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芯线散乱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5837发布日期:2018-07-18 02:25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芯线散乱端子,它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线缆连接器的中心端子。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或通信设备终端等高频信号传输应用中,为便于各功能区的模块化、在线可测试性或者维修方便,通常在两独立单元之间采用线缆类连接器连接方式。目前的线缆连接器中采用铆压的方式,存在电缆中心导体与中心端子接触不稳定,现有技术中的中心端子结构见图1。这种结构的中心端子用于线缆中心导体,特别是线缆中心导体是七芯铜线时存在芯线散乱、分布不均匀等状态;如果连接位置在偏离设想的中心的预定位置时,会导致特征阻抗偏离正确值,进而使电气性能(尤其射频参数)降低。而且,在外力推拉电缆时会导致线缆的中心导体与同轴连接器的中心端子连接不稳而变动,导致电气性能品质(尤其射频参数)出现不稳定状况。相反,如果对压接连接位置正位度的要求过高,则对组装治具或工具精度要求提高,也可能导致产品不良率上升,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线缆中心导体排列整齐,分布均匀,连接稳定的防芯线散乱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芯线散乱端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由长段、短段和连接在长段和短段中间的连接过渡段构成的一个呈L板型结构的中心端子本体,在所述的长段上设置有两个上侧翼,所述的两个上侧翼向内折弯,且贴近长段部分,所述的两个上侧翼的端部相对,且中间留有一个内小外大的喇叭状结构的空隙;在所述的短段上设置有两个下侧翼,所述的两个下侧翼向下折弯,构成向下的垂直支撑。

所述的两个上侧翼的端部为弧形轮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时,经过铆压两个上侧翼压接线缆中心导体,使得线缆中心导体被排列在了两个上侧翼之间的内小外大的喇叭状结构空隙间,呈梯形结构呈现,不会出现散乱现象,连接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器的传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心端子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铆压后线缆中心导体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应用中的连接效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2、图3、图4、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需要增强中心端子对线缆中心导体的握持强度,即保证线缆中心导体在中心端子中的排列状态是有序,整齐,紧密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由长段2、短段1和连接在长段和短段中间的连接过渡段3构成的一个呈L板型结构的中心端子本体,在所述的长段2上设置有两个上侧翼21,所述的两个上侧翼向内折弯,且贴近长段部分,所述的两个上侧翼的端部22相对,且中间留有一个内小外大的喇叭状结构的空隙。这个结构就相当于给线缆中心导体提供了一个相对紧密的排列空间,将线缆中心导体罩裹在了所述的喇叭状结构的空隙中,由于所述的两个上侧翼的端部22中间留有内小外大的喇叭状结构的空隙,当线缆中心导体经压合后,在所述的空隙中呈梯形排列,如图5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上侧翼的端部22为弧形轮廓。

在所述的短段1上设置有两个下侧翼11,所述的两个下侧翼向下折弯,构成向下的垂直支撑,这部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呈现形式如图6中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