,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与电解电容C1的正极、整流管D2的负极、整流管D3的负极相连,自激振荡部分2的低压端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整流管D1的正极、整流管D4的正极相连,自激振荡部分2通过升压部分3产生高压,与倍压整流部分4相连,倍压整流部分4将升压部分3输出的高压交流电整流成高压直流电。

负离子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市电AC220V依次经过滤波电感L1、玻璃保险丝F1到达整流桥D1-D4,经整流桥D1-D4整流和电解电容C1滤波后,在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和低压端之间得到约300V的直流电压。电流由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流经R1对电容C3充电,当电容C3两端的电压升高到触发二极管DB3的转折电压值后,触发二极管DB3导通,电容C3则通过功率二极管Q2的基极到功率二极管Q2的发射极放电,功率二极管Q2导通。在Q2导通期间半桥上的电流路径为:自激振荡部分2的高压端→电容C4→电感T2的初级绕组→电感L2→推挽电感T1的第二次级线圈→功率二极管Q2→自激振荡部分2的低压端,电流随Q2导通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流过推挽电感T1的初级线圈的电流在推挽电感T1的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的两端均产生感应电势,极性是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的同名端为负。推挽电感T1第二次级线圈上的感应电势,使得功率二极管Q2的基极的电位进一步升高,功率二极管Q2的集电极电流进一步增大,这个正反馈过程使功率二极管Q2迅速进入饱和导通状态。当推挽电感T1的第一次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逐渐减小至零时,功率二极管Q2的基极电位呈下降趋势,功率二极管Q2电流减小,推挽电感T1的初级线圈中的感应电势将阻止功率二极管Q2电流减小,极性是同名端为正。于是功率二极管Q2的基极电位下降,功率二极管Q1的基极电位升高,这种连续的正反馈使功率二极管Q2迅速由饱和变到截止。

功率二极管Q1则由截止跃变到饱和导通,半桥上的电流路径为:电容C4一端→功率二极管Q1→推挽电感T1→电感L2→电感T2→电容C4的另一端,与功率二极管Q2情况相同,正反馈又使得功率二极管Q1迅速退出饱和变为截止状态,功率二极管Q2由截止跃变为饱和导通状态。如此周而复始,功率二极管Q1和功率二极管Q2轮流导通,流过电容C4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由电容C4、电感T2、推挽电感T1、电感L2组成的LC网络发生串联谐振。推挽电感T1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两端产生脉冲电压,通过磁场感应到电感T2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使电感T2的次级绕组的两端升压产生交流脉冲高压,交流脉冲高压经过倍压整流部分4产生-22KV左右的直流负高压,直流负高压经过限流电阻R8后,通过发射针对空气放电,发射针的针尖连绵不断电晕空气,发射出大量负离子,释放到空气中。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