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线路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172发布日期:2018-08-29 00:5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线路连接插头。



背景技术:

在电器工作的过程中,插头与插座在收到外力的时候,很容易分离,导致电器断电,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问题,目前的技术方案是在在插头的绝缘胶层上设置插销,插座上设置销槽,使插销与销键配合,并使插销限定在销槽内,增加插头与插座的连接稳定性。目前的技术方案虽然对提高插头与插座的连接稳定性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插头与插座必须配套安装,例如插座上必须设有与插头的销键相匹配的销槽,导致其通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线路连接插头,其通用性高,防松脱效果好。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的线路连接插头,包括柱状的主体,主体内设有输电线路,主体的一端设有导电插脚,导电插脚与主体内的输电线路电连接,主体上设有环形导轨,环形导轨绕主体的圆周侧面设置;包括有至少一个用于把主体限定在插座上的固定爪手,固定爪手由弹性材料制成,固定爪手具有沿主体轴向依次排列的水平部、外伸部、内压部;水平部与环形导轨配合连接;外伸部往远离主体圆周侧面的方向倾斜外延;内压部沿垂直主体轴线的方向内靠;内压部位于导电插脚的上方;包括有可沿主体的轴向移动的环形圈,环形圈套合于主体的圆周侧面,水平部位于环形圈内壁与主体的圆周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水平部与外伸部之间弧形过渡;环形圈由弹性材料制成,环形圈的内圈壁设有倒角,倒角位于环形圈临近外伸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环形圈的临近外伸部的端面设有第一磁体,主体上设有第二磁体,第二磁体位于第一磁体远离环形圈的一侧。

进一步地,内压部远离外伸部的端面设有防滑软垫。

进一步地,主体设有用于限定环形圈移动位置的轴肩,轴肩位于环形圈远离外伸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环形导轨具有两个,水平部上设有两个凸脚,凸脚设于环形导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固定爪手与插座边缘抓合的方式来固定插座与插头之间的位置,固定爪手可以绕着主体转动,可以抓合在离主体最近的插座的边缘侧壁上,因此,可应用于常规的插座,无需针对本实用新型来配对特定的插座,通用性高;把环形圈推向所述外伸部,使其外伸部往内收紧,进而迫使内压部压合在插座的边缘侧壁上,进而提高插头脱离插座的阻力,起到很好的防松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部位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注:插头100,主体101,环形导轨102,导电插脚103,插销104,凸脚105,轴肩106,插座200,固定爪手300,水平部301,外伸部302,内压部303,防滑软垫304,第二磁体401,第一磁体402,环形圈500,倒角5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附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的线路连接插头,如图1所示,包括柱状的绝缘的主体101,主体101内设有输电线路,主体101的一端设有导电插脚103,导电插脚103与主体101内的输电线路电连接。主体101上设有环形导轨102,环形导轨102绕主体101的圆周侧面设置;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用于把主体101限定在插座200上的固定爪手300,优选为两个,固定爪手300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PVC塑料,用弹性材料制造的好处之一为:可方便固定爪手300变形并滑进插座200边缘侧面。固定爪手具有沿主体101轴向依次排列的水平部301、外伸部302、内压部303;水平部301与环形导轨102配合连接,水平部301沿主体101的轴向设置;水平部301、外伸部302、内压部303均呈杆状,外伸部302往远离主体101圆周侧面的方向倾斜外延,即沿附图1中的左上角方向延伸,优选地,倾斜角度为25度-30度;内压部303沿垂直主体101轴线的方向往内靠,即沿附图1中的下方延伸,优选地,垂直往下延伸;内压部303位于导电插脚103的上方;还包括有可沿主体101的轴向移动的环形圈500,环形圈500套合于主体101的圆周侧面,水平部301位于环形圈500内壁与主体101的圆周侧壁之间,优选地,水平部301与环形圈500之间的间隙为1cm。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固定爪手300与插座200边缘抓合的方式来固定插座200与插头100之间的位置,固定爪手300可以绕着主体101转动,如图5及图6所示,可以抓合在离主体101最近的插座200的边缘侧壁上,因此,可应用于常规的插座200,无需针对本实用新型来配对特定的插座200,通用性高;把环形圈500推向所述外伸部302,使其外伸部302往内收紧,进而迫使内压部303压合在插座200的边缘侧壁上,进而提高插头100脱离插座200的阻力,起到很好的放松脱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水平部301与外伸部302之间弧形过渡,环形圈500由弹性材料制成,环形圈500的内圈壁设有倒角501,倒角501位于环形圈500临近外伸部302的一端,工作时,如图3及图4所示,环形圈500往外伸部302的方向推动,环形圈500的倒角501与弧形过渡的部位配合,方便环形圈500的一部分过渡到外伸部302上,环形圈500的内壁与外伸部302的外壁挤压,使外伸部302往内偏移,导致内压部303压合到插座200的边缘侧壁上,由于环形圈500与外伸部302均为弹性材料,两者之间的挤压效果更好,并且由于两者之间存在摩擦力,因而可以使环形圈500沿外伸部302不会往回移动,因而两者之间一直保持相互挤压的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4所示,环形圈500的临近外伸部302的端面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磁体402,主体101的圆周侧壁安装有第二磁体401,第二磁体401位于第一磁体402远离环形圈500的一侧,第一磁体402与第二磁体401 之间为相互吸引状态,其吸引力可以使环形圈500压向外伸部302,增加外伸部302的内靠程度,进而增加内压部303的压合力度,提高放松脱效果。

进一步地,内压部303远离外伸部302的端面设有防滑软垫304,防滑软垫304优选由橡胶材料制成,防滑软垫304可以增加内压部303与插座200边缘侧壁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主体101轴向移动的阻力,大大提高防脱效果。

进一步地,主体101设有用于限定环形圈500移动位置的轴肩106,轴肩106位于环形圈500远离外伸部302的一侧,水平部301的远离外伸部302的一端抵合在轴肩106上,环形圈500只能在外伸部302与轴肩106之间移动,环形圈500临近轴肩106的一侧设有多个插销104,轴肩106上设有与插销104配合的孔位,这可以使环形圈500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环形导轨102具有两个,水平部301上设有两个凸脚105,凸脚105设于环形导轨102内,优选地,环形导轨102为环形槽状,环形导轨102的两侧壁设有内陷的槽位,凸脚105两侧设有外凸的凸块,凸块与槽位配合,进而使凸脚105限定在环形导轨102内,这样可以提高固定爪手300沿主体101圆周方向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的线路连接插头100,其插合过程包括:

S1、线路连接插头100插合在插座200上:根据实际插座200的形状,沿主体101的圆周方向移动固定爪手,调整固定爪手300的位置,使插头100插进插座200时,内压部303远离外伸部302的端面刚好抵合插座200的边缘侧壁;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两个不同的实施例中,把两固定爪手300之间的夹角分别调整至180度、90度,匹配不同形状的插座200。然后把线路连接插头100插合在插座200上。

S2、压紧固定爪手300:把环形圈500往外伸部302的方向推进,直到环形圈500往外伸部302的方向的推进过程受阻。

优选地,日常生活中的插接过程中,手指抓合在环形圈500上,然后把线路连接插头100插向插座200,在插合的过程中,环形圈500会同步地向插合方向前压,使外伸部302压向主体101,进而使内压部303的端面贴紧插座200的边缘侧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