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7639发布日期:2018-08-04 17:2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蓄电池装置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愈来愈多。但是,传统的蓄电池装置不具备照明功能、不可以随机组合以适应不同的电压需求。为此,设计出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具备照明功能、不可以随机组合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一侧设有隔板,所述壳体侧壁和隔板均开设有若干散热通孔,所述壳体顶面一端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壳体内部位于隔板一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蓄电池,所述壳体内部位于隔板另一侧的位置处竖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蓄电池和第三蓄电池,所述第二蓄电池、第三蓄电池可通过导线随机和第一蓄电池串联,所述第二蓄电池和第三蓄电池顶端外围均设有套环,所述转轴顶端设有轴承,两个所述套环内侧均和轴承两端连接,所述盖板顶面设有照明机构。

优选的,所述照明机构包括照明灯,所述盖板顶面竖直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上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一侧设有照明灯,所述螺柱顶端设有挡块,所述照明灯通过导线和第一蓄电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蓄电池侧面和底面均设有海绵垫,且海绵垫另一侧和壳体内侧壁、内底面及隔板一侧紧贴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面设有多个滚珠,且滚珠底部端点和壳体内底面呈相切状态。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面两侧均设有定位螺栓,且定位螺栓底端设在壳体内底面开设的螺纹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通过蓄电池为照明灯提供电源,方便夜晚使用及作业,可以旋转安装座调节照明灯的高度,另通过导线随机组合第二蓄电池、第三蓄电池和第一蓄电池,进而调节蓄电池电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备照明功能,可以随机组合以适应不同电压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壳体1、隔板2、第一蓄电池3、转轴4、支撑板5、滚珠6、轴承7、套环8、第二蓄电池9、第三蓄电池10、螺柱11、安装座12、照明灯13、挡块 14、盖板15、海绵垫16、散热通孔17、定位螺栓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可随机组合的多功能蓄电池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一侧设有隔板2,壳体1侧壁和隔板2均开设有若干散热通孔17,壳体1顶面一端转动连接有盖板15,壳体1内部位于隔板2一侧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蓄电池3,第一蓄电池3侧面和底面均设有海绵垫16,且海绵垫16另一侧和壳体1 内侧壁、内底面及隔板2一侧紧贴设置;若干散热通孔17的设计,利于壳体1 内部热量的散出,海绵垫16的设计,起到缓冲作用,保护第一蓄电池3不被直接撞击,延长使用寿命。

壳体1内部位于隔板2另一侧的位置处竖直设有转轴4,转轴4底端通过轴承7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顶面两侧均设有定位螺栓18,且定位螺栓18底端设在壳体1内底面开设的螺纹孔内,支撑板5底面设有多个滚珠6,且滚珠6 底部端点和壳体1内底面呈相切状态;当需要组合蓄电池时,旋转支撑板5,滚珠6支撑起支撑板5,同时滚动摩擦力小方便支撑板5的旋转,然后通过定位螺栓18定位支撑板5。

支撑板5顶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蓄电池9和第三蓄电池10,第二蓄电池9、第三蓄电池10可通过导线随机和第一蓄电池3串联,第二蓄电池9和第三蓄电池10顶端外围均设有套环8,转轴4顶端设有轴承7,两个套环8内侧均和轴承7两端连接;支撑板5旋转带动第二蓄电池9和第三蓄电池10转动,套环8 进一步稳固第二蓄电池9和第三蓄电池10,然后第二蓄电池9、第三蓄电池10 可通过导线随机和第一蓄电池3串联,以适应不同电压的需求。

盖板15顶面设有照明机构,照明机构包括照明灯13,盖板15顶面竖直设有螺柱11,螺柱11上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一侧设有照明灯13,螺柱11顶端设有挡块14,照明灯13通过导线和第一蓄电池3连接;第一蓄电池3为照明灯13提供电源支持,另通过旋转安装座12以调节照明灯13的高度,挡块14的设计,有效避免安装座12滑出螺柱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