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线包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451发布日期:2018-08-04 14:5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线包组装机。



背景技术:

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的种类多种多样,电磁继电器作为继电器的一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磁继电器主要包括主体及安装在主体上的线包构成,实际制造时,需要先将线包、主体分开单独组装,然后再有作业人员手动将线包组装到主体,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此外,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易造成组装不良,致使组装效率极其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线包组装机,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线包及主体,提升线包与主体的组装效率及组装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继电器线包组装机,包括移载机构及装入机构,移载机构用于将外界的线包移送至装入机构,装入机构设有用于承载外界的主体的载具,装入机构用于将移载机构移送的线包组装入载具所承载的主体上;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机械臂、装设于第一机械臂末端的气缸夹,气缸夹包括缸体、限位板及两个夹爪,缸体装设于第一机械臂末端,限位板装设于缸体,两个夹爪滑动设置于缸体,缸体用于驱动两个夹爪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限位板包括与缸体连接的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同向突伸的两个限位部,本体部与两个限位部围设形成用于容设线包的容置空间,两个夹爪用于夹持住容置空间内的线包,两个限位部的连线与两个夹爪的连线交叉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限位部的连线与两个夹爪的连线垂直设置,两个夹爪均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设有突伸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的支撑部,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两个限位部的连线交叉设置,支撑部位于两个夹爪之间,支撑部用于抵触容置空间内的线包。

优选地,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第一板体、轴体、滚动轴承、驱动电机、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装设于第一机械臂末端,轴体经由滚动轴承转动设置于第一板体,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轴体转动,第二板体装设于轴体,气缸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气缸夹的缸体均装设于第二板体,多个气缸夹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限位板的数量为一个,每一气缸夹的缸体均连接有连接臂,所有气缸夹的连接臂均连接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装入机构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的预压组件,预压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架体的第一推件、用于驱动第一推件往复滑动的第一驱动件,载具装设于架体,载具设有凹槽及与凹槽连通的让位槽,凹槽用于容设本体及移载机构所移送的线包,第一推件用于经由让位槽抵触凹槽内的线包,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推件进而将线包预压组装到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装入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架体的第三板体、用于驱动第三板体往复滑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三板体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推件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载具装设于第三板体。

优选地,所述装入机构还包括增压组件,增压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架体的第二推件、用于驱动第二推件往复滑动的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推件将预压组件处理后的线包组装到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架体的滚珠丝杆,第二推件连接有套设于滚珠丝杆外侧的丝杆螺母,第三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推件设有滚动的多个滚球,滚球突伸出第二推件的外表面,架体设有用于容设滚球的导槽,滚球突伸出第二推件的外表面的一端用于抵触导槽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载具包括装设于第三板体的基部、滑动设置于基部的滑动部、用于驱动滑动部复位的弹性件,滑动部设有滑槽,基部设有容设于滑槽内的突块,突块用于抵触滑槽的侧壁;基部与滑动部围设形成凹槽,让位槽设置于滑动部,第二推件抵触滑动部进而将预压组件处理后的线包组装到主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时,主体放置在载具上,气缸夹夹持线包,然后第一机械臂驱动气缸夹移动进而将线包移送到载具上,而后装入机构将线包组装到主体上,实现线包与主体的自动化组装,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线包及主体,提升线包与主体的组装效率及组装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移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缸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缸夹、第一板体、轴体、滚动轴承、第二板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装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线包与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移载机构 2—装入机构 3—第一机械臂

4—气缸夹 5—缸体 6—限位板

7—夹爪 8—本体部 9—限位部

11—容置空间 12—支撑部 13—第一板体

14—轴体 15—滚动轴承 16—驱动电机

17—第二板体 18—连接臂 19—架体

21—载具 22—预压组件 23—第一推件

24—第一驱动件 25—凹槽 26—让位槽

27—第三板体 28—第二驱动件 29—增压组件

31—第二推件 32—第三驱动件 33—基部

34—滑动部 35—弹性件 36—滑槽

37—突块 101—线包 102—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继电器线包组装机,包括移载机构1及装入机构2,移载机构1用于将外界的线包101移送至装入机构2,装入机构2装设有用于承载外界的主体102的载具21,装入机构2用于将移载机构1移送的线包101组装入载具21所承载的主体102上;所述移载机构1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机械臂3、装设在第一机械臂3末端上的气缸夹4,气缸夹4包括缸体5、限位板6及两个夹爪7,缸体5装设在第一机械臂3末端上,限位板6装设在缸体5上,两个夹爪7滑动设置在缸体5上,缸体5用于驱动两个夹爪7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限位板6包括与缸体5连接的本体部8及自本体部8同向突伸的两个限位部9,两个限位部9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本体部8与两个限位部9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容设线包101的容置空间11,两个夹爪7用于夹持住容置空间11内的线包101,两个限位部9的连线与两个夹爪7的连线交叉设置。

实际使用时,外界的主体102放置在载具21上,第一机械臂3驱动气缸夹4移动使得气缸夹4夹持住外界的线包101,然后第一机械臂3再驱动气缸夹4移动进而将气缸夹4所夹持的线包101移送到装入机构2的载具21上,而后装入机构2再将移载机构1移送的线包101组装到主体102上,实现线包101与主体102的自动化组装,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线包101及主体102,提升线包101与主体102的组装效率及组装良率。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部9的连线与两个夹爪7的连线垂直设置,两个夹爪7均位于两个限位部9之间;当气缸夹4夹持住线包101之后,两个限位部9阻挡线包101的左右两侧,两个夹爪7阻挡线包101的前后两侧,防止线包101相对气缸夹4来回移动。

所述本体部8上设置有突伸入容置空间11内并位于两个限位部9之间的支撑部12,支撑部12的长度方向与两个限位部9的连线交叉设置,支撑部12位于两个夹爪7之间,支撑部12用于抵触在容置空间11内的线包101上;当第一机械臂3移动气缸夹4夹持线包101时,线包101的顶面抵触在支撑部12上,增大线包101与气缸夹4的接触面积,防止线包101相对限位板6的本体部8翻转。

所述移载机构1还包括第一板体13、轴体14、滚动轴承15、驱动电机16、第二板体17,第一板体13装设在第一机械臂3末端上,轴体14经由滚动轴承15转动设置在第一板体13上,驱动电机16用于驱动轴体14相对第一板体13转动,第二板体17装设在轴体14上,气缸夹4的缸体5安装在第二板体17上。

实际使用时,外界的线包101处于竖直状态,当气缸夹4夹持住外界的线包101之后,驱动电机16驱动轴体14连带第二板体17转动,第二板体17转动时即可连带气缸夹4夹持的线包101一起转动,进而将线包101调整为水平状态,然后第一机械臂3即可将气缸夹4夹持的线包101移送到装入机构2的载具21上,而后装入机构2即可将水平状态的线包101装入到主体10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夹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气缸夹4的缸体5均装设在第二板体17上,多个气缸夹4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通过增设气缸夹4的数量,使得移载机构1一次即可移载多个线包101,进一步辅助提升线包101与主体102的组装效率;优选地,限位板6的数量为一个,每一气缸夹4的缸体5均连接有连接臂18,所有气缸夹4的连接臂18均连接在限位板6上,减少限位板6的数量,简化多个气缸夹4的构造设计;一个限位板6设有多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气缸夹4一一对应,每一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部9。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7所示,所述装入机构2包括架体19、设置在架体19上的预压组件22,预压组件22包括滑动设置在架体19上的第一推件23、用于驱动第一推件23往复滑动的第一驱动件24,第一驱动件24安装在架体19上,载具21装设在架体19上,载具21上设置有凹槽25及与凹槽25连通的让位槽26,凹槽25自载具21的上表面凹设而成,让位槽26自载具21的侧表面凹设而成,凹槽25用于容设主体102及移载机构1所移送的线包101,第一推件23用于经由让位槽26抵触在凹槽25内的线包101上,当移载机构1将线包101移动到凹槽25内之后,第一驱动件24驱动第一推件23移动进而将凹槽25内的线包101预压组装到主体102上。

所述装入机构2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架体19上的第三板体27、用于驱动第三板体27往复滑动的第二驱动件28,第三板体27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推件23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优选地,第三板体27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推件23的滑动方向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三板体27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推件23的滑动方向均平行水平面,载具21装设在第三板体27上。实际使用时,利用第二驱动件28驱动第三板体27移动,进而调整载具21相对架体19的位置,便于线包101与主体102的组装。

所述装入机构2还包括增压组件29,增压组件29包括滑动设置在架体19上的第二推件31、用于驱动第二推件31往复滑动的第三驱动件32,第三驱动件32装设在架体19上,第三驱动件32用于驱动第二推件31将预压组件22处理后的线包101组装到主体102上。实际使用时,预压组件22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将线包101与主体102组装在一起,增压组件29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将预压组件22组装后的线包101与主体102稳固组装在一起,防止线包101与主体102因组装不牢固而彼此脱离。

所述增压组件29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架体19上的滚珠丝杆(图中未示出),第二推件31连接有套设在滚珠丝杆外侧的丝杆螺母(图中未示出),第三驱动件32为伺服电机,充分利用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特性,精确控制第二推件31的移动距离,防止因第二推件31的移动距离过小而导致线包101与主体102的组装不牢固,同时防止因第二推件31的移动距离过大而导致线包101与主体102被压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件31设置有自由滚动的多个滚球(图中未示出),滚球突伸出第二推件31的外表面,架体19上设置有用于容设滚球的导槽(图中未示出),利用导槽导引滚球的移动路径,滚球突伸出第二推件31的外表面的一端用于抵触在导槽的侧壁上;通过增设滚球,避免第二推件31与架体19直接接触,将架体19与第二推件31之间滑动摩擦转换为滚球与架体19之间的滚动摩擦,减缓架体19与第二推件31之间的磨损,延长架体19与第二推件31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所述载具21包括装设在第三板体27上的基部33、滑动设置在基部33上的滑动部34、用于驱动滑动部34复位的弹性件35,滑动部34上设置有滑槽36,基部33上设置有容设在滑槽36内的突块37,突块37用于抵触滑槽36的侧壁;基部33与滑动部34围设形成凹槽25,让位槽26设置在滑动部34上,当预压组件22完成线包101与主体102的预压组装之后,第三驱动件32驱动第二推件31使其抵触在滑动部34上,随着第二推件31的持续移动,滑动部34相对基部33滑动挤推线包101进而将预压组件22预压处理后的线包101组装到主体102上的预定位置。滑动部34相对基部33滑动时挤压弹性件35,使得弹性件35发生弹性形变,当线包101与主体102组装完成后,第三驱动件32驱动第二推件31复位,弹性件35在弹性力作用下驱动滑动部34复位,为下一次组装线包101与主体102做好准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5为弹簧,弹性件35的长度方向与滑动部34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优选地,滑动部34、基部33均设置有盲孔(图中未标号),弹性件35的两端分别容设在滑动部34的盲孔内及基部33的盲孔内,利用盲孔的侧壁挡止弹性件35,防止弹性件35相对滑动部34移动,同时防止弹性件35相对基部33移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