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9315发布日期:2018-07-20 21: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夹持结构,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线圈在绕制过程中被设置在线圈侧面的线圈压轮夹持并带动转动,线圈在线圈压轮的带动下转动实现绕线。但是,当线圈为不规则线圈(如,在线圈的顶部或者底部设置有凸块)时,线圈在绕制过程中会有一个角度绕制盲区(即线圈在这个角度绕制盲区不能绕线),导致线圈绕制完成后会形成一个缺口,影响线圈绕制质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不规则线圈在绕制时会有一个角度绕制盲区不能绕线,线圈绕制完成后会形成缺口,影响线圈绕制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包括:

底座;

设置在底座上的丝杆;

带动丝杆转动的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与丝杆一端连接,同步轮由电机带动转动;

设置在丝杆上并随丝杆的转动而沿丝杠前后移动的滑块;

设置在滑块上的底板;

设置在底板上的线圈夹持装置,线圈由线圈夹持装置夹持并带动转动以实现绕制;

线圈在绕制过程中,根据铁芯的实际尺寸以及线圈绕制的厚度,电机通过同步轮实时带动丝杆转动,线圈夹持装置沿丝杆前后移动,以实时调节线圈圆心,使线圈的角度绕制盲区也能正常绕线。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底座包括水平底板、分别竖直设置在水平底板两端的竖直底板,所述丝杆贯穿两竖直底板设置在两竖直底板上,在每个竖直底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导向杆穿过两安装孔设置在两竖直底板上,滑块套在导向杆上,水平底板和底板互相平行:电机通过同步轮实时带动丝杆转动,线圈夹持装置沿导向杆前后移动。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底板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杆,所述线圈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四个支杆上的线圈夹持安装板,所述线圈夹持安装板与底板互相平行;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从侧面夹持线圈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线。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一转动电机、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电机顶端的第一安装板、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另一端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一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线圈压轮,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二转动电机、一端固定在第二转动电机顶端的第二安装板、一端设置在第二安装板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二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线圈压轮,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二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的第三转轴、一端设置在第三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三转轴转动的曲柄、一端设置在曲柄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轴、设置在第四转轴另一端的第三线圈压轮: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从侧面夹持线圈,第一转动电机带动第一线圈压轮转动、第二转动电机带动第二线圈压轮转动,线圈在第一线圈压轮和第二线圈压轮的带动下实现转动绕线,第三线圈压轮随之实现从动。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所述线圈夹持装置还包括并排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表面上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传动齿轮上,第二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齿轮上,第三转轴一端贯穿第三传动齿轮和线圈夹持安装板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方,第三转轴带动第三传动齿轮同轴转动;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托板,在第一托板上设置有通孔,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套筒,在套筒的端部设置有螺母,直杆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第一托板上,直杆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直杆的另一端穿过套筒与螺母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直杆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直杆一端套设有调节弹簧,在直杆上还套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横杆,横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横杆上的套孔套设在直杆上,横杆的另一端沿线圈夹持安装板的宽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横杆上的套孔直径比直杆的直径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托板上,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在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和固定螺孔将第三转轴的一端端部与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弹簧位于横杆的一侧面,第三转轴位于横杆的另一侧面:通过旋动直杆使直杆向螺母方向移动,调节弹簧被压缩,横杆的一端受到调节弹簧的弹力作用向螺母方向移动,使横杆的另一端向第一托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旋转,第三传动齿轮随之转动,因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传动,所以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使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同时靠近线圈的圆心方向对线圈施加压力夹持线圈,通过调节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来调节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对线圈的预压力。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设置有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下方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端部套有偏心凸轮,偏心凸轮位于横杆的另一侧面,偏心凸轮于线圈夹持安装板下表面的下方: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偏心凸轮与横杆不接触,当线圈绕制完成需要脱模时,通过转动第五转轴,带动偏心凸轮转动,使偏心凸轮与横杆接触并推动横杆转动,第三传动齿轮随之转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使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同时向远离线圈圆心方向移动,不再对线圈施加夹持压力,使线圈得以脱模。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第五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在调节手柄的端部设置有方便调节的调节手轮,所述调节手轮位于线圈夹持安装板上表面的上方。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设置有螺孔,限位螺栓旋入螺孔内,限位螺栓位于横杆的一侧面,限位螺栓靠近横杆的另一端:线圈在脱模后,限位螺栓会限制横杆的转动,避免三个线圈压轮向储线环方向运动(三个线圈压轮同时夹向储线环),造成线圈压轮或储线环的损坏。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所述线圈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Y轴调节结构、设置在Y轴调节结构上的X轴调节结构和设置在X轴调节结构上的线圈压轮结构;所述Y轴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Y轴固定座、一端设置在Y轴固定座上的Y轴丝杆,所述Y轴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Y轴固定座外,在Y轴丝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Y轴调节轮;所述X轴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Y轴丝杆上并在Y轴丝杆的带动下沿Y轴丝杆前后移动的Y轴滑块、设置在Y轴滑块上的X轴固定座、一端设置在X轴固定座上的X轴丝杆,所述X轴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X轴固定座外,在X轴丝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X轴调节轮,在X轴丝杆上设置有X轴滑块,所述X轴滑块在X轴丝杆的带动下沿X轴丝杆前后移动,所述Y轴丝杆和X轴丝杆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线圈压轮结构设置在X轴滑块上:通过调节Y轴调节轮和X轴调节轮,调节线圈压轮结构在Y轴和X轴上的位置。

所述的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其中,在X轴滑块上设置有线圈压轮固定板,所述线圈压轮结构包括中部铰接在压轮固定板上的第一压轮旋转杆和中部铰接在压轮固定板上的第二压轮旋转杆,在线圈压轮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导轨,第三压轮旋转杆设置在第三导轨内并沿第三导轨前后移动;在第一压轮旋转杆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一压轮,在第一压轮旋转杆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调节手柄;在第二压轮旋转杆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二压轮,在第二压轮旋转杆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手柄;在第三压轮旋转杆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三压轮,第三压轮旋转杆的另一端端部与第一压轮旋转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三压轮旋转杆的另一端端部与第二压轮旋转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压轮旋转杆和第一压轮旋转杆铰接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块,在第三压轮旋转杆和第二压轮旋转杆铰接点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块,调节转杆穿过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在调节转杆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置于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之间,在第二安装块的一侧端端部设置有套筒,在套筒的端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调节转杆一端端部设置有螺纹,调节转杆设置有螺纹的端部穿过套筒与螺母螺纹连接,第二安装块置于弹簧和套筒之间;所述线圈夹持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带动第一压轮、第二压轮和第三压轮旋转:通过同时调节第一调节手柄和第二调节手柄,使第一压轮、第二压轮和第三压轮同时向线圈的圆心方向运动夹持线圈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线,通过旋动螺母来调节弹簧的压缩量,从而实现第一线圈压轮、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对线圈的预压力的调节,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手柄和第二调节手柄可以实现线圈的脱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通过设置电机带动丝杆运动,线圈夹持装置在丝杆的带动下沿丝杆前后移动;在线圈绕制过程中,电机自动带动丝杆运动,线圈夹持装置随之带动线圈实现平移,使线圈在旋转绕制过程中实现线圈圆心的同步联动,使线圈的角度绕制盲区也能正常绕线,保证线圈的绕制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线圈夹持安装板的下表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是线圈开始起绕时的圆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圈圆心没有平移时线圈绕制第一层后圆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圈圆心实时平移时线圈绕制第一层后圆心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线圈夹持装置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所示,一种可实时调整线圈圆心的线圈夹持结构,包括:

底座;

设置在底座上的丝杆110;

带动丝杆110转动的同步轮200,所述同步轮200与丝杆110一端连接,同步轮200由电机带动转动;

设置在丝杆110上并随丝杆110的转动而沿丝杠110前后移动的滑块120;

设置在滑块120上的底板130;

设置在底板130上的线圈夹持装置,线圈由线圈夹持装置夹持并带动转动以实现绕制;

线圈在绕制过程中,根据铁芯的实际尺寸以及线圈绕制的厚度,电机通过同步轮200实时带动丝杆110转动,线圈夹持装置沿丝杆110前后移动,以实时调节线圈圆心,使线圈的角度绕制盲区也能正常绕线,保证线圈的绕制质量。在线圈绕制过程中,电机通过同步轮200自动带动丝杆110运动,线圈夹持装置随之带动线圈实现平移,使线圈在旋转绕制过程中实现线圈圆心的同步联动,使线圈的角度绕制盲区也能正常绕线,保证线圈的绕制质量。

如图3所示,是线圈开始起绕时的圆心位置;如图4所示,是线圈绕制第一层后的示意图(此图中线圈的圆心没有平移),在这种情况下,线圈就有一个没绕上线的角度,即线圈的角度绕制盲区。如图5所示,是在绕制线圈的同时通过电机和同步轮200带动线圈圆心实现平移,实现线圈转动绕线的同时线圈圆心的同步联动,达到了消除了图3中的角度绕制盲区的效果,使线圈的角度绕制盲区也能正常绕线,保证线圈的绕制质量。

具体地,为了使线圈在平移的过程中更加平稳,所述底座包括水平底板111、分别竖直设置在水平底板111两端的竖直底板112,所述丝杆110贯穿两竖直底板112设置在两竖直底板112上,在每个竖直底板11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导向杆113穿过两安装孔设置在两竖直底板112上,滑块120套在导向杆113上,水平底板111和底板130互相平行:电机通过同步轮200实时带动丝杆110转动,线圈夹持装置沿导向杆113前后移动。

具体地,所述线圈夹持装置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实现,只要满足对线圈进行夹持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制的功能即可,本技术方案提供以下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具体地,在底板130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杆,所述线圈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四个支杆上的线圈夹持安装板140,所述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与底板130互相平行;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三线圈压轮结构从侧面夹持线圈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上的第一转动电机311、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电机311顶端的第一安装板312、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板312另一端上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一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一线圈压轮314,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11的电机轴贯穿第一安装板312,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11的电机轴与第一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和第一线圈压轮结构的结构一致,第二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上的第二转动电机、一端固定在第二转动电机顶端的第二安装板、一端设置在第二安装板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转轴另一端并随第二转轴同轴转动的第二线圈压轮,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电机轴贯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二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压轮结构包括设置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140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上的第三转轴331、一端设置在第三转轴331另一端并随第三转轴331转动的曲柄332、一端设置在曲柄332另一端上的第四转轴、设置在第四转轴另一端的第三线圈压轮333: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从侧面夹持线圈,第一转动电机311带动第一线圈压轮314转动、第二转动电机带动第二线圈压轮转动,线圈在第一线圈压轮314和第二线圈压轮的带动下实现转动绕线,第三线圈压轮333随之实现从动。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对线圈实现预压力调节,所述线圈夹持装置还包括并排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上的第一传动齿轮315、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334,第一传动齿轮315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334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转动电机311固定安装在第一传动齿轮315上,第二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齿轮上,第三转轴331一端贯穿第三传动齿轮334和线圈夹持安装板140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下方,第三转轴331带动第三传动齿轮334同轴转动;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下表面(所述线圈夹持装置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托板511,在第一托板511上设置有通孔,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套筒512,在套筒512的端部设置有螺母,直杆513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第一托板511上,直杆513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直杆513的另一端穿过套筒512与螺母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直杆513沿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直杆513一端套设有调节弹簧514,在直杆513上还套设置有截面为方形的横杆515,横杆515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横杆515上的套孔套设在直杆513上,横杆515的另一端沿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宽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横杆515上的套孔直径比直杆513的直径稍大),所述调节弹簧51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托板511上,调节弹簧514的另一端与横杆515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转轴331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孔,在横杆515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和固定螺孔将第三转轴331的一端端部与横杆5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弹簧514位于横杆515的一侧面,第三转轴331位于横杆515的另一侧面(横杆515的一侧面和横杆515的另一侧面为两相对侧面):开始调节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对线圈的预压力,通过旋动直杆513使直杆513向螺母方向移动,调节弹簧514被压缩,横杆515的一端受到调节弹簧514的弹力作用向螺母方向移动,使横杆515的另一端向第一托板511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331逆时针旋转(仰视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下表面,第三转轴331呈顺时针旋转),第三传动齿轮334随之转动(俯视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上表面,第三传动齿轮334呈逆时针旋转),因第一传动齿轮315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334啮合传动,所以第一传动齿轮315和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此时,俯视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上表面,第三传动齿轮334呈逆时针旋转,第二传动齿轮呈顺时针旋转,第一传动齿轮315呈逆时针旋转),使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同时靠近线圈的圆心方向对线圈施加压力夹持线圈,通过调节调节弹簧514的压缩量来调节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对线圈的预压力。

具体地,在线圈绕制完毕后,为了方便对线圈实现脱模(使线圈脱离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的夹持),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上设置有一端贯穿线圈夹持安装板140并延伸至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下方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端部套有偏心凸轮410,第五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420,在调节手柄420的端部设置有方便调节的调节手轮430,偏心凸轮410位于横杆515的另一侧面(所述调节手轮420位于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上表面的上方,偏心凸轮410位于线圈夹持安装板140下表面的下方):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偏心凸轮410与横杆515不接触,当线圈绕制完成需要脱模时,通过调节手轮430和调节手柄420转动第五转轴,带动偏心凸轮410转动,使偏心凸轮410与横杆515接触并推动横杆515转动(仰视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下表面,此时横杆515逆时针转动),第三传动齿轮334随之转动,因第一传动齿轮315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334啮合传动,所以第一传动齿轮315和第二传动齿轮也随之转动(此时,俯视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上表面,第三传动齿轮334呈顺时针旋转,第二传动齿轮呈逆时针旋转,第一传动齿轮315呈顺时针旋转),使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同时向远离线圈圆心方向移动,不再对线圈施加夹持压力,使线圈得以脱模。

因为线圈在脱模后,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由于失去线圈的侧面反作用力会同时向靠近线圈圆心方向运动,带动横杆515顺时针转动(仰视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下表面,此时横杆515顺时针转动),使横杆515和偏心凸轮410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如果不加以限制,任由横杆515和偏心凸轮410之间的距离任意增大,在后面的线圈绕制完毕需要脱模时,因横杆515和偏心凸轮410之间的距离过大,即使转动偏心凸轮410也不能使横杆515和偏心凸轮410接触,导致线圈不能顺利脱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方案如下设置:在线圈夹持安装板14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板516,在固定板516上设置有螺孔,限位螺栓517旋入螺孔内,限位螺栓517位于横杆515的一侧面,限位螺栓517靠近横杆515的另一端:线圈在脱模后,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由于失去线圈的侧面反作用力会同时向靠近线圈圆心方向运动,带动横杆515顺时针转动,使横杆515和偏心凸轮410之间的距离会增大,这时,限位螺栓517会限制横杆515的转动,避免三个线圈压轮向储线环方向运动(三个线圈压轮同时夹向储线环),造成线圈压轮或储线环的损坏。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所述线圈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130上的Y轴调节结构、设置在Y轴调节结构上的X轴调节结构和设置在X轴调节结构上的线圈压轮结构;所述Y轴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130上的Y轴固定座、一端设置在Y轴固定座上的Y轴丝杆,所述Y轴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Y轴固定座外,在Y轴丝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Y轴调节轮;所述X轴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Y轴丝杆上并在Y轴丝杆的带动下沿Y轴丝杆前后移动的Y轴滑块、设置在Y轴滑块上的X轴固定座、一端设置在X轴固定座上的X轴丝杆,所述X轴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X轴固定座外,在X轴丝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X轴调节轮,在X轴丝杆上设置有X轴滑块,所述X轴滑块在X轴丝杆的带动下沿X轴丝杆前后移动,所述Y轴丝杆和X轴丝杆互相垂直设置;在X轴滑块上设置有线圈压轮固定板611,所述线圈压轮结构包括中部铰接在压轮固定板611上的第一压轮旋转杆612和中部铰接在压轮固定板上的第二压轮旋转杆613,在线圈压轮固定板611上设置有第三导轨,第三压轮旋转杆614设置在第三导轨内并沿第三导轨前后移动;在第一压轮旋转杆612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一压轮615,在第一压轮旋转杆612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调节手柄;在第二压轮旋转杆613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二压轮616,在第二压轮旋转杆613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手柄;在第三压轮旋转杆614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第三压轮617,第三压轮旋转杆614的另一端端部与第一压轮旋转杆612的另一端铰接,第三压轮旋转杆614的另一端端部与第二压轮旋转杆613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三压轮旋转杆614和第一压轮旋转杆612铰接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块,在第三压轮旋转杆614和第二压轮旋转杆613铰接点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块,调节转杆618穿过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在调节转杆上设置有弹簧619,所述弹簧619置于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之间,在第二安装块的一侧端端部设置有套筒,在套筒的端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调节转杆618一端端部设置有螺纹,调节转杆设置有螺纹的端部穿过套筒与螺母螺纹连接,第二安装块置于弹簧619和套筒之间;所述线圈夹持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带动第一压轮615、第二压轮616和第三压轮617旋转:通过调节Y轴调节轮和X轴调节轮,调节线圈压轮结构在Y轴和X轴上的位置,通过同时调节第一调节手柄和第二调节手柄,使第一压轮615、第二压轮616和第三压轮617同时向线圈的圆心方向运动夹持线圈并带动线圈转动实现绕线,通过旋动螺母来调节弹簧619的压缩量,从而实现第一线圈压轮314、第二线圈压轮和第三线圈压轮333对线圈的预压力的调节(通过旋动螺母,使调节转杆618往螺母方向移动,使弹簧619被压缩,从而带动第一压轮旋转杆612和第二压轮旋转杆613转动,使第一线圈压轮314和第二压轮旋转杆613同时压向线圈,通过调节弹簧619的压缩量,就可以调节对线圈的预压力),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手柄和第二调节手柄可以实现线圈的脱模。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机带动丝杆运动,线圈夹持装置在丝杆的带动下沿丝杆前后移动;在线圈绕制过程中,电机自动带动丝杆运动,线圈夹持装置随之带动线圈实现平移,使线圈在旋转绕制过程中实现线圈圆心的同步联动,使线圈的角度绕制盲区也能正常绕线,保证线圈的绕制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