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414发布日期:2018-06-20 00:1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电视及数据广播中CH6-CH12频道(即167-223MHZ频率范围)大多仍采用水平极化天线传播,其信号接收能力及传播效果相对于垂直极化天线传播方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用于CH6-CH12频道(即167-223MHZ频率),其信号接收能力强,传播效果好,增益高,且安装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包括垂直极化反射板、振子组件A、振子组件B、馈管、组合内导体;所述振子组件A及振子组件B均包括第一振子、第二振子及底管,所述第一振子包括两个振子臂Ⅰ及两个斜撑,所述第二振子包括两个振子臂Ⅱ、两个斜撑及两个短路塞,所述组合内导体包括内导体Ⅰ、内导体Ⅱ及内导体Ⅲ;所述振子组件A及振子组件B设置为“V”型,通过支撑架与垂直极化反射板连接;所述馈管一端通过法兰Ⅰ与振子组件A连接,所述馈管另一端通过法兰Ⅱ与振子组件B连接;所述内导体Ⅰ安装于振子组件A中的第一振子内,所述内导体Ⅲ安装于振子组件B中的第一振子内,所述内导体Ⅱ安装于馈管内。

所述振子臂Ⅰ及振子臂Ⅱ分别焊接于斜撑上;所述振子臂Ⅰ与振子臂Ⅱ之间设置绝缘密封盖,所述绝缘密封盖用喉箍固定;所述短路塞安装于振子臂Ⅱ靠近内侧的一端,所述振子臂Ⅰ与振子臂Ⅱ靠近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堵片。

所述振子臂Ⅰ中间位置设置有半圆形振子孔,所述振子孔位置处设置有封振子孔片。

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支柱及卡箍,所述底板通过螺钉与垂直极化反射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柱垂直焊接在底板上,所述卡箍通过螺钉与斜撑固定连接。

所述馈管包括外管及接头,所述接头位置安装有法兰Ⅲ,所述法兰Ⅲ外侧安装有保护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其有益效果为:垂直极化天线可以避免能量的大幅衰减,保证了信号的有效传播,在CH6-CH12频道的电视广播信号传输中,其驻波比小于1.1,反射率小于0.23%,损耗非常小,且其增益较高、安装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1.垂直极化反射板;2.振子臂Ⅰ;3.振子臂Ⅱ;4.法兰Ⅰ;5.法兰Ⅲ;6.馈管;7.法兰Ⅱ;8.喉箍;9.堵片;10.斜撑;11.底管;12.短路塞;13.内导体Ⅱ;14.接头;15.绝缘密封盖;16.振子孔;17.底板;18.卡箍;19.内导体Ⅰ;20.支柱;21.内导体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四偶垂直极化天线,包括垂直极化反射板1、振子组件A、振子组件B、馈管6、组合内导体;所述垂直极化反射板1由不锈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振子组件A及振子组件B均包括第一振子、第二振子及底管11,所述第一振子包括两个振子臂Ⅰ2及两个斜撑10,所述第二振子包括两个振子臂Ⅱ3、两个斜撑10及两个短路塞12,所述组合内导体包括内导体Ⅰ19、内导体Ⅱ13及内导体Ⅲ21;所述振子组件A及振子组件B设置为“V”型,通过支撑架与垂直极化反射板1连接;所述馈管6一端通过法兰Ⅰ4与振子组件A连接,所述馈管6另一端通过法兰Ⅱ7与振子组件B连接;所述内导体Ⅰ19安装于振子组件A中的第一振子内,所述内导体Ⅲ21安装于振子组件B中的第一振子内,所述内导体Ⅱ13安装于馈管6内。

所述振子臂Ⅰ2及振子臂Ⅱ3分别焊接于斜撑10上;所述振子臂Ⅰ2与振子臂Ⅱ3之间设置绝缘密封盖15,所述绝缘密封盖15用喉箍8固定;所述短路塞12安装于振子臂Ⅱ3靠近内侧的一端,所述振子臂Ⅰ2与振子臂Ⅱ3靠近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堵片9。

所述振子臂Ⅰ2中间位置设置有半圆形振子孔16,所述振子孔16位置处设置有封振子孔片。

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17、支柱20及卡箍18,所述底板17通过螺钉与垂直极化反射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柱20垂直焊接在底板17上,所述卡箍18通过螺钉与斜撑10固定连接。

所述馈管6包括外管及接头14,所述接头4位置安装有法兰Ⅲ5,所述法兰Ⅲ5外侧安装有保护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