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3768发布日期:2018-12-08 05:5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线,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



背景技术:

音频连接线,简称音频线,是用来传输电声信号或数据的线。广义的来说有电信号与光信号两大类。现有的音频线长度是确定的,也无法进行收纳,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包括音频线体、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第一收纳壳、第二收纳壳、绕线杆和穿线孔,所述第一连接头位于所述音频线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头位于所述音频线体的另一段,所述第一收纳壳和所述第二收纳壳连接设置并形成一腔体,所述绕线杆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一收纳壳和所述第二收纳壳上,所述音频线体穿过所述穿线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音频线体的直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壳和所述第二收纳壳卡扣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穿线孔为2-8个。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穿线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壳和所述第二收纳壳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壳和所述第二收纳壳的形状为圆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根据需要确定音频线的长度,同时具有收纳的作用,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增加了美观性,避免了音频线整理上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包括音频线体1、第一连接头2、第二连接头3、第一收纳壳4、第二收纳壳5、绕线杆6和穿线孔7。所述第一连接头2位于所述音频线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头3位于所述音频线体1的另一段。所述第一连接头2和所述第二连接头3的直径大于所述音频线体1的直径。

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连接设置并形成一腔体。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卡扣设置。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的一部分是连接设置的,其他部分可以卡扣设置,方便打开和关闭,也可以是通过拉链设置。

所述绕线杆6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穿线孔7位于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上,所述音频线体1穿过所述穿线孔7。所述穿线孔7为2-8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线孔7为3个。所述穿线孔7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上,能将所述穿线孔7非常好的利用上。

所述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音频线体1穿过所述穿线孔7,当所述音频线体1太长时,打开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将所述音频线体1缠绕在所述绕线杆6上,再将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关闭,当所述音频线体1太短时,打开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将缠绕在所述绕线杆6上的所述音频线体1放出来,再将所述第一收纳壳4和所述第二收纳壳5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所述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根据需要确定音频线的长度,同时具有收纳的作用;

二、所述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增加了美观性,避免了音频线整理上的麻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包括音频线体、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第一收纳壳、第二收纳壳、绕线杆和穿线孔,所述第一连接头位于所述音频线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头位于所述音频线体的另一段,所述第一收纳壳和所述第二收纳壳连接设置并形成一腔体,所述绕线杆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一收纳壳和所述第二收纳壳上,所述音频线体穿过所述穿线孔。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能够调节长度的音频线,根据需要确定音频线的长度,同时具有收纳的作用,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增加了美观性,避免了音频线整理上的麻烦。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兆能精密弹簧五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3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