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段内具有牵引能力的地铁车辆蓄电池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7994发布日期:2018-07-13 19:4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组合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段内具有牵引能力的地铁车辆蓄电池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许多城市加快了地铁的建设,地铁舒适、快捷和便利,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轨道交通也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14年-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累计有18个城市建成投运轨道交通路线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路线、395公里运营里程,截至2017年6月,中国大陆建成投运地铁的城市已达29个。

地铁车辆自带蓄电池目前不具备牵引功能,无法满足在车辆段内灵活调车,车辆段内调车需要依靠基础设施,如接触网等,在对车辆进行检修,或者对车辆进行清洗时,可能会给检修人员或者清洁人员造成安全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段内具有牵引能力的地铁车辆蓄电池组合装置,实现车辆在段内无需使用接触网即可具有牵引能力,并将各个蓄电池在车辆内更好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段内具有牵引能力的地铁车辆蓄电池组合装置, 可以使蓄电池在地铁车辆内能更好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辆段内具有牵引能力的地铁车辆蓄电池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蓄电池组和组合壳体;组合壳体包括外组合壳体和内组合壳体;外组合壳体的一个侧面敞开,内组合壳体的顶面敞开,蓄电池组位于内组合壳体内;

外组合壳体内底面与内组合壳体外底面设置有互相配合的滑动组件,内组合壳体从外组合壳体侧面装入并与外组合壳体滑动连接。

外组合壳体顺滑动方向的闭合侧面内部设置有卡合配合部,内组合壳体外侧对应位置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与卡合配合部相互卡接。

蓄电池组包括成排布置的多个蓄电池,各个蓄电池的正负极之间通过导线串联。

各蓄电池之间设有隔离带,隔离带为蜂窝状结构。

隔离带顶面设置有用于蓄电池串联导线通过的弧形凹槽。

内组合壳体上与隔离带接触位置均为网状结构,外组合壳体上与内组合壳体网状结构对应处均为网状结构。

外组合壳体内底面设置有多道平行的滑轮带,滑轮带由多个滑轮组成;

内组合壳体外底面设置有与滑轮带互相配合的内凹的滑轨;

滑轮带和滑轨组成滑动组件。

卡合部为位于内组合壳体一侧内的旋转杆,旋转杆两端分别固定有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

卡合配合部包括外组合壳体一侧的第一通孔和内组合壳体相对两侧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重合,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形状和大小与卡合条相同并与卡合条对应设置,一个卡合条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外组合壳体外,另一个卡合条通过第三通孔位于内组合壳体外。

内组合壳体顶部设有固定装置;

固定装置包括一根固定条和若干根固定棒,若干根固定棒一端分别与固定条的侧面连接,若干根固定棒的另一端连接有铅片,铅片的另一端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分别与不同的蓄电池顶部接触;

隔离带顶部一侧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固定条的横截面相同,固定条位于矩形凹槽内。

外组合壳体相对于敞开面的侧面外设置有“凹”字形的第一挂钩,内组合壳体位于外组合壳体敞开面的侧面设置有长方体形的第二挂钩;

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上均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固定孔,多组组合壳体串接时,对应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插接并通过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内组合壳体与外组合壳体之间的滑动结构将内组合壳体推进外组合壳体中,由于蓄电池较多,重量较大,滑动结构可以使内组合壳体更加轻松的推入到外组合壳体中,节省力气,内组合壳体顶部与外组合壳体内侧顶部接触,可以使内组合壳体进入外组合壳体中后固定装置不会发生松动,使固定装置更好的将各蓄电池固定,最后再使内组合壳体一侧的卡合部与外组合壳体一侧的卡合配合部相互卡合,各蓄电池就可以很好的固定在该组合装置中,最终使该组合装置安装在地铁车辆上,再通过与逆变器等的连接来驱动地铁车辆在段内的行驶,可以在无接触网供电的情况下使地铁车辆在段内调车。

2.各蓄电池之间的隔离带为蜂窝状结构,可以使各蓄电池在使用时更好的散热,内组合壳体和外组合壳体上的网状结构也是为了将各蓄电池产生的热量更好更快的散出该组合装置外,结构简单,在未使用其他器件的同时能将热量散出,节省制造成本。

3.三条滑轮带以及对应三条滑轨的设置可以使内组合壳体与外组合壳体之间的滑动更加顺滑,中间一条和两侧分别各一条的设置可以减轻各滑轮带的压力,滑轨位于滑轮带上端可以减轻推动或拉出内组合壳体时的拉力,各个滑轮之间的距离为1-2cm,可以在一条滑轮带上设置更多的滑轮使内组合壳体更加平稳的在外组合壳体内滑动并且各滑轮之间不会发生摩擦,在使内组合壳体更加平稳滑动的同时又避免了相邻滑轮之间接触摩擦产生的阻力。

4.待内组合壳体完全进入外组合壳体中后,转动旋转杆,使旋转杆两端的卡合条转动,使卡合条无法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回来移动,最终使内组合壳体很好的固定在外组合壳体中,卡合条与各通孔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固定效果好。

5.将各蓄电池放入到内组合壳体后,转动固定条,使固定条上的固定棒均落入内组合壳体内,固定棒一端的铅片由于较大的重力作用使各固定棒均落入到每一个蓄电池上,可以更好的防止各蓄电池上下晃动,保证了每个蓄电池不会产生上下晃动,保证了蓄电池在地铁车辆行驶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组组合壳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组合壳体,2.内组合壳体,3.蓄电池,4.隔离带,5.滑轮带,6.滑轨,7.旋转杆,8.卡合条,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第三通孔,12.弧形凹槽,13.固定条,14.固定棒,15.橡胶垫,16.矩形凹槽,17.铅片,18.第一挂钩,19.第二挂钩,20.固定孔,2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段内具有牵引能力的地铁车辆蓄电池组合装置,包括蓄电池组和组合壳体,蓄电池组中的各个蓄电池3的正负极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蓄电池组位于组合壳体内,所述组合壳体包括外组合壳体1和内组合壳体2,外组合壳体1一侧开有开口,内组合壳体2顶端开有开口,内组合壳体2位于外组合壳体1内并与外组合壳体1滑动连接,内组合壳体2一侧设有卡合部,外组合壳体1一侧设有卡合配合部,卡合部与卡合配合部相互卡接,各蓄电池3在内组合壳体2内呈两排并列放置,各蓄电池3之间设有隔离带4,隔离带4为蜂窝状结构,内组合壳体2上与隔离带4接触位置均为网状结构,外组合壳体1上与内组合壳体2网状结构对应处均为网状结构,内组合壳体2顶部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为两个且分别通过转轴与内组合壳体2顶部两侧连接,内组合壳体2顶部与外组合壳体1内侧顶部接触。

各蓄电池3按顺序放入内组合壳体2后,将各蓄电池3的正负极之间通过导线串联,再使用内组合壳体2顶部的固定装置将各蓄电池3固定在内组合壳体2中,通过内组合壳体2与外组合壳体1之间的滑动结构将内组合壳体2推进外组合壳体1中,由于蓄电池3较多,重量较大,滑动结构可以使内组合壳体2更加轻松的推入到外组合壳体1中,或者轻松将内组合壳体2从外组合壳体1中拉出,节省力气,内组合壳体2顶部与外组合壳体1内侧顶部接触,可以使内组合壳体2进入外组合壳体1中后固定装置不会发生松动,使固定装置更好的将各蓄电池3固定,最后再使内组合壳体2一侧的卡合部与外组合壳体1一侧的卡合配合部相互卡合,各蓄电池3就可以很好的固定在该组合装置中,最终使该组合装置安装在地铁车辆上,再通过与逆变器、电机等的连接来驱动地铁车辆在段内的行驶,该组合装置可以通过逆变器和电机安装在每节车厢上,在没有接触网供电的情况下使每节车厢都具有驱动力,最终使地铁车辆可以在无接触网供电的情况下使地铁车辆在段内调车。

各蓄电池3之间的隔离带4为蜂窝状结构,可以使各蓄电池3在使用时更好的散热,内组合壳体2和外组合壳体1上的网状结构也是为了将各蓄电池3产生的热量更好更快的散出该组合装置外,结构简单,在未使用其他器件的同时能将热量散出,节省制造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组合壳体1内侧底部设有三条滑轮带5,滑轮带5由多个滑轮组成,各个滑轮之间的距离为1-2cm,三条滑轮带5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外组合壳体1底部两侧和中间,内组合壳体2外侧底部设有三条滑轨6,三条滑轨6分别与三条滑轮带5对应设置。

三条滑轮带5以及对应三条滑轨6的设置可以使内组合壳体2与外组合壳体1之间的滑动更加顺滑,中间一条和两侧分别各一条的设置可以减轻各滑轮带5的压力,使滑轮带5受力更加均匀,滑轨6位于滑轮带5上端可以减轻推动或拉出内组合壳体2时的拉力,具体说是减小了推动或拉出滑轮带5中滑轮的力,各个滑轮之间的距离为1-2cm,可以在一条滑轮带5上设置更多的滑轮使内组合壳体2更加平稳的在外组合壳体1内滑动并且各滑轮之间不会发生摩擦,在使内组合壳体2更加平稳滑动的同时又避免了相邻滑轮之间接触摩擦产生的阻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卡合部为位于内组合壳体2顶端一侧内的旋转杆7,旋转杆7两端分别固定有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8,卡合配合部包括外组合壳体1一侧上的第一通孔9和内组合壳体2相对两侧上的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11,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相互重合,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11的形状和大小与卡合条8相同并与卡合条8对应设置,一个卡合条8通过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位于外组合壳体1外,另一个卡合条8通过第三通孔11位于内组合壳体2外,卡合部与卡合配合部均为两个。

将内组合壳体2推入到外组合壳体1中时,转动旋转杆7,使旋转杆两端的卡合条8与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11的形状对应,进一步将内组合壳体2推入到外组合壳体1中,待内组合壳体2完全进入外组合壳体1中后,转动旋转杆7,使旋转杆7两端的卡合条8转动,使卡合条8无法在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11内回来移动,其中一个卡合条位于外组合壳体1外侧,另一个卡合条位于内组合壳体2外侧,最终使内组合壳体2很好的固定在外组合壳体1中,当需要拉出内组合壳体2使,转动卡合条8的方向,使卡合条8分别从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11内通过即可。卡合条8与各通孔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固定效果好。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隔离带4顶部中间设有弧形凹槽12,导线通过弧形凹槽12连接相邻的蓄电池3。所述隔离带4厚度为3-5cm。

内组合壳体2位于外组合壳体1内时,内组合壳体2的顶部与外组合壳体1顶部内侧接触,弧形凹槽12可以使连接各蓄电池3之间的导线通过,不会使导线受到挤压,避免了缩短导线的使用寿命,隔离带4的厚度为3-5cm,在节省了内组合壳体2内空间的同时可以放入更多的蓄电池3,同时也有足够的空间使蓄电池3产生的热量顺利散发出去。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根固定条13和若干根固定棒14,若干根固定棒14一端分别与固定条13的侧面连接,若干根固定棒14的另一端连接有铅片17,铅片17的另一端连接有橡胶垫15,橡胶垫15分别与不同的蓄电池3顶部接触,隔离带4顶部一侧设有矩形凹槽16,矩形凹槽16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固定条13的横截面相同,固定条13位于矩形凹槽16内。

将各蓄电池3放入到内组合壳体2后,转动固定条13,使固定条13上的固定棒14均落入内组合壳体2内,固定棒14一端的铅片17由于较大的重力作用使各固定棒14均落入到每一个蓄电池3上,可以更好的防止各蓄电池3上下晃动,铅片17的另一端连接有橡胶垫15,橡胶垫15与蓄电池3接触,可以防止蓄电池3被铅片17刮坏,同时橡胶垫15可以增大与蓄电池3之间的摩擦,防止蓄电池3左右晃动,固定棒14在固定条13上的位置根据各蓄电池3在内组合壳体2内的排布情况而定,最终使一个固定棒14对应一个蓄电池3,保证了每个蓄电池3不会产生上下晃动,保证了蓄电池3在地铁车辆行驶时的安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蓄电池组和组合壳体至少为两组,每组组合壳体中外组合壳体1未封闭侧对侧外设有第一挂钩18,第一挂钩18为“凹”字型,“凹”字型底部与外组合壳体1固定连接,每组组合壳体中内组合壳体2与第一挂钩18对应侧的外侧固定有第二挂钩19,第二挂钩19为长方体形状,第二挂钩19位于第一挂钩18的“凹”字型内并与第一挂钩18紧密接触,第一挂钩18与第二挂钩19上开有固定孔20,固定孔20内设有内螺纹,螺钉21位于固定孔20内与第一挂钩18和第二挂钩19连接。

由于牵引地铁车辆需要的牵引力较大,因此需要较多的牵引蓄电池组,一组组合装置中的第二挂钩19插入到另一组组合装置中的第一挂钩18内,再将螺钉21旋进固定孔20内,使用该结构紧固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根据不同牵引力的需求连接不同数量的该组合装置,相对灵活。第一挂钩18设置为“凹”字型结构,插入第二挂钩19后,即使第一挂钩18上端或下端任意一端发生损坏,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可以延长该组合装置组合使用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