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1933发布日期:2018-07-11 04:2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包装领域,具体是一种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应用于适配在电动自行车上的动力型铅酸蓄电池上。



背景技术:

动力型铅酸蓄电池,下文简称蓄电池,广泛应用在电动自行车上。现有的蓄电池都是12V的,使用在电动自行车上时需要至少3个串联构成36V电源进行供电,才能推动轻型电动自行车前进,更常见的是4个甚至更多个蓄电池串联,构成一个电池组使用。在电池组内,各个电池是独立的,仅仅依靠电源线连接各自的正负电极。由于电动自行车在路上不断行驶,因此蓄电池的工作环境非常颠簸,即使一组电池组被安装在同一个电池盒内,各个电池之间依然会因为颠簸产生较大相对位移。相对位移大的时候,会导致连接各自正负电极的电源线焊点断开,导致电路中断,无法继续骑行。即使电池盒设计的非常紧凑,尺寸非常紧密,在全新时可以限制各电池的相对位移,但是电池盒材质是塑料的,使用时间一久就会发生老化和变形,仍然难以避免这一问题。如果能将一组蓄电池在制造时就整体固化在一起,就可以大幅度减少这一问题。但是单个蓄电池12V是国际标准,将一组蓄电池固化在一起,数量是一定的,电压也是一定的,也难以满足不同动力组合的灵活组合的要求。另一方面,对现有蓄电池的形状结构也不能进行大幅更改,否则会使蓄电池生产厂家的现有设备无法继续使用,造成生产脱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蓄电池难以彼此很好的组合为整体,从而提供一种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可以将各个蓄电池所需数量进组合,大幅度提高同组蓄电池的整体性,同时不影响不同电池数量的灵活组合。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为长方体形状,包括彼此平行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顶壁和底板,电极设于顶壁上,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在左右方向上设有横向的凹槽,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在前后方向上设有横向的凹槽,所述凹槽为槽顶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的燕尾槽,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贯通;凹槽内适配的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长度小于所在凹槽的长度,连接条在凹槽内可滑动。

本方案设计的蓄电池塑壳,依然保留传统的长方体形状,容纳铅酸零件的内腔的尺寸形状也不做更改,完全可以适用在蓄电池生产商的现有设备上。本方案在蓄电池塑壳的四个侧壁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前、后侧壁上设计了左右延伸的横向的凹槽,在左、右侧壁上设计了前后延伸的横向的凹槽。凹槽为燕尾槽,截面形状为外窄内宽的梯形。而且本方案使用的所有凹槽,均为两端贯通的。与之适配的,在凹槽中设有长度短于凹槽的连接条,连接条的截面形状与凹槽的截面形状完全适配,可在凹槽内任意滑动。连接条可以注塑成型,成本低廉。在使用时,两个相邻的蓄电池塑壳同方向的紧贴并列放置在一起,通过横向滑动连接条,使连接条的一部分插接在一个塑壳上的凹槽内,另一部分横跨至另一个塑壳,插接在另一个凹槽内。由于凹槽是燕尾槽,因此连接条仅能沿凹槽方向滑动而无法直接从凹槽中分离,因此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将两个蓄电池塑壳连接在一起,而需要分离时也很方便,移动连接条即可。蓄电池不同的排列方向可以以不同的凹槽-连接条进行连接,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连接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顶壁和底板上也设有凹槽,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贯通,且设于顶壁的凹槽与设于底板的凹槽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凹槽内适配的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长度小于所在凹槽的长度,连接条在凹槽内可滑动。在本方案中,还在塑壳的顶壁和底板上也设计了同样结构的凹槽,凹槽里同样设计了连接条。考虑到方向问题,因此顶壁和底板上的凹槽的方向是彼此垂直的,在使用时,视两塑壳的排列方向连接其中一个凹槽就可以了。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两端的底面上设有凹坑,对应的在连接条的底面上适配的设有凸点。使用凹坑和凸点的配合,可以对连接条在凹槽内的位置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由于塑壳和连接条的材质均为塑料,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塑料的弹性,使凸点随连接条的滑动进入或者离开凹坑。使用时,一个连接条的两端上的凸点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塑壳上的凹槽靠近一侧端部的凹坑卡接,就能更好的固定两个塑壳,不会轻易滑脱。应当注意,本方案中凹坑和凸点的位置可以互换。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为以阵列排列的若干个,所述凸点与所述凹坑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使用排列成阵列的凹坑和同样数量同样排列成对应阵列的凸点配合,则可以获得更佳的卡接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的中心为球冠形的凹陷区,凹陷区外环绕的设有一圈限位凸圈。该方案在凹坑的球冠形凹陷区外环绕的设计了一圈限位凸圈,凸点要滑入凹陷区,首先需要翻过限位凸圈,同样的,凸点要滑出凹陷区,也首先需要翻过限位凸圈。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凹坑与凸点之间的卡接定位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圈的外侧斜度小,内侧斜度大。这样使凸点由外向内滑动的翻过限位凸圈更容易一些,而由内向外滑动的翻过限位凸圈的时候更困难些,可以获得更好的卡接效果,更难以松脱。

作为优选,设于顶壁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两电极的连接线。这样设计可以使凹槽及凹槽内的连接条避开两电极之间的的空间,留出今后充电、检测等进行电连接的位置备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各个蓄电池所需数量进组合,大幅度提高同组蓄电池的整体性,同时不影响不同电池数量的灵活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凹槽底面上的凹坑的排列 示意图。

图4是凹坑和凸点的卡接配合关系示意图。

其中:1前侧壁,2后侧壁,3左侧壁,4右侧壁,5顶壁,6底板,7电极,8凹槽,9连接条,10凹坑,11凸点,12凹陷区,13限位凸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应用在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上。本例的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整体轮廓为长方体,包括彼此平行的前侧壁1和后侧壁2、左侧壁3和右侧壁4、顶壁5和底板6,一对电极7设于顶壁上的靠近左侧壁位置。本例的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在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上下的沿左右方向横向的设有2条凹槽8,在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居中的沿前后方向横向的设有1条凹槽,在顶壁上沿前后方向即平行于两电极的连接线的方向上,居中的设有1条凹槽,在底板上沿左右方向居中的设有1条凹槽。凹槽为燕尾槽,截面形状为槽顶宽度小于槽底宽度的梯形,且所有的凹槽在长度方向上均贯通。在每个凹槽内,都滑动的设有连接条9。连接条的截面形状与凹槽的截面形状适配,且连接条的长度小于所在凹槽的长度,本例中选择为所在凹槽长度的一半。连接条的材质为塑料。如图3所示,本例的各个凹槽的两端的底面上分别设有4个凹坑10,按照矩形阵列排列。对应的,在连接条的中部左右两侧的底面上,也设计有4个凸点11,也按照同样的矩形阵列排列。如图4所示,凹坑包括中心为球冠形的凹陷区12,凹陷区外环绕的设有一圈限位凸圈13,而且限位凸圈的外侧斜度小,内侧斜度大,使凸点在从外侧滑动翻过限位凸圈进入内侧凹陷区相对容易,而从内侧凹陷区滑动翻过限位凸圈向外移动相对困难,形成了比较好的定位卡接效果。

本例的一种带连接条的蓄电池塑壳,在多个塑壳紧贴并列摆放时,可以通过移动相应凹槽内的连接条来将相邻的塑壳固定在一起,分拆也很方便,非常适合多个蓄电池在装车状态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