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161发布日期:2018-08-08 00:1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闸。



背景技术:

光闸是一种用于将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通过和阻断的装置,其目的就是机床在空程运动时阻断激光的传输,防止激光对机床本身的非正常损伤,并在机床出现报警或故障时可以及时阻断激光的传输,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光闸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气缸推动吸收体在与激光传输光路呈垂直的平面中往返移动,以实现激光的阻断和通过。然而由于传统的光闸通常采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设计方式对激光的传输进行阻断,导致开启的激光直接暴露在空气进行直线传输,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激光的能量的散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高的光闸。

一种光闸,用于激光的断通,包括:

基座;

吸收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吸收体的一端开设有吸入孔;

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吸收体相连;及

外罩,罩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外罩的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同轴分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收体相对所述基座移动,以使所述激光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入射至所述吸入孔内或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于所述基座的四周,并密封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外罩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一侧开设有辅助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辅助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件包括:

本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本体具有内腔;

推杆,用于与所述吸收体相连,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内;

第一气管,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内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管用于向所述内腔的一端充气以驱动所述推杆相对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移动;及

第二气管,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内腔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用于向所述内腔的另一端充气以驱动所述推杆相对所述本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设置于所述推杆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并用于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吸收体,所述第二支臂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缓冲垫能够与所述吸收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一辅助孔和第二辅助孔,所述第一气管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孔内,所述第二气管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辅助孔内,所述基座相邻的另一侧还开设有第三辅助孔和第四辅助孔,所述第三辅助孔与所述第一辅助孔连通,所述第四辅助孔与所述第二辅助孔连通,所述第三辅助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辅助孔向所述第一气管充气,所述第四辅助孔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辅助孔向所述第二气管充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一侧还开设有避位槽,所述第一辅助孔和第二辅助孔开设于所述避位槽的底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气管,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辅助孔内,所述第三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三辅助孔充气;及

第四气管,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辅助孔内,所述第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四辅助孔充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导光管,设置于所述外罩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及

第二导光管,设置于所述外罩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上述光闸,外罩罩设于基座上,外罩的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同轴分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当需要对激光实行阻断或通过时,驱动件可驱动吸收体相对基座移动,以使激光通过第一通孔入射至吸入孔内或通过第二通孔射出,由于外罩和基座形成一个较好地密封环境,有效地避免了激光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直线传输,从而减小了激光的能量的散失,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光闸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光闸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闸100用于激光的断通。光闸100包括基座110、吸收体120、驱动件130及外罩140。

吸收体120可滑动地设置于基座110上。吸收体120的一端开设有吸入孔121。驱动件130设置于基座110上,并与吸收体120相连。外罩140罩设于基座110上。外罩140的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同轴分布的第一通孔141和第二通孔(图未标)。第一通孔141和第二通孔分别用于供激光的射入和射出。驱动件130用于驱动吸收体120相对基座110移动,以使激光通过第一通孔141入射至吸入孔121内或通过第二通孔射出。

上述光闸100,外罩140罩设于基座110上,外罩140的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同轴分布的第一通孔141和第二通孔,当需要对激光实行阻断或通过时,驱动件130可驱动吸收体120相对基座110移动,以使激光通过第一通孔141入射至吸入孔121内或通过第二通孔射出,由于外罩140和基座110形成一个较好地密封环境,有效地避免了激光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直线传输,从而减小了激光的能量的散失,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高的特点。

如图2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吸入孔121为锥形孔。由于吸收体120发散角度的限制,在不加大吸收体120长度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激光会通过吸入孔121到达吸收体120的端部,通过将吸入孔121设置为锥形结构,能够加大同等长度下吸收体120的端部吸收面积,同时也可以对未吸收的激光进行更大角度的发散反射,以便于吸收体120内壁其他部位的再吸收,保证吸收体120吸收面积利用的最大化。

进一步地,上述光闸100还可包括密封圈150。密封圈150围设于基座110的四周,并密封在基座110与外罩140之间。通过密封圈150的设置,能够提高外罩140和基座110结合处的密封性能,以避免激光的外漏。可以理解的是,基座110的一侧可开设有辅助槽111。辅助槽111为环形槽。密封圈150设置于辅助槽111内。通过辅助槽111的设置,从而使得密封圈150能够与基座110更加稳定的贴合,进一步提高密封圈150对外罩140和基座110结合处的密封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进一步地,上述光闸100还可包括紧固件(图未标)。底座110的一侧还可开设有固定孔112。紧固件穿设于外罩140并与固定孔112相配合,以将外罩140固定于基座110上。

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可以为螺纹紧固件。固定孔112可以为螺纹孔。紧固件于穿设于外罩140并与固定孔112相螺合。紧固件和固定孔112可以为多个。多个紧固件与多个固定孔112一一对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和固定孔112为四个。四个固定孔112呈矩阵排布分布于基座110的四个顶角处。四个紧固件与四个固定孔112一一对应。外罩140的一侧还可开设有连接孔142。连接孔142用于供紧固件的穿设。连接孔142为四个。四个紧固件与四个连接孔142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上述光闸100还可包括第一导光管160和第二导光管170。第一导光管160设置于外罩140的一端,并与第一通孔141相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外罩140的一端还可开设有卡槽143。卡槽143分布于第一通孔141的四周。第一导光管160卡持于卡槽143内。第二导光管170设置于外罩140的另一端,并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第一导光管160和第二导光管170用于聚集和引导激光以提高激光的直线传输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件130为驱动气缸。驱动件130包括本体131、推杆132、第一气管133及第二气管134。本体131设置于基座110上。本体131具有内腔(图未标)。推杆132用于与吸收体120相连。推杆132可滑动地设置于内腔内。第一气管133设置于本体131的一端,并与本体131的内腔的一端相连通。第一气管133用于向本体131的内腔的一端充气以驱动推杆132相对本体13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气管134设置于本体131的一端,并与本体131的内腔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气管134用于向本体131的内腔的另一端充气以驱动推杆132相对本体13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2所示的X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所示的X方向的反方向,第一气管133可向本体131的内腔的一端充气,同时本体131的内腔的另一端的气体通过第二气管134流出,从而驱动推杆132相对本体131沿X方向移动,进而驱动吸收体120相对基座110沿X方向移动,使吸收体120的吸入孔121对准第一通孔141,阻止激光入射至第二通孔,实现对激光的阻断。

当驱动件130复位时,第二气管134可向本体131的内腔的另一端充气,同时本体131的内腔的一端的气体通过第一气管133流出,从而驱动推杆132相对本体131沿X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进而驱动吸收体120相对基座110沿X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将吸收体120从第一通孔141与第二通孔之间移开,由此激光可由第一通孔141射入,再由第二通孔射出。

进一步地,上述光闸100还可包括缓冲垫135。缓冲垫135设置于本体131的另一端。缓冲垫135能够与吸收体120抵接。通过缓冲垫135的设置,能够对吸收体120相对基座110的移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吸收体120相对基座110的移动过度而与本体131的另一端发生碰撞造成吸收体120的损坏。

如图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光闸100还可包括安装板136。安装板136为L形结构。安装板13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臂137和第二支臂138。第一支臂137设置于推杆132远离本体131的一端。第一支臂137用于连接推杆132与吸收体120。第二支臂138设置于本体131的一侧。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基座110的一侧还可开设有第一辅助孔(图未标)和第二辅助孔113。第一气管133远离本体13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辅助孔内。第二气管134远离本体131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辅助孔113内。

基座110相邻的另一侧还可开设有第三辅助孔114和第四辅助孔115。第三辅助孔114与第一辅助孔连通。第四辅助孔115与第二辅助孔113连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辅助孔114的轴向与第一辅助孔的轴向正交。第四辅助孔115与第二辅助孔113的轴向正交。第三辅助孔114用于通过第一辅助孔向第一气管133充气。第四辅助孔115用于通过第二辅助孔113向第二气管134充气。

需要指出的是,基座110的一侧还可开设有避位槽116。第一辅助孔和第二辅助孔113开设于避位槽116的底壁上。通过避位槽116的设置,可以降低第一气管133和第二气管134相对基座110的安装高度,从而使得安装在基座110上的各元件结构相对更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光闸100还可包括第三气管180和第四气管190。第三气管18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辅助孔114内。第三气管180用于向第三辅助孔114充气。由于第三气管180相对第三辅助孔114的可转动设置,从而可以灵活调节第三气管180相对基座110的安装角度,以便于外部供气设备与第三气管180的连接,提高第三辅助孔114的充气效率。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气管19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四辅助孔115内。第四气管190用于向第四辅助孔115充气。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