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497发布日期:2018-10-23 22:12阅读:2843来源:国知局
螺线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作油空压控制机器用螺线管阀的驱动源的螺线管。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用于这种用途的螺线管,如图6所示,已知具有下述构造的螺线管51:具有螺线管主体52,该螺线管主体52具备电磁线圈53以及卷绕有该电磁线圈53的绕线管54,通过由模塑树脂构成的外装体55覆盖该螺线管主体52。

由模塑树脂构成的外装体55可发挥电绝缘性,并且起到保护螺线管主体52不受外部环境(灰尘、水分、热量等)影响的作用,可以根据产品规格将其设计为各种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8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57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WO2003/056579A1

另外,由模塑树脂构成的上述外装体55可以使用模具成型(模塑成型)。

但是,仅通过由模塑树脂构成的外装体55覆盖螺线管主体52,在将该螺线管51安装于壳体(未图示)时,有时会在外装体55与壳体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可能从间隙侵入外部异物,导致螺线管51工作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从外装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侵入外部异物从而抑制螺线管发生工作不良的螺线管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螺线管的特征在于,在具备一次外装体的同时具备二次外装体,所述一次外装体由模塑树脂构成,对绕线管上卷绕有线圈的螺线管主体进行覆盖,所述二次外装体由模塑树脂构成,覆盖所述一次外装体。

另外,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线管,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螺线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次外装体与二次外装体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提高彼此的接合强度的锚固形状。

另外,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线管,本发明的权利要求3所涉及的螺线管的特征在于,该螺线管除了所述螺线管主体以外,还具备用于向所述线圈通电的连接部,所述一次外装体覆盖所述螺线管主体以及所述连接部双方,所述二次外装体仅覆盖所述一次外装体中的覆盖所述螺线管主体的部分。

在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由于还设置有对覆盖螺线管主体的一次外装体进一步覆盖的二次外装体,因此,能够由该二次外装体堵塞形成在一次外装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或者至少将间隙的宽度变小。由此,能够抑制从一次外装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侵入外部异物。

一次外装体以及二次外装体均由模塑树脂构成,但是,相对于一次外装体,稍后安装二次外装体,因此,如果两者的接合程度较低,则二次外装体可能会偏离一次外装体(在一次外装体的树脂与二次外装体的树脂之间可能存在微小的间隙,二次外装体并没有以从一次外装体上方覆盖树脂的状态进行特别连接,如果作用较强的力,则二次外装体的树脂可能从一次外装体的树脂脱离)。因此,作为对策,优选在两者的接触面设置用于提高彼此的接合强度的锚固形状,例如,能够通过使设置于两者中之一的凹部与设置于另一个的凸部彼此嵌合从而防止二次外装体与一次外装体脱离。对于凹部的形状,与连续的凹槽形相比,多孔形状易于成型,接合强度较高。

二次外装体只需覆盖一次外装体的外表面中的必要部分即可。例如,在螺线管除了螺线管主体以外还具备用于向线圈通电的连接部的情况下,由一次外装体覆盖螺线管主体以及连接部双方,由二次外装体仅覆盖螺线管主体即一次外装体中的覆盖螺线管主体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从外装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侵入外部异物,由此能够抑制侵入异物为原因导致螺线管发生工作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螺线管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螺线管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同一螺线管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螺线管的图,图(A)是表示覆盖一次外装体后、覆盖二次外装体前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正视图,图(B)是表示一次外装体以及二次外装体都覆盖后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正视图。

图5(A)(B)(C)分别是同一螺线管所具备的锚固形状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现有例所涉及的螺线管的截面图。

图7是将比较例所涉及的螺线管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螺线管

2 螺线管主体

3 线圈

4 绕线管

5 磁轭

6 固定铁芯

7 连接部

8 锚固形状

11 一次外装体

12 第一覆盖部

13 第二覆盖部

14 锷部

15 通孔部

16 孔部

21 二次外装体

31 阀操作部

32 可动铁芯

33 阀轴

34 阀体

41 壳体

c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为了易于说明,首先说明比较例所涉及的螺线管1。

比较例

即,图7表示将比较例所涉及的螺线管1安装于阀操作部31以及圆筒状的壳体41的上端开口部的状态。

该比较例所涉及的螺线管1具有螺线管主体2以及连接部7,该螺线管主体2具备电磁线圈3、绕线管4、磁轭5以及固定铁芯6等,该连接部7用于向线圈3通电,这些结构元件由规定的模塑树脂构成的一次外装体11覆盖(模塑成型)。由此,一次外装体11一体具有将螺线管主体2从其外周面以及上面覆盖的圆盘状(扣杯状)的第一覆盖部12、以及将连接部7以其下面露出的方式覆盖的凸缘状的第二覆盖部13。

在将上述螺线管1安装于具备可动铁芯32、阀轴33以及阀体34等的阀操作部31以及圆筒状的壳体41的上端开口部的图示状态下,此时,在一次外装体11与壳体41的上端部之间形成间隙c。因此,有时会从该间隙c侵入(箭头d)外部异物(未图示),导致螺线管1发生工作不良。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螺线管1中追加以下结构。

第一实施例

即,如图1所示,针对覆盖具备上述电磁线圈3以及绕线管4等的螺线管主体2的一次外装体11,进一步覆盖二次外装体21,通过该二次外装体21,堵塞上述一次外装体11与壳体41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c。

二次外装体21由规定的模塑树脂成型。另外,二次外装体21并不覆盖一次外装体11整体而仅覆盖局部,具体来讲,仅覆盖一次外装体11的圆盘状的第一覆盖部12的外周缘部,相对于第一覆盖部12呈檐状。

对于一次外装体11以及二次外装体21的材质,可以使用彼此相同种类的材质,但是,也可以根据使用条件、环境等使用彼此不同种类的材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螺线管1中,由于设置有对覆盖螺线管主体2的一次外装体11进一步覆盖的二次外装体21,因此能够由该二次外装体21堵塞上述一次外装体11与壳体41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c。由此,能够抑制从一次外装体11与壳体41之间的间隙c侵入外部异物,从而抑制异物侵入为原因导致螺线管1发生工作不良。

第二实施例

作为第二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螺线管1中,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一次外装体11与二次外装体21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提高彼此的接合强度的锚固形状8。锚固形状8构成如下。

即,如图3放大所示,在一次外装体11的圆盘状的第一覆盖部12的外周面一体设置有被二次外装体21覆盖的锷部14,在该锷部14上沿圆周设置有多个通孔部15,在通孔部15中分别填充用于构成二次外装体21的一部分模塑树脂,防止脱落。

由此,根据该结构,在一次外装体11与二次外装体21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提高彼此的接合强度的锚固形状8,因此,能够防止二次外装体21与一次外装体11脱离。

第三实施例

对于上述锚固形状8考虑各种形状,例如,可以是以下形状。

作为第三实施例,在图4所示的螺线管1中,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一次外装体11与二次外装体21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提高彼此的接合强度的锚固形状8。锚固形状8构成如下。

即,如图4(A)的俯视图所示,在一次外装体11的圆盘状的第一覆盖部12的外周缘部的上面沿圆周设置有多个(图中是5个部位)有底的孔部16,在孔部16中分别填充用于构成二次外装体21的一部分模塑树脂(未图示),防止脱落。

由此,根据该结构,在一次外装体11与二次外装体21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提高彼此的接合强度的锚固形状8,因此,能够防止二次外装体21与一次外装体11脱离。

不特别限定孔部16的平面形状,例如,可以是图5(A)所示的圆弧形、图5(B)所示的圆形等。

另外,孔部16也可以相对于一次外装体11的上面以及侧面(外周面)都开口,在该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图5(C)示出了这种情况,孔部16的平面形状呈T字形,T字形的竖棒前端在一次外装体11的侧面(外周面)也开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