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6313发布日期:2018-12-25 19:5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现在市场上的铅酸电池和锂电池都是硬连接在车体上,骑行时冲击大,没有缓冲作用,对电池没有很好的保护。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包括电池盒和若干锂电池,所述的若干锂电池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池包,所述的电池包固定在电池盒铝盖内侧,所述的电池盒铝盖安装于所述的电池盒上,且整个电池包悬空于所述的电池盒内,所述的电池盒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的电池包弹性支撑保护的缓冲橡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电池包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盒铝盖内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电池盒铝盖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的电池盒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电池盒俯视呈矩形状结构,电池盒的主视下部呈梯形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缓冲橡胶设置两个,位于电池盒的内底部左右两侧,且所述的缓冲橡胶粘贴于电池盒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电池盒顶部还安装有电池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每节锂电池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电池包,用螺栓固定在电池盒铝盖上,整个电池包悬空在电池盒里,并且电池盒底部有缓冲橡胶,这样电池包在受到前后左右冲击时,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池盒铝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缓冲橡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电池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盒铝盖,2-电池盒,3-缓冲橡胶,4-锂电池,5-电池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3和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包括电池盒2和若干锂电池4,所述的若干锂电池4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池包,所述的电池包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盒铝盖1内侧,所述的电池盒铝盖1安装于所述的电池盒2上,且整个电池包悬空于所述的电池盒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盒铝盖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的电池盒2上,电池盒铝盖1用于固定电池包,并且导出热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盒2俯视呈矩形状结构,电池盒2的主视下部呈梯形状结构。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电池盒2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的电池包弹性支撑保护的缓冲橡胶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橡胶3设置两个,位于电池盒2的内底部左右两侧,且所述的缓冲橡胶3粘贴于电池盒2上。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电池盒2顶部还安装有电池手柄5,通过电池手柄5方便对整个装置移动搬运。

首先,每节锂电池4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电池包,用螺栓固定在电池盒铝盖1上,整个电池包悬空在电池盒2里,并且电池盒2底部有缓冲橡胶3,这样电池包在受到前后左右冲击时,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内部的防震结构,包括电池盒和若干锂电池,所述的若干锂电池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池包,电池包固定在电池盒铝盖内侧,电池盒铝盖安装于电池盒上,且整个电池包悬空于所述的电池盒内。本发明每节锂电池通过支架固定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电池包,用螺栓固定在电池盒铝盖上,整个电池包悬空在电池盒里,并且电池盒底部有缓冲橡胶,这样电池包在受到前后左右冲击时,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峰;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速珂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15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