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574发布日期:2018-09-14 23:0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多采用螺管式电磁铁直动式驱动产品动作,因此多使用接触桥式接触系统,并通过在传动杆和动触头之间设置超程压簧以提供超行程。但是,现有直流电磁继电器多采用开口销固定超程压簧,由于衔铁部分零件和接触桥部分零件的累积误差,导致产品的超行程参数不稳定,均需要在开口销和超程压簧之间加入标准垫片以调整超程压簧的初始压力或调节与主压簧的反力匹配状态来控制产品超行程,操作繁琐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直流电磁继电器,结构简单,超行程调整简便、精准,动作性能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电磁继电器,其包括接触系统2和电磁系统3,接触系统2包括动触头20以及与动触头20配合使用的静触头,电磁系统3包括电磁线圈组件31、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的铁芯32、与铁芯32配合的衔铁33以及与衔铁 33固定相连的传动杆34,铁芯32与衔铁33之间设置主压簧36,传动杆34一端穿过铁芯32、衔铁33与动触头20相连,衔铁33与铁芯32配合通过传动杆 34驱动动触头20动作;

所述传动杆34的与动触头20相连的一端设置超程压簧22,超程压簧22一端与动触头20相连,另一端通过超程调节螺母23与传动杆34相连,传动杆34 与超程调节螺母23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20包括接触桥201以及设置在接触桥201两端的动触点202,接触桥201中部与传动杆34相连;

所述静触头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静触头210和第二静触头211,第一静触头 210和第二静触头211结构相同,均包括静簧片212以及设置在静簧片212一端的静触点213;

所述动触头20两端的动触点202分别与第一静触头210的静触点213、第二静触头211的静触点213配合。

优选的,所述接触桥201为H字形结构,包括4条第一支臂,每条第一支臂的端部均设置一个动触点202;所述静簧片212一端设置2条平行的第二支臂,每条第二支臂的端部均设置一个静触点213。

优选的,还包括与超程压簧22配合使用的弹簧座,弹簧座包括第一弹簧座 241和第二弹簧座240,第一弹簧座241设置在超程压簧22和动触头20之间,第二弹簧座240设置在超程调节螺母23和超程压簧22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座241和第二弹簧座240均设置与传动杆34配合的滑孔,滑孔的内侧面为弧面。

优选的,还包括继电器基座1,接触系统2和电磁系统3分别设置在继电器基座1的上下两侧;

所述静触头的第一静触头210和第二静触头211分别设置在继电器基座1 的上侧两端,动触头20设置在静触头上方与其配合。

优选的,所述铁芯32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上端,衔铁33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位于铁芯32下方,传动杆34上端与动触头20相连,下端通过定位螺母35与衔铁33相连,传动杆34与定位螺母35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铁芯32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下端,衔铁33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位于铁芯32上方,传动杆34上端与动触头20相连,下端通过定位螺母35与铁芯32相连,传动杆34与定位螺母35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线圈组件31包括线圈支架310、缠绕在线圈支架310上的电磁线圈311、套置在电磁线圈311外侧的轭铁,以及设置在线圈支架310和继电器基座1之间的安装板,轭铁为U字形结构,下端与线圈支架310相连,上端与安装板相连,安装板与继电器基座1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接触系统2上方的罩壳4,动触头20和静触头的静触点213设置在罩壳4和继电器基座1组成的空间内;还包括套装在电磁系统外侧的底罩5,底罩5与继电器基座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动触头相连,传动杆的与动触头相连的一端套置超程压簧,超程压簧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另一端通过超程调节螺母与传动杆相连,传动杆与超程调节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超程调节螺母,使超程压簧的压缩状态与主压簧的上反力匹配,以超程压簧和主压簧的力平衡控制动触头的相对位置,并同步调整产品的超行程;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超程调节螺母的微调可使产品的动作性能达到更佳状态;所述超程调节螺母23与传动杆34通过螺纹连接,使超程调节螺母23的调整更加精细,有利于使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的超行程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动作型能。此外,所述动触头的接触桥中部与传动杆相连,超程调节螺母在传动杆轴向方向均匀受力,保证了动触头的接触桥的平衡,使动触点和与其对应的静触点的间隙和超行程保持一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直流继电器的动作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流继电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直流继电器的实施例二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静触头与继电器基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组件的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其包括接触系统2和电磁系统3,接触系统 2包括动触头20以及与动触头20配合使用的静触头,电磁系统3包括电磁线圈组件31、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的铁芯32、与铁芯32配合的衔铁33以及与衔铁33固定相连的传动杆34,铁芯32与衔铁33之间设置主压簧36,传动杆34一端穿过铁芯32、衔铁33与动触头20相连,衔铁32和铁芯32配合通过传动杆34驱动动触头20动作;

所述传动杆34的与动触头20相连的一端设置超程压簧22,超程压簧22一端与动触头20相连,另一端通过超程调节螺母23与传动杆34相连,传动杆34 与超程调节螺母23螺纹连接。

现有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多采用螺管式电磁铁直动式驱动产品动作,因此多使用接触桥式接触系统,并通过在传动杆和动触头之间设置超程压簧以提供超行程。但是,现有直流电磁继电器多采用开口销固定超程压簧,由于衔铁部分零件和接触桥部分零件的累积误差,导致产品的超行程参数不稳定,均需要在开口销和超程压簧之间加入标准垫片以调整超程压簧的初始压力或调节与主压簧的反力匹配状态来控制产品超行程,操作繁琐且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动触头相连,传动杆的与动触头相连的一端设置超程压簧,超程压簧一端与动触头相连,另一端通过超程调节螺母与传动杆相连,传动杆与超程调节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超程调节螺母,使超程压簧的压缩状态与主压簧的上反力匹配,以超程压簧和主压簧的力平衡控制动触头的相对位置,并同步调整产品的超行程;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超程调节螺母的微调可使产品的动作性能达到更佳状态。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基座1,以及分别设置在继电器基座1上侧和下侧的接触系统2和电磁系统3。

如图2和5所示,所述接触系统2包括设置在继电器基座1上侧的静触头以及设置在静触头上方与其配合的动触头20。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动触头20包括接触桥201以及设置在接触桥201 两端的动触点202,接触桥201中部与传动杆34上端相连,接触桥201为H字形结构,其两端各设置两条第一支臂,每条第一支臂的端部均设置一个动触点 202。如图2、5和8所示,所述静触头包括对称设置在继电器基座1上侧的第一静触头210和第二静触头211,第一静触头210和第二静触头211结构相同,均包括静簧片212以及设置在静簧片212上的静触点213,如图7所示,所述静簧片212一端设置两条第二支臂,每条第二支臂的端部均设置一个静触点213。如图2和5所示,动触头20的左右两端的动触点202分别与第一静触头210的静触点213和第二静触头211的静触点213对应配合。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系统3的实施例一是,所述电磁系统3 包括电磁线圈组件31、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下端的铁芯32、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且位于铁芯32上方的衔铁33以及传动杆34,铁芯32和衔铁33之间设置主压簧36,电磁线圈组件31包括线圈支架310、缠绕在线圈支架310上的电磁线圈311、套置在电磁线圈311外侧的轭铁以及设置在线圈支架 310上侧的安装板,衔铁33与线圈支架310滑动配合,轭铁为U字形结构,下端与线圈支架310、铁芯32相连,上端与安装板相连,安装板与继电器基座1 相连。

所述传动杆34下端通过定位螺母35与铁芯32相连,传动杆34与定位螺母35螺纹连接,传动杆34上端依次穿过铁芯32、衔铁33和继电器基座1与动触头20的接触桥201中部相连,传动杆34与铁芯32滑动相连,传动杆34与衔铁33固定相连,传动杆34通过绝缘套26与动触头20的接触桥201固定相连,传动杆34上端套置超程压簧22,超程弹簧22下端通过绝缘垫片25与动触头20的接触桥201相连,上端与超程调节螺母23相连,传动杆34与超程调节螺母23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超程压簧22是直弹簧或塔形弹簧。

优选的,所述超程调节螺母23可以是圆螺母、六角螺母及其他可以通过螺纹调整位置的标准件及非标准件。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在调节产品超行程时,只需旋拧超程调节螺母23,即旋拧超程调节螺母23向下移动使超程压簧22压缩,旋拧超程调节螺母23向上移动使超程压簧22舒张,因此将超程调节螺母23旋拧到适当的位置,即可使超程压簧22的压缩状态与主压簧36的上反力匹配,以超程压簧22 和主压簧36的力平衡控制动触头20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产品的超行程的同步调整;再者,所述超程调节螺母23与传动杆34通过螺纹连接,使超程调节螺母23的调整更加精细,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动作型能;再者,相比与现有的通过增加或减少标准垫片进行调节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的操作更加简便,调节效率更高;再者,所述超程调节螺母23在传动杆34轴向方向均匀受力,保证了动触头20的接触桥201的平衡,使动触点202和与其对应的静触点213的间隙和超行程保持一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直流继电器的动作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优选的,如图2、3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还包括弹簧座,弹簧座包括第一弹簧座241和第二弹簧座240,第一弹簧座241设置在超程压簧 22和绝缘垫片25之间,第二弹簧座240设置在超程调节螺母23和超程压簧22 之间。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簧座241和第二弹簧座240的结构相同,均为桶状结构,桶状结构的底壁设置与传动杆34配合的滑孔,滑孔的内侧面为弧面,有利于减小滑孔与传动杆34的接触面积,使弹簧座与传动杆34的配合更加流畅,而且弹簧座有利于将超程压簧22的弹力均匀的施加在动触头20的接触桥 201上,以保证动触头20的接触桥201的平衡。

如图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系统3的实施例二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电磁系统3包括电磁线圈组件31、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上端的铁芯32、设置在电磁线圈组件31中部位于铁芯32下方的衔铁33以及传动杆34,铁芯32与衔铁33之间设置主压簧36,传动杆34下端通过定位螺母35与衔铁33固定相连,上端依次穿过衔铁33、铁芯32、继电器基座1与动触头20的接触桥201中部相连;所述电磁线圈组件31包括线圈支架310、缠绕在线圈支架310上的电磁线圈311、套置在电磁线圈311外侧的轭铁以及设置在线圈支架310上侧的安装板,轭铁为U字形结构,下端与线圈支架 310卡接配合,上端与安装板相连,线圈支架310上端、铁芯32上端与安装板相连,安装板与继电器基座1相连;所述电磁线圈31包括缠绕在线圈支架310 上的启动线圈3110和套置在启动线圈3110外侧的保持线圈3111,如图9所示,所述线圈支架310下侧设置辅助动触头以及与辅助动触头配合的辅助静触头,保持线圈3111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与辅助动触头61和辅助静触头62相连,启动线圈3110的一个接线端与辅助动触头61相连,衔铁33下端套置有绝缘件7,绝缘件7包括与辅助动触头61配合的拨杆71,拨杆71与辅助动触头61的下侧面接触配合。

以下为实施例二的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初始状态下,所述辅助动触头61和辅助静触头62闭合,保持线圈3111 被短路;

2.接通启动线圈3110,衔铁33带动传动杆34上移,辅助动触头61和辅助静触头62断开,使启动线圈3110和保持线圈3111串联。

如图1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在接触系统2 上方的罩壳4,动触头20和静触头的静触点213设置在罩壳4和继电器基座1 组成的空间内;还包括套装在电磁系统外侧的底罩5,底罩5与继电器基座1相连。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