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片及具有该垫片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4624发布日期:2018-06-08 19:34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垫片及具有该垫片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垫片及具有该垫片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利用光伏电池建设成光伏电站可以有效的产生洁净电能;光伏电站的设计方案是将电池组件串联形成电池组件串,再将一定数目的电池组件串用汇流箱并联形成电池组件方阵 ,各方阵产生的直流电通过直流配电柜输出至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经变压器升压输送至电网。

目前国内大型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的接地是一大难题,原因是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接地端一般设计在铝合金边框上,由铝合金边框的生产厂家事先加工好接地连接孔。当操作人员安装光伏组件时,将接地线直接通过螺栓连接在铝合金边框的接地连接孔上,通过专用接地线将太阳能光伏组件若干个串并联后集中接入大地,实现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接地。但铝合金边框厂家为了增加铝合金边框的使用寿命,通过采用阳极氧化或者喷涂方式在铝合金边框上形成耐紫外线、抗腐蚀且绝缘性良好的保护层,用来实现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美化和防腐蚀性。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当用户安装光伏组件边框的接地线时,由于光伏组件边框有氧化层或者涂层,导致接地线端子不能和边框形成良好的电接触,接触电阻较高,不能使接地线和边框形成接地回路。

因此,用户在把接地线安装到接地连接孔之前,需要利用其他方式去除边框接地线连接孔附近的氧化层或涂层,操作比较复杂。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垫片,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垫片,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内部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垫片还包括若干形成于所述环状本体外周壁表面的凸刃部,所述凸刃部具有突露于所述本体外周壁外侧的刃口。

进一步,于所述垫片的安装方向上,所述刃口逐渐靠近所述外周壁。

进一步,若干所述凸刃部均匀分布于所述环状本体外侧。

进一步,所述环状本体配置成:在经过所述环状本体中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外周壁顶部边缘与底部边缘的连接线所在直线与所述环状本体中轴线相交于所述环状本体顶部的上侧。

进一步,所述环状本体配置成:在经过所述环状本体中轴线的截面上,所述外周壁顶部边缘与底部边缘的连接线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环状本体中轴线。

进一步,所述刃口的一端与所述外周壁的顶部边缘相接。

进一步,所述凸刃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于所述环状本体顶部指向所述环状本体底部的方向上,所述凸刃部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垫片还具有自所述外周壁底部边缘向周边突伸形成的凸缘,所述刃口自所述外周壁的顶部边缘延伸至所述凸缘的上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其包括固定太阳能电池片的边框,所述边框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光伏组件还具有垫片,所述垫片在外力作用下沿其安装方向装配至所述第一安装孔位置处,并利用其刃口实现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边缘壁体之间的刺破连接。

进一步,所述光伏组件还具有支撑所述边框且接地的安装支架以及供组装所述光伏组件的螺栓、螺母,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栓、螺母连接固定所述边框与所述安装支架时,所述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垫片的通孔、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并由所述螺母锁紧,所述螺栓的头部抵接所述垫片的底部,所述垫片的顶部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凸刃部的刃口切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边缘壁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垫片周边设置有凸刃部,在需要保证电性连接的应用场景中,凸刃部的刃口能够切入与其相抵接的壁体内,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垫片与其相抵接壁体之间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的一种实施结构;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垫片的另一种实施结构;

图3所示为图2所示垫片沿A-A′位置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所示垫片沿A-A′位置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边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边框与安装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6中B-B′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垫片100包括环状本体11,环状本体11内部形成有通孔10,结合图7所示,该通孔供例如螺杆402等紧固件穿过,一般而言,该通孔10为圆柱形通孔。

参考本实施例,垫片100还包括若干形成于环状本体11外周壁110表面的凸刃部12,凸刃部12具有突露于所述本体外周壁外侧的刃口120,结合图7所示,于垫片100的安装方向上,刃口120逐渐靠近外周壁。结合图3、图4所示,在底部边缘112指向顶部边缘111的方向上,刃口120逐渐靠近外周壁1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参考图2所示,与图1所示结构不同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垫片100还具有凸缘13,凸缘13自外周壁110底部边缘112向周边突伸形成,刃口112自外周壁110的顶部边缘111延伸至凸缘13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参考图1、图2所示,若干凸刃部12均匀分布于本体11外侧,即呈环形的分布于外周壁110的周边。

参考图3所示,作为图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环状本体11配置成:在经过环状本体中轴线O-O′的截面上,外周壁110顶部边缘111与底部边缘112的连接线所在直线L1与环状本体中轴线O-O′相交于环状本体11顶部的一侧。

参考图4所示,作为图2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环状本体11配置成:在经过环状本体中轴线O-O′的截面上,外周壁110顶部边缘111与底部边缘112的连接线所在直线L2平行于环状本体11中轴线O-O′。

对于相同的应用环境而言,相较图4所示的垫片结构,图3中垫片100的环形本体11厚度更大,凸刃部12突出尺寸更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图3所示垫片结构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

参考图1-图4所示,刃口120的一端与外周壁110的顶部边缘11相接。凸刃部1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于环状本体11顶部指向环状本体12底部的方向上,凸刃部12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具体而言,凸刃部12的横截面指的是垂直于环状本体11中轴线O-O′的平面(图中未示出)与凸刃部12的交界面。

结合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光伏组件包括边框200及安装支架30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边框200及安装支架300均采用金属型材质制成。其中,边框200用于固定太阳能电池片,具体参考图6中所示,若干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封装构成太阳能电池板500,电池板500固定于边框200上;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300接地设置,如此设置能够防止电池板500漏电、雷击等现象造成人员伤害或光伏组件受损的情况,具体接地的回路可参考以下描述。

如图中所示,边框200具有第一安装孔20,垫片100在外力作用下沿其安装方向装配至第一安装孔20位置处,并利用其刃口120实现与第一安装孔120边缘壁体之间的刺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支架300具有第二安装孔30,第二安装孔30与第一安装孔20相对设置,边框200与安装支架300之间采用螺栓、螺母403连接固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螺栓、螺母403连接固定边框200与安装支架300时,螺栓的螺杆402依次穿过垫片100的通孔10、第一安装孔20及第二安装孔30并由螺母403锁紧,螺栓的头部401抵接垫片100的底部,垫片100的顶部伸入第一安装孔20且凸刃部12的刃口120切入第一安装孔20的边缘壁体内,从而实现垫片100与边框200之间的电性连接。

更为详细的:定义垫片100上若干凸刃部12的刃口120靠近顶部的一端所在圆的半径为r,定义垫片100上若干凸刃部12的刃口120靠近底部的一端所在圆的半径为R。若第一安装孔20为圆形孔,则该圆形孔的半径设置在r~R范围内;若第一安装孔20为腰型孔或其它形状的孔,则该孔于窄方向的尺寸设置在r~R范围内。如此设置可使得垫片100的顶部伸入第一安装孔20内部,垫片100的底部位于第一安装孔20外部,垫片100通过凸刃部12的刃口120抵接至第一安装孔20的壁体边缘。

参考图7所示,当螺母403锁紧螺栓时,螺栓的头部401抵接垫片100的底部以使垫片100上的刃口120切入第一安装孔20的壁体内部,从而确保刃口120与边框200之间的电性连接可靠。一般而言,为了延长边框200的使用寿命,金属型边框200的表面附有一层氧化膜,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垫片100设置结构,凸刃部12的刃口120切入第一安装孔20的壁体内时能够刺穿氧化膜,从而实现垫片100与边框200之间的可靠的电性连接。

另外,由于在具体实施中,垫片100的底部与螺栓的头部401相抵接、螺杆402与螺母403螺纹配合、螺母403抵接至安装支架300一表面,从而使得边框200、垫片100、螺栓、螺母403以及接地的安装支架300依次导通,从而能够实现边框200的接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伏组件在确保电性连接可靠的同时,还减少了传统边框接地时的接地线,有效的降低了光伏组件安装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