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宽光谱的CMOS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92471发布日期:2018-09-08 01:2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宽光谱的cmos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属于光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探测器件具有探测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军事和光通信等领域。基于cmos工艺的spad探测器可以将spad器件和淬灭、计数以及读出等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内,从而实现低成本、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的阵列探测器。然而在距离测量、荧光寿命分析、光学层析成像和光纤通信等特定应用领域,为了避免spad探测器的激光光源对人眼的伤害,激光波长一般要求在1.5μm-2.5μm的红外波段,但是基于cmos工艺的硅基雪崩二极管无法探测红外波段的光子。近红外波段激光虽然对人眼有一定的伤害,但伤害程度比蓝光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例如采用0.7μm-1.4μm的近红外激光,在测距或3d成像时可明显减小对人眼的伤害;在生物荧光寿命成像和光学层析成像时可以减少细胞损伤,并可深入组织中探测。然而传统的cmosspad结构通过浅源/漏区与n阱之间或者p阱和深n阱之间形成雪崩区,由于雪崩区结深较浅,只能对蓝光和绿光进行响应,对于近红外短波光子探测效率非常低。为了实现对近红外短波光子的探测,非常迫切需要一种深结的高灵敏度的cmos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针对传统cmosspad探测器不能探测近红外短波光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近红外宽光谱的cmos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该探测器通过p-外延层区与深n阱区之间形成的pn结作为主雪崩区,可实现对近红外短波光子的探测。而且探测器的雪崩区面积较大,雪崩电场强,可实现高的光子探测效率。

技术方案:

一种近红外宽光谱的cmos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呈圆柱形的p型衬底、p外延区、深n阱区、中心n阱区、n+区以及圆环形的第一p阱区、侧n阱区、第二p阱区和p+区;

所述p-外延层区设置在所述p型衬底的上方,在所述p型衬底与所述p-外延层区之间的中间设置有p+埋层区;所述深n阱区设置在所述p-外延层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p+埋层区上端,所述深n阱区与所述p+埋层区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中心n阱区设置在所述深n阱区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p阱区设置在所述中心n阱区外侧,所述侧n阱区设置在所述第一p阱区外侧,所述侧n阱区的外径小于所述深n阱区的直径,所述侧n阱区、第一p阱区和中心n阱区的上下端面平齐;在所述深n阱区表面设置有n+区,所述n+区的下端面与所述侧n阱区、第一p阱区、中心n阱区均接触,所述n+区的直径大于所述深n阱区的直径;在所述p-外延层上部位于所述深n阱区外侧设置有第二p阱区,在所述第二p阱区表面设置有p+区,所述第二p阱区的上端面与所述n阱区的上端面平齐,所述p+区的上端面与所述n+区的上端面平齐;在所述p+区内外侧上均设置有浅沟槽隔离区,所述浅沟槽隔离区的上端面与所述p+区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浅沟槽隔离区的下端面深于所述p+区的下端面;在所述p+区上端引出阳极,在所述p阱区的上端引出阴极。

所述p+埋层区的形状为圆柱形或椭球形。

所述cmos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长26μm,深11μm;其中p+埋层区长9μm,深n阱区长10μm,中心n阱区长2μm,第一p阱区长3μm,侧n阱区长1μm,n+区长11μm,第二p阱区长2μm,p+区长1μm,p+区左右侧的浅沟槽隔离区长分别为0.5μm、1.5μm,阳极长0.5μm,阴极长0.5μm;所述长度为所述探测器横截面横向长度。

所述第二p阱区与所述深n阱区之间的距离为3-5μm。

一种cmos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在硅晶圆上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p型衬底;

2)、在p型衬底表面涂光刻胶,刻蚀掉p+埋层区所在位置的光刻胶后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p+埋层区,并去除表面光刻胶;

3)、向上外延p型杂质形成p-外延层;

4)、在所述p-外延层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去除p+区两侧位置上的光刻胶,刻蚀掉该位置的p-外延层并用sio2填充分别形成浅沟槽隔离区,去除所有光刻胶;

5)、在所述p-外延层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深n阱区4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n型杂质并退火,形成深n阱区,去除所有光刻胶;

6)、在步骤5)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中心n阱区和侧n阱区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n型杂质分别形成中心n阱区和侧n阱区,去除所有光刻胶;

7)、在步骤6)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p型杂质,高温退火,分别形成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去除所有光刻胶;

8)、在步骤7)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n+区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n型杂质,形成n+区,去除所有光刻胶;

9)、在步骤8)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p+区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p+区,去除所有光刻胶;

10)、在步骤9)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第一p阱区和第二p阱区区域的光刻胶,淀积铝,形成金属区,即为阴极和阳极,去除所有光刻胶。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spad探测器在深n阱与p-外延层之间形成深的主雪崩区,可探测近红外短波光子;同时深n阱内部有两个浅的次雪崩环区,可探测短波光子,从而实现从蓝光到近红外短波的宽光谱光子探测。

2、本发明提出的spad探测器在深n阱与p-外延层之间形成主雪崩区,该雪崩区很厚;且主雪崩区下方设置有重掺杂的p+埋层区,可以减小器件的串联电阻并有效增强主雪崩区的电场,因此可获得高的光子探测效率。

3、本发明提出的spad探测器可在标准cmos工艺制作,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结构俯视示意图。

标识说明:1,p型衬底;2,p+埋层;3,p-外延层;4,深n阱区;5,浅沟槽隔离(sti)区;6,p+区;7,浅沟槽隔离区;8,n+区;9,侧n阱区;10,第一p阱区;11,中心n阱区;12,第二p阱区;13,阳极;14,阴极。

图2是本发明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基于0.18μmcmos工艺的仿真电场分布图。

标识说明:1-次雪崩环区1;2-次雪崩环区2;3-主雪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spad探测器沿着图1中a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spad探测器结构为:包括同轴设置的呈圆柱形的p型衬底1、p外延区3、深n阱区4、中心n阱区11、n+区8以及圆环形的第一p阱区10、侧n阱区9、第二p阱区12、p+区6、浅沟槽隔离区5和浅沟槽隔离区7;在所述p型衬底1的上方设置有低掺杂的p-外延层区3,在所述p型衬底1与所述p-外延层区3之间的中间设置有重掺杂的p+埋层区2,在本发明中,p+埋层区2的形状为圆柱形或椭球形;在p-外延层3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p+埋层区2上端设有深n阱区4,所述深n阱区4与所述p+埋层区2之间设有间隙;在所述深n阱区4内设有侧n阱区9、第一p阱区10、中心n阱区11,n阱区11设置在深n阱区4上部中间位置,第一p阱区10设置在中心n阱区11外侧,侧n阱区9设置在第一p阱区10外侧,所述侧n阱区9、第一p阱区10和中心n阱区11的上下端面平齐,在深n阱区4表面设置有重掺杂的n+区8,所述n+区8的下端面与所述侧n阱区9、第一p阱区10、中心n阱区11均接触,所述n+区8的直径大于所述深n阱区4的直径;在p-外延层3上部位于所述深n阱区4外侧设置有第二p阱区12,在第二p阱区12表面设置有重掺杂的p+区6,所述第二p阱区12的上端面与所述侧n阱区9的上端面平齐,所述p+区6的上端面与所述n+区8的上端面平齐;在p+区6内外侧上均设置有浅沟槽隔离(sti)区5、7,所述浅沟槽隔离(sti)区5、7的上端面与所述p+区6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浅沟槽隔离(sti)区5、7的下端面深于所述p+区6的下端面;所述浅沟道隔离(sti)区5用于隔离p+区6与深n阱区4,浅沟道隔离(sti)区7用于p+区6和外围器件隔离;在所述第二p阱区12上端引出阳极13,在深n阱4中第一p阱区10的上端引出阴极14。

本发明spad探测器的主雪崩区为p-外延层区3与深n阱区4形成的深pn结,可探测近红外短波光子。当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工作在盖革模式下,p-外延层区3与深n阱区4交界处形成的主雪崩区具有很高的电场,且雪崩区面积较大,具有高的光子探测效率。

本发明除了p-外延层区3与深n阱区4形成的主雪崩区外,还形成两个环状的次雪崩区,即为深n阱区4内的两个对称环状雪崩区,分别由深n阱区4表面重掺杂的n+区8与中心n阱区11外侧的第一p阱区10、中心n阱区11外侧的第一p阱区10与深n阱区4上方外侧的侧n阱区9、中心n阱区11外侧的第一p阱区10与深n阱区4上方中间的中心n阱区11、中心n阱区11外侧的第一p阱区10与深n阱区4形成的4个pn结构成。这两个对称的次雪崩环区由于结深浅,可实现对短波光子的探测,从而扩展了光子波长的探测范围。

本发明采用了p-外延层区3,外侧的第二p阱区12横向扩散严重,为了防止外侧的第二p阱区12与中间深n阱区4在高场下边缘击穿,需要将外侧第二p阱区12与中间深n阱区4距离适当加大。

本发明使用的p+埋层区2主要是为了提高深n阱区4下方区域的掺杂浓度,使得雪崩电流能流到深n阱的下方,减小探测器的串联电阻,同时加强深n阱区4与p-外延层区3之间主雪崩区的电场,提高对近红外短波光子的探测效率。

具体实施例1:

给出本发明spad探测器具体尺寸:整体spad器件长26μm,深11μm。其中p型衬底1正上方和p-外延层区3之间局部的重掺杂p+埋层区2长9μm,p-外延层3的上方中间的深n阱区4长10μm,深n阱区4上方中间的中心n阱区11长2μm,中心n阱区11外侧的第一p阱区10长3μm,深n阱区4上方外侧的侧n阱区9长1μm,深n阱区4表面的重掺杂的n+区8长11μm,p-外延层上方外侧的第二p阱区12长2μm,第二p阱区12表面的重掺杂的p+区6长1μm,p+区6两侧的浅沟槽隔离(sti)区5、7长分别为0.5μm、1.5μm,第二p阱区12上端引出的阳极13长0.5μm,深n阱4中第一p阱10上端引出的阴极14长0.5μm。(上述长度都为此探测器横截面横向长度)。图3为具体实施例1在0.18μmcmos工艺下仿真的电场分布图。图中各个区域包括:两个对称的次雪崩环区1、2,主雪崩区3。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深n阱下端与p-外延层之间形成主雪崩区,该主雪崩区3很厚,有利于探测近红外光;深n阱内部有两个对称的次雪崩环区1、2,有利于探测低波长的光,从而实现宽光谱探测。

在本发明中,具体的外侧第二p阱区12与中间深n阱区4距离为3-5μm。

通过cmos工艺实现本发明的spad结构的工艺流程:

1)、在硅晶圆上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p型衬底1;

2)、在p型衬底1表面涂光刻胶,刻蚀掉p型衬底1中间上部的位置(即p+埋层区2所在位置)的光刻胶后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p+埋层区2,并去除表面光刻胶;

3)、向上外延p型杂质形成p-外延层;

4)、在所述p-外延层3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去除所述p+区6两侧位置上的光刻胶,刻蚀掉该位置的p-外延层3并用sio2填充形成浅沟槽隔离区5、7,去除所有光刻胶;

5)、在所述p-外延层3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深n阱区4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n型杂质并退火,形成深n阱区4,去除所有光刻胶;

6)、在步骤5)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中心n阱区11和侧n阱区9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n型杂质分别形成中心n阱区11和侧n阱区9,去除所有光刻胶;

7)、在步骤6)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第一p阱区10和第二p阱区12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p型杂质,高温退火,分别形成第一p阱区10和第二p阱区12;去除所有光刻胶;

8)、在步骤7)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n+区8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n型杂质,形成n+区8,去除所有光刻胶;

9)、在步骤8)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p+区6所在位置的光刻胶,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p+区6,去除所有光刻胶;

10)、在步骤9)形成的结构表面涂上光刻胶并刻蚀掉第一p阱区10和第二p阱区12区域的光刻胶,淀积铝,形成金属区,即为阴极和阳极,去除所有光刻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