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导通压降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0489发布日期:2018-11-14 03:0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igbt器件的性能,需要不断的降低其导通电阻,对于高压igbt来说,影响正向导通压降vce(on)的因素主要是jfet区域等效电阻rj和漂移区等效电阻rd,因此,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通过降低这两部分电阻来进一步提高igbt的性能。

针对jfet区域电阻rj,目前主要有三类方法降低电阻rj:第一、增加jfet注入,增加jfet区域处载流子浓度,降低jfet电阻,但这种方法需要增加工艺步骤且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第二、使用采用沟槽栅代替平面栅结构,将平面栅中的jfet区域去除,这种方法直接去除了jfet这部分电阻,有效地增大了器件的电流密度,在低压igbt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这种方法制造工艺复杂,且沟槽栅的形貌及工艺控制对igbt的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在高压igbt中并不常用;第三、在pbody区域下增加载流子存储层,提高载流子浓度,降低正向导通压降,但这种方法会引起器件击穿电压降低,改善有限;第四、通过增加平面栅的尺寸来降低jfet电阻,这种方法会降低器件的电流密度和击穿电压,需要优化设计。

针对漂移区电阻rd,主要通过降低漂移区厚度来降低电阻rd。迄今为止,主要有穿通型pt-igbt、非穿通型npt-igbt和场截止型fs-igbt三种结构,三者之间的主要差异是不同的衬底pn结结构和不同的漂移区厚度。相对穿通型pt-igbt和非穿通型npt-igbt来讲,场截止型fs-igbt具有最薄的厚度,其正向导通压降得到明显的下降,该结构在igbt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半导体晶圆尺寸的不断提高,薄片设备的价格、工艺复杂程度以及很高的碎片率严重的限制了igbt性能的不断提升。

如图1a所示的专利201110225181.4和图1b所示的专利201110225680.3,通过注入的方式在pwell下方设置n型埋层,充当载流子存储层结构,在器件导通时可以提升漂移区载流子浓度,降低器件正向导通压降,但是这种方法会提高埋层位置处的电场,降低器件的反向击穿电压;

图1c所示的专利pct/jp2012/063687,在漂移区内设置重复的pnpn结构,降低漂移区的电场,提高正向导通时载流子浓度,来降低正向导通压降,该方法效果明显,但是制备方法复杂且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进一步降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导通压降,提高igbt的性能,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导通压降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在n型衬底上通过增加一次n型离子注入,在原胞中充当载流子存储层,同时利用保护环p型注入,在原胞处形成pn电荷补偿结构,避免因n型离子注入引起的击穿电压降低,并且,n型离子注入提高了终端表面的杂质浓度,可以降低可动电荷对终端表面电场的影响,并提高了器件的耐压可靠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降低igbt的内阻,使其在系统线路中的损耗大幅降低,从而提高电源系统转换效率。

本发明低导通压降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主要包括:终端区域101、过渡区域102和原胞区域103。晶体管中间区域为原胞区域103,终端区域101围绕原胞区域103一圈,保证器件的击穿稳定性,原胞区域103与终端区域101过渡之处为过渡区域102。沿着原胞区域103、过渡区域102、终端区域101的纵向剖面,从下到上依次为:p+集电极层204、n+场截至层203、n漂移层202和表面pn+交替层201。

所述的p+集电极层204的掺杂浓度范围为5e15~3e16cm-3,掺杂厚度0.5~2μm,集电极效率较低,有利于少数载流子的抽取,开关频率高。

所述的n+场截至层203位于p+集电极层204之上n漂移层202之下,掺杂浓度范围为5e14~6e15cm-3,掺杂厚度为2~20μm,在器件阻断情况下,起到电场截止的作用。

所述的n漂移层202位于n+场截至层203之上、表面pn+交替层201之下,掺杂浓度范围为3e13~1e14cm-3,掺杂厚度为70~150μm,在器件阻断情况下承担主要压降。

所述表面pn+交替层201,p区214与n+区213横向左右交替相间设置,其特征在于:终端区域101的p区域218浮空,起分压环作用,n+区216可以降低可动电荷对表面电场的影响,降低器件高温漏电,提高器件击穿电压稳定性;过渡区域102的p区217与发射极金属相连,起到平衡电位的作用;原胞区域103的p区214与n+区213横向左右交替,相间设置,且掺杂总量基本相等。

所述表面pn+交替层201中,p区域214的浓度与n+区域213的浓度比为np/nn+=0.8~1.2,p区域214与n+区域213深度比为tp/tn+=0.9~1.0,p区域214上部pwell区域212深度与n+区域213的深度比为tpwell/tn+=0.3~0.8,n+区域213的浓度比n漂移区域202高10~100倍。

所述原胞区域103内的表面pn+交替层201中,在p区214内设置p+掺杂区215,p+掺杂区215与发射极金属相连;在n+区213内设置pwell区212,pwell区212与p区214相连;在pwell区212内设置n++掺杂区211,n++掺杂区211与发射极金属相连。

本发明引入表面pn+交替层201,可以提高正向工作状态下的载流子浓度,降低导通电阻;同时,p区214与n+区213内掺杂电荷进行横向补偿,可降低横向电场,提高器件的耐压。

本发明低导通压降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电阻率为20~100ohm.cm,厚度为300~700μm的n型衬底上,采用中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1e12~1e13cm-2、能量60~200kev的n型杂质离子,在衬底表面形成n+层;或者利用外延设备生长一层厚度为6~20μm,浓度为1e15~1e18cm-2的n型外延层;

(2)在经步骤(1)离子注入n型杂质离子或外延生长n型外延层的所述n型衬底上,采用p+掩模版,经过涂胶、曝光、湿法腐蚀、去胶等步骤,采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3~1e15cm-2能量为80kev~300kev的p型杂质离子,得到圆片;

(3)对圆片进行清洗,在1150℃~1250℃,n2环境下,加热300~500min,在圆片表面形成6~20μm交替的pn+区;

之后再对圆片进行清洗,在1000℃~1100℃,o2环境下,加热120~240min,在圆片pn+区上形成氧化层;

(4)采用active掩模版,圆片经过涂胶、曝光、湿法腐蚀、去胶,在900℃~1100℃,o2环境下,加热120~180min,在圆片上生长一层栅氧化层。将圆片置于低压炉管中,沉积一层厚度为多晶硅。然后采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5~1e16cm-2,能量为40kev~60kev的n型杂质离子,形成多晶硅栅层;

(5)采用poly掩模版,圆片经过涂胶、曝光、干法腐蚀、去胶后,利用中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3~1e14cm-2能量为80kev~180kev的p型杂质,再经过清洗后,在1100℃~1200℃,n2环境下,加热120~240min,形成pwell区212;

(6)采用nsd掩模版,圆片经过涂胶、曝光、干法腐蚀、去胶后,利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5~1e16cm-2能量为80kev~120kev的n型杂质离子,再经过清洗后,在800℃~1000℃,n2环境下,加热30~60min,形成n++211区;

(7)利用pecvd设备,先后在圆片上沉积氧化层和的bpsg,在800℃~980℃,n2环境下,加热30~60min,形成idl层;

(8)采用con掩模版,圆片经过涂胶、曝光、干法腐蚀、去胶后,利用lam90或其它干法刻蚀机腐蚀1~2μm硅,采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5e14~1e15cm2能量为30kev~180kev的p型杂质离子,采用centru或apl等pvd设备溅射4~6μmalsicu金属,并采用metal掩模版刻蚀金属,形成发射极引线;

(9)采用pecvd设备,先后在圆片上沉积沉积psg和的sin,并采用pad掩模版,先后经过涂胶、曝光、去胶后,在400℃~450℃,n2和h2环境下,加热30~60min,形成钝化保护层219;

对圆片背面进行减薄,减薄至80~160μm后,在圆片背面采用中束流离子注入机,先注入剂量为5e12~1e14cm-2、能量为300kev~1200kev的n型杂质离子,再注入剂量为5e13~2e14cm-2、能量为60kev~120kev的p型杂质离子,然后在400℃~450℃,n2和h2环境下,加热60~120min,激活杂质离子形成衬底pn结,最后利用金属蒸发台,在圆片背面蒸发一层厚度为0.6~2μm的altiniag金属,形成集电极引线。

附图说明

图1a是专利201110225181.4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图;

图1b是专利的201110225680.3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图;

图1c是专利pct/jp2012/063687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2后的结构剖面;

图6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3后的结构剖面;

图7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4后的结构剖面;

图8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6后的结构剖面;

图9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7后的结构剖面;

图10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8后的结构剖面;

图11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10后的结构剖面;

图12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11后的结构剖面;

图13是本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12后的结构剖面;

图中,101~终端区域;

102~过渡区域;

103~原胞区域;

201~表面pn+交替层;

202~n漂移层;

203~n+场截至层;

204~p+集电极层;

211~n++掺杂区;

212~pwell区;

213~位于原胞区域中处于表面pn+交替层中的n+区;

214~位于原胞区域中处于表面pn+交替层中的p区;

215~p+掺杂区;

216~pn+交替层中的n+区;

217~位于过渡区中的pn+交替层中的p区;

218~位于终端区域的pn+交替层中的p区;

219~钝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低导通压降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主要包括:终端区域101、过渡区域102和原胞区域103。晶体管中间区域为原胞区域103,终端区域101围绕原胞区域103一圈,保证器件的击穿稳定性。原胞区域103与终端区域101过渡之处为过渡区域102。沿着原胞区域103、过渡区域102、终端区域101的纵向剖面,从下到上依次为:p+集电极层204、n+场截至层203、n漂移层202、表面pn+交替层201。

所述的p+集电极层204的掺杂浓度范围为5e15~3e16cm-3,掺杂厚度0.5~2μm,集电极效率较低,有利于少数载流子的抽取,开关频率高。

所述的n+场截至层203位于p+集电极层204之上n漂移层202之下,掺杂浓度范围为5e14~6e15cm-3,掺杂厚度为2~20μm,在器件阻断情况下,起到电场截止的作用。

所述的n漂移层202位于n+场截至层203之上、表面pn+交替层201之下,掺杂浓度范围为3e13~1e14cm-3,掺杂厚度为70~150μm,在器件阻断情况下承担主要压降。

所述表面pn+交替层201,p区214与n+区213横向左右交替相间设置,其特征在于:终端区域101的p区域218浮空,起分压环作用,n+区216可以降低可动电荷对表面电场的影响,降低器件高温漏电,提高器件击穿电压稳定性;过渡区域102的p区217与发射极金属相连,起到平衡电位的作用;原胞区域103的p区214与n+区213横向左右交替,相间设置,且掺杂总量基本相等,p区214与n+区213掺杂电荷横向补偿,可降低横向电场,提高器件耐压。

所述表面pn+交替层201,其特征在于:p区域214的浓度与n+区域213的浓度比为np/nn+=0.8~1.2,p区域214与n+区域213深度比为tp/tn+=0.9~1.0,有利于降低n+区电场,提高器件击穿电压。p区域214上部pwell区域212深度与n+区域213的深度比为tpwell/tn+=0.3~0.8,n+区域213的浓度比n漂移区域202高10~100倍,有利于提高整个漂移区的载流子浓度,降低导通电阻。

所述原胞区域103内表面pn+交替层201中,在p区214内设置p+掺杂区215,与发射极金属相连,可以提高器件浪涌电流能力;在n+区213内设置pwell区212,与p区214相连;在pwell区212内设置n++掺杂区211;n++掺杂区211与发射极金属相连;

如图4~图13所示,本发明低导通压降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制备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001:准备电阻率30~100ohm.cm,厚度500~625μm的n型衬底,并清洗;

步骤002:采用中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1e12~1e13cm-2,能量60~200kev的n型杂质离子,在n型衬底表面形成n+层,如图5所示;

或者利用csd外延或espl外延炉生长一层厚度为6~20μm,浓度为1e15~1e18cm-2的n型外延层。

步骤003:采用p+掩模版,经过涂胶、曝光、湿法腐蚀、去胶等步骤,采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3~1e15cm-2、能量为80kev~300kev的p型杂质离子,在衬底表明形成pnpn相间的结构,得到圆片,如图6所示;

步骤004:圆片经过清洗后,在1150℃~1250℃,n2环境下,加热300~500min,在n型衬底表面形成6~20μm交替的pn+区,如图7所示;

步骤005:将步骤004得到的圆片经过清洗后,在1000℃~1100℃,o2环境下,加热120~240min,形成氧化层;

步骤006:圆片经过涂胶、曝光、湿法腐蚀及去胶,采用active掩模版,在900℃~1100℃,o2环境下,加热120~180min,生长一层栅氧化层;在低压炉管中沉积一层厚度为多晶硅,采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5~1e16cm-2、能量为40kev~60kev的n型杂质离子,形成多晶硅栅层,如图8所示;

步骤007:采用poly掩模版,圆片经过涂胶、曝光、干法腐蚀、去胶,采用中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3~1e14cm-2,能量为80kev~180kev的p型杂质,再经过清洗后,在1100℃~1200℃,n2环境下,加热120~240min,形成pwell区212,如图9所示;

步骤008:采用nsd掩模版,圆片经过涂胶、曝光、干法腐蚀、去胶,采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1e15~1e16cm-2,能量为80kev~120kev的n型杂质离子,再经过清洗后,在800℃~1000℃,n2环境下,加热30~60min,形成n++211区,如图10所示;

步骤009:利用pecvd设备,先后在步骤008得到的圆片正面沉积氧化层和的bpsg,在800℃~980℃,n2环境下,加热30~60min,形成idl层;

步骤010:采用con掩模版,步骤009得到的圆片经过涂胶、曝光、干法腐蚀、去胶,利用lam90或其它干法刻蚀机腐蚀1~2μm硅,采用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注入剂量为5e14~1e15cm2、能量为30kev~180kev的p型杂质离子,采用centru或apl等pvd设备溅射4~6μmalsicu金属,并采用metal掩模版刻蚀金属,形成金属引线,如图11所示;

步骤011:采用pecvd设备,先后在步骤010得到的圆片上沉积psg和的sin,并采用pad掩模版,先后经过涂胶、曝光、去胶等步骤后,在400℃~450℃,n2和h2环境下,加热30~60min,形成钝化层219,如图12所示;

步骤012:对步骤011得到的圆片背面进行减薄,减薄至80~160μm后,在圆片背面采用中束流离子注入机,先注入剂量为5e12~1e14cm-2、能量为300kev~1200kev的n型杂质离子,再注入剂量为5e13~2e14cm-2、能量为60kev~120kev的p型杂质离子,然后在400℃~450℃,n2和h2环境下,加热60~120min,激活杂质离子形成衬底pn结,最后利用金属蒸发台,在圆片背面蒸发一层厚度为0.6~2μm的铝钛镍银(altiniag)金属,形成集电极,如图13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