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3251发布日期:2018-12-08 05:5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设备在用电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员手动插拔,连接头在插拔过程中因电压影响容易产生电弧,电弧的产生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触电,对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人员在插接用力不稳定,容易导致设备损坏,而且,传统的通电座体的通电口通常没有封闭保护措施,通电口裸露容易进入灰尘等,影响通电座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包括转动配合安装在主座体底端的底架以及与所述主座体插接配合连接的连接头,所述主座体右侧端面一体式设置有凸架,所述凸架下侧的所述主座体右侧端面内设有插固腔,所述插固腔左侧内壁内设有第一通电腔,所述插固腔内底壁内向下延伸设有第一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行板,所述第一滑行腔内底壁内向左延伸设有第二滑行腔,所述第二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行板一体式设置的第二滑行板,所述第二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二通电腔,所述第二滑行板底部端面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通电腔插接配合的通电块,所述第二滑行腔内顶壁左侧末端向上延伸设有第三滑行腔,所述第三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板一体式设置的第一斜形板,所述第三滑行腔左侧内壁内设有第一导引腔,所述第一导引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导引块,所述第一导引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斜形板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引块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引腔底壁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所述第三滑行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并伸入所述凸架内的第四滑行腔,所述第四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斜形板顶压配合的第二斜形板,所述第二斜形板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固设于所述第四滑行腔右侧内壁内,所述第一电动机右侧端左右延伸设有贯穿所述凸架底部端面的第五滑行腔,所述第五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形杆,所述第二螺形杆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五滑行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右侧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滑行块底部端面固设有推行块,所述推行块与所述连接头锁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头上还设置有手持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行块内壁体内固设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左右两侧的所述推行块内左右对称设有第六滑行腔,所述第六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三滑行板,所述第三滑行板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螺形杆,所述第三螺形杆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六滑行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二导引腔,所述第二导引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导引块,所述第二导引块与所述第三滑行板远离所述第二电动机的一侧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二导引腔内底壁内设有第七滑行腔,所述第七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斜形锁固块,左右两侧的所述斜形锁固块分别贯穿所述推行块两侧端面,所述斜形锁固块顶部端面一体式设置有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导引腔内的第三导引块,所述第三导引块与所述第二导引块抵接,所述第七滑行腔相对所述第二电动机的一侧内壁内设有沉腔,所述沉腔与所述斜形锁固块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头顶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推行块插接配合连接的凹陷腔,所述凹陷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用以所述斜形锁固块伸入的锁固腔,所述连接头左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插固腔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固头,所述插固头左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通电腔插接配合连接的通电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电腔与所述通电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通电腔与市电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座体底端固设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底端正中心与所述底架顶端正中心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柱外表面周向内设有弧腔,所述弧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转动环,所述弧腔内底壁内等距设有多组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转动环滚动配合连接,所述转动环伸出所述旋转柱外表面且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持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头右侧端面上侧的手持架,所述手持架前后贯穿设有手持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在初始状态时,滑行块位于所述第五滑行腔最右侧端,第二斜形板位于所述第四滑行腔最右侧端,第一导引块由于第一弹力片的顶压作用,处于第一导引腔顶端,此时,第一导引块带动第一斜形板伸入第四滑行腔内以及第一滑行板伸入插固腔内并将插固腔封闭,同时,通电块与第二通电腔脱离,第一通电腔处于断电状态,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行板分别位于远离第二电动机的一侧,此时,斜形锁固块由于第二弹力片的顶压力伸出推行块两侧端面外,从而可将插固腔封闭,防止灰尘等物品进入第一通电腔内,增加使用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通电腔处于断电状态增加使用安全性,防止意外触电事故发生。

当需要为移动终端设备通电使用时,将连接头顶部端面内的凹陷腔与推行块对准并向上插入,斜形锁固块完全伸入锁固腔内,然后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滑行块以及第二斜形板同时向左滑动,当第二斜形板最底端与第一斜形板最顶端抵接时,第二斜形板推动第一斜形板克服第一弹力片的顶压力下滑,此时,通电块完全插入第二通电腔内,第一通电腔处于通电状态,同时,第一滑行板下滑并完全滑出插固腔,插固腔处于打开状态,然后继续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滑行块以及第二斜形板同时向左滑动直至通电头完全插入第一通电腔内即可,从而无需人工手动用电使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用电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增加使用便捷性。

当用电使用完毕时,反向启动第一电动机使本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然后,启动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行板朝相对方向滑动,此时,左右两侧的斜形锁固块由于第二导引块的推动作用完全滑入第七滑行腔内,此时,连接头解锁完毕,从而有效节省人力使用,自动化使用程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主座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连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型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包括转动配合安装在主座体109底端的底架100以及与所述主座体109插接配合连接的连接头300,所述主座体109右侧端面一体式设置有凸架110,所述凸架下侧的所述主座体109右侧端面内设有插固腔108,所述插固腔108左侧内壁内设有第一通电腔107,所述插固腔108内底壁内向下延伸设有第一滑行腔105,所述第一滑行腔105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滑行板106,所述第一滑行腔105内底壁内向左延伸设有第二滑行腔102,所述第二滑行腔10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行板106一体式设置的第二滑行板104,所述第二滑行腔102内底壁内设有第二通电腔101,所述第二滑行板104底部端面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通电腔101插接配合的通电块103,所述第二滑行腔102内顶壁左侧末端向上延伸设有第三滑行腔121,所述第三滑行腔121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板104一体式设置的第一斜形板125,所述第三滑行腔121左侧内壁内设有第一导引腔124,所述第一导引腔12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一导引块122,所述第一导引块122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斜形板105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引块122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引腔124底壁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123,所述第三滑行腔121内顶壁内左右延伸并伸入所述凸架110内的第四滑行腔117,所述第四滑行腔117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斜形板125顶压配合的第二斜形板116,所述第二斜形板116右侧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115,所述第一螺形杆115右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电动机114,所述第一电动机114固设于所述第四滑行腔117右侧内壁内,所述第一电动机114右侧端左右延伸设有贯穿所述凸架110底部端面的第五滑行腔112,所述第五滑行腔11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行块111,所述滑行块111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形杆113,所述第二螺形杆113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五滑行腔112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形杆113左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电动机114右侧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滑行块111底部端面固设有推行块200,所述推行块200与所述连接头300锁定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头300上还设置有手持装置。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推行块200内壁体内固设有第二电动机210,所述第二电动机210左右两侧的所述推行块200内左右对称设有第六滑行腔211,所述第六滑行腔211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三滑行板206,所述第三滑行板206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三螺形杆209,所述第三螺形杆209与所述第二电动机210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六滑行腔211内底壁内设有第二导引腔208,所述第二导引腔208内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二导引块205,所述第二导引块205与所述第三滑行板206远离所述第二电动机210的一侧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二导引腔208内底壁内设有第七滑行腔203,所述第七滑行腔203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斜形锁固块204,左右两侧的所述斜形锁固块204分别贯穿所述推行块200两侧端面,所述斜形锁固块204顶部端面一体式设置有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导引腔208内的第三导引块207,所述第三导引块207与所述第二导引块205抵接,所述第七滑行腔203相对所述第二电动机210的一侧内壁内设有沉腔202,所述沉腔202与所述斜形锁固块204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201,从而自动控制对所述连接头300锁定与解锁。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连接头300顶部端面内设有与所述推行块200插接配合连接的凹陷腔304,所述凹陷腔304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用以所述斜形锁固块204伸入的锁固腔303,所述连接头300左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插固腔108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固头301,所述插固头301左侧端面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通电腔107插接配合连接的通电头302,从而便于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自动通电。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通电腔107与所述通电块10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通电腔101与市电连接,从而自动进行通电与断电。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主座体109底端固设有旋转柱118,所述旋转柱118底端正中心与所述底架100顶端正中心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旋转轴129,所述旋转柱118外表面周向内设有弧腔126,所述弧腔126内转动配合安装有转动环127,所述弧腔126内底壁内等距设有多组滚珠128,所述滚珠128与所述转动环127滚动配合连接,所述转动环127伸出所述旋转柱118外表面且与所述底架100固定连接,从而便于调整所述主座体109的摆放方向,方便使用。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手持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头300右侧端面上侧的手持架402,所述手持架402前后贯穿设有手持孔402,从而便于拿捏连接头300进行使用。

初始状态时,滑行块111位于所述第五滑行腔112最右侧端,第二斜形板116位于所述第四滑行腔117最右侧端,第一导引块122由于第一弹力片123的顶压作用,处于第一导引腔124顶端,此时,第一导引块122带动第一斜形板125伸入第四滑行腔117内以及第一滑行板106伸入插固腔108内并将插固腔108封闭,同时,通电块103与第二通电腔101脱离,第一通电腔107处于断电状态,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行板206分别位于远离第二电动机210的一侧,此时,斜形锁固块204由于第二弹力片201的顶压力伸出推行块200两侧端面外。

当需要为移动终端设备通电使用时,将连接头300顶部端面内的凹陷腔304与推行块200对准并向上插入,斜形锁固块204完全伸入锁固腔303内,然后启动第一电动机114带动滑行块111以及第二斜形板116同时向左滑动,当第二斜形板116最底端与第一斜形板125最顶端抵接时,第二斜形板116推动第一斜形板125克服第一弹力片123的顶压力下滑,此时,通电块103完全插入第二通电腔101内,第一通电腔107处于通电状态,同时,第一滑行板106下滑并完全滑出插固腔108,插固腔108处于打开状态,然后继续启动第一电动机114带动滑行块111以及第二斜形板116同时向左滑动直至通电头302完全插入第一通电腔107内即可。

当用电使用完毕时,反向启动第一电动机114使本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然后,启动所述第二电动机210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行板206朝相对方向滑动,此时,左右两侧的斜形锁固块204由于第二导引块205的推动作用完全滑入第七滑行腔203内,此时,连接头300解锁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初始状态时,滑行块位于所述第五滑行腔最右侧端,第二斜形板位于所述第四滑行腔最右侧端,第一导引块由于第一弹力片的顶压作用,处于第一导引腔顶端,此时,第一导引块带动第一斜形板伸入第四滑行腔内以及第一滑行板伸入插固腔内并将插固腔封闭,同时,通电块与第二通电腔脱离,第一通电腔处于断电状态,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行板分别位于远离第二电动机的一侧,此时,斜形锁固块由于第二弹力片的顶压力伸出推行块两侧端面外,从而可将插固腔封闭,防止灰尘等物品进入第一通电腔内,增加使用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通电腔处于断电状态增加使用安全性,防止意外触电事故发生。

当需要为移动终端设备通电使用时,将连接头顶部端面内的凹陷腔与推行块对准并向上插入,斜形锁固块完全伸入锁固腔内,然后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滑行块以及第二斜形板同时向左滑动,当第二斜形板最底端与第一斜形板最顶端抵接时,第二斜形板推动第一斜形板克服第一弹力片的顶压力下滑,此时,通电块完全插入第二通电腔内,第一通电腔处于通电状态,同时,第一滑行板下滑并完全滑出插固腔,插固腔处于打开状态,然后继续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滑行块以及第二斜形板同时向左滑动直至通电头完全插入第一通电腔内即可,从而无需人工手动用电使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用电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增加使用便捷性。

当用电使用完毕时,反向启动第一电动机使本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然后,启动所述第二电动机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三滑行板朝相对方向滑动,此时,左右两侧的斜形锁固块由于第二导引块的推动作用完全滑入第七滑行腔内,此时,连接头解锁完毕,从而有效节省人力使用,自动化使用程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