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6684发布日期:2019-01-14 19:4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多极连接器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由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构成多极连接器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322487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7837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可连结/分离的插头侧连接器能够各自不受制约地自由组合排列,但无法应对误排列。因此,存在如下担忧,即,插头侧连接器以错误的排列而被连结,使得误排列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连结于设备侧连接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以错误的排列而被连结。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是通过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组合来构成多极连接器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所述插头侧连接器(10)分别包括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插头侧壳体(12),该插头侧壳体(12)内置插头侧端子(18),且具有能够与相邻的其他所述插头侧连接器(10)相向的两个侧表面(12a、12b),所述插头侧壳体(12)在所述侧表面(12a、12b)的一方具有至少一个凹槽(24),在所述侧表面(12a、12b)的另一方具有至少一个突条(26),仅在特定的两个所述插头侧连接器(10)相邻的情况下,通过滑动移动,一方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所述凹槽(24)与另一方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所述突条(26)能够卡合,或者一方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所述突条(26)与另一方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所述凹槽(24)能够卡合。

根据该结构,由于仅在特定的两个所述插头侧连接器(10)相邻的情况下,插头侧壳体(12)彼此连结,因此,能够避免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以错误的排列而被连结。

在上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中,优选为在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插头侧壳体(12)中存在多个彼此卡合的成对的所述凹槽(24)和所述突条(26),在所述侧表面(12a、12b),所述凹槽(24)和所述突条(26)在与能够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仅所述成对的所述凹槽(24)和所述突条(26)位于相同位置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彼此能够连结。

根据该结构,仅成对的所述凹槽(24)和所述突条(26)位于相同位置的插头侧壳体(12)彼此能够连结,这适用于特定的两个插头侧连接器(10),据此,仅在特定的两个所述插头侧连接器(10)相邻的情况下,插头侧壳体(12)彼此连结,从而能够避免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2)以错误的排列而被连结。

在上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中,优选为所述凹槽(24)和所述突条(26)具有通过彼此的卡合将相邻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彼此以向与所述侧表面正交的横向无法分离的方式进行连结的燕尾榫形状。

根据该结构,多个插头侧壳体(12)在横向上以无法分离的方式进行连结的插头侧壳体(12)的组合体能够在不连接于连接对象的设备侧连接器(50)的状态下完成,因此,能够将预先连结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2)一并连接于设备侧连接器(50)的设备侧壳体(52)。

在上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中,优选为所述凹槽(24)和所述突条(26)具有燕尾榫形状,在所述侧表面(12a、12b)还设置有对位用突条(30)或者对位用凹槽(28),该对位用突条(30)或者对位用凹槽(28)从所述凹槽(24)或者所述突条(26)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侧向与所述凹槽(24)或者所述突条(26)相同的方向延伸,并能够从所述横向与所述凹槽(24)或者所述突条(26)卡合。

根据该结构,作为凹槽(24)和突条(26)的燕尾榫嵌合的步骤,首先将对位用凹槽(28)从横向卡合于突条(26)或者使对位用突条(30)从横向卡合于(进入)凹槽(24)来进行粗略的对位,之后,使插头侧壳体(12)沿凹槽(24)和突条(26)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凹槽(24)和突条(26)燕尾榫嵌合。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燕尾榫嵌合作业。

在上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中,优选为所述插头侧壳体(12)具有通孔(20),该通孔(20)沿与所述侧表面正交的方向贯通所述侧表面,所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还包括连结杆(23),该连结杆(23)连续地插入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所述通孔(20),将该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2)在摆列状态下进行连结。

根据该结构,在横向上摆列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组合体的连结状态还通过连结杆(23)来维持。

在上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中,优选为所述插头侧端子(18)是插入到形成于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端子安装孔(14)的母端子(18),且具有卡合部(18c),该卡合部(18c)在该母端子(18)插入到所述端子安装孔(14)的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连结杆(23)卡合,所述连结杆(23)兼用作将所述母端子(18)保持在所述规定插入位置的保持部件。

根据该结构,通过一个连结杆(23)来将在横向上摆列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组合体中的母端子(18)的全部保持在规定插入位置,因此,能够减少零部件个数。

在上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中,优选为所述插头侧壳体(12)具有卡合部(32)、操作部(40)和连结部(72、74),其中,所述卡合部(32)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在形成于连接对象的设备侧连接器(50)的设备侧壳体(52)的卡止部(60),从而将所述插头侧壳体(12)以无法抽出的方式卡止于所述设备侧壳体(52);所述操作部(40)进行该卡合部(32)相对于所述卡止部(60)的卡合脱离;所述连结部(72、74)将相邻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所述操作部(40)彼此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进行连结。

根据该结构,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操作部(40)通过连结部(72、74)彼此连结,据此,能够一并解除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由卡合部(32)和卡止部(60)的卡合引起的锁定。

在上述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中,优选为所述插头侧壳体(12)根据各种类的不同而被涂上不同的颜色。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插头侧壳体(12)的颜色来区分插头侧连接器(12)的种类。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设备侧连接器包括设备侧壳体(52)和多个设备侧端子(66),其中,所述设备侧壳体(52)被划定出用于将构成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体的多个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全部以能够抽出插入的方式插入的连接器插入室(54);所述设备侧端子(66)通过所述插头侧壳体(12)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插入室(54)而与所述插头侧端子(18)导通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连接构成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体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2)的全部。

在上述设备侧连接器中,优选为包括设备侧壳体(52),该设备侧壳体(52)被划定出用于将构成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体的多个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全部以能够抽出插入的方式插入的连接器插入室(54),所述设备侧连接器包括设备侧端子(66),该设备侧端子(66)通过所述插头侧壳体(12)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插入室(54)而与所述插头侧端子(18)导通连接,所述设备侧连接器在各种类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被插入的位置还具有彩色部分(68),该彩色部分(68)被涂上与应被插入到该位置的种类的所述插头侧壳体(12)的颜色相同的颜色。

根据该结构,通过进行插头侧壳体(12)的颜色和涂在设备侧壳体(52)上的颜色的匹配,能够防止插头侧连接器(10)相对于设备侧连接器(50)的误连接。

在上述设备侧连接器中,优选为所述设备侧壳体(52)具有多个引导部(56、58),该多个引导部(56、58)以单个所述插头侧壳体(12)为单位单独地引导所对应的所述插头侧连接器(10)的抽出插入。

根据该结构,即使设备侧壳体(52)没有内部隔壁,插头侧端子(18)和设备侧端子(66)的连接也能够以一个插头侧壳体(12)为单位进行,与将多联状态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一并插入到设备侧壳体(52)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较小的插入力来进行该连接。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连接器对是由构成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组合体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个设备侧连接器(50)组成的连接器对。

根据该结构,通过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组合体和一个设备侧连接器(50),能够得到在插头侧连接器(10)的排列上装入安全机构的小型的多极连接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仅在特定的两个所述插头侧连接器相邻的情况下,插头侧壳体彼此连结,因此,能够避免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以错误的排列而被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的相互配置关系的图表。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端子和保持部件(retainer)的安装步骤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联插头侧连接器中的保持部件(retainer)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备侧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连接器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由箭头定义了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此外,如图1所示,由插头侧连接器和设备侧连接器彼此相反地来定义前后方向。

如图1、图2所示,连接器对(连接器结构)由彼此可连结/分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组合体和连接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一个设备侧连接器50构成。

如图1~图3所示,各插头侧连接器10包括由树脂成型品形成的单独的插头侧壳体12。插头侧壳体12呈具有彼此平行的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一个插头侧壳体12的左侧面12a因在沿左右方向(横向)摆列的状态下排列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组合而与左侧相邻的另一插头侧连接器10的右侧面12b相向。一个插头侧壳体12的右侧面12b因在沿左右方向摆列的状态下排列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组合而与右侧相邻的另一插头侧连接器10的左侧面12a相向。

此外,在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组合中,配置于最左侧的插头侧壳体12的左侧面12a与后述的设备侧连接器50的左端壁52c的内表面相向,位于最右侧的插头侧壳体12的右侧面12b与设备侧连接器50的右端壁52d的内表面相向。

插头侧壳体12在上下两段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安装孔14。如图5、图6所示,在各端子安装孔14中插入有金属制的母端子(插头端子)18,该母端子18导通连接绝缘包覆电线(电源线)16。母端子18具有供后述的公端子66的突出部66a插入的筒状的插座部18a和止回形状的卡止突起(矛状部)18b,母端子18通过卡止突起18b卡合在形成于插头侧壳体12的卡止部分14a而被防脱地卡止于插头侧壳体12。在此,将母端子18插入端子安装孔14直到卡止突起18b卡合于卡止部分14a的位置为止的状态,称为母端子18插入到端子安装孔14的正规的插入位置的状态。

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各插头侧壳体12具有通孔20。通孔20沿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贯通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并沿左右方向横穿上下双方的端子安装孔14的一部分而延伸,并在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开口。换言之,通孔2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上下的端子安装孔14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并沿左右方向横穿上侧的端子安装孔14的下侧部分和下侧的端子安装孔14的上侧部分这两者而延伸。

如图5所示,插头侧连接器10包括与插头侧壳体12不同的零部件、即保持部件22。保持部件22是树脂成型品,且具有杆状的插入部22a和拆装操作把持部22b而呈l形状,其中,杆状的插入部22a可抽出插入地插入通孔20;拆装操作把持部22b连接于杆状的插入部22a的一端,并与左侧面12a重合。如图5的(a)~(c)所示,在母端子对端子安装孔14的插入完成之后,进行插入部22a对通孔20的插入。

如图6所示,插入部22a仅在母端子18插入端子安装孔14达到正规的插入位置(规定插入位置)为止的状态下,不会碰到端子安装孔14内的母端子18而能够整个插入到通孔20。通过插入部22a整个插入到通孔20,拆装操作把持部22b接合于左侧面12a。

据此,在母端子18插入端子安装孔14没有达到正规的插入位置的情况下,拆装操作把持部22b不接触左侧面12a,而位于远离左侧面12a的位置,因此,作业者能够通过保持部件22相对于通孔20的插入程度,用目视来确认母端子18是否插入端子安装孔14达到正规的插入位置。通过该目视作业,能够容易地避免母端子18的插入不良。

在母端子18插入端子安装孔14达到正规的插入位置为止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插入到通孔20的插入部22a用前表面22c抵接于上下的母端子18的台阶面(卡合部)18c的各自台阶面。通过该抵接,也能够防止母端子18从插头侧壳体12脱落。

如图1~图3所示,各插头侧壳体12在左侧面12a的上下两处位置具有分别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凹槽(键槽)24,且在右侧面12b的上下两处位置一体地具有分别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的突条(嵌合键)26。

左右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通过彼此相邻且彼此相向的左侧面12a的凹槽24和右侧面12b的突条26滑动键式地进行卡合(嵌合),而在沿左右方向摆列的状态下进行连结。凹槽24是槽开口侧构成短边的横向放倒梯形的横截面形状的“燕尾榫槽”,突条26是突出顶端构成长边的横向放倒梯形的横截面形状的“燕尾榫突条”,凹槽24和突条26彼此进行“燕尾榫嵌合”。

换言之,凹槽24和突条26的横截面形状为包括悬垂(overhang)部的横截面形状,其中,悬垂部通过凹槽24和突条26的上下的倾斜面在垂直贯穿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的方向(左右方向)上以无法分离的方式进行连结。

进行燕尾榫嵌合的凹槽24和突条26的卡合通过将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的上下位置对齐,并使该两个插头侧壳体12沿前后方向相对位移(滑动移动),来滑动式地进行,从而使左右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通过该燕尾榫嵌合在横向上以无法分离的方式连结。

根据该结构,左右彼此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在横向上以无法分离的方式连结的多联状态的插头侧连接器10能够在不连接于设备侧连接器50的状态下得到,因此,能够将预先连结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一并连接于设备侧连接器50。

采用该一并连接,与将各个插头侧连接器10一个个地连接于设备侧连接器50的情况相比,能够迅速地进行将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连接于设备侧连接器50的作业。

处于多联状态的插头侧连接器10、即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组合体的各插头侧壳体12的通孔20在左右方向上呈一直线状地彼此连通。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可以使用具有插入部23a及与拆装操作把持部22b同等长度的拆装操作把持部23b的l形状的连结杆23,其中,插入部23a具有相当于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左右方向上的合计尺寸的长度。

在连结杆23的使用中,插入部23a在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连续状态下插入到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通孔20,据此,提高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连结强度。连结杆23通过插入部23a与上述的保持部件22的插入部22a同样地与位于正规的插入位置(规定的插入位置)的母端子18卡合,来兼用作将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母端子18一并保持在正规的插入位置的保持部件22。

据此,只要每个由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组成的组合体只准备一个连结杆(保持部件)23即可,不需要每个插头侧连接器10都要准备单独的保持部件22,从而能够减少零部件个数。

如图1~图3所示,凹槽24和突条26不是横跨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的前后方向的全长而设置的,而是仅在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的前侧,以小于所述全长(大致全长的1/2~2/3)的前后方向长度而设置。

如图2所示,在左侧面12a形成有对位用凹槽28,该对位用凹槽28从各凹槽24的后端向后方呈一直线状地连续延伸。对位用凹槽28具有左侧面12a的前后方向的全长的大致1/2~1/3的前后长度,并具有矩形横截面,为能够从横向(左右方向)与突条26卡合的凹槽,其中,该矩形横截面具有比凹槽24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大槽宽大且比所对应的突条26的最大条宽大的上下方向上的槽宽。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右侧面12b一体形成有对位用突条30,该对位用突条30从各突条26的后端向后方呈一直线状地连续延伸。定位突条30是具有矩形横截面且能够从横向(左右方向)与凹槽24卡合的突条,其中,该矩形横截面具有比突条26的上下方向上的最小条宽小且比所对应的凹槽24的最小宽度小的上下方向上的条宽。

在未插入到后述的设备侧壳体52的连接器插入室54的状态下,即在将插头侧连接器10插入设备侧连接器50之前,连结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时,在使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偏离插头侧壳体12的前后方向全长的大致1/2~1/3的状态下,从左右方向(相向的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彼此接近的横向)将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对齐,并使对位用凹槽28和突条26卡合,在对位用凹槽28的上下方向上的槽宽的范围内进行上下方向上的粗略对位。之后,通过使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位移,自然地从对位用凹槽28和突条26的“松旷嵌合”变为凹槽24和突条26的严密的“燕尾榫嵌合”。据此,凹槽24和突条26的燕尾榫嵌合的作业性变得良好,能够改善连结处于未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的状态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作业性。

同样地,在使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偏离插头侧壳体12的前后方向全长的大致1/2~1/3的状态下,从左右方向(相向的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彼此接近的横向)将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对齐,并使对位用突条30和凹槽24卡合,在凹槽24的上下方向上的槽宽的范围内进行上下方向上的粗略对位。之后,通过使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位移,自然地从对位用突条30和凹槽24的“松旷嵌合”变为凹槽24和突条26的严密的“燕尾榫嵌合”。据此,凹槽24和突条26的燕尾榫嵌合的作业性变得良好,能够改善连结处于未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的状态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作业性。

在彼此相邻的两个插头侧壳体12中存在有以对为单位的多个彼此卡合的成对的凹槽24和突条26,该以对为单位的多个彼此卡合的成对的凹槽24和突条26在左侧面12a和右侧面12b上的与所述可滑动的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即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因对单位不同而不同。如图4所示,成对的凹槽24和突条26的位置被设定a~f六个不同的上下位置,通过上下两段的成对的凹槽24和突条26的组合,而存在有类型i~ix九个种类的插头侧壳体,仅限于上下两段的成对的两者处于相同位置的插头侧壳体12彼此能够连结。

即,仅在特定的两个插头侧连接器10相邻的情况下,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凹槽24能够滑动地与另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突条26卡合,或者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突条26能够滑动地与另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凹槽24卡合,这是根据凹槽24和突条26的上下方向上的设置位置一致/不一致来确定的。此外,在图4中,标记○表示凹槽24的上下位置,标记●表示突条26的上下位置。

例如,对于类型i的插头侧壳体12和类型ii的插头侧壳体12而言,其上段的成对的凹槽24和突条26的位置(以下称为成对位置)在“c”处一致,其下段的成对位置在“f”处一致,据此,能够作为特定的两个插头侧连接器10而连结。但是,类型iii的插头侧壳体12的上段的成对位置在“b”处、下段的成对位置在“e”处均与类型i的插头侧壳体12的成对位置不一致,因此,作为不是特定的两个插头侧连接器10,类型i的插头侧壳体12和类型iii的插头侧壳体12不能连结,从而能够在安全操作(foolproof)的基础上避免误排列。

在该实施方式中,插头侧连接器10仅在插头侧壳体12按照从类型i开始起,类型ii、类型iii…类型viii、类型ix的顺序排列的情况下,连结成九联,而在除此之外的顺序下、例如,在插头侧壳体12按照从类型i开始起,类型iii、类型ii…等的顺序下无法连结,从而能够避免插头侧连接器10因错误排列而未能连结为多联。

如图1~图3、图6所示,插头侧壳体12具有双支撑梁结构的树脂制的弹性变形板部38,该弹性变形板部38在上侧因空隙34而向上方离开插头侧壳体12,且通过各连结部36仅将前后的端部一体地连结于插头侧壳体12的前后的端部。在弹性变形板部38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的上部一体成型有卡合用突部32,该卡合用突部32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后述的卡止用开口60。卡合用突部32基于弹性变形板部38的前后间的朝下凸的圆弧状的弹性变形而沿上下方向位移。

在弹性变形板部38的后侧上部突出形成有解锁操作部40。解锁操作部40构成如下操作部,即,通过由指尖操作被向下方按压,使弹性变形板部38弹性变形为向下凸的圆弧状,使卡合用突部32相对于卡止用开口60的卡合脱离(解除)。

插头侧壳体12的包括弹性变形板部38、卡合用突部32和解锁操作部40的整体根据类型i~ix的种类的不同而被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能够通过在插头侧壳体12成型时向树脂材料添加指定颜色的颜料来进行。

作业者能够通过插头侧壳体12的颜色容易地辨别插头侧连接器10的种类。插头侧壳体12的颜色优选针对类型i~ix分别设定单独的颜色,但是,为了减少颜色数量,也可以将远离的配置间的类型设定为相同颜色,例如将类型i和vi设定为白色,将类型ii和vii设定为紫色,将类型iii和viii设定为红色,将类型iv和ix设定为绿色,将类型v设定为青色。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设备侧连接器50包括由树脂成型品形成的设备侧壳体52。设备侧壳体52呈由上壁52a、下壁52b、左端壁52c、右端壁52d和底壁52e构成的前侧敞开的长方体形状,且底壁52e固定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等。

设备侧壳体52通过上壁52a、下壁52b、左端壁52c、右端壁52d和底壁52e划定连接器插入室54,该连接器插入室54是在能够将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沿前后方向抽出插入地插入的前侧敞开、在内部没有隔离部件(隔壁)的一个长方体形状。连接器插入室54能够插入构成所述组合体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全部,其构成为在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收装部中除去了划分每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内部隔壁的结构,而构成一个收装空间。

据此,在被插入相同数量的插头侧连接器10的情况下,设备侧连接器50的左右尺寸变小,能够实现设备侧连接器50的小型化。

设备侧壳体52在上壁52a的连接器插入室54侧一体地具有上部导轨56,该上部导轨56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在与各插头侧壳体12对应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上部导轨56在限制左右和上下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以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弹性变形板部38和插头侧壳体12的上侧部分。设备侧壳体52在下壁52b的连接器插入室54侧一体地具有下部导轨58,该下部导轨58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在与各插头侧壳体12对应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下部导轨58在限制左右和上下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以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插头侧壳体12的下侧部分。

据此,上部导轨56和下部导轨58以每一个插头侧连接器10,即以单个插头侧壳体12为单位单独地引导插头侧壳体12相对于设备侧壳体52在前后方向上的抽出插入,允许插头侧壳体12一个个地插入到设备侧壳体52。据此,即使设备侧壳体52没有内部隔壁,母端子18和设备侧连接器50侧的后述的公端子66的连接也能够以一个插头侧壳体12为单位进行,与将多联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一并插入到设备侧壳体52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较小的插入力来进行该连接。

而且,由于上部导轨56和下部导轨58将插头侧壳体12单独地保持在左右方向上的规定位置,因此,即使在设备侧壳体52没有内部隔壁,也能够在中途配置的插头侧连接器10被去除的缺失状态下,将在左右方向上摆列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插入到设备侧连接器50,并配置于规定位置。

设备侧壳体52还一体地具有多个插入引导部59,该多个插入引导部59从底壁52e向与插头侧壳体12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插入引导部59针对每个插头侧壳体12而形成,插入到所对应的插头侧壳体12的卡合部15(参照图6),与上部导轨56及下部导轨58一起进行插头侧壳体12相对于设备侧壳体52在前后方向上的抽出插入的引导、以及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定位。

在左端壁52c形成有突条62(参照图2),配置在左端的插头侧壳体12的凹槽24以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该突条62卡合。在右端壁52d形成有凹槽64(参照图1),配置在右端的插头侧壳体12的突条26以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该凹槽64卡合。突条62和凹槽64具有与突条26及凹槽24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横向放倒梯形的横截面形状。

设备侧壳体52在上壁52a具有卡止用开口60,卡合用突部32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嵌入到该卡止用开口60。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的插头侧壳体12通过卡合用突部32嵌入到卡止用开口60而被防止脱落(锁定)。

如图8所示,设备侧连接器50在与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的各插头侧壳体12的母端子18的各个母端子对应的位置具有金属制的公端子(设备侧端子)66。公端子66被设置为与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的各插头侧壳体12的母端子18的总数相同的数量,且分别具有突出部66a,其中,突出部66a分别从底壁52e沿与插头侧壳体12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并向连接器插入室54突出。突出部66a嵌合于母端子18的插座部18a。通过该嵌合,母端子18和公端子66被导通连接。

在此,在图8中被标记附图标记(gnd)的公端子66是接地端子。接地端子66(gnd)的突出部66a的突出长度比其他公端子66的突出部66a的突出长度长。据此,母端子18和公端子66的导通连接最初在接地端子66(gnd)处进行,通过接地除电来实现连接器连接时的设备侧的安全性。

如图1、图2所示,上壁52a的前侧(连接器插入室54的开口侧)和连接器插入室54的开口边缘的上部,于与各卡止用开口60在左右方向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四边形的着色部68、70。着色部68、70针对每个卡止用开口60、即针对每个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的插头侧连接器10单独地设定,在各插头侧壳体12被插入的位置,通过喷墨打印机等打印出与应插入该位置的种类的插头侧连接器10的颜色相同的颜色的图形(四边形)。例如,在位于被插入红色的插头侧壳体12的、在左右方向上所对应的位置的着色部68、70上打印上红色的图形。

通过使每个插头侧连接器10的插头侧壳体12的上下部分,或者将由相邻的插头侧连接器10的凹槽24和突条26的嵌合所产生的多联状态的插头侧连接器10的插头侧壳体12的上下部分与所对应的左右方向位置的上部导轨56和下部导轨58卡合,插头侧连接器10被这些导轨56、58引导的同时滑动而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据此来进行插头侧连接器10相对于设备侧连接器50的连接。在该插入中,卡合用突部32根据弹性变形板部38向下方的弹性变形而进入上壁52a的前缘部下侧,如此自动地嵌合于卡止用开口60,而被防止脱落。

在该连接作业中,通过进行着色部68、70的颜色和插头侧壳体12的颜色的匹配,能够防止由排列引起的误组装,并且防止插头侧连接器10相对于设备侧连接器50的误连接于未然。

通过由作业者的手指按下解锁操作部40,卡合用突部32根据弹性变形板部38向下方的弹性变形而下降,插头侧壳体12在卡合用突部32从与卡止用开口60的嵌合脱离的解锁状态下被向近身侧抽出,据此,以插头侧连接器10为单位(以插头侧壳体12为单位)来进行拆卸。在想要将相邻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10一并拆卸的情况下,只要将成为拆卸对象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的解锁操作部40一并按下即可。

接着,参照图9、图10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头侧连接器的组合体、设备侧连接器及连接器对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9、图10中,对于与图1~图8相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图1~图8中标注的标记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解锁操作部40的右端部形成有凹部72,在解锁操作部40的左端部形成有凸部74。凹部72是后方开口的截面呈c形的凹部,凸部74是圆柱状的凸部,通过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或者在已被插入到设备侧壳体52的插头侧壳体12的旁边插入其他插头侧壳体12,相邻的解锁操作部40的凹部72和凸部74嵌合,从而使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的解锁操作部40彼此连结。

在该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的解锁操作部40彼此连结,因此,只要按下一个插头侧壳体12的解锁操作部40,就能够在相邻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一并解除由卡合用突部32和卡止用开口60的嵌合所引起的插头侧壳体12的锁定。据此,统一拆卸相邻的多个插头侧壳体12时的操作性变得良好。

上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理解,本发明不被这种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变更。

例如,如图11所示,插头侧连接器10也可以为将两个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两极用的插头侧壳体12每两个一体成型的四极的插头侧连接器、或将插头侧壳体12每三个一体成型的六极的插头侧连接器、或连结五个插头侧壳体12的十极的插头侧连接器等,并不限于两极的插头侧连接器。

多个两极用的插头侧壳体12一体成型的插头侧连接器是将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的后部彼此一体成型的结构,与单一的插头侧壳体12同样地,被上部导轨56和下部导轨58引导而插入到连接器插入室54。两极用的插头侧壳体12的连结个数为三个以上的插头侧连接器仅在位于两端的插头侧壳体12设置有卡合用突部32,解锁操作部40连结设置于多个插头侧壳体12中的一个即可。

由凹槽24和突条26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确定的插头侧壳体12的种类并不限于九个,可以少于九个,也可以多于九个。另外,仅在特定的两个插头侧连接器10相邻的情况下,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凹槽24能够滑动地与另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突条26卡合,或者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突条26能够滑动地与另一方的插头侧壳体12的凹槽24卡合,而使该相邻的插头侧壳体12彼此连结的结构并不限于由凹槽24和突条26的上下方向上的设置位置一致/不一致来确定,也可以由凹槽24和突条26的形状或者大小的一致/不一致来确定。也可以采用插头侧连接器10具有公端子,设备侧连接器具有母端子的结构。

形成于设备侧壳体52的左端壁52c的突条可以被省略且形成于右端壁52d的凹槽64被置换为位于a~c位置或者/以及d~f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突条26能够卡合的宽度较大的凹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设备侧壳体52的共用化。

燕尾榫嵌合的凹槽24和突条26不限于横向放倒梯形的横截面形状,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钩形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结构要素并非全部都是必须的,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适当地取舍选择。

【附图标记说明】

10:插头侧连接器;12:插头侧壳体;12a:左侧面;12b:右侧面;14:端子安装孔;14a:卡止部分;15:卡合部;16:绝缘包覆电线;18:母端子(插头侧端子);18a:插座部;18b:卡止突起;18c:台阶面;20:通孔;22:保持部件;22a:插入部;22b:拆装操作把持部;22c:前表面;23:连结杆;23a:插入部;23b:拆装操作把持部;24:凹槽;26:突条;28:对位用凹槽;30:对位用突条;32:卡合用突部;34:空隙;36:连结部;38:弹性变形板部;40:解锁操作部;50:设备侧连接器;52:设备侧壳体;52a:上壁;52b:下壁;52c:左端壁;52d:右端壁;52e:底壁;54:连接器插入室;56:上部导轨(引导部);58:下部导轨(引导部);59:插入引导部;60:卡止用开口;62:突条;62a:突出部;64:凹槽;66:公端子(设备侧端子);66a:突出部;68:着色部;70:着色部;72:凹部;74:凸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