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8618发布日期:2019-02-10 13:2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中作为保护元件使用的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及其制造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微型断路器”是指厚度设为2mm以下的超小型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便携设备内置有ptc、熔断器、微型断路器作为电池的保护元件。ptc若高于设定温度则跳闸,由此使得阻抗值急剧变大而将电流切断,熔断器若达到设定温度则熔断而将电流切断,微型断路器若达到设定温度则使得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分离而将电流切断。ptc具有如下缺点:作为未跳闸的状态下的电阻的低阻抗值大于接点的接触阻抗,功率损耗在大电流的便携设备中变大。熔断器具有如下缺点:若熔断则在此后无法再度使用。微型断路器无法防止因便携设备掉落等冲击而导致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分离进而在瞬间内将电源切换为断开的瞬间断开。微型断路器在接通状态下,接点的接点阻抗值小,能够减小大电流时的功率损耗,因而能防止特有的缺点亦即瞬间断开而实现作为便携设备的保护元件的优异特性。

本说明书中,作为ptc未跳闸的状态下的电阻的“低阻抗值”表示20℃下的ptc的电阻。

正在研发一种防止因掉落等冲击导致接点在瞬间内断开而引起的瞬间断开的微型断路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003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文献1公开的断路器,为了防止因冲击所产生的振动使得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分离而引起的瞬间断开,将间隔件设置于壳体内。间隔件防止ptc、双金属件受到冲击而振动,由此防止瞬间断开。微型断路器在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之间内置有双金属件和ptc,若双金属件达到设定温度则反转,由此使得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分离而将接点切换为断开。ptc在接点的断开状态下被通电而对双金属件进行加热。被加热的双金属件保持为反转状态,从而将接点保持为断开状态。该结构的断路器若受到冲击,则双金属件、ptc产生振动。为了防止双金属件、ptc的振动而配置间隔件。间隔件将间隙封堵而防止振动。

对于利用间隔件减小间隙而防止由振动引起的瞬间断开的结构而言,以极高的精度调整间隙而进行组装极其困难。特别是在整体厚度设为约1mm、断开的接点间隔设为100μm左右的微型断路器中,固定接点板、ptc、双金属件以及可动接点板层叠于壳体内,利用间隔件减小间隙以防止振动极其困难。其原因在于,部件加工和组装要求极高的精度。另外,微型断路器使前端固定有可动接点的弹性臂变形而将接点切换为接通或断开,并且使双金属件反转而将接点切换为断开,因此,需要供弹性臂变形的空间,另外还需要供双金属件反转的空间,因此需要设置上述空间等,使得要反转的双金属件相对于ptc无间隙地配置于可动接点板与固定接点板之间是极难实现的。另外,假设即使能够完全消除双金属件与ptc之间的间隙,也无法阻止因弹性臂的冲击引起的振动。尤其对于弹性臂使用厚度设为约100μm左右的极薄的金属板、且切断时的接点间隔设为100μm左右的微型断路器而言,接点的接触压力弱且无法防止因掉落等冲击产生振动而引起的瞬间断开。因此,微型断路器即使通过设置间隔件能够减少因掉落等冲击引起的瞬间断开,也无法稳定地阻止因强冲击引起的瞬间断开。

本发明是以进一步解决以上缺点为目的而完成的。本发明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强冲击引起的瞬间断开的微型断路器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加工、组装不要求高精度,能够廉价并大量生产且能够可靠地阻止瞬间断开的微型断路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是与电池串联连接的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具备:可动接点板1,其通过在弹性臂5的前端设置可动接点3而成;固定接点板2,其通过在与可动接点3的对置位置设置固定接点4而成;双金属件6,其通过在设定温度下使可动接点3与固定接点4分离而形成为断开状态;以及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其与固定接点板2以及可动接点板1连接。

以上微型断路器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连接于固定接点板和可动接点板,因此,在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分离的瞬间,使得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与可动接点以及固定接点导通,因此能够防止因强冲击使得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分离而引起的瞬间断开。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在因冲击而使得接点断开时被通电而将接点保持为连接的状态,在接点连续地断开的状态下,因通电的电流发热而跳闸,从而电阻增大而将电流切断。因此,在因冲击使得接点暂时断开的状态下,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形成为将接点连接的状态而防止瞬间断开,但若接点连续断开,则使得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跳闸而使断路器形成为切断状态。

另外,以上微型断路器利用与接点并联连接的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而防止接点在瞬间内断开而引起的瞬间断开,因此,不像以往的断路器那样、即在壳体内设置间隔件来调整间隙以防止瞬间断开的断路器那样,需要以高精度进行部件加工或组装,能够廉价地大量生产。

此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能够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一个电极通过软钎焊、焊接、粘接的任一种方式连接于固定接点板1,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另一个电极通过软钎焊、焊接、粘接的任一种方式连接于可动接点板2。

以上微型断路器通过软钎焊、焊接、粘接的任一种方式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与固定接点板以及可动接点板固定,因此具有能够可靠地防止极强冲击下的瞬间断开的特征。其原因在于,即使受到强冲击,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也稳定地与可动接点板以及固定接点板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在可动接点板1与固定接点板2之间内置有:双金属件6,其达到设定温度时反转而使得可动接点3与固定接点4分离;以及自保持用的ptc4x,在上述双金属件6与固定接点板2之间对双金属件6进行加热而将自保持用的ptc4x保持为反转状态,能够将自保持用的ptc7x兼用作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

以上微型断路器使用自保持用的ptc作为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因此,具有不追加专用的ptc作为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就能够防止瞬间断开的特征。

另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具备:壳体8,其固定有可动接点板1以及固定接点板2;以及导线14,其与ptc7的表面连接,且将端部引出到壳体8的外部而形成外部连接端子19,并且,在外部连接端子19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具备绝缘片17,能够将外部连接端子19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

以上微型断路器将引出到壳体的外部的外部连接端子设置于导线,并在该外部连接端子与可动接点板之间配置有绝缘片,由此将外部连接端子与可动接点板连接,因此能够在利用绝缘片使导线相对于可动接点板绝缘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因此,能够在导线未与可动接点板连接的状态下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在对接点进行了激活处理之后,将导线与可动接点板连接,由此能够利用ptc防止连接的瞬间断开。即,具有如下特征:能够通过激活处理而使接点形成为低阻抗的状态,并且能够防止瞬间断开。

另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可以将绝缘片17设为粘接于导线14的表面的、5μm以上50μm以下的热塑性的塑料膜。

该微型断路器将绝缘片设为薄膜的塑料膜,所以能够实现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且防止瞬间断开的特征,并且具有能够使整体减薄的特征。

并且,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将导线14布设于双金属件6与ptc7之间,能够在与双金属件6的对置面设置绝缘片17。

以上微型断路器在与双金属件的对置面配置有绝缘片,并使得双金属件和可动接点板相对于ptc绝缘,因此在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的工序中,能够将ptc的上侧电极与可动接点板可靠地维持为绝缘状态。因此,具有能够可靠地实现绝缘、且稳定地实施激活处理的特征。

此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能够隔着绝缘片17而使导线14层叠于可动接点板1并固定于壳体8。

以上微型断路器在壳体的组装工序中能够简单地将导线和可动接点板固定于壳体。另外,在固定于壳体的状态下,能够使导线与可动接点板形成为绝缘状态,因此能够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而减小接触阻抗。另外,由于能够在组装后将导线连接于可动接点板,所以还能够实现利用ptc而防止接点的瞬间断开的特征。

并且,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能够通过回流焊而将导线14连接于ptc7的表面。

以上微型断路器具有如下特征:能够稳定地将导线和ptc连接,并能够利用ptc而可靠地防止瞬间断开。

并且,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能够通过回流焊将ptc7连接于固定接点板2。

以上微型断路器的ptc也通过回流焊而连接于固定接点板,因此能够稳定地将ptc连接于固定接点板和可动接点板的双方。因此,具有如下特征:能够更可靠地实现基于ptc的防止接点瞬间断开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能够利用定位结构18而将导线14配置于壳体8的规定位置。

以上微型断路器能够借助定位结构而设置成不会使导线相对于壳体的规定位置错位,因而具有如下特征:使用既小又薄的金属板的导线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大量生产。

另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中的定位结构18构成为包括:定位孔18a,其设置于导线14;以及定位凸部18b,其设置于壳体8并插入于定位孔18a,将定位凸部18b插入于定位孔18a而能够将导线14配置于壳体8的规定位置。

以上微型断路器能够通过将定位凸部插入于定位孔而设置成不会使导线相对于壳体的规定位置错位,因而具有如下特征:使用既小又薄的金属板的导线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大量生产。

并且,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具备固定有可动接点板1和固定接点板2的壳体8,能够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配置于壳体8的外部。

以上微型断路器将自保持用的ptc配置于壳体的外部,所以具有如下特征:能够不改变以往的微型断路器地加以使用而防止瞬间断开。

此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可以沿着壳体8的底面而将固定接点板2固定,从壳体8的底面沿长度方向突出而将连接端子13设置于壳体8外,并以层叠状态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固定于连接端子13的上表面。

以上微型断路器不改变整体的厚度而能够防止瞬间断开,因此能够配置于与层叠电池的阶梯(terrace)部、方形电池单元的封口板的对置位置。因此,具有如下特征:不改变具备层叠电池、方形电池单元的电池组的厚度而能够防止瞬间断开。

另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可以具备: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其配置于壳体8的外部;以及自保持用的ptc7x,其设置于可动接点板1与固定接点板2之间、且设置于壳体8内,以设定温度将可动接点3保持为断开状态。

以上微型断路器具备自保持用的ptc和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所以具有如下特征:能够使各种ptc的跳闸温度、低阻抗状态下的电阻形成为最佳的阻抗值。

另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具备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可动接点板1以及固定接点板2连接的导线14,能够通过软钎焊、焊接、粘接的任一种方式而将导线14的两端与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可动接点板1以及固定接点板2连接。

以上微型断路器对导线的两端进行软钎焊、焊接而使得自保持用的ptc与可动接点板以及固定接点板连结,所以具有如下特征:能够更可靠地将自保持用的ptc与可动接点板以及固定接点板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可以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通电状态下的低电阻值设为可动接点3与固定接点4接触的状态下的阻抗值、亦即接点阻抗值的10倍以上。

以上微型断路器可以在接点连接的状态下减小在自保持用的ptc中流通的分流电流,能够使在断路器中流动的电流几乎全部都向接点流动。因此,具有如下特征:能够减小因自保持用的ptc的分流电流引起的温度升高幅度,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分流电流引起的跳闸。

并且,此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可以将接点阻抗值设为5mω以下,并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低阻抗值设为4ω以下。

以上微型断路器具有如下特征:接点阻抗值较小,能够减小自保持用的ptc的分流电流。

并且,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可以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低阻抗值设为20mω以上。

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是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该微型断路器具备:可动接点板1,其通过在臂的前端设置可动接点3而成;固定接点板2,其通过在与可动接点3的对置位置设置固定接点4而成;双金属件6,在设定温度下使可动接点3与固定接点4分离而使得该双金属件6形成为断开状态;以及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其与固定接点板2和可动接点板1连接,其中,在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可动接点板1和固定接点板2的任一方连接、或者未与双方连接的状态下对可动接点3和固定接点4进行激活处理,在激活处理之后,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固定接点板2以及可动接点板1连接。

以上制造方法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制造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而减小接触阻抗,并且能够利用ptc防止因冲击引起的接点的瞬间断开的微型断路器。微型断路器的整体厚度为极小的约1mm左右,并且对于可动接点板而需要使用较薄的金属板,无法提高接点的接触压力。因此,减小接点的接触阻抗并使其稳定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在以上制造方法中,在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与可动接点板以及固定接点板的任一方连接、或者不与双方连接的状态下对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进行激活处理。因此,在该状态下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而能够减小接触阻抗。并且,在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而减小接触阻抗之后,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连接于固定接点板与可动接点板之间,因此能够利用该ptc防止接点的瞬间断开,并且被用作手机等的保护元件,即使由用户施加掉落等冲击,也不会由微型断路器的瞬间断开引起弊端,能够便利地用作各种便携设备的保护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是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该微型断路器具备:壳体8,其固定有可动接点板1与固定接点板2;以及导线14,其与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表面连接,且将端部引出到壳体8的外部而形成为外部连接端子19,其中,能够通过如下工序进行制造:绝缘工序,在该绝缘工序中,将绝缘片17配置于外部连接端子19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由此使得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形成为绝缘状态;激活工序,在该激活工序中,通过绝缘工序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保持为绝缘状态并对可动接点3和固定接点4进行激活;以及连接工序,在该连接工序中,在通过激活工序将接点10激活之后,在壳体8的外部将外部连接端子19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

以上制造方法使得导线相对于可动接点板绝缘而进行组装,因此,能够在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未与可动接点板连接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因此,能够在导线与可动接点板的绝缘状态下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而减小接触阻抗。并且,在对接点进行激活处理而减小接触阻抗之后,将导线与可动接点板连接,因此,在完成的状态下,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连接于固定接点板与可动接点板之间。因此,能够在完成的状态下借助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而可靠地防止接点的瞬间断开。

并且,通过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能够将固定接点板2设置于壳体8的规定位置,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载置于固定接点板2上,并将导线14载置于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上,在该状态下,通过回流焊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下表面与固定接点板2连接,并将其上表面与导线14连接。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的制造方法能够将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未夹设绝缘片17的非绝缘部19a设置于外部连接端子19的前端部,在绝缘工序中,使非绝缘部19a与可动接点板1分离而使得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形成为绝缘状态,在通过激活工序将接点10激活之后,在连接工序中将非绝缘部19连接于可动接点板1、且将导线14连接于可动接点板1。

以上制造方法能够将与可动接点板之间未夹设绝缘片的非绝缘部设置于引出到壳体的外部的导线的外部连接端子的前端部,并通过使该非绝缘部与可动接点板分离而使得导线与可动接点板可靠地形成为绝缘状态并对接点进行激活。此外,在将接点激活之后,将非绝缘部与可动接点板连接并将导线与可动接点板连接,因此具有如下特征:能够简单且容易并稳定地将导线与可动接点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激活图4所示的微型断路器的接点的工序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微型断路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微型断路器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微型断路器的接点切换为打开(open)状态而使得ptc的电阻发生变化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举例示出了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实现具体化的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便携设备用的微型断路器。另外,本说明书中绝非将技术方案中所示的部件限定为实施例中的部件。

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主要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设备中作为保护元件来使用。该微型断路器与电源用的二次电池串联连接,并用作在异常的温度升高时切断电流的保护元件。微型断路器作为保护元件而内置于便携设备的电池组。由于便携设备实现了薄型化,因此要求尽可能减薄电池组。通过内置层叠电池、薄型方形电池而使得薄型的电池组整体减薄,另外,在与层叠电池的阶梯部、薄型方形电池的封口板的对置位置配置微型断路器而使得整体减薄。微型断路器制作成未从层叠电池的表面突出的外形。由此,内置于便携设备的电池组的微型断路器的厚度受到限制,对于一般使用的微型断路器而将厚度减薄为极薄的约1mm。该微型断路器将可动接点板、双金属件、ptc以及固定接点板以规定间隔内置于壳体,从而将整体厚度减薄为极薄的约1mm,因此,结构、制造工序受到各种限制,例如,针对前端固定有可动接点的可动接点板而使用极薄的金属板,从而无法较高地保持接点的接触压力。可动接点板在弹性臂的前端固定有可动接点,在使得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触的状态下切换为接通,在使得接点分离的状态下切换为断开。在薄金属板的弹性臂的前端固定的可动接点的接触压力低,若受到较强冲击则与固定接点分离而在瞬间内切换为断开,从而构成瞬间断开的原因。

图1和图2是表示以往的微型断路器(图1)和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图2)的动作原理的概略图。

在图1所示的以往的微型断路器中,

(1)表示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低的状态下的断路器的通电状态。

双金属件96在该状态下处于非反转状态而使得接点90闭合。

(2)表示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高而使得断路器切断电流的状态。

双金属件96在该状态下反转而使得接点90形成为打开状态。

(3)表示由于振动而使得接点90打开的状态。

该状态下,双金属件96处于非反转状态而使得接点90形成为打开状态。

以往的微型断路器若在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低的状态下受到冲击,则如(3)所示那样,接点90形成为打开状态而切断电流。双金属件96在该状态下不反转,接点90未经由ptc97而连接。该状态为在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低的状态下切断电流而导致瞬间断开的原因。

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中,

(1)表示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低的状态下的断路器的通电状态。

双金属件6在该状态下处于非反转状态而使得接点10闭合。

ptc7与接点10并联连接而被通电。

因此,断路器的电流在该状态下向接点10和ptc7分流流动,但接点10的接触阻抗比ptc7的低阻抗值小,从而断路器的电流几乎全部都向接点10流动。

(2)表示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高而使得接点10打开的状态。

双金属件6在该状态下反转而使得接点10形成为打开状态,由于ptc7与接点10并联连接,所以ptc7被通电,ptc7被电流加热而跳闸,电阻急剧增大而实质上将电流切断。

(3)表示接点10因振动而打开的状态。

该状态是双金属件6处于非反转状态而使得接点10打开的状态。

虽然ptc7与接点10并联连接,但未跳闸的ptc7的电阻小,从而流动至接点10的电流向ptc7流动。因此,即使接点10在瞬间内打开,断路器的电流也未切断。若接点10连续地处于打开状态,则ptc7跳闸导致ptc7的电阻急剧变大而将电流切断,接点10由于冲击而使得接点10打开的时间极短,ptc7在该状态下不会跳闸。因此,即使接点10因振动而打开,电流也会向ptc7流动而防止瞬间断开。

图2的微型断路器使用内置的自保持用的ptc7x作为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也可以设为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以往的断路器的外部连接来防止瞬间断开的断路器。

图3~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

上述微型断路器等具备:可动接点板1,其通过在弹性臂5的前端设置可动接点3而成;固定接点板2,其在与可动接点3的对置位置设置有固定接点4;双金属件6,若周围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则该双金属件6反转,由此使得可动接点3与固定接点4分离而形成为打开状态;以及ptc7,其与固定接点板2以及可动接点板1连接。图3~图10的微型断路器将内置于壳体8内的ptc7兼用作自保持用的ptc7x和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图11和图12的微型断路器将内置于壳体8内的ptc7设为自保持用的ptc7x,并在壳体8外配置有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

上述附图等所示的微型断路器将可动接点板1和固定接点板2以对置的姿势固定于塑料制的壳体8,并在可动接点板1与固定接点板2之间配置有双金属件6和自保持用的ptc7x。壳体8在内部设置有中空部9。在中空部9配置有可动接点板1的弹性臂5、双金属件6、ptc7以及固定接点板2。

对于可动接点板1而言,在前端部设置的弹性臂5配置于壳体8的中空部9,中间部固定于壳体8的周壁8a,后端部突出至壳体8外而形成为连接端子11。

对于固定接点板2而言,其配置在设置于壳体8的中空部9,并在与弹性臂5的可动接点3的对置位置配置有固定接点4,前端部分配置在壳体8的底部,并且后端部突出至壳体8的外部而形成为连接端子12。对于图11和图12的断路器而言,固定接点板2的两端部突出至壳体8的外部,一方的突出部(图中为右侧)形成为连接端子12,另一方的突出部(图中为左侧)形成为连接端子13,由此对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进行连接。

断路器具备:对双金属件6进行加热而将接点10保持为打开状态的自保持用的ptc7x;以及防止接点10在瞬间内形成为打开状态而引起的瞬间断开的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但图3~图10的断路器将内置于壳体8的自保持用的ptc7x兼用作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图11和图12的断路器将自保持用的ptc7x内置于壳体8内,并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壳体8的外部连接。

内置于壳体8的ptc7以及与壳体8的外部连接的ptc7在比设定温度低的状态下形成为低阻抗的低阻抗值,若高于设定温度则跳闸而使得电阻急剧增大,由此形成为电流切断阻抗值而使得电流几乎不流动。因此,跳闸的ptc7实质上处于切断电流的打开状态。若接点10处于打开状态,则自保持用的ptc7x被通电而对双金属件6进行加热,由此将接点10保持为打开状态。若ptc7被通电而达到跳闸温度则将电流切断,若降低到跳闸温度则再次形成为低阻抗值,因此,在接点10的打开状态下保持为跳闸温度。保持为跳闸温度的ptc7通过对双金属件6加热而保持为反转状态,由此将接点10保持为打开状态。

与接点10并联连接的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在接点10瞬间地形成为打开状态时处于低阻抗的状态。其原因在于,在接点10的瞬间的打开状态下,ptc7的温度比跳闸温度低。在接点10连续地闭合的状态下,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变为低阻抗的低阻抗值,因此断路器的电流向低阻抗的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接点10的双方流动。接点10与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电流比以接点10的接触阻抗与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低阻抗值的比率而确定,若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低阻抗值变大,则ptc7的电流变小,接点的电流变大。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能够减小电流而减小温度升高幅度。其原因在于,ptc7的发热量为电流的平方与低阻抗值的乘积。在接点10的闭合状态下,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要求减小因电流引起的温度升高的幅度。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电流以ptc7的低阻抗值与接点10的接触阻抗的比率而被确定,所以考虑接点10的接触阻抗而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低阻抗值设定为最佳的阻抗值。

处于闭合状态的接点10的接触阻抗相当小,为5mω以下。特别是,激活处理会减小接点10的接触阻抗。在ptc7与接点10并联连接的状态下,能够使得ptc7的阻抗大于接点10的接触阻抗,由此能够减小ptc7的电流而减弱由电流引起的ptc7的发热。为了减弱由ptc7的电流引起的发热,ptc7的低阻抗值为例如20mω以上,优选为30mω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mω以上。将ptc7的低阻抗值设为20mω以上、且将接点10的闭合状态下的接触阻抗设为5mω以下,从而,在接点10的闭合状态下,能够使ptc7的电流变为接点电流的1/4以下。通过增大相对于接点10的接触阻抗的ptc7的低阻抗值,能够减小接点10的闭合状态下的ptc7的电流,因此ptc7的低阻抗值优选设为接点10的接触阻抗的10倍以上而设为接点10的电流的1/10以下。ptc7的低阻抗值在接点10因冲击而暂时打开的状态下变为断路器的内部阻抗。其原因在于,断路器的电流全部都向ptc7流动。若ptc7的低阻抗值过大,则接点10的打开状态下的断路器的内部阻抗变大而难以可靠且稳定地防止瞬间断开。因此,ptc7的低阻抗值设定为4ω以下,优选设定为500mω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300mω以下。

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跳闸温度设定得比内置的双金属件6反转而将接点10切换为打开状态并切断电流的温度、即微型断路器的设定温度高。其原因在于,若ptc7在接点10因冲击而在瞬间内变为打开状态的接点10的瞬间断开状态下跳闸,则ptc7的电阻变大而无法防止微型断路器的瞬间断开。

图13表示微型断路器的接点切换为打开状态而使得ptc的电阻发生变化的状态。该图中将横轴设为时间轴,纵轴表示接点的接通断开(实线a)与ptc的电阻(虚线b)。其中,实线a表示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高而使得接点被连续地切换为打开状态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高、且双金属件反转而将接点切换为打开状态的时刻,ptc显示出不会跳闸的低阻抗值。其原因在于,ptc的跳闸温度比微型断路器的设定温度高。该状态下,微型断路器的电流向ptc流动。ptc的电流对ptc加热而使得温度升高。若温度升高的ptc超过跳闸温度,则电阻急剧增大而形成为显示出高阻抗值的状态。高阻抗值的ptc将微型断路器的电流限制成显著减小。

图13中的点划线c表示接点因冲击而在瞬间内切换为打开状态的状态。微型断路器的可动接点产生振动而使得接点暂时产生瞬间断开,因此有时会经历多次瞬间断开。即使在多次瞬间断开中,加上瞬间断开时间(t1,t2)所得的总时间(t)(其中,t=t1+t2)也约为几msec以下。ptc的跳闸时间(tp)优选设定得比接点在瞬间内断开的总时间(t)长,例如比10msec长,优选比100msec长,进一步优选比1000msec长。其原因在于,若ptc的跳闸时间(tp)比瞬间断开时间(t1,t2)短,则ptc在接点产生瞬间断开的状态下跳闸而无法防止瞬间断开。

ptc的跳闸时间(tp)根据ptc的发热量而变化。若发热量增多则温度急剧升高而导致跳闸时间(tp)缩短。ptc的电阻对发热量造成影响,发热量与电阻成正比地增大。在接点产生瞬间断开的状态下,ptc变为低阻抗值,因此能够减小ptc的低阻抗值而延长跳闸时间(tp)。ptc的低阻抗值设定为4ω以下,优选设定为500mω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300mω以下,能够使跳闸时间(tp)比瞬间断开的总时间(t)长。

根据接点10的打开状态下向ptc7流动的电流和低阻抗值而确定ptc7的发热量、即温度升高幅度。根据ptc7的温度升高而确定跳闸时间,若发热量增大而使得温度急剧升高,则跳闸时间缩短。因此,根据ptc7的低阻抗值而确定发热量,根据发热量而确定跳闸时间。因此,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低阻抗值设定为:使得在接点10的打开状态下直至ptc7跳闸为止的时间比接点10的瞬间的打开时间长的阻抗值。

微型断路器受到冲击而使得接点10在瞬间内打开的时间根据弹性臂5的长度、可动接点板1的材质和厚度、冲击的大小等而变化,但通常为几msec以下。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跳闸时间比接点10因冲击而在瞬间内打开的时间短。因此,即使接点10处于瞬间打开状态,ptc7在接点10的断开状态下也不会跳闸,将低阻抗的ptc7与瞬间打开的接点10连接而防止瞬间断开。

双金属件6配置于ptc7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双金属件6通过对热膨胀率不同的异种金属板进行层叠而形成,在周围温度比设定温度低的状态下处于非反转状态,若高于设定温度则反转,由此将弹性臂5顶起而使得接点10处于打开状态。处于非反转状态的双金属件6不会将弹性臂5顶起而是使得接点10处于闭合状态。如图3~图12所示,该双金属件6弯曲成中央部朝向弹性臂5突出的形状。若周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而反转,则将弹性臂5顶起而使得接点10处于打开状态。如图2的(2)所示,反转的双金属件6变形为中央部朝下方突出的形状,由此将弹性臂5顶起而使得接点10处于打开状态。

图3~图12的微型断路器的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连接结构不同。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在图中的上下方设置有电极,一个电极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另一个电极与固定接点板2连接。ptc7将电极直接或者经由导线14而与可动接点板1以及固定接点板2连接。导线14是导电性的金属线、金属板。对于ptc7的电极与可动接点板1以及固定接点板2的连接,可以使用软钎焊、焊接、粘接、基于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基于铆接结构的固定等。粘接可以利用导电性粘接剂进行粘接,或者还可以将导线与金属板层叠为接触状态并在电连接的状态下利用不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

对于图3~图6的微型断路器而言,将内置于壳体8的ptc7兼用作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和自保持用的ptc7x的双方,ptc7的下侧电极7a与固定接点板2连接,上侧电极7b经由导线14而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图4和图5是图6所示的微型断路器的概略剖视图。ptc7的下侧电极7a通过软钎焊、焊接、粘接等而与固定接点板2的上表面连接。ptc7的上侧电极7b经由导线14而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上侧电极7b通过软钎焊、焊接、粘接等方法而与导线14连接,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通过软钎焊、焊接、粘接、铆接结构等而连接。图3的微型断路器在壳体8的周壁8a将导线14连接于可动接点板1,图4的微型断路器在组装后在壳体8的外部将导线14连接于可动接点板1。对于图4~图6的微型断路器而言,将导线14的端部引出到壳体8的外部而形成为外部连接端子19,在未将该外部连接端子19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的状态下对接点10进行激活处理,然后将外部连接端子19连接于可动接点板1而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

如图5所示,接点10的激活处理是在将可动接点板1以及固定接点板2连接于电源30的状态下对微型断路器实施超声波振动使接点间放电而实现的。对于电源30而言虽然直流电源较为适当,但也可以使用低频的交流电源。电源30使电流在闭合状态的接点10流通而对电路供给电流的能量,通过超声波振动而使接点10振动。振动的接点10以短周期而反复实现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接点10打开的瞬间利用电流的能量在接点间感应生成高电压而进行放电。在接点10的对置面产生放电,由此激活接点10的接触面。因放电而蓄积于电路中的电流的能量被消耗。接点10的激活通过在接点10感应生成高电压并以该高电压放电而实现,因此需要使接点间形成为绝缘状态。若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在接点间并联连接,则电流向ptc7流动,因此不会因高电压而引起放电,无法实现接点10的激活。

图4~图6的微型断路器在壳体8的外部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因此,在对接点10进行激活处理之后,使得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图4和图6的微型断路器以层叠的方式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固定于壳体8。导线14经由定位结构18而配置于壳体8的规定位置。图4和图6所示的定位结构18由设置于导线14的定位孔18a和设置于下壳体8y并插入定位孔18a的定位凸部18b构成。定位凸部18b插入于定位孔18a而使得导线14配置于壳体8的规定位置。

该微型断路器能够利用上壳体8x和下壳体8y的周壁8a对导线14和可动接点板1进行夹持固定。为了在组装状态下使得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绝缘,将绝缘片17夹设于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而固定于周壁8a。绝缘片17借助热塑性的塑料片而粘接设置于导线14的表面。绝缘片17设为在接点10的激活处理中能耐受可动接点板1与导线14之间产生的高电压的绝缘电压的材质和厚度。例如绝缘片17设为5μm~5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等的塑料片。

另外,图4~图6的微型断路器在导线14的端部、且在从壳体8引出的外部连接端子19的前端部设置有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未夹设绝缘片17的非绝缘部19a。对于该微型断路器而言,如图5所示,将外部连接端子19的前端部折弯而使非绝缘部19a与可动接点板1分离,从而能够使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形成为绝缘状态。该状态下,如图5所示,使得可动接点板1和固定接点板2连接于电源30,对微型断路器实施超声波振动,使接点10间放电而将接点激活。在将接点10激活之后,如图4所示,将非绝缘部19a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而使得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由此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与固定接点板2以及可动接点板1连接。

图4和图6的微型断路器优选通过图7所示的工序进行组装。

(1)对插入成型并固定于下壳体8y的固定接点板2的上表面供给焊剂。

(2)将ptc7载置于附着有焊剂的固定接点板2上,使焊剂与接点板2以及ptc7的下侧电极7a密接。

(3)对ptc7的上侧电极7b供给焊剂。

(4)将导线14设置于ptc7上。为了将导线14设置于下壳体8y的规定位置,针对导线14而设置定位孔18a的贯穿孔,针对下壳体8y而在定位孔18a的插入位置设置定位凸部18b。将定位凸部18b插入于定位孔18a,由此将导线14设置于下壳体8y的规定位置。使得供给至ptc7的上侧电极7b的焊剂与上侧电极7b以及导线14密接。

在以上状态下,形成在固定有固定接点板2的下壳体8y设置有ptc7以及导线14的组装零件20。

(5)将未设置上壳体的组装零件20置入回流炉31进行加热而使焊剂熔融,对ptc7的下侧电极7a进行回流焊而固定于固定接点板2,对ptc7的上侧电极7b进行回流焊而固定于导线14。

(6)将可动接点板1设置于进行回流焊而固定的导线14上。此时,将绝缘片17层叠于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绝缘片17配置于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的层叠部分、且配置于外部连接端子19的前端部的除了非绝缘部19a以外的区域。此外,在ptc7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配置有双金属件6。此后,设置上壳体8x并将上壳体8x固定于下壳体8y。通过超声波振动而使周壁熔融、或者经由粘接剂而对上壳体8x与下壳体8y进行粘接固定。

(7)将从壳体8引出的导线14的外部连接端子19的前端部折弯而使非绝缘部19a与可动接点板1分离,由此形成为未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的绝缘状态并对接点10进行激活处理。

(8)在对接点10进行激活处理之后,在将外部连接端子19的非绝缘部19a层叠于可动接点板1的状态下,对导线14照射激光束而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

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线14的前端部设置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未夹设绝缘片17的非绝缘部19a,使该非绝缘部19a从可动接点板1分离,由此形成为导线14未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的绝缘状态并对接点10进行激活处理。但是,微型断路器还可以不设置在导线与可动接点板之间未夹设绝缘片的区域,利用配置于导线与可动接点板之间的绝缘片而使它们绝缘,并在将接点激活之后进行加热而使绝缘状态消失,由此将导线连接于可动接点板。

作为这样的方法,例如,可以将绝缘片设为热塑性的塑料片,对导线照射激光束,利用激光束的能量进行加热而使绝缘状态消失,并且在绝缘片消失的部分将导线连接于可动接点板。对导线照射的激光束对绝缘片加热而使其消失,使导线熔融而焊接固定于可动接点板。以上方法是对导线照射激光束,利用激光束的能量使绝缘状态消失而将导线焊接于可动接点板,因此,能够简单且容易、而且稳定地将导线连接于可动接点板。

并且,虽未进行图示,但微型断路器还能够对导线与可动接点板的层叠部分进行铆接加工而将它们相互连接,另外还能够经由将导线和可动接点板贯穿的连结件而使它们相互电连接。

图8的微型断路器在组装状态下使得ptc7的下侧电极7a与固定接点板2形成为绝缘状态,在组装后将下侧电极7a连接于固定接点板2。该微型断路器在下侧电极7a与固定接点板2绝缘的状态下将接点10激活,然后,将下侧电极7a连接于固定接点板2。对于微型断路器,能够在可动接点板1和固定接点板2连接于电源的状态下实施超声波振动而将接点10激活。电源使得电流在闭合状态的接点10流通。通过超声波振动而使接点10振动。振动的接点10以短周期反复实现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接点10在打开的瞬间放电。因放电而使得闭合状态下流动至接点10的电流的能量被消耗。通过放电能量而将接点10的表面激活。为了在打开状态下使接点10放电,需要使接点间形成为绝缘状态。若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在接点间并联连接,则由于电流向ptc7流动而不会引起基于高电压的放电,无法实现接点10的激活。

图8的微型断路器使得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下侧电极7a以绝缘的方式组装于固定接点板2,在该状态下对接点10进行激活。在对接点10进行激活之后,将ptc7的下侧电极7a与固定接点板2连接,并将ptc7与接点10并联连接。图8的微型断路器为了在组装状态下使得下侧电极7a与固定接点板2绝缘而将绝缘部件15配置于下侧电极7a和固定接点板2。绝缘部件15由利用塑料而成型的壳体8构成,或者配置相对于壳体8的分体部件的绝缘片。由壳体8的一部分构成的绝缘部件15在对固定接点板2进行插入成型的工序中被设置在固定接点板2的上表面而使得固定接点板2与ptc7的下侧电极7a绝缘。与壳体不同地使用绝缘片的微型断路器在组装工序中将绝缘片配置于ptc与固定接点板之间。对于绝缘部件15要求能够在激活接点10之后将固定接点板2连接于ptc7的下侧电极7a的结构。图8的微型断路器在壳体8的底面和绝缘部件15设置有连接孔16。壳体8与绝缘部件15的连接孔16设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该微型断路器从壳体8的连接孔16照射激光束,由此使固定接点板2熔融而对ptc7的下侧电极7a进行焊接连接。图8的微型断路器还能够通过向连接孔16注入熔融锡焊或者注入导电性粘接剂而将固定接点板2连接于ptc7。

图9和图10的微型断路器在ptc7的两面的电极连接有导线14。与下侧电极7a连接的导线14连接于固定接点板2,与上侧电极7b连接的导线14连接于可动接点板1。该微型断路器具有如下特征:利用导线14而将ptc7的两面电极与固定接点板2以及可动接点板1连接,因此能够可靠地将ptc7连接于接点间。图9的微型断路器将连接于ptc7的上侧电极7b的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而进行组装。该微型断路器在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的状态下埋设于壳体8的周壁8a而进行组装。图10的微型断路器在导线14未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在激活接点10之后,在壳体8的外部将导线14与可动接点板1连接。

图11和图12的微型断路器将自保持用的ptc7x内置于壳体8的内部,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配置于壳体8的外部。该微型断路器为了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连接于壳体8的外部而使固定接点板2向壳体8的两端突出。ptc7配置于长方形的壳体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配置于固定接点板2与可动接点板1之间。图11的微型断路器将可动接点板1和固定接点板2直接与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两面的电极连接。图12的微型断路器将导线14与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两面的电极连接,并经由导线14而与可动接点板1和固定接点板2连接。

图11和图12的微型断路器将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配置于壳体8的外部,因此,具有如下特征:不改变以往的微型断路器的结构和形状、且不改变断路器的厚度和宽度便能够配置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微型断路器作为电池的保护元件主要配置于电池组,但电池组在与层叠电池的阶梯部、方形电池单元的封口板的对置位置配置有微型断路器。与阶梯部、封口板的对置位置为细长的空隙且沿长度方向具有空间的富余。因此,不改变厚度和宽度而仅改变长度就能够配置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7y的微型断路器,实现了不增厚电池组便能够防止瞬间断开的特征。另外,图11和图12的微型断路器还实现了能够防止瞬间断开并且对接点10进行激活而能够减小闭合状态下的内部阻抗的特征。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微型断路器作为能够防止因掉落等冲击使得接点在瞬间内断开而引起的瞬间断开的断路器,能够优选用于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作为保护元件。

附图标记说明

1…可动接点板

2…固定接点板

3…可动接点

4…固定接点

5…弹性臂

6…双金属件

7…ptc

7a…下侧电极

7b…上侧电极

7x…自保持用的ptc

7y…瞬间断开防止用的ptc

8…壳体

8x…上壳体

8y…下壳体

8a…周壁

9…中空部

10…接点

11…连接端子

12…连接端子

13…突出部

14…导线

15…绝缘部件

16…连接孔

17…绝缘片

18…定位结构

18a…定位孔

18b…凸部

19…外部连接端子

19a…非绝缘部

20…组装零件

30…电源

31…回流炉

90…接点

96…双金属件

97…ptc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